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职称论文范文两篇
博物馆的英语-养肝护肝食谱
教师要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
挥出来,将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
一、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想创新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中空
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
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但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实
际。
因此,我们要把数
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
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真
实。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
学生感知“圆”,
再通过多媒体演示几只猴子骑着三角形、长方形、
正方形、梯形、圆形等轮子的自行车赛跑的情景。
开始让学生猜测,谁跑最快,然后媒体演示赛跑过程。
结束时,问学生为何骑圆形
轮子的猴子跑第一,让学生弄清自行
车的轮子为什么做成圆形的道理,让他们感到学习数学很有用,自发
产生一种探索兴趣,萌发出一种“自我需要”的强烈求知欲,乐于创
新。
教学中还应联系实际解决简单问题,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激发得越强烈,就越能对学过的知
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和积极的态度,就越能发挥学生的智慧潜能,产生创新的火花。
在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较为简单的实际问题,
给学生以尝试、创新的空间,不断激励学生
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求长(正)方体的体积”后,设计
了这样一道题:把一个
苹果摆在讲台上,要学生求出苹果的体积是多少? 全体学生起初愣住
了
,而后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如果把苹果像橡皮泥那样捏成长(正)
方体那样就好了……在老师的启示下
,学生终于悟出了可以将苹果这
个不规则的体积转化为规则的体积,用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容器盛一些水,将苹果放入,只要量出水面升起的高度,就可以算出苹果的
体积。
以此类推,不单苹果这个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可以计算,其他一
切类似物体的体积都可以计算。
二、引导质疑,让学生会创新。
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
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
引导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
出问题,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题的氛围,
交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发现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提出疑问,
发表新见解。
如“比
”的后项为什么不能为零?比、分数、除法间的三者关系
为什么不用“等于”,而用“相当于”?问题一
提出,同学们探知兴
趣浓烈,思维活跃,发言就更加积极,比、分数、除法间的关系就一
清二楚
了。
同学们的主动性发挥了,好学、善学、乐学的劲头也就更足了。
三、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所谓开放性问题,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标淮答案,也就是答
案不是唯一的。
既然答
案不是唯一的,就是要使学生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
甚至前所未有的独创想法,这样的提问,激发的
正是发散性思维,培
养的正是想象力。
它不像传统教学的提问方式,一问一答,一答一
个准,只提供一
种可能答案,一种解决途径,结果堵塞了学生的思路,桎梏了学生的
创新意识。
在这种开放式的提问的推动下学生必然会展开多角度、多方向的
思维活动。
结合各方面的信息,在产生大量答案的同时,获得新奇、独特的
反应,从而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时,为了考察学生是否真正理解
了分数的意义,教师出示这
样一个长方形,提出的问题是:谁能看着
这个长方形,说一句有关分数的话?听了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
答不
仅体现了红、蓝、黄色部分各占长方形的几分之几,还体现了三部分
之间的关系。
学生的这些巧妙回答,只有在开放式提问的特定条件下才能产生。
这种提问考察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真正理解,更重要的是训练了
学生的思维。
诸如此类的提问和要求,在概念、计算、应用题教学和练习中都
可能出现。
提问突出“尽可能多”、“越与众不同越好”等特点,迫使学生
不满足于现状,时刻在追求新的,别人想不到的答案和设想。
久而久之,学生的想象力和智慧得到了培养,创新意识也随之逐
步形成。
四、体验成功快乐,让学生爱创新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欲望。
创新教育就是使每个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的创造能力,并在创造
活动中感受到创造的愉快和欢乐。
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中,总是要设法为学生安排“创造”的机
会,并使各类学生都能体验
到成功的愉悦。
例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进行到综合练习这一阶
段时,
让学生回忆近期学过的内容,自己编题。
学生们都迫不急待地要讲出自己编的题目。
有的说“9十4”,有的说“18―9”,教师将这些题加以整理,
就成了一组完整的综合练习题。
学生们计算着自己编出的题目,情绪很高。
对于成绩稍差的学生,教师在重点辅导
时,多给予他们一些表现
的机会和多种鼓励,慢慢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他们感觉到
自
身的价值。
又如,让学生自编数学小报。
小报的内容可以是学生自己谈学数学的体会,平时的错例,数学
趣题,也可以转载其他数学报上的文章。
一般两三个同学合作完成,他们共同设计,然后分工抄写、美化。
在完成一张小报编制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内容可读性,趣味性,
又要考虑排版新颖、巧妙,整体效果别具一格,这一切处处渗透着创
新。
自编数学小报
解放了孩子的大脑、双手,让学生在动脑动手中培
养了合作意识、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并能真正地
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二】写作文批语的艺术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
文教学的重
要组成部分,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写作文批语是
作文教学中关键
的一环。
对于每一位语文教师来说,都应该力求写好作文批语,一定要字
斟句酌,具有
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科学性、启发性、思想性、
原则性和示 范性。
关键词:
作文批语;批语艺术;批语种类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
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
础的一项重要工
作,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作文指导的继续,又
是作文讲评
的基础。
写好作文批语是作文教学中关键的一环,好的作文批语,能帮助
和促进学生提
高作文质量,达到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
目的。
因此,对于每一位语文教师来说,都应该力求写好作文批语。
一、要具有鼓励性,提高写作信心。
写作文难,写好作文更难,课内限时定量完成一篇习作,对小学
生
来说,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学生花很大力气才写出一篇自己认为写
得好的文章,送到教师手上,希望得到
教师的评判,更希望得到教师
的表扬肯定。
因此,教师在作文批改中,应尽可能多的使
用些鼓励性语言,把
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尽可能挖掘出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优点,看到
自己的
进步,提高写作的信心。
对于写得好的学生,教师的肯定能激励学生把作文写得更好,对
那些问题比比皆是的“劣作”,教师也应心平气和地帮助学生分析,
用平等、商量的语气,写出批语:
“这篇作文,某某方面写得很好,
请在某某方面多下功夫”,“这段话某某地方修改一下就更好了”,<
br>“这句话删掉,你觉得会更好些吗?”虽然文章缺点很多,但教师不
能全盘否定,而应该挖掘点滴
“闪光点”予以热情的鼓励,让学生明
白自己的作文有不少不足之处,但并非一无是处,只要自己不懈努
力,
也能写出好文章。
从评改作文的实践中,我体会到:“鼓励性”批语能最大限度地
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多用鼓励性语言,多挖掘
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多用鲜花,少打
棍子,是尊重学生人格,提高学生写作自信心的好办法。
二、要具有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
作文评语是教师对学生作文所作的评价和指导
,因此教师的批语
应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给予具体地指正,并明确提出今
后的要求
,做到有的放矢,切忌那种空洞模糊,言之无物的评语,例
如:“
语句不够通顺”“用词欠准确”“语言欠具体”等这类批语,
不但容易损伤学生的自尊心,而且缺乏针对
性,究竟那些语句不够通
顺?那些词欠准确?那些语言欠具体?还是通篇都是这样呢?批语
中要
明确指出来。
学生在作文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毛病,教师在批改
时,不能
只满足于看出问题,还要弄清楚毛病究竟出在那里?为什么
会出毛病?只有把问题和产生的原因弄明白,
批改才能“对症下药”,
如果我们不做到细致的分析研究,“病情”尚未清楚,便大笔一挥,
只
求改通顺不考虑学生的原意是什么,这样批改的结果往往是句子通
顺了,但学生“病根”还在,下次作文
还会“旧病复发”。
例如:发现学生描写人物不恰当的语句,教师不仅要删去,而且
要
指出“描写人物外貌,要能突出人物特点”这样针对病因写批语。
三、要具有指导性,做到重点突出。
指导学生正确的掌握学过的有关写作知识,这也是批语的目
的之
一,教师每次布置作文时,总有每次作文的训练重点,批语就应该根
据每次作文的重点,给
学生以切实指导。
例如:要求学生写一篇叙事的记叙文,这类文章总是通过叙述事
件发
生、发展的过程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
任何事件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里发
生的,都是由人的活动构
成的;任何事件不仅有发生、发展的经过,而且有产生的原因和发展
的
结果,因此,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和结果就构成了叙事
离不开的六个要素,那么,对这次作文
的批语,就要围绕学生是否交
代清楚了这六个要素来写。
批改作文时,教师在字、词、句、标点等方面不可能面面俱到,
要有一个侧重点,加以具体
、切实地指点,如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到
“皓月当空,繁星闪烁”的句子,教师可写这样的批语“请你在
皓月
的夜里,再看看天空,有繁星吗?”这样具体指点,使学生认识自己
作文犯有知识性的错误
。
四、要有科学性,做到因人而异。
作文教学最能体现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教师或统一命题,或有
统一的内容要求,而学生写出的文章却各具特点,在批改作文时,必
须从
学生实际出发,因人而异。
在批改时要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分别掌握“求精”
与“求通”的不同目标。
教师在批改水平较高,基础较好的学生作文时,可删可不删的,
一般要“删”。
“改”“换”“补”也是一样,批语也应以更高的水平上提出要
求,以做到精益求精。
如一位学生在《我的老师》一文中写道“老师在我们眼里是一个
既严肃教学又和蔼可亲的好老师”这句话
,没有什么毛病,但对于一
个基础作文成绩优良的学生来说,应有更高的要求,老师可把这句话
帮学生改为“老师在我们心目中是一位既严于教学又和蔼可亲的好
老师”经这样一改把“眼里”改为“心
目中”更加入了对老师的爱
戴之情,把“严肃”改为“严于教学”与后面的“和蔼可亲”相接更
能刻画出良师形象,对于基础较差学生的作文,凡可改可不改的,虽
改了更好,但还以不改为妥。
五、要具有启发性,激发习作兴趣。
要善于利用
批语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责任感,充分调动学生写
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
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仍以写一篇叙事文章为例,学生虽然按要求交待清楚了
叙事的六个
要素,但是如果叙述平淡,语言乏味,那么教师的批语在
肯定学生掌握了六要素的基础上,提出要求:“
是否可以把这件事里
的人、事、景、物写得更生动具体呢?”促使学生独立思考,把作文
改得更
好,批语要以表扬为主,要使每个学生感到自己用心写得地方
老师都看到了,体会到进步的喜悦,以激发
学生习作兴趣。
六、要具有思想性,做到改文育人。
批改作文,主要包括思想
内容与语言形式两个方面,教师不要眼
睛只盯在语言形式方面,而要高度重视思想内容方面,叶圣陶说:
“修
改文章不是雕虫小技,其实就是修改思想,要他想得更正确、更完美。
”我们要求
学生的作文,既要有通顺的文字,又要有健康的思想
感情,在指出有关思想问题时,要恰如其分地写好批
语,批语应该恳
切,不要挖苦训斥学生。
如有位同学在作文里,检讨自己给妈妈买东西
时,扣下了两毛钱,
用来买了冰棍,他认识到这样做是不对的,一位教师写出了这样的批
语“你
这种敢于暴露自己的缺点,勇于承认错误的精神令人钦佩”。
一位教师写了这样的批语“一个少先队员这样嘴谗,怎不感到脸
红?”显然后者是不利于教育的。
七、要具有原则性,尽量多就少改。
批改作文时,对那些可改可不改的地方则不改,即使需要改的,
也要尽量少改,力求保持学生的原意,不
能用教师的思路代替学生的
思路,把一篇作文改得面目全非,要尊重学生的劳动,不要大删大改,
要允许学生自己带着稚气的童音说话,哪怕是幼稚可笑的。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其意义不谬
误尚有不完全之处,不必为之
增;字句已通顺,尚欠凝炼高古者,不必为之改。
”八、要具有示范性,认真书写批语。
作文批语的作用在于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教
师语文
水平的高低,文学修养的优劣都将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教师应认真地写批语,要书写正确,美观,用词准确,言
简意赅,通俗易懂,做学生的表率。
作文批语有眉批、段批和总批三种,眉批是对学生作文中某一部
分的优缺点的指点、分析、
说明、评定,主要指出字、词、句或段落
方面的优缺点;段批指对一段文字做出分析、评价或适当鼓励或
指出
问题;总批是教师对学生习作总的看法,对全文的思想内容,篇章结
构,语言文字或写作态
度等做出总结性评价。
叶圣陶先生说:“有可能才批,不一定眉批、段批、总批一应俱
全。
”但无论那一种批
语,一定要字斟句酌,具有鼓励性、针对性、
指导性、科学性、启发性、思想性、原则性和示范性。
(编辑:华华)
《本文为word可编辑版,若不需要以下内容,请删除后使用,谢谢您的理
解
原生生物的主要类群》习题
一、选择题
1、桃花的下列结构中,经过发育最终成为果实的是( )
A、子房
B、子房壁 C、 胚珠 D、 受精卵
2、呼吸作用的实质是( )
A、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
B、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C、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D、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3、旱地里的农作物被水淹没后,要及时排涝,主要是为了促进(
)
A、叶的光合作用 B、叶的蒸腾作用
C、根的呼吸作用 D、根的吸水
4、农业生产中对农作物进行合理密植主要是为了( )
A、提高作物对水分的吸收
B、提高作物对土壤中无机盐的利用率
C、提高作物的蒸腾作用
D、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
5、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原料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 B、光合作用的唯一原料是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和水都用于制造淀粉 D、二氧化碳和水都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6、晚上,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将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如下距离处,在相同时间内试管内产生气泡数
量最多的是( )
A、10厘米 B、20厘米
C、30厘米 D、40厘米
7、贮藏蔬菜、水果要保持低温,这是因为(
)
A、温度低,减少细菌病害 B、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有机物消耗少
C、温度低,促进光合作用积累 D、温度低,蒸腾作用弱
二、实验探究题
1、下面是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的具体步骤,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
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②
用黑纸把一片叶的一部分的正面和背面盖住,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3小时~4
小时。
③
剪下遮光的叶片,去掉黑纸。
④
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放入大烧杯内隔水加热,叶片颜色逐渐由 变成
。
⑤ 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然后放在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⑥
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这时可以看到,叶片遮光部分呈 色,没有遮光的部分呈
色。
(1)步骤①的作用是:
。
(2)步骤④中酒精的作用是:
。
(3)这个实验说明了:
。
2、有一次小明上街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阳光下,下午去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
变成了 “绿豆芽”,小明觉得奇怪,他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同学们,他们决定把问
题搞清楚,请
你和他们一起去探究。
(1)你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吗?
(2)针对你提出的问题,请作出假设:____________对叶绿素的产生有影响。
(3)设计实验方案:
A、取一定数量的新鲜的黄豆芽分成两份,分别放在甲、乙两个容器中。
B、把甲放在___________下培养,把乙放在__________处培养。
(4)该实验的预期效果是:甲中的黄豆芽_______绿,乙中的黄豆芽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