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语文辅导(二).
南阳四中-护照遗失
成人高考语文辅导(二
上课时间:9.21
上课内容:现代文小阅读
[重点点击 ]
重点词句理解
词语和句子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建筑材料,理解词语和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
的基础。
能否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地领悟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是阅读水平高低的一
项重要标志。 这两
项也是历年高考频频出现的重要考点,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文中” 应是指具体的语言环境,
它指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和具体的词语句子及上
下文等。
在阅读中,我们所说的语言环境通常是指对词语句子意思影响最直接的上
下文词、上下句、
上下段、文章主旨等。 “重要”是就词语和句子在文中作用而言
的,如果不能够正确理解这
些词语句子,就无法准确地把握文章。
从词语方面来说,它在“文中重要”大体是这样几类:①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词
语;②
表现文章主旨的词语; ③富含深义的词语; ④反映具体语境的词语; ⑤对文章
结构起照应连
接作用的词语;⑤运用修辞手法的特殊词语;⑥指代词 (远指、近指、
不定指等 。高考现代
文阅读中,无论科技文、社科文、文学作品哪一类作品,都有对
重要词语的考查,并且对这
些词语的考查,一般的说,往往测试的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
“规范”意思,而是这些词语在
文章所给的语境中的具体的含义。正确的理解这些词
语,需要我们在考前作好一定的准备。
如何理解它们呢 ? 首先不要忘记立足文意,联
系上下文,考查词语的情境义,接着可以
从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来思考,选择
准确的词义。有时还要注意从词义轻重、范围
大小、词语色彩、搭配习惯、词
性、用法等方面来推究。
从句子方面来说,它在“文中重要”大体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①语义较为丰厚、
内容
较为含蓄的句子; ②能表现文章主旨的关键句子; ③能表现文章脉络层次的中
心句、 总结句、 过渡句等; ④生动形象富有文学意味的语句;
⑤较难理解的各种修
辞句;⑥句型庞大、 结构 复杂,容易理解错误的句子。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也不难, 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理清句子结构, 抓住句
子的修
饰语; ②抓住句子在语段中的地位, 理解它的作用;③抓住相邻句,把握句子的
语言背景材
料。④弄清文句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二、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这里的“信息”
,是指通过阅读而得到的知识、消息、情报或代表某些信息的词
语、符 号、数据、图形等。
一篇科技类文章,或介绍新的发明、新的创造、新的技术、新的见解,或对原有
见解进
行补充,或纠正过去错误的见解,或反驳某一见解等,总要提出一些新的东西,
这就是说人
们阅读它时要获取的新鲜的、重要的、关键的信息。这个获取的过程,
就是筛选的过程:要
对所有的信息分类,区别首要的、重要的、次要的和无用的信息;
要对信息加以归类,哪一
个信息是统领的, 它统领几个小信息, 这几个信息之间的先
后地位如何等等。 这就要求我们
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 所谓 “提取” 就
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 将筛选出的信息
“取” 出来。 都能说明某个问题的是哪几
条信息,就要对哪几条信息再度筛选、归类。对信息的加
工, 特别是明确信息之间的
相互关系, 是筛选并提取信息的关键。 例如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
哪些信息是包容
关系 (哪句话包括在哪句话中 , 哪些信息是从属关系, 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
文章中有些信息是明摆着的,叫做“明示信息” 。有些则藏在不引人注意的地方,
如副
标题、 注解、文中的括号内等。 在这些不显眼的地方可能隐蔽着重要的信息,
稍不注意就可
能被漏掉。 这也是我们阅读社会科学类文章应该注意的, 同样是考查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
命题重点之一。
“潜在”或是言在此意在彼,或是有隐含的话,亦即话外之音。如果离开具体的语
境,
该句就不再是这个意思了。隐含信息常常隐含在普普通通的文字之中,不善于挖
掘将漏掉
重要的信息。正因为如此,考查也常常在此处命题。
有些重要的信息不一定集中在一个段落中, 常常分散在文章的各个部分。 这些
分散的信
息组合在一起, 恰恰说明某一个问题;或者某几句组合起来, 说明的是一个
问题, 另几个句
子组合起来,说的是另一个问题。阅读中,应该学会将分散的信息组
合或分类组合。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必须在阅读时把注意力放在文章的重要内容上,一段
或一
篇文章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文章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对重要概念和知识
的解释与阐
述、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 (文章主旨 的语句等,这是阅读中万万不可
忽视的。
三、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文章结构是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
是文章的骨架和重要的表现形式, 是文章思
路具体
的外在表现。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这就是说,只有弄清
作者的思路,
才能把握住文章的真谛,可见理清思路,对深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结构, 是研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理清文章思
路, 把握住作品思想内容的
重要方法。在复习中,要训练自己能分清语段内部的结构
层次,把握好语句间
的连贯与衔接,能将打乱了的语言材料按一定思路理顺。
思路,
就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 脉络。 这个路径和脉络
实际是一 个连贯的、
有条理的思维过程, 这个思维过程, 要求围绕一个中心点, 由此
及彼、 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
从一个方面到多个方面沿着一个中心线索, 把要表达
的思想内容组织成一个严密
的整体。好的文章一般都具有严密、 灵活和深刻的特
点。 把握文章的思路, 是本考点发展的
趋向。
不同文体结构有不同特点。
如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按时
间顺序或 事件发生、
发展的顺序组织材料。②按观察点的变换组织材料。③按场
面转换安排材料。④
按材料性质归类安排结构。 ⑤按作者认识的过程或感情的变
化安排材料。 议论文基本结构大
概是这样几种形式:①总分式结构。②并列式结
构。③对照式结构。④递进式结构。⑤破立
式结构。而科技文一般属消息一类,其
结构一般为“倒金字塔式” :第一段先引出话题,介
绍新工艺、新技术、新见解、新成
果,后边若干段落从不同角度具体介绍这个“新” ,
介绍它的构造、原理、发展、现
状、评价等等。
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高考的现代文阅读材料有的是文段、 有的是文章。 如果是概括归纳段落内容
的, 应首先
看清文段中有哪些句子, 任何一个文段中句子的意义是相互关联的, 它们
有机地组成一个相
对完整的整体, 表现一个相对独立的中心意思。 要准确地把握段
落中心意思, 就要先弄清句
间的关系。 有的段落有中心句, 有的段落没有中心句;没
有中心句的段落, 就需要进行归纳
综合。概括归纳应注意:①分析段落中的表达方
式,从表达方式看,有叙述、有描写、有说
明、有议论、有抒情。一般来说,我们要注
意议论抒情句。②要分析文段内句与句、层次与
层次之间的关系。 从文路上把握
主旨。 ③有几个文段的还要注意段落在文中的位置, 不同位
置的段落对文章的作用
不同,看清其位置有利于准确归纳概括。
概括归纳文章内容,
则要注意文体。 如:说明文一要抓住文题。因为说明文的
文题常常
点明全文说明的对象、
范围等。 二要把握文章为说明事物特征而选择的说明
角度, 理清说明 顺序, 内容往往就明晰了。
三是把握文中反映事物特征的关键语句,
说明文的文段一般都很 规范,
大多数文段中都能找到中心句或关键句。 四是有些说
明文不仅是对客观事物的单纯说 明,
文中还不时插进作者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这部
分我们也不要忽视, 这不仅仅是我们归纳
概括中要注意的,而且还可能是要我们进行
推断和想象中需要的。
对记叙文来说,
则是:首先要把握记叙文的要素,以写人为主的, 应明确写的什么
样的
人;以写事为主,应明确写的什么事。其次要把握关键性语句,揣摩作者从哪些
角度写这些
人、事。再则要分析层与层间的关系,理清文章脉络,然后总结概括。最
后还不能忘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
议论文:一要抓住文题。
议论文的文题即使不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起码也告诉
你文章论 述的对象、 范围,是非常有价值的。
二要找到点明中心论点的语句。这样
的句子有时在文章
的首段,有时在末段,有时在中间。要在统观全文的基础上,分析归
纳。三要分析归纳文章
的论证过程, 明确论据内容以及论据间的关系, 从整体上把
握论点和论据的关系, 从而概括
全篇的内容。
五、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观点态度”指的是作者在文中对客观存在的人、事、物、现象、表现、做法等
所持有
的主张和看法。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即作者赞成什么, 反对什么,
也就是作者的见解和主
张。如
果不能准确概括出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就不能说读懂了文章。所以,在阅读时
我们就能 看出,
作者对所论说的事物的观点和态度, 是颂扬还是批评, 是完全支持还
是有一定的保留。
那么,如何才能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呢 ? 首先是整体把握
文章大意,在阅读时弄
清文章的整体倾向、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大致结构;其次
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文章的
内容。这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概括” 。
概括有三种方法:
第一,提取要点,即判定中心句。这种方法适合于中心明确、论述简洁鲜明的文
章。 第二,
抽象说明, 即自己组织语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揭示。 这种方法适合
于评价事
理、剖析事理、阐明特性等各类文章。抽象说明的关键在于全面把握文
章内容,抓住本质。 第三,
综合归纳, 即把几个要点归纳起来进行抽象说明。 这种方
法适用于比较复杂的内
容。它要求首先明确有关的若干要点,然后经过提炼把几个
要点综合起来。
六、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
考查推断力和想像力, 是对人的潜在能力的测试。
因为该考点是对综合能力的
考查, 而
平常训练中关于该点的单项考查能力没有强调过,所以要在训练过程中不断
培养自己形
成如下能力:快速阅读捕捉要点的能力和对诸多语言材料中个别的、 非
本质的东西进行筛选 提炼共同的本质属性的能力。 有时,
阅读材料没有直接给出现
成的结论, 没有把写作的主旨 清楚地告诉读者,
这就要求必须借助上下文或各种修
辞手法、 表达方式等进行合理的推断和 想像。
想像能力类的测试题一般有如下特点:
第一,有较大的开放度。广阔的时空,是想像得以驰骋的舞台。由文内拓展向文
外;从
有形飞跃向无形;调动过去和未来以解决眼前的现实问题,或者由眼前的现实
去揣摩过
去和未来,是这种试题的明显形态,很清晰地区别于一般试题的“以文证文” ,
甚或文内迷
藏的游戏和封闭特征。
第二, 有明确的指向性。 这与高考话题作文的要求是相一致的,
但其目标指向
性要比话
题作文更为具体, 更为明晰。
或者要求考生借相类似的知识积累和理解、 欣赏
能力来验证解 决文内的问题,
或者要求考生根据自己对文章整体的理解把握, 对其
中的部分内容、 情节作
出设计;或者对文章的部分或整体作出自己的辨析或评价。
第三,
解答的个性化。这类试题尽管有一定的目标指向, 但其开放度又决定了它
的 “有 所为有所不为”
,因而,它的答案必然是千人千面、丰富多彩的,从中可以看出
考生积累
知识的厚重程度,运用知识的灵活程度, 思维表达的娴熟程度。这种试题,
评价有相对的标
准度和要求,但绝不流于封闭化、标准化。
[难点探究 ]
现代文小阅读容易失分,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
1.平时阅读品质不良,缺少精读细品、全面把握文旨的习惯。
科技文语言简明,科技信息含量大, 一旦阅读不细, 很重要的信息就会从眼边溜
走。等
到养成了囫囵吞枣的习惯,势必在考场上丢失应得的分数。
2.临场心态不佳,不能正常发挥。
科技类文章的内容一般比较抽象, 读起来不易理解,
有的考生在平时做题时由于
得分率 不高, 考场一旦阅读不顺, 便产生烦躁情绪,
越烦躁越读不进去, 以致严重影
响了做题质量。 3.摆不正阅读与做题的关系。
有的考生阅读投入少,做题投入多,还没从整体上控制全文的要旨,就急于动手做
题。
在做题中遇到了困难,又到原文中反复搜寻查找。 其结果,浪费了时间,又没有
从根本上找
到问题的症结,以致把答案做错。
4.做题方法不够科学。
科技类文章阅读试题一般是单选性的, 题支干扰性很强, 过早地阅读题支, 极容
易把头
脑搞乱,自己招来了更多的干扰因素。有的考生看不透这一点,做题中,读完题
干,不假思
索,就急于读题支,以期迅速得到该题的答案。其结果,只能欲速则不达,不
但没有节省时
间,反而找来了更多的麻烦。
5.缺少整体阅读意识。
任何文章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任何试题的答案也必须依附在这个整体之上, 如
果不从整体
着眼,只把答案盯在局部,就难免把答案搞错。
[考点透视 ]
(一
自然科学类文章命题规律
所谓自然科学类文章, 以前常称为科技说明文,
内容主要涉及自然科学和技术研
究, 包 括生物工程、 天体物理、 工程技术、 通讯技术、
考古学、 化学等方面的科
技发现和研究成果。
体裁一般为论文、说明文或科技消息摘要。选文大多出白
《参考消息》 、 《新华文摘》 、
《中华文摘》 、 《中国科学报》等报,文章篇幅
短小,一般在 400-600字之内,长的可达
800 字左右,信息密度很大。
阅读理解这类文章,并不以学生已掌握的既有科学知识为基础
(当然,学生也不
能是科 盲
,关键在于语言文字的阅读理解能力,即读懂自然科学类文章,全面准确地
辨别、把握 语言信息, 从而了解文章介绍对象的主要特点,
了解作者或作者所介绍
的主要人物的看法与 观点。
高考现代文阅读在命题方面是有一套命题思路的,这就是近几年来逐渐形成的
规律:“阅读,
首先是正确理解语义的问题; 进一步则是能够根据不同的要求, 筛选出
关键语
言信息;再进一步,则是对这些信息进行思维加工,得出必要的结论。 ”
这三步命题思路,
也是我们识题的思路, 这就是 “解释语义——筛选信息——思
维加工
——合理推断” 。
同时, 命题人还说过,对于阅读材料 “我们的理解总是逐渐深化的,每一回阅读往
往都
能发现一些新的东西” 。从这里可以看出,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不是一遍可以奏
效的,它是渐
进的、渐悟的,是藏着“反复”阅读的深层次理解的。
(二 社科文命题规律
社会科学现代文阅读的命题设计原则如下:
①尽量使考生能够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
②尽量照顾考生阅读和思考的先后顺序;
③努力体现由语义理解到综合分析的过程;
④努力组成内容由浅入深的系列;
⑤力求题型稳定、整齐,即由填空到简答,最后是多项选择。
一般地说,
每个阅读文段命四个小题, 这四个小题是:理解信息含量特别高的关
键词句
命一个题,归纳一个主要语段信息命一个题,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命一个题,根
据文
章进行推断和想像命一个题。试题一般为单项选择题,难度中等。
[经典题析 ]
[例 1] (2004年全国高考卷甲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 7—
10题。
人体干细胞
人类胚胎干细胞是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囊胚中未分化的细胞。
囊胚外表是
一层扁平细
胞,可发育成胚胎的支持组织如胎盘等;中心的腔称为囊胚腔,腔内侧有
内细胞群。内
细胞群在形成内、中、外三个胚层时开始分化,内胚层分化形成肝、
肺和肠等,中胚层分化 形成骨骼、
血液和肌肉等,外胚层分化形成皮肤、 眼睛和神
经系统等。 由于内细胞群能发育
成完整的个体,因而这些细胞被认为具有全能性。
成人身上也有干细胞,主要分布于骨髓、血液、大脑、胰腺等处,比如骨髓和血
液中就
有造血干细胞。但是,这些成年干细胞非常稀少,较难分离和纯化。它们的作
用基本上 是确定的,
例如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体内环境下的使命就是分化成各种
血液细胞。 虽然近
年来发现成年干细胞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例如在体外培养时,
可通过改变条件让骨髓干细
胞分化成神经细胞, 但是目前还未发现成年干细胞能像
胚胎干细胞那样具有分化出所有类型
细胞的能力。 同时, 成年干细胞在体外难以扩
增, 而胚胎干细胞可以在体外扩增达三四百代。
因此生物学家们普遍认为胚胎干细
胞的研究更有价值,美国生物学家戴利说:“ 20世纪是药
物治疗的时代, 21世纪则是
细胞治疗的时代。 ”
目前,
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一个重点是用来产生神经细胞, 以修复受损伤的神经系
统。 美
国霍普金斯大学一个实验室用病毒感染老鼠的脊髓神经, 使之瘫痪, 然后从
人的胚胎组织分
离出来干细胞, 在体内培养一段时间后, 再注射到瘫痪老鼠的脊髓
中。 三个月后经过治疗的
老鼠能蹒跚走路, 而未经治疗的老鼠依然故我。 解剖结
果显示, 这些来自人类胚胎的干细胞
已经布满了老鼠的脊髓,并具有成熟的神经细胞
的特征。
胚胎干细胞另一个研究重点是用于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 再将这些胰
腺组织移植到
体内, 以根治糖尿病。 去年西班牙的研究者就将胰岛素基因转入小鼠
的干细胞中, 使之具有
分泌胰岛素的能力, 再将这些干细胞植入患糖尿病的小鼠胰
腺中, 结果小鼠的糖尿病症状消 失了、
胚胎干细胞还有多种可能的用途。 不过, 医
学界的美梦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变成现实。
胚胎干细胞分化的组织是否会在人体
内无限度地增殖, 甚至形成肿瘤, 科学家必须小心提防,
以免未得其利,先受其害。而
分离干细胞必须“杀死”胚胎,这是否属于谋杀,也正在成为
媒体和饭桌上争吵不休的
话题。
7.下列对“人类胚胎干细胞”这一概念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人类胚胎干细胞即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囊胚外表的扁平细胞和囊胚腔内侧的
内细胞群。
B
.人类胚胎干细胞就是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囊胚腔内侧的内细胞群。
C.
人类胚胎干细胞是人类囊胚中可发育成胎盘、肝、肺、骨骼、皮肤等的全
能性细胞。
D
.人类胚胎干细胞不仅指人类囊胚中未分化的细胞,也指成人身上的成年干细
胞。
[答案 ]
B
[解析 ]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
解答概念理解题一定要注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命题者往往就是利用这一点来
设计错项的。 A
项错在“囊胚外表的扁平细胞” ,根据文意,人类胚胎干细胞在“囊胚
中”而非“囊胚外 表” 。
C 项错在“可发育成胎盘” ,根据文意, “胎盘”是囊胚外表的扁
平细胞发育而成的,
而不是囊胚腔内侧的内细胞群分化而成的。 D 项错在“也指成
人身上的成年干细胞” ,根据 原文
“目前还未发现成年干细胞能像胚胎干细胞那样具
有分化出所有类型细胞的能力” 一句 可知,
“人类胚胎干细胞”和“成年干细胞”是两
种作用截然不同的细胞,前者具有全能性,
而后者的作用基本上是确定的。
8. 文中生物学家认为 “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更有价值” ,
下列不属于生物学家判断
依据的一项 是 (
A.
成年干细胞主要分布于骨髓、血液、大脑、胰腺等处。
B .成年干细胞非常稀少,较难分离和纯化。
C .成年干细胞并不具有分化出所有类型细胞的能力。
D
.成年干细胞在体外难以扩增到三四百代。
[答案 ] A
[解析 ]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
解答本题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答题指向。首先,题干要探究的是“研究价
值” ,而非
“主要分布” 其次,要探究的是“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更有价值” , “更”意味着
须对胚胎干
细胞的研究和成年干细胞的研究进行比较分析。 第二段的第一句只谈
成年干细胞的分布, 显
然不合题意。所以 A 项不能作为其判断的依据。二是段内层
次。本题四个选项的内容均出
自阅读材料的第二段, 第一句与下文构成转折关系,
第二句开头的 “但是” 是一个语言提示,
意味着本段的重点在下文,从第二句到“因
此”前显然就是“判断的依据” ,而 B 、 C 、 D
正 在其中,因此可以作为其判断的依
据。
9.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干细胞都属于成人身上的成年干细胞。
B
.成年干细胞在体内的分化方向是确定的,在体外培养时其分化方向则是不确
定的。
C 所谓“细胞治疗的时代” ,主要是指利用胚胎干细胞治疗疾病的时代。
D .利用胚胎干细胞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以治疗糖尿病,已取得初步研
究成果。
[答案 ] B
[解析 ]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
在第二段中,
“例如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体内环境下的使命就是分化成各种血
液细胞”是 用来说明
“它们的作用基本上是确定的” , “例如在体外培养时, 可通过改
变条件让骨髓干细
胞分化成神经细胞”是用来说明“近年来发现成年干细胞也具有
一定的可塑性” 。据此可以 看出,
文章的行文思路是就成年干细胞整体而言的, 而不
是将其分成 “在体内” 和 “在体外”
来进行说明的,因此 B 项的理解犯了以偏概全的
错误。
1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已经证实,把胰岛素基因转入人类胚胎干细胞可以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
组织。
B
.从人的胚胎组织分离出来的干细胞可以培养成为基他动物的多种组织细
胞。
C.
胚胎干细胞具有无限度增殖的危险,所以目前还没有条件在人体上进行移
植。
D
.胚胎干细胞研究在医学上有令人鼓舞的前景,但在社会伦理上却遇到了很大
麻烦。 [答案 ] A
[解析 ]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
A 项推断的内容源自第四段,
“胚胎干细胞另一个研究重点是用于产生能分泌胰
岛素的胰腺 组织”
,但西班牙研究者的实验是将胰岛素基因转入“小鼠”的干细胞中,
使之具有分泌腺
岛素的能力,还未在“人类”身上做这样的实验,更谈不上“证实” ,所
以 A 项的推断是不
正确的。
★阳光演练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 (4题。
欧洲试验海下“风车”发电
欧洲科学家最近开发出一种利用海水潮汐能发电的新技术,
将一个开放式的
“风车” 放
置海底,利用海水的流动来转动叶片使之发电。科研人员已开发出第一台
试验样机,并
于近日在英国西海岸试运行。 这项耗资 600万欧元的研究项目由德
国、 英国和欧盟提供资助,
数家欧洲研究机构参与。 首台被命名为 “海流” 的试验
样机安置在英国西海岸布里斯托尔湾
海面下 20米深处。机组形状宛如一个倒立的
风车,其叶片直径为 11米,以每分钟 15转的
速度随海水水流旋转。 考虑到海水涨落
变化, 风车上端固定竖塔有 5至 10米露在水面以上。
科学家说,由于海下“风车”的
叶片转动装置是开放式的,因此不用建造水坝。此外,
由于海水水流中的能量密度在
同比情况下比空气大许多, 因此发电设备尺寸相对较小。 比如,
同为一兆瓦的普通
发电机组, 风力发电机风车的叶片直径需达到 55束左右, 但海下 “风车”
的叶片直径
只需 20米左右。
。 据英国运营首台试验机组的 MCT 公司估算,
利用这项技术将可满足英国
20%到 30%的电力需求。试验样机的发电功率约为
300千瓦,但今后科学家将制造
出兆瓦级功率的 海下发电机组。 据目前的勘测, 欧洲共有
100多个地方适合安装这
种新型发电装置, 理论发 电功率可达 1. 25万兆瓦,约相当于
12个普通核电站的发电
功率。
参与研究的德国卡塞尔太阳能供应技术研究所科学家巴尔德说, 这项新技术是
太阳能和
风能发电的最佳补充, 其优势在于不受天气影响。 他说, 只要地球自转, 月
球围绕地球旋转,
潮汐能就会一直存在。尽管海下“风车”发电成本约为每千瓦小时
5到 10个欧分,略高于
常规发电成本, 但它具有无污染, 可持续使用等显著优点。 不
过也有科学院家提出, 海下 “风
车” 叶片转动时力量很大, 会对周边海水流动产生较
大影响, 也容易对一些海洋生物造成伤 害。
(1下列对海下“风车”发电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利用海水潮汐能和海水的流动转动置于海底的“风车”叶片,使之发电的技
术。
B
.是利用海水的涨落变化转动海南岛底“风车”叶片,带动与“风车”相连的发电
机 组发电的技术。
C . 把类似倒立风车的发电机组置于海底, 利用海水潮汐能转动叶片,
使之发电
的技术。
D
.与风力发电机结构和原理相同,只是以海水潮汐能替代风能,使“风车”发电的
技 术。
(2根据全文,下列不属于海下“风车”发电的优越性的一项是 (
A
.海下“风车”发电这项新技术,为人类开发了又一种无污染的新能源。
B
.海下“风车”的叶片转动装置是开放式的,不用建造水坝。
C
.海下“风车”利用海水潮汐能发电不受天气影响,可持续使用。
D
.海下“风车”叶片转动时力量很大,试验样机的发电功率约为 300千瓦。
(3下列对“由于海水水流中的能量密度在同比情况下比空气大许多,因此发电设
备尺寸相
对较小”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水水流能量大于空气能量,因此,海下“风车”发同样电力所需设备比陆上风
车 小。
B
.海水水流能量密度大于空气能量,因此,海下“风车”发电设备都比较小。
C
.海水水流能量密度大于空气,因此,海下“风车”发电设备都比较小。
D
.海水水流能量密度大于空气能量密度,因此,海下“风车”发同样电力所需设备
比 陆上风车小。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下“风车”发电以海水潮汐能为能源,核技术适用于所有的沿海国家。
B .经勘测,欧洲有
100多个地方适合海下“风车”发电,可见对海洋地理环境有特
定 要求。
C
.海下“风车”发电是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最佳补充,发展下去,将成为发电的首选
方 式。
D
.海下“风车”发电不会污染环境,但容易伤害海洋生物,又有一些物种将会灭
绝。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4题。
在生物进化中,
脊椎动物大脑两半球中间生成了特殊的生理调节器——松果
体。 它与动 物的昼夜活动节律密切相关。
而人们通常把生物体内激发生物节律并
使之稳定维持的内部定 时机制称为生物钟。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每到夜晚,身体
各器官的活动相对减缓,产生的
热量变少,体温也跟着下降,人就变得迷糊起来。到了
清晨,器官系统的活动加快,体温开 始升高,
精神随之振奋。 这就是生物钟调节的结
果, 如果人的活动经常不按生物钟的节律运 行,
就会感到身体不适。 那么, 能否像拨
动时钟一样调节生物钟, 重新安排人的活动节律呢 ?
这正是生物学家一直在研究的
课题。
15年前,有人把小鼠的松果体暴露在 12小时黑暗与
12小时光亮交替的条件下,
褪黑 激素 (松果体的分泌物质
的数量便随着黑暗与光亮交替上升或下降,这说明生
物钟对生物 节律的调节与褪黑激素密切相关。
1987年,美国科学家阿尔利维用大约
相当于日出后 1小
时的阳光强度的光治疗“季节性失调症” ,不但缓解了病人的抑郁
症状,还改变了褪黑激素 的分泌。
经过广大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 现在已初步搞清, 生物钟改变的量和方向取决于
每天光
脉冲照射的时机,人体温达到最低点前后 (约早晨 5点 是关键,紧随最低点之
后照射可
使生物钟提前, 在最低点之前照射则使生物钟推后, 在体温接近峰值时
(16— 17点之间
照射, 对生物钟不产生影响。光线与生物钟之间是怎样相互作用的
呢 ? 一般认为光线通过视网膜与
松果体之间的神经直接调节生物钟的活动, 光照可
以通过调节褪黑激素的分泌, 使生物钟周
期朝光线影响的相反方向变化。
但是, 目前很多科学家认为事情并不那么简单,
因为人的生活环境十分复杂, 一
年有季
节变化,天有阴晴雨雪,各种人造光的刺激随处可见,生产、科研、社交活动丰
富多彩,都
可能对生物钟的运转产生影响,因而对生物钟的理论还必须深入探讨。
(1下列对“生物钟”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
.指在生物进化中,在脊椎动物大脑两半球中间生成的与动物的昼夜活动节律
密切相关
的特殊的生理调节器——松果体。
B .指生物体内激发生物节律并使之稳定维持的内部定时机制。
C .指能随昼夜变化对人身体各器官活动、产生的热量、体温及精神进行调节
的内部定时
机制。
D .指如果人的活动经常不按其节律运行,就会使人感到身体不适的内部定时机
制。
(2下列对第四段中划线句子含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光线的影响在夜里尤其明显,此时光照大脑兴奋,生物钟提前,而更强光线的照
射
强化了兴奋,反而使生物钟推后了。
B
.人们在体温达到最低点 (约早晨 5点 之后,接受光照可使生物钟提前,而在最
低点
之前照射反而使生物钟推后。
C
.光线照射既可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又可刺激褪黑激素的分泌,生物钟的周期
可以
朝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
D
.生物钟受自然光影响,人们夙兴夜寐,人为的光亮照射可使生物钟周期发生变
化,
使人的昼夜活动颠倒。
(3下面的说法与原文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
.实验证明,生物钟决定着人体活动的节律。
B
.除脊椎动物外的其他生物都不能通过调节褪黑激素分泌的方式来改变其生
物钟。
C
.光亮的刺激,能使褪黑激素分泌增多,从而抑制睡眠。
D
.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的褪黑激素分泌量的变化呈现昼夜周期性。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美国科学家曾利用光照缓解了病人的抑郁症状,可见对生物钟进行调节还具
有医疗 价值。
B .生物钟改变的量和方向取决于每天光脉冲照射的时机,因此把握好照射时机
是调节
生物钟的关键一环。
C
.因为人的生活环境十分复杂,对生物钟产生影响的因素多种多样,因此,人为调
节
生物钟,重新安排人的活动节律的设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D
.假如人能够对生物钟进行调节,那么人们就可以根据需要对自身的精神状态
进行调
节,而不再受昼夜变化的限制。
★阳光点拨
1.
(1C。 (A项误将“海水潮汐能量”与“海水的流动”并列; B 项误将“海底‘风
车’ ”与
“发电机组”分开,前者即为后者; D 项误认为“与风力发电机组结构和原理相
同” (2D。
(末段讲海下“风车”叶片转动时力量很大,并非表明大于陆上风车的优越性,
只是为
了说明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3D。 (A项误将“能量密度”的比较理解为“能量”的比较;
B 项误将“能量密度”
的比较 理解为“能量密度”与“能量”的比较; C
项未注意“发电设备较小”的“相对”性
(4B。 (A项误认为“适用于所有的沿海国家” C
项海下“风车”发电只是太阳能、风
能发 电的“补充”
,且文章未将海下“风车”发电与火力、原子能发电相比较,推断不出
“将成 为发电的首选方式”
D 项“伤害海洋生物”只是某些科学家的一种担心,推不
出“又 有一些物种将会灭绝”
2.(1B。 (“生物钟”应是指生物体内的一种内部定时机制。
“松果体”并不是生物
钟,生物 钟也并非单纯存在于人体内
(2D。
(据本句话在文中所处的位置,再联系第 5段的内容可把握此句的含意
(3C。
(据原文,光亮的刺激应是使褪黑激素的分泌减少
(4C。
(“对生物钟的理论还必须深入探讨”并非说“调节生物钟,重新安排人的活
动节律的
设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阳光金点
做好现代文小阅读题,要做好以下几点:
1.精读原文,标记重要信息,做到句清段结。
所谓“精读”是指对所读文段逐字逐句地仔细研读,不能心猿意马,急于求成,先入
为
主,仓促应付。所谓“重要信息” ,是指那些与说明对象本质特征密切相关的形状、
构造、
成因、方法、效能、用途、关系、数据等。所谓“句清段结”是指逐句逐段
把握文字外壳所
涵盖的有效信息。
2.概括文章内容,宏观控制全局。
精读完一篇文章之后,
我们只能对所读文章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 这时, 要通过
所标记
的重要信息,概括出本文所说明的对象 (事物或事理 是什么,其主要特征或原
理是怎样的,
文段是怎样说明的。 如果不能正确地概括出上述内容, 就再读一遍, 直
到从宏观上控制全篇
为止。
3.阅读题干,在原文中找到题干所在的位置。
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往往就在题干附近, 特别是那些指代性词语的理解题更是
如此。 因
此.及时找到题干在原文中的位置,对于顺藤摸瓜,尽快确定作答范围,将大
开方便之门。
4.根据对全文的概括和题干附近的有关信息,大致确定该题在原文中
的作答范围。
要注意抽取并运用该范围中的核心部件,缩小作答范围,作出本题的模
糊答案。 5.阅读题支。
拿已初步作出的模糊答案与题支中的答案比较,选取与答案相近的一项作为备
选答案。
6.将所选答案的内容代入原文,进一步检验该答案与原文所要表达的主要
意思相应与 否。
凡是在原文中找到确凿根据的题支就是与原文一致的项, 找不到根据者, 就是与
原文不
一致的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