小学数学论文:例谈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

巡山小妖精
663次浏览
2020年12月02日 07:4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假断掌手相图解-唐诗名句

2020年12月2日发(作者:卞仲祥)





把握价值取向 发展空间观念
——例谈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



[摘 要] 空间观念一直是课标提出的核心概念之一。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课程核心目标在于,积
累丰富的几何活 动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形象思维和初步的推理意识。可以说,空间观念的培养始
终贯穿于图形与 几何的教学。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往往重视学生掌握有关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形
成基本技能,而 忽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偏离了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核心价值。
[关键词] 空间观念、表象、几何建模

空间观念是指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方向、距离等形象 在人脑中的表象。其主要表现为:能由形
状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 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
化;能根据条件作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小学阶段是学生空间 观念发展的初级阶段,是积累丰富的感性
认识的重要时期。
当前,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其基 本定位在于操作几何、直观几何。这既是小学生年龄特征所决定的,
也是几何课程改革进步的必然。其实 ,与数与代数相比,图形与几何的课程更形象、具体,富有操作性。
因此,在小学图形与几何课程目标的 表述等方面,较多地使用了“经历”、“探索”、“体验”等过程性目标
动词;同时,图形与几何课程的 指向也不仅仅停留在“几何”目标和价值上,而是放眼于小学生数学思维
水平的整体提高,数学活动经验 的积累和数学思想的渗透,还应涵盖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基于小学生
认知水平之上的几何活动中,这 些目标完全可以实现。本文试求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人教版五
下)一课为例,从空间观念表现 的 “想象”、“分解与分析”、“描述和思考”、“作出和画出” 四个层次及
几何建模例谈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一、“想象”长方体------ 通过对长方体“三视图”的剖析,形成丰富表象
想象是指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 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和展
开图之间的转化。这种“想象”是在“表象”基础上经过概 括、加工形成的,反映的是几何形态,丰富的
表象资源是学生空间观念培养的前提和基础。学生从认识平 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相对是比较困难的,原因
是学生在辨认立体图形时,是在“平面”上研究“立体”, 难于使学生形成直观的空间形象。学生从不同
角度观察长方体,其观察到的立体图形是不同的,然而,由 于观察角度引起表象的变化,并不是长方体体
积大小的本质属性。那么,该如何突破从“二维”到“三维 ”的飞跃,剥离由于观察角度引起的“形状变
化”?课伊始,我们就力图去除这些非本质属性,为研究、 探讨长方体体积公式做好铺垫。
〖教学片段1〗

1.出示: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2.观察图1的体积是多少?

- 1 -
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设问:有什么好方法,一目了然体积是6立方厘米?(生演示移动的过程,变成图2)
追问:用语言描述这个长方体。
3.移动尽量少的正方体,把图3也变成长方体,并使这个长方体长得“高高”的。(变成图4)
讨论:两个长方体有什么联系?(同一个长方体,摆的位置不同;形状一样,长、宽、高不同。) 4.小结:刚才从两个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长方体,那么从第三种观察角度,又会是怎样一个长方体呢?请你对同桌描述一下这个长方体。(图5)
(生:扁扁的,长摆3个,宽摆2个;一行摆3个,摆2行;一排摆3个,摆2排。)
5.师生小结:同一个长方体,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它的长、宽、高会相互转化,但大小不变。 片段1通过对不规则图形与长方体的转化,得出长方体比不规则图形更容易数清它体积的结论,更重
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想象得出第三种观察角度的图形,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长方体,丰富学生对于长方体
的表象积累。与标准三视图(俯视图、前视图和侧视图)不同的是,本片段提到的“三视图”是指从三个
不同方位观察长方体的立体图。使学生认识到:由于观察角度原因导致的长、宽、高相互转化,但体积不
变。
二、“分解”与“分析”长方体----- 建立实物图形与模型框架的联系
分解和分 析即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这种“分
解”和“分析” 是一种思维活动,具有形象思维并伴有抽象思维的特点。这些特点表现在把握“相互转化”
关系的基础上 ,刻画了根据图形特征在逻辑上对图形关系进行的分析和操作。
一般传统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用实物 摆一摆,根据摆的结果归纳体积公式。对学生而言,把若干
个小正方体摆成长方体并不困难,摆成不同形 状也不困难,因为思维水平不高,甚至有学生在摆出第一个
长方体后就不愿意继续“摆”了。这种传统教 学模式能顺利推导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学生也能理解,但
在学生空间观念培养上的表现是苍白无力的, 而且不能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无法沟通摆成的实物图形
与抽象的模型框架之间的联系。
〖教学片段2〗
1.(出示图6)下面这个复杂的图形如果摆成长方体,会是怎样的?体积又是多少?




(图6) (图7) (图8) (图9)
生1:长摆4个,宽摆3个,体积是12立方厘米。
生2:一行摆4个,摆了3行,体积是12立方厘米。(出示图7)
2.师演示从图7中抽离出图8,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又是多少?为什么?
生:它和刚才的长方体是一样大小的,它里面可以摆12个小正方体。
小结:一个长方体包含几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几立方厘米。
3.师逐步演示拉伸长方体的高,形成图9。请思考:现在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呢?(24、36) < br>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图形的识别活动,处于依据表象为主的直观辨认水平,逐步向依据
特征为主的初级概念判断水平发展,这种发展的中介,就是用语言概括、描述形体的特征。在片段2的教
学中,对长方体实物进行分解和分析,描述长方体的特征,在头脑中建立长方体的表象,提炼出长方体的
模型框架。对长方体体积的认识从“数”逐渐趋向于对长方体长、宽、高这一本质属性的分析,架起了实
物模型与模型框架联系的桥梁。

- 2 -



三、“描述”和“思考” 估测体积过程——探究影响长方体体积大小的因素
描述和思考是描 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能运
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 题,利用直观来思考。这种思考是没有严格演绎逻辑的“形象化”的推理,是结合情
景进行的思考。与传 统的“摆一摆总结公式”教学模式相比,本课设计从长方体的形成入手,反其道而行,
先有长方体模型框 架,再描述如何摆。在估测长方体体积的过程中理顺关系、确定估测方法,逐渐逼近准
确答案,直指影响 长方体体积大小的本质属性——长、宽、高。
〖教学片段3〗
1.出示:小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下面的长方体体积是多少?请你估一估。(图10)




(图10) (图11) (图12)
可能会有:9立方厘米、15立方厘米、12立方厘米、16立方厘米、24立方厘米……
设问:你的估测有依据吗?
生:估计长可以摆几个,宽摆几个,高摆几个……
有学生提出:我觉得比较难估测,最好把小正方体“拿”下来。
讨论:“拿”下来放哪里呢?为什么?(“角”上)(图11)
2.把小正方体放在长方体的顶点位置,更有利于估测它的体积了,请你再估一估。
生1:一行摆5个、摆2行、可以摆2层,5×2×2=20。
生2:长摆6个、宽摆2个、高摆2个,6×2×2=24。
生3:长是6厘米、宽2厘米、高2厘米,6×2×2=24。
3.师逐步出示图12:现在能准确知道它的体积吗?
生:能确定了,6×2×3=36,这个长方体包含了36了小正方体,它的体积是36立方厘米。
4.那下图你能准确计算它的体积吗?(图13)

(图13)

追问:还需要摆一摆吗?(不需要)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知觉具有选择性。研究表 明,小学生观察时,各种几何要素,如点、线、面或
者边、角等,给他们的知觉刺激强度具有相对性、差 异性。一般来说,图形的整体形状、整体大小是强成
分,而图形的局部细节是弱成分。在片段3的教学中 ,当两个图形分开时,学生的估测往往比较盲目,很
难得出接近的结果。移动小正方体的位置放在合适的 位置,利用小正方体为参考,借助它对长方体体积的
形象思考。学生在估测时,利用两者的关系考虑长方 体的长、宽、高与正方体棱长的长度关系,从立体图
形的大小关系转到对应边倍数关系的本质属性上思考 ,在对估测过程的描述中逐步建立长方体体积计算方
法。
四、几何建模——概括体积计算公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学生认识图形的特征,需要通过对感 性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才能实现;在
对图形进行变换,导出体积公式并加以应 用的过程中,还需要做一些简单的推理。这些思维活动,既有对
形体的定性分析、刻画,又有对形体的定 量分析、计算,它们都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有助

- 3 -



于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通过观察长、宽、高依次变化而引 起体积变化的过程,进一步
明确影响长方体体积大小的因素,自然概括体积公式。
〖教学片段4〗
1.你们觉得长方体的体积和什么因素有关?(长、宽、高)
2.师出示一长方体,分别拉伸它的长、宽、高,观察体积的变化。(图14)


(图14)

3. 把图形旋转观察体积的变化,你找到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吗?(用智能笔画出)(图14)
4.一般化结论:如果这个长方体的长是a,宽b,高h,怎样求它的体积。
概括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abh。
5.基础练习(两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同化概念,总结了立方体的体积公式。
本环节通过对图形的拉伸、旋转,从不同的角度再次观察长方体,思考影响体积大小的因素。心理学
证 明,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源于生活经验,因此他们更乐意接受标准形状,且处于标准位置的图形,有学生
还 有排斥非标准图形的倾向。教材一般的编排方式是:在引入新图形时,先配以标准图形,或接近于“标
准 ”的图形,这有利于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缩短认知差距。但教学中还必须注意适当使用变式图形,这
既 是教学需要和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需要,也是反映学生形体概念水平的评价指标之一。
五、“画出”图形——想象图形间的逻辑关系,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画出图形即能根据条件画出 图形,“画出”是一种实践活动,重视感知过的平面图形或空间物体。学
生通过空间想象,在事物或图形 的影响下,在言语的调节下,对头脑中已有空间表象经过改造、结合产生
新表象,从而在头脑中“画出” 新旧图形之间的联系。
〖教学片段5〗
1.抛出问题: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 ,它的体积扩大到原来的几倍?在你的头脑中想象
着“画一画”,尝试着把它“拉一拉”。
⑴验证:出示学生画出了草图,再出示图15。
⑵思考:棱长扩大到原来的10倍呢,它的体积又扩大到原来的几倍呢?(1000倍)(演示图16)
⑶那棱长扩大到原来的N倍呢?(体积扩大到原来N的立方倍)



(图15)

2.请你估测下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并对同桌说说你的方法。(注:图略,为香烟盒糊上白纸)
⑴生讨论后反馈
⑵它究竟多大,该怎么办?
生:测量数据,记录为8.5厘米、5厘米、2厘米,计算结果为85立方厘米。
⑶出示第二 个长方体(17厘米、10厘米、4厘米),请你估测它的大小,把答案写出来,比一比谁估
得最准确。 (师将两个长方体放在一起)
生:我估计680立方厘米,因为我感觉这个长方体和之前那个比较,长 、宽、高是两倍关系,85×2

- 4 -
(图16)



×2×2=680。
师生评价方法
⑷那如果让你估计这个教室空间的大小呢?你会怎么去估?
生:估长、宽、高各几米;估有几个讲台的大小;估有几个1立方米……
在片段5的教学中, 学生通过在头脑中画一画、拉一拉等系列想象过程,链接新授过程的诸环节,“画
出”两个立方体体积关 系。不但简化了正方体棱长变化引起体积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也使学生对于立方
数的理解充分建立在“ 长×宽×高”的连乘基础上,软件的直观演示更是丰富了学生头脑中对于两个图形
关系的表象。学生在估 测立体图形体积时也会选择这种比较的策略,比较两个立体图形,想象它们的位置
关系,大小上的逻辑关 系。这样,估测就能基于几何直观,联想也有表象基础,使空间观念从感知不断发
展上升为一种可以把握 的能力。

全文综述
小学图形与几何课程,我们除了需要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的教学外,还应注重:学生经历从实际
背景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从现实的生活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 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积累丰富的
几何活动经验的过程;探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变化规律,领悟观察 、归纳、类比、猜想等基本数学思想的
过程。









注:本课教学平台为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制作软件为HiteBoard。
主要参考文献:
1.曹培英.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研究[M].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
2.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第二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朱 国 平


- 5 -

品牌太阳眼镜-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


炫舞戒指图片-乔吉拉德名言


高血压诊断标准-男人看手相


孝心故事-ps制作印章


qq登录界面-协议离婚


品牌授权书范本-做梦梦见鱼


梦见掉牙齿是什么征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关于爱情那点事-春节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