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定理教案

别妄想泡我
533次浏览
2020年12月03日 22:5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高胜美歌曲-山东省义务教育条例

2020年12月3日发(作者:饶陆华)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2.3 孙子定理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孙子定理


2.掌握孙子定理的证明思想


3.掌握孙子定理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孙子定理的证明,孙子定理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孙子定理的证明思想、孙子定理的应用
四、课时安排:2个课时
五、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演示与讲授相结合的方法,用多媒体边演示边讲解。
六、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孙子算经》、《周髀算经》 与《九章算术》这三部著作是我国古代三
大数学名著。


新课内容: 1. 孙子问题


在公元三世纪前的《孙子算经》中记载着一道世界闻名的“孙子 问题”:“今有
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这
道题的意思是:有一批物品,不知道有多少件。如果三件三件地数,就会剩下两
件;如果五件五件地数, 就会剩下三件;如果七件七件地数,也会剩下两件。问
这批物品有多少件?


它可表示成解同余式组:x2(mod 3), x3(mod 5), x2(mod 7)


其中x是所求物品数。


我国明朝数学家程大位在其著作《算法统综》(1593年)中用诗歌概括了这个
问题的解法:三人同行 七十稀、五树梅花二一枝、七子团圆正半月,除百零五便
得知。


它的意 思是:把用3除所得余数乘上70,加上用5除所得余数乘上21,再加
上用7除所得余数乘上15,结 果如果比105多,则减去105的倍数,即得所求
之数。列成算式就是:

70

2+21

3+15

2-2

105=23。这种解法,实际上是特殊的一次同余式组的
求解定理。真正从完整的计算程序和理论上 解决这个问题的,是南宋时期的数学
家秦九韶。秦九韶在他的《数书九章》中提出了一个数学方法“大衍 求一术”,系
统地论述了一次同余式组解法的基本原理和一般程序。


1 801年,德国数学家高斯在《算术探究》中明确提出一次同余式组的求解定
理。西方数学著作中将一次 同余式的求解定理称为中国剩余定理。


这个方法的巧妙之处就在70,21,1 5这三个数上。70可被5和7整除,而且
是用3除余1的最小正整数;21可被3和7整除,而且是用 5除余1的最小正
整数;15可被3和5整除,而且是用7除余1的最小正整数。


2. 孙子定理




xa
1< br>(modm
1
)


xa
2
(modm< br>2
)
我们把孙子问题进行推广,对于同余式方程组






xa
k
(modm
k
)
(1)



孙子定理(中国剩余定理):设m
1
, m
2
, , m
k
是正整数,


(m
i
, m
j
) = 1,1  i, j  k,i  j。 (2)





m = m
1
m
2
m
k
,M
i
=
m
,1  i  k,
m
i



则存在整数M
i
(1  i  k),使得


M
i
M
i
  1 (mod m
i
), (3)


M
i
M
i
  0 (mod m
i
),1  j  k,i  j, (4)


并且


x
0


a
i
M
i
M
i

(mod m) (5)
i1
k


是同余方程组(1)对模m的唯一解,即若有x使方程组(1)成立,则


x  x
0
(mod m)。 (6)

证明:本节开头所讲的“孙子问题”即属于k=3的情况.程大位的四句诗中所包< br>含的思想,同样也给出了当k为任意正整数时的求解方法。对任一i(1≤i≤k),找

一个数,他被m
i
除余1,而被其他的m
j
(j≠i)除尽,由(m
i
,m
j
)=1 (j≠i)知(M
i
,m
i
) =1,
利用辗转相除法可找到整数
M
i

,N
i
使 得
M
i
M
i

+N
i
m
i
=1即
M
i
M
i
  1 (mod m
i
),
,
M
i
M
i

即 为所要找的数,它被m
i
除余1,而被其他的m
j
(j≠i)除尽。故


即(5)是(1)的解


若y也是(1)的解, 则得:xy(mod m
i
), 1≤i≤k于是, m
i
|(x-y), 1≤i≤k.


由于m
l
, m
2
, …,m
k
两两互素,故m|(x-y), 即xy(mod m)。因此,x 是(1)的唯
一解。
3.
4.

孙子定理应用

据说汉代大将韩信,每当部队集合,他只要求部下士兵1—3,1—5,1—7
报数后,报告一 下各次的余数,便可知部队出操人数和缺额,这就是民间流
传的“韩信点兵”(亦称“秦王暗点兵”、“ 鬼谷算”、“大衍求一术”)问题




这个定理,不仅在古代 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它包含了近代数学中许


多不同问题所共用的一种 思想方法。在插入理论、代数理论和泛涵分析中都
有广泛的应用。在电子计算机的程序中设计中也是不可 缺少的。


例1
解同余方程


2

5x  6x  49  0 (mod 60)。 (15)


解 因为60 = 345,所以,同余方程(15)等价于同余方程组

5x
2
 6x  49  0 (mod 3)

5x
2
 6x  49  0 (mod 4)

5x
2
 6x  49  0 (mod 5)。
分别解同余方程(16),(17),(18)得到解


x
1
(1)
 1,x
2
(1)
 1 (mod 3),


x
1
(2)
 1,x
2
(2)
 1 (mod 4),


x
1
(3)
 1 (mod 5),
这样,同余方程(15)的解x可由下面的方程组决定:


x  a
1
(mod 3),x  a
2
(mod 4),x  a
3
(mod 5),
其中a
1
= 1或 1,a
2
= 1或 1,a
3
= 1。利用孙子定理,取


m
1
= 3,m
2
= 4,m
3
= 5,m = 60,


M
1
= 20,M
2
= 15,M
3
= 12,


M
1
 = 2,M
2
 = 1,M
3
 = 3,



x  40a
1
 15a
2
 36a
3
(mod 60)。
将a
1
,a
2
,a
3
所有可能的取值代 入上式,得到方程(15)的全部解是


x
1
 401  151  361  1 (mod 60),


x
2
 40(1)  151  361  19 (mod 60),

(16)

(17)

(18)















x
3
 401  15(1)  361  31 (mod 60),
x
4
 40(1)  15(1)  361  11 (mod 60)。



七、课堂小结:本节课讲 解孙子定理,其中包括了孙子问题,孙子定理,同余
式方程组。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孙子定理 及其应用。


x3(mod7)
八、课堂作业:教材P4页,求解同余 式式方程组

要求将其写成
模56的形式。

6x10(mod 8)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 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网络推广产品-自然美


自动化工程师-海枯石烂


发展党员工作方针-怎样知道对方隐身


成人高考考试大纲-沉默的证人票房


散打护具-开机启动项设置


最好看的头像-怀孕5个月食谱


微信聊天记录怎么转移到新手机-黄鼠狼图片


康熙字典10画的字-白浪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