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升八语文辅导

别妄想泡我
513次浏览
2020年12月02日 12:5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2019年是什么年-slot是什么意思

2020年12月2日发(作者:许远)


“1+1”教育培优八年级语文(一)
文言文部分培优专题
一、《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
旁近与之,即书诗四 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
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
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pān)仲永环谒(yè)于邑人,不使 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
称前时 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mǐn)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 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 ,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
(fú)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yē)?
【词语整理】
(一)通假字: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通“攀”,牵,引。
2、材:通“才”,才能。
(二)古今异义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是:古义:“自是”组合意为“从此”。今义:判断动词)
2、或以钱币乞之(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 今义:或许,或者。)
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理:古义:文采和道理。 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
方面的条理)
4、稍稍宾客其父(稍稍: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
5、泯然众人矣(众人:古义:平常人。 今义:许多人,大家。)
(三)词类活用
1、形容词作意动词
“邑人奇之”之中的“奇”,是“以„„为惊奇、诧异”的 意思
“父异焉”之中的“异”,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2、名词作意动词
“父利其然”之中的“利”,是“认为„„有利可图”的意思
“宾客其父”之中的“宾客”,是“把„„当作宾客”的意思
3、名词作状语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中的“日”名词作状语,是“每天”的意思
4、动词用作状语
“忽啼求之”中的“啼”,原是动词“出声哭”的意思,这里作状语“哭着”的意
思 。
(四)一词多义
自: 1.并自为其名(名词,自己) 2.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
闻: 1. 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 2. 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名声)
其: 1.其诗以养父母(代词,这) 2.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
1


然: 1.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 2.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宾客: 1.稍稍宾客其父(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名
词,客人)
为: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动词,作为) 2.卒之为众人(动词,成为)
贤: 1.贤于材人远矣:(胜过) (名词作动词) 2.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
(有才能)
【问题探究】
1.本文为什么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
2.“余闻之也久”这句话在本文叙事中有什么作用?
3.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
4.幼年时的方仲永有哪些令人称奇的表现(用原文)
5.作者认为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
6.文中讲述的道理是(用原文)
7.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二、《李贺作诗》
(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 (当时著名文人)① 始闻未信,过 其家,使贺赋诗,
援笔辄就②如素构,自名③曰《高轩过》④,二人大惊,自是⑤有名。为人纤瘦,通眉 ,长
指爪,能疾书。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⑥,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
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程课⑦者。及⑧暮归,足成之。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甚
省。母使婢女 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⑨儿要呕心乃已⑩耳!”
【注释】
1. 皇甫湜:(公元777—835),中国唐代散文家,唐睦州新安(今浙江建德淳安)人。2.就:完成。
3.名:提名;命名。4.《高轩过》:题目名。意思是高贵的车子来临,指韩皇二人来访。5. 自是:从此。
6. 奚奴:童仆,奴仆。7. 程课:定额;定限(固定的格式)。8. 及:等到9.是:这。10.已:停止。
【译文】
李贺七岁就能写文章,韩愈、皇甫湜开始 听到还不相信,经过他家时,让李贺写诗,
李贺提起笔就像早已构思好的一样,命名为“高轩过”,二人 大吃一惊,李贺因此而出
名。长得单薄削瘦,双眉相连,手指很长,能快速写出诗文来。每天清晨太阳刚 刚初升
时,就骑着一头瘦弱的驴子,带着一个小书童,背着破烂不堪的锦囊,碰到有心得感受
的 诗句,就写下来投入锦囊中。不曾有过先确定题目再写诗的事,就像其他牵强附和旧
章法的人。等到晚上 回来,就整合成一首诗。若非大醉时或吊丧的日子他都是这样,过
后也不怎么反省这样做对身体的伤害。 他的母亲让婢女拿过锦囊取出里面的草稿,见写
的稿子很多,就心疼嗔怪道:“这孩子啊,要呕出心了才 罢休啊!”。
三、《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 中多务。权曰:“孤
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 br>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 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
母,结友而别。
【词语整理】
(一)通假字1、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2、涂:通“途”,道路。
(二)一词多义
2


1、当: 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 当涂掌事。(动词:正)
2、见: 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3、辞: 旦辞爷娘去。(告别) 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
(三)古今异义词
词语






博士
往事

古义
推辞
研究
到了……的时候

重新

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历史
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
今义
美好的词语
治理
以及
经过
更加
转折连接词,但是
学位名称
过去的事
独自,孤独
例句
蒙辞以军中多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及鲁肃过寻阳
及鲁肃过寻阳
即更刮目相待
但当涉猎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见往事耳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文章道理】
(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
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
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4)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
意见并去做。 (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 (6)不但自己要学
好,还要催动附近的人也要学习,让社会也一起进步。 (7)做人不能太骄傲,要谦虚。
(8)劝人要讲究策略。 (9)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10)只要发奋学习,就能积学
修业,学有所成。 (11)与《伤仲永》相比,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 (12)读书给人
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13)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 刻
苦努力,就能学到知识,并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办事能力。 (14)求知可以改变人
的天 性。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只要你愿意,你就会成活、
成长。
四、《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 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 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
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让我们来看看大名鼎鼎的诸葛孔明,是怎么给儿子上课的:
第一课:宁静的力量。 “静以修身 非宁静无以致远 须学静也”
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不能 够静下来,则无法有效的计划
未来。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安宁的环境。
第二课:节俭的力量。 “俭以养德”
他告知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审慎理财, 量入为出,不但可以摆脱负债的困
扰,更可以过着纪律的俭朴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
第三课:计划的力量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告诉孩子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静下来,才能够
3


把将来细心计划妥当。面
第四课:学习的力量。 “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
告诉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助益,当然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诸
葛亮不是 天才论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
第五课:增值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他忠告孩子,人生的投资要想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
干。但学 习的过程中,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力,就会半途而废。
第六课:速度的力量 。“怠慢则不能励精”
他警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够快速的掌握要点。电脑的普及代表速度时代的来 临,想不
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能,也一样与今天不谋而合。快人一步,不但容易达到理想,而且有更多的时间去修正与改善!
第七课:性格的力量。 “险躁则不能冶性”
诸葛亮忠 告孩子,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心理学家说:“思想影响行为,行为影响
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 格影响命运。”
第八课:时间的力量 。“年与时驰 意与岁去”
他警告孩子时光飞逝如 梭,意志力又会被时间消磨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时
间管理”是个现代人的观念,细心想 一想,时间无法被管理,每天二十四小时,不多也不少,
唯有管理自己,善用每分每秒才是最佳方式。
第九课:想像的力量 。“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 悲守穷卢 将复何及”
告诉孩子时光飞逝 ,当自己变得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岁月也于事无补。要懂得居安
思危,才能够临危不乱。想像力比知 识更有力量。
第十课:精简的力量
以上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 精简的传递了讯息。我相信精简
的表达源于清晰的思想,长篇大论的内容,容易令人生厌,精简沟通更有 效果。
五、《乔山人善琴》
【原文】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⑧得异人传 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
之,凄禽寒鹘①,相和悲鸣。后游郢楚②,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③闻 之,咨嗟惋叹。
既阕④,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⑤扣⑥之。媪曰:“吾夫存日, 以弹絮
⑨为业。今客鼓⑦此,酷类⑩其声耳。”
【注释】①鹘(gǔ):一种凶猛的鸟。 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
③媪(ǎo):老妇人。 ④阕:止息,终了。 ⑤款扉:款,敲;扉,门 ⑥扣:问,询问 ⑦鼓:
弹琴 ⑧尝:曾经 ⑩类:像 ⑨絮:棉花 【译文】在开国的时候,有个乔山人善于弹琴。他弹琴的指法很精湛,曾经得到过奇异的人
传授。常 常在荒山野岭,多次地弹奏,连飞鸟和凶猛的鹘鸟都为他的琴声悲鸣。一次他游历
到楚国,在旅店弹奏洞 庭曲。隔壁的一位老妇人听了琴音,非常感动,不禁感叹惋惜。曲子
弹奏完了,乔山人叹息道:“我弹琴 大半辈子,终于在这里遇见了知音!”敲门问她,老妇人
说道:“我的老伴活着的时候,是以弹棉花当作 职业的。今天听见你在这里弹琴,太像我老伴
弹棉花的声音了!
【表达的意思】1、对牛弹琴; 2、知音难觅; 3、同时也表现出知音难觅,高超的技艺难被
人欣赏。
【运用手法】“每 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相和悲鸣。”通过侧面烘托,表现
出乔山人技艺之高超,连鸟禽都 为之悲伤。表达了对民间艺术的赞叹,和《口技》都从侧面
和正面进行描述的,侧面更能突出乔山人琴技 超群。

4

英语人物-dnf附魔宝珠大全


是你给我爱-qq怎么隐藏图标


土豆粉的做法-如此珍惜


好的致富项目-靴子猫


剑网三升级攻略-三年级数学口算题300道


战争女神出装-计生协会


夜莺的歌声-巴哈尔古丽


服装招聘-到底要不要生二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