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当代中学生古诗文阅读译文
初二英语-手机wifi无线上网
1、《孙叔敖埋蛇》
孙叔敖小的时候,曾经到外面游玩,看见一条两个头的
蛇,就杀了蛇并把蛇埋了,
回家后就哭个不停,忧伤而不吃饭。母素问他原因。孙叔敖回答说:“我听说
见
了两个头的蛇的人一定会死,刚才我见到了,我恐怕要离开母亲而死了。”母亲
说:“蛇现在
在哪里?”回答说:“我恐怕别的人再见到这条蛇,就打死它埋了起
来。”母亲说:“不要忧虑。我听说
暗中有德于人的人,上天会用福来报答他的。
你不会死的。”孙叔敖长大后,做了楚国的令尹,还没有开
始治理,百姓都已经
相信他的仁爱了。
2、《欧阳询观碑》
欧阳询曾经出行,看见
一块古碑,是晋代的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他)停下
马观赏石碑,过了很长时间才离开。他骑马走了
几百步后又返回来,下了马站在
碑前欣赏,等到感到疲乏了,就铺开皮衣坐下来观赏,于是还住宿在石碑
前,三
天后才离开。
3、《乐不思蜀》
司马昭问刘禅说:是否会思念蜀地?刘禅回
答说:“这里很快乐,不思念蜀国。”
知道了这事,随侍刘禅的郤正就指点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时
,你应哭泣著
回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后来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话回答。司马昭于是说:“为何像是郤正的语气呢?”刘禅
听了大惊,睁眼望
著司马昭说:“您的话确实没有错。”左右的人都笑了。
乐不思蜀:很快乐,不思念蜀国。原义指蜀后
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比喻
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4、《陆绩怀橘》
陆绩,字公纪,是三国时期吴国人。他的父亲名叫陆康,曾经做过庐江地方
的知
府,和袁术关系很好。陆绩六岁那年,在九江见到袁术,袁术叫人拿了橘子给他
吃。陆绩偷
藏三只,临走告辞袁术,橘子掉在地上。袁术笑着说:“陆郎做客却
带着橘子,为什么呢?”陆绩跪着回
答说:“是橘子甜,想拿回去给母亲吃!”袁
术说:“陆郎这么小就知道孝顺,长大后必然成大才!”袁
术感到惊奇。
5、《小儿不畏虎》
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安置在沙滩上,而自己去河边洗
衣服。老虎从山上跑了
下来,妇人慌忙地潜入水里来躲避老虎,两个小孩还是像刚才一样在沙滩上玩耍。
老虎仔细地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用头来触碰他们,希望让其中一个能够感到
害怕,可是小孩
很天真,最终还是不知道害怕,一会儿,老虎终于离开了。估计
老虎吃人,总是先用其威风施加在别人身
上;可是对于不害怕的人,它的威风也
就没有施展的地方!
寓意:
1面对困难我们要无所畏惧。 2无知而无畏
6、《曾子烹彘》
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
她的儿子跟随着她在她后面边走边哭。曾子的妻子对儿
子说:“你先回去,等我回来后杀猪给你吃。”妻
子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想抓只
猪准备杀了它。他的妻子马上阻止他说:“我只不过是跟儿子开了个玩笑
罢了。”
曾子说:“不可以与儿子开玩笑。儿子什么都不懂,他只学习父母的,听从父母
的教导
。
寓意:不论在教育子女,还是做人,要注意言传身教,不能以欺骗作为手段,做
任何事都要
说到做到,不能说谎。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这样才能获得他人信
任。曾子用自己的行
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这种教育方法是可取的。
7、《齐人攫金》
从前齐国有
一个想要金子的人,(有一天)清早,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就去了集
市。他去卖金子的地方时,正好看见
别人买了金子,于是抢了那人的金子离开。
衙役把他逮住了,当官的审问他:“人都在那儿,你就抢别人
的金子,这是为什
么?”齐人回答他说:“我抢金子的时候,没有看见人,只看见金子罢了。”
8、《诸葛恪得驴》
诸葛恪字元逊,他是诸葛亮的兄长的大儿子。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
长像驴
的面孔。一天,孙权聚集大臣们,差人牵一头驴来,用笔在纸上写了诸葛子瑜,
贴在驴的
脸上。诸葛恪跪下来说:“请求用笔增加两个字。”于是孙权听从给他笔。
诸葛恪接下去写了:“的驴。
”在场的人都笑了。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
恪。
9、《商鞅立信》
商鞅法
令已经制订完成,尚未公布,恐怕老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都城市场的南
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
百姓中有谁把木头搬到北门就赏给十金。人们觉
得奇怪,没有人敢搬动。又下令说:“能把木头搬到北门
的赏五十金。”有一个人
把木头搬走了,当即就赏给他五十金,以表明决不欺骗。人们都知道了左庶长言
出必行,最终发布法令。
10、《海瑞清廉》
都御史海瑞,在官舍死了。跟他一起
在南京做官的同乡的人,只有在户部做事的
苏怀民一人。苏怀民检查清点他做官的俸禄,竹箱子里有八两
银子,麻布两丈,
几件旧衣服罢了。这样的都御史又有几个?王凤洲评价他说:“不怕死,不爱钱,不结伙。”这九个字概括了海瑞的生平。即使千言万语赞扬他,能胜过这评论吗?
11、《鲁人徙越》
鲁国有个人自己擅长编织麻鞋,妻子擅长编织帽子,于是想搬到越国去。
有人对
他说:“你搬到越国去必定会没有出路。”那鲁国人问:“为什么呢?”这个人回
答说:
“做鞋是为了给人穿的呀,但是越国人却习惯于光脚走路;织白绸子是做
帽子用的,但是越国人喜欢披散
着头发。凭借你们的专长,跑到用不着你的国家
里去,要想不穷困,哪能办得到呢?” 。鲁国人就反问
他说:“到了不用我们专
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受穷
呢?”
12、《徐有功秉公执法》
皇甫文备,是武则天时代残酷的狱吏,跟徐有功
讨论案件,诬蔑徐有功并与叛逆
分子勾结,呈报皇上他的罪状,武则天特地让徐有功解脱被诬陷的罪责。
不久,
皇甫文备被人告发,但徐有功却按正常的制度来处置他,有的人说:“他先前诬
陷你,想
要置你于死地,现在你反而想放了他,为什么呢?”徐有功说:“你说的
是私仇,我是坚持执法公正的人
,怎么可以因为个人的恩怨而去危害司法公正
呢?”
13、《子产不毁乡校》
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郑国
大夫然明对子产说:
“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
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
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
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
我们就改正。这
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
怨
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难道很快制止这些议论不容
易吗?然而
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
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
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
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
药。”
14、《曹植聪慧》
陈思王曹植,字子
建。曹植十多岁(的时候),(能)诵读《诗经》、《论语》及辞
赋几十万字,善于写文章。曹操曾看到
他的文章,对曹植说:“你请人(代笔写
的)吧?”曹植跪拜回答说:“言论说出来是议论,落笔(写下
来)成文章了,
(您)只要当面考我,(我)怎么会请人(代写)呢?”当时邺地铜雀台新建成,
曹操带领所有的儿子登上铜雀台,让他们各自做一篇赋。曹植提笔立刻就完成,
文章值得一看。曹操对
此感到很惊异。
15、《赵广誓死不屈》
赵广是合肥人,本来是李伯时家里的书童。李伯时
作画的时候就侍奉在左右,时
间长了就擅长画画了,尤其是画马,几乎和李伯时所作的一样。建炎年间,
他落
在金兵手里。金兵听说他擅长画画,就掳走了妇人。赵广毅然推辞作画,金兵用
刀子威胁,
没得逞,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而赵广其实是用左手作画的。局势
平定以后,赵广只画观音大士。
16、《刘庭式娶盲女》
齐国人刘庭式还没考上科举时,他的父母为他讨论要他娶他们同乡的
女儿,虽然
两家已经形成婚约,但还没给女方送礼。后来,刘庭式考上科举考试,自己的未
婚女
友因患疾病,两眼都瞎了。女家是农耕之家,很穷,不敢再提起婚事。有人
规劝他迎娶那家小女,刘庭式
笑着说:“我的心已经许配给她了。即使她两眼瞎
了,怎能违背我当初的忠心呢。”最后迎娶了盲女,并
和她共同生活到老。
注释1.未及第:没考上科举;科举考试中未获得名次。
2.成约:约定婚姻关系。 3.
纳币:送聘礼。 4.以:因为。 5.或:有人。
6.偕老:和好到老。 7.既:已经。 7.
笃:深厚。 9.许:答应。 10.卒:终。 11.
偕:同。寓意一个人无论贫富贵贱,
自己的条件发生了怎样的改变,都要遵守自己的诺言,要像刘庭式一
样做一个有
情有义的人,糟糠之妻不可弃。
17、《祖逖闻鸡起舞》
祖逖与司空刘
琨同任司州主薄,两人志趣相投,共卧就寝.半夜听到野鸡啼叫,祖逖
用脚把刘琨踢醒,说:“这鸡鸣不
是坏声音呀.” 于是起床习舞剑艺.„„祖逖因为
西晋政权遭颠覆,常常怀有振兴复国的大志„„,让
他自己招募士兵.祖逖就带领
着先前同流亡来的部属几百户乡亲一起渡过长江,船到江心,他用船桨敲击
着发
誓说:“我不能扫平中原而再来渡过这条江的话,就像大江流逝不能复反.”他言
辞形容慷
慨壮烈,大家都为之慨叹.
18、《公冶长背诺》
世俗传说公冶长能听懂各种「鸟语」.
有一次公冶长听到老鹰嘎嘎地叫:「公冶长,
公冶长,南山有只死獐,你来吃肉,我吃肠.」公冶长跑到
南山,果然找到一只獐,可
是他并不想把肠子拿给老鹰吃.老鹰因此怀恨在心.过了不久,那只老鹰又像
上次
一样来通报,公冶长又像上次那样跑往南山去.他远远见到几个人围着一个东西,
在那里议
论纷纷.公冶长以为是死獐,怕被别人抢走,就老远喊着:「那是我打死的.」
等他跑过来一看,竟然是
一具尸体,不是獐.这些人就逮捕公冶长,扭送到官府去.
县令问案情,公冶长说明来龙去脉,但县令不
相信他懂鸟语.刚好这时候屋檐下的
鸟雀叫声很急,县令就问公冶长:「你如果懂得鸟语,那么,你听懂
这只刚飞来的鸟
吱吱喳喳的,为了什么事呢?」公冶长仔细听了好一会儿之后说:「那只鸟说,东乡
有一车粟米翻车,粟米撒了一地,来叫大伙儿去吃啊.」县令派人到东乡去考察,果
真如此,就释放了公冶长,不监禁他了. 道理:做人要守信.
19、《陶母责子》
陶侃青
年时代做管理河道及渔业的官吏,曾经(派官府里的差役)把一坛干鱼送
给母亲。陶侃的母亲将送来的干
鱼封好交还给差役并且回信,责备陶侃:“你身
为官吏(本应清正廉洁),却用公物(作为礼品)赠送给
我,(这样做)不仅没有
好处,反而增加我的忧愁。”
本故事是说世上的父母
,都希望子女孝敬他们 ,但孝敬要正当。把公家的
财物赠送给父母,这是不应该的,陶母拒收一坛腌鱼
,并回信严肃地批评儿子,
这是母亲教育有方。
20、《鸟不畏人》
我小时候曾经
住的书房里,书房前面种有竹林柏树,庭院里都种满了花草,很多鸟
在那里筑巢.母亲讨厌杀生,所以告
诫身边的孩童和女婢不能捕捉鸟鹊,因此几年
里鸟鹊都筑巢在低矮的枝头上,俯视就可以偷看到它们的幼
鸟.更有四五百只桐
花凰,每天栖息在这之间.这种鸟在几十里之内很难见到,但是它们栖息在林间间,
很不怕人.乡里人听说了这件事,认为这事很奇怪,都来观赏.没有其它的原因,人
的仁爱之心
,被鸟兽所信赖.
21、《梁鸿尚节》
梁鸿虽然家庭贫困,然而他推崇节操,博览群书,没
有不知晓的事情。读完书,
就到林苑放猪,曾经不小心留下火种,牵连到别的人家。于是寻访被烧到的人
,
问他们损失的财物,了解后把自己的猪作赔偿还给主人。他的主人还认为得到的
补偿很少,梁
鸿说:“我没有别的财富,愿意让自己留下做事。”主人同意了。因
为做工勤奋,一个老人见梁鸿不是一
般人,于是就批评主人,而称赞梁鸿是忠厚
的人。于是,主人开始敬佩梁鸿,把猪还给他,梁鸿不接受。
返回自己的家乡。
22、《点石成金》
一个人特别贫穷,一生虔诚地供奉吕祖,吕祖就是吕
洞宾,是道教的先祖.吕洞宾被
他的诚意所感动,一天忽然从天上降到他家,看见他家十分贫穷,不禁怜
悯他,于是
伸出一根手指,指向他庭院中一块厚重的石头.一会儿,石头变化成了金光闪闪的
黄
金,吕洞宾说:“你想要它吗?” 那个人拜了两次回答道:“不想要.”吕洞宾非
常高兴,说:“你如
果能这样,没有私心,可以传授给你成仙的真道.”
那个人说:
“不是这样的,我想要你的那根手指头.”
23、《张助斫李树》
南
顿有个叫张助的人,在田里种庄稼时发现一颗李子的核,本想拿走,回头看见
空心的桑洞里有泥土,就把
李核种在那里,用剩下的水浇了一些。后来,有人看
见桑树中又长出李树来,十分惊奇,就互相传说开来
。 正好有个眼睛患有小
毛病的人,在李树下休息,向李树祷告说:“李树您如果能让我的眼睛变好,
我
就以小猪献给您。”眼痛这种小病,自然就会好。这样一来,众人便你一声我一
声地附和传说
为:“李神能使瞎子重见光明。”远近涌动,树下车马成千上百,大
家纷纷前来敬祭,酒肉很快就堆成了
小山,绵绵不断。 时隔一年,张助出远
门回来,见此情形不禁觉好笑,说:“这树有什么神灵呀?它
不过是我随便种下
的。”于是顺手砍掉了它。
【启示】
故事批评了那些不进行思考
就盲目相信自己的眼睛的人们,以及这种不正常的随
波逐流的社会心理、社会现象。
带给我们的启示是:要从客观角度出发看待事情,不要盲目相信眼前所见。
24、《刘备托孤》
章武三年的春天,刘备(上一届的帝王)在永安病情加重,(于是)把诸
葛亮从
成都召来,把后事嘱咐给他,(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
能安定
国家,最终灭魏灭吴,统一中国。假如继位的皇子可以辅佐的话就辅佐他,
如果他不能成材的话你就自己
取而代之吧。”诸葛亮流着泪说:“我一定尽我所能,
精忠蜀国,死而后已!”刘备又写诏书命令儿子说
:“你与丞相一同处理国事,对
待丞相就要如对待父亲一样。”政事无论大小,都要由诸葛亮亲自过问管
理。
25、《甘戊渡河》
甘戊(wù)出使到齐国去,要渡过河。船夫说:河水(把你)隔
断了,你连自
己渡河都不能,还能对称王的人游说(yïushuì)吗?甘戊说:不是这样的,
你不懂得其中道理!物各有长短:谨慎老实忠厚(的人),可以为人主干事,(但)
不会用兵:骐骥騄
駬(lù ěr)是日行千里的好马,(如果)放在宫室里让它捕鼠,
还比不上小猫;干将是锋利的宝剑
,天下闻名,(如果)工匠拿它劈削木头,还
比不斧头。如今拿着桨一上一下随着流水前进,我不如你;
游说小国或大国的国
君,你也不如我。
26、《齐人有好猎者》
齐国有一个喜爱打
猎的人,荒废时日很久,没有捕到猎物。在家里就感到愧对他
的家人,在外面就感到愧对他的朋友。他不
能捕到猎物的原因,是猎狗弱小。他
很想得到一只好猎狗.有人说:“您应该在耕地劳作上竭尽全力。”
打猎的人说:“为
什么呢?”这个人不回答。打猎的人自己想了想,得不到想要的(狗),我就努力耕<
br>田劳动,这样就会有收获,然后不就可以买到好的猎狗了吗?于是他就不再去打
猎。急切地去耕种
。急切耕种家里就富裕起来。家中富裕就可以买到好的猎狗。
从此以后,他打到的猎物,常常比别人多。
不仅仅打猎如此.所有的事情都是这
个道理。
27、《范式访友》
范式字巨卿,
年轻时在太学求学,与汝南张劭是同窗好友,张劭字元伯,两人
同时离开太学返乡,范式对张劭说,二年
后我将到你家拜见你的父母,看看你的
孩子。于是约好了日期。后来当约好的日期快到的时候,张劭把这
件事告诉他母
亲,请他母亲准备酒菜招待范式。母亲问:你们分别已经两年了,相隔千里,你
就
那么认真地相信他吗?张劭回答:范式是一个讲信用的人,他一定不会违约的。
母亲说,如果真的是这样
,那我就为你酿酒。到了约好的那日,范式果然来到。
大家一起饮酒,尽欢而别。
28、《读书五失》
清朝的袁文清曾经说:“我年轻的时候读书有五方面过失:广泛地浏览但
没有什
么选择,这样的过失在于博览却少有重点;喜欢古人的言行,意志经常退缩却不
敢向往,
这样的过失在于软弱而没有确立(志向);摘录往事,一个故事没结束
就换个开头,这浪费体力却又没有
什么功效;听说别人的优点,打算快速地跟随
上去学习,往往落在他的后面,这样的过失在想要迅速而好
高骛远;喜欢学习写
作,不能积累学问的基础,这样的过失更严重了。”
29、《陈寔与梁上君子》
陈寔在家乡„„有一年闹饥荒,一个盗贼进入他的屋子,躲藏在梁
上。陈寔暗中
看到了他,于是起身穿上衣服,叫他的儿孙们起来,严肃地训斥他说:“人不能
不
自己勤勉,不善良的人本性未必是恶的,只是习惯了成为习性,才成了这个样
子。”儿孙
们说:“你说的是谁?”陈寔指着梁上的盗贼说:“就是那梁上的君子。”
盗贼大惊,自己跳到地上,磕
头赔罪。陈寔慢慢地告诫他说:“看你的形貌,不
像是大恶之人,应该自己反省弃恶从善。”陈寔看他很
贫穷,于是命人给了他二
匹绢。从这件事后县中再没有偷窃的人了。
30、《幽王击鼓》 <
br>周朝定都丰、镐,接近西戎人。周王与诸侯约定,在大路上修建碉堡,在上边摆
放战鼓,(鼓响的
时候)远近都能听到,假使戎人来到,击鼓相告,诸侯的兵马都
来救天子。戎人曾经来到,幽王击鼓,诸
侯的兵马全都来到,衰姒非常高兴,笑
了起来。幽王想让褒姒笑,因此几次击鼓,诸侯的兵马几次来到而
没有见到戎人。
到了后来,戎人真的到了,幽王击鼓,诸侯的兵马没有到来,幽王死在骊山之下,
被天下人耻笑。
31、《路人献雉》
一个楚国人为了把山鸡卖出去,谎称自己手里拿的是
一只凤凰。一个过路人相信
了他的话,拿出二十金把它买了下来。过路人想把凤凰献给楚王,没想到过了
一
夜,山鸡就死了。过路人并不痛惜金钱,只恨没能把凤凰献给楚王。这件事在全
国传开,人们
都以为那山鸡是只真凤凰。楚王得知这件事后,也被臣民的一片忠
心所感动,于是召见了要献凤凰的人,
给了他买凤凰钱十倍的赏赐。
32、《范仲淹正值》
范仲淹年轻时贫穷潦倒,寄居在睢阳一
户姓朱的人家里,经常和一个术士游乐。
正赶上那个术士病危了,便请人叫来范仲淹,告诉他:“我善于
把水银炼成白金,
我的儿子年纪小,不能把这个秘方交托给他,现在我把它交给你。”于是把这秘
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怀中,范仲淹刚想推辞,那个术士已经气
绝而死。后来过了十几
年,范仲淹当上了谏官,而当年那个术士的儿子长大了,
范仲淹把他叫来说:“你的父亲会使用神术,当
年他过世的时候,因为你年纪还
小,所以就托我先保管秘方和一斤白金,如今你已经长大了,应当把这些
东西还
给你。”于是就拿出那个秘方还有白金一起交给术士的儿子,那个密封的标志依
旧完《好
如初。
33、颜氏父子异志》
颜竣为送孝帝立了大功,官位很高,他父亲颜延之常对他说:
“我平生不喜欢看
到有权势的人,现在却不幸见到了你。”有一天早晨去看颜竣,见宾客满门,可
颜竣还没有起床,颜延之大为恼火,说:“你出身于粪土之中,却升到云霄之上,
现在竟如此骄傲,难
道能长久吗?”颜竣最终被孝帝杀死。
34、《和氏璧》
楚国人卞和,在楚山中获得了美丽
的玉璧,把它奉献给了厉王。厉王让雕琢玉器
的人鉴别它,雕琢玉器的人说:“这是石头。”厉王认为卞
和在说谎,而砍去了他
的左足。等到厉王驾崩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玉碧献给那位武王。武王让雕琢<
br>玉器的人鉴别它,又说:“这是石头。”武王又认为卞和在说谎,而砍去了他的右
足。武王驾崩了
,文王即位,卞和抱住他的玉碧在楚山下哭,三天三夜,眼泪流
尽而代替它的是血。文王听到后,派人问
他原因,说:“天下受到刖刑的人很多,
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卞和说:“我不是为被刖伤心,我是
因为它是宝玉而被
看为石头,忠贞的人被看为说谎的人。”文王于是派雕琢玉器的人剖开他的玉碧,果然得到宝玉,于是命名为“和氏之璧”。
35、《张齐贤明察》
张齐贤举行家宴,一
个仆人偷了若干件银器藏在怀里,齐贤在门帘后看见却不过
问。后来,齐贤晚年任宰相,
他家的仆人很多也做了官,只有那位仆人竟没有官
职俸禄。这个奴仆乘空闲时间跪在齐贤面前说:“我侍
候您时间最长,比我后来的
人都已经封官,您为什么独独遗忘了我呢?“于是哭泣不停。齐贤同情地说:
“我本
来不想说,你又会怨恨我。你还记得在江南时,你偷盗银器的事吗?我将这件事
藏在心中
近三十年没有告诉过别人,即使你自己也不知道。我现在位居宰相,任
免官员,激励贤良,斥退贪官污吏
,怎能推荐一个小偷做官呢?看在你侍候了我
很长时间,现在给你三十万钱,你离开我这儿,自己选择一
个地方安家吧。因为
我既然揭发这件过去的事,你也必然有愧于我而无法再留下。“仆人十分震惊,哭<
br>着拜别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