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该如何教育

别妄想泡我
870次浏览
2020年12月03日 23:5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秋菊的诗句-描写春雨的诗句

2020年12月3日发(作者:董倩)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该如何教育?

一年级对孩子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家 长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地走过这个转折点呢。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
以,就算家长工作再忙,也要关 注他们在校的学习生活,天天最少也要抽出十分钟的时间与孩子交流。作为一个老师,
我有如下建议。
1、关注学习情绪。
之所以,将关注孩子的情绪放在第一位,是因为我觉得,只有 孩子在学校开心了,他才会喜欢学习,渐渐也就有
了学习的爱好,渐渐才善于学习。家长与孩子之间养成 平等交流的习惯,也便于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有利
于对症下药。这样经常交流,养成习惯后, 教育孩子的问题也就化难为易了;最怕的是孩子有什么事情跟谁都不说,
出了什么事情,家长什么都不知 道,后悔晚矣。所以,每当孩子放学回来的时候,家长可以问问孩子:“今天,你在学
校开心吗?因为什 么事情开心呢?”。假如他不开心,你要要询问他为何不开心,进而对孩子进行思想上的开导,让他
变得 快乐起来,假如需要老师帮助的话,可以及时跟老师交流一下。也可以开始是家长主动询问,以后最好养成孩子< br>主动与家长交流的习惯。
2、关注学习伙伴。
朋友,是倾诉的对象;朋 友,是进步的动力。人是最怕寂寞的动物,小孩子更加需要朋友,而且需要在某个方面
比他强的朋友。我 没有强调一定要跟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交朋友。因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是多方面的,不仅仅表现在
学习方 面。一个孩子的成绩好不好,并不是给他带来朋友的唯一因素,还涉及到性格、为人等因素。所以家长要教会孩子如何在新的集体交更多的好朋友。要了解你的孩子在学校有几个玩得好的伙伴,那些伙伴的学习、性格、 为人等
又是怎样的呢。并且可以与这些伙伴的家长联系一下,这样你会更加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就算孩子偶然撒谎
了,你很快就会知道的;你还可以从别的家长那里了解到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假如你的 孩子没有伙伴,你更要创造机
会让他多交朋友。
3、关注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孩子受益终生。要培养一个好的习惯至少需要21天。家长要注重养成孩子良好的看书、读书 、
写字的学习方面的习惯;还要养成书写整洁、学习专注、用眼卫生、劳动习惯等行为方面的习惯。如: 天天保持看书
最少半个小时,读书要大声,有感情,眼睛离书本一尺远,握笔姿势正确,学习时不开小差 ,书写尽量做到不用橡皮
擦,天天能帮家里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扫地、抹饭桌、端碗等)。
4、关注作业完成情况。
学生完成学校的作业就好比家长的工作一样,养成良好的 做作业习惯就显得非常重要。建议孩子一放学回家,先
喝点水,吃点水果,就要开始完成家庭作业了。做 作业的时候,一个人单独在一个专门的书桌旁学习,不要打搅他。
每学习半个小时左右,就可以休息10 分钟。当孩子碰到不懂的问题,家长千万不要马上回答他,要等作业做到最后,
实在不会的时候,家长才 去帮助他。不光是要让他养成思考的习惯,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他学习的效率。假如,一会儿
问:“妈妈这 个字怎么写啊?”一会儿又问:“爸爸,这道题怎样做呢?”以后孩子做作业就会很慢,也不会独立去完成。不过,一年级有的题目中很多字不熟悉,家长也可以采取先把题目都念完,孩子再做题。值得注重的是:有的 家长总
认为作业太少了,或者有时候作业少了,就给孩子多布置作业,弄得有的孩子想:早点完成作业也 没有用,不如慢点
做,进而养成慢慢吞吞完成作业的习惯。在作业少的时候,何不让孩子放松一下呢。顺 便说一下,上学了,天天最多
看电视1小时。
小学一年级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受教育的重要时 期,学习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要作好孩子入学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
预防一年级学生中常见的“厌学 症”,针对儿童社会情绪的发展,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减少小学儿童在同伴交
往中的冲突数量。
而进入一年级后,每天要上六、七节课,且上课要求思想集中,此外,还得遵守校纪校规,很多事情都需 孩子独立完
成。作为家长,做好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的教育引导,让孩子更快适应新的环境,十分重要。
(一) 孩子入学前的准备。
1、 心理准备。
张阿姨这几天心神不定,她的 儿子刚刚上小学一年级,开学还没几天,似乎有点闷闷不乐。“妈妈,小学没有幼儿园好
玩,上课的时间 那么长,还有作业要做,小朋友们也不大和我说话。”儿子委屈地撅着嘴向妈妈诉苦。
这个九月 ,对于那些离开幼儿园踏进小学课堂的孩子们来说,多少带着新奇与兴奋。而当新奇感逐渐褪去,新环
境 带给这些六七岁的孩子的,或许更多的是不适与失落。
虽然早已度过生理断奶期,但是对于刚踏 进一年级新环境的孩子来说,如何完成心理上的真正“断奶”?家长和老
师应该给孩子们什么样的帮助呢 ?


家长要在孩子心灵上创造一种新鲜感和好奇感,让他们渴望上学这一天早些到来, 愉快地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入学前,
家长可对孩子说,你长大了,要背着书包上学了,上学后你可加入少 先队,戴上红领巾,那是十分光荣的;你可以学
到知识、掌握本领,成为有用的人。如家长有时间,还可 抽空带孩子到他将上学的学校看看,通过参观校园以及目睹
一些学生在这里读书上课,让他对这所学校有 初步的了解。若家长曾在这所学校学习过,可向孩子介绍你坐过的教室,
入队宣誓的地方,打乒乓、打篮 球、踢足球及做其它游戏的场地,告诉他学校里还发生了哪些变化……
另外,可以带孩子走访正在这 所个学校上学的邻居或亲友的孩子,请他们讲讲在学校学习、生活的情况,特别可以走
访学习较好的学生 ,使孩子非常羡慕他们。总之,家长要在孩子心灵上创造一种新鲜感和好奇感,让他们渴望上学这
一天早 些到来,愉快地开始新的学习生活。
(2)习惯教育本是第一职能
“行为变成了习惯,习惯养成了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是美国作家杰克·霍吉说过的一句话;
尽管上小学是孩子人生的重要转折期,但由于当前幼儿园和小学衔接脱节,孩子学前缺少相关的适应性培训,进< br>入小学后往往会出现心理紧张、注意力难以集中、对学习缺乏兴趣等情况。一年级新生对小学生活的不适应 是造成今
后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人统计过,一个拿笔姿势不正确的孩子,功课一定不会好到哪 去!”
习惯教育本该是教育的第一职能,但恰恰是最容易给疏忽和遗漏的。眼下的幼儿园和小学 低年级关注的是双语教
育、艺术教育这些所谓的特长教育和英才教育,恨不得让孩子们一夜成才。
许多一年级新生习惯于幼儿园以游戏为主的授课方式,不适应小学以知识为主的授课方式;习惯于自 由自在的活
动,不适应课堂纪律的约束及较多的学习要求;习惯在保育员阿姨悉心照顾下的感觉,不适应 相对要自主、独立的小
学生活,所以他们在上学一段时间后,仍然会留恋幼儿园的生活。
德国的哈克教授的观点更为详尽,他认为,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是学习环境的转换,也包括教师、朋友、行为< br>规范和角色期望等因素的变化。他根据观察和研究指出,处于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阶段的儿童,通常存在着学 习环境、
学习方式、社会结构等六个方面的断层问题。孩子入学后,离开了幼儿园教师这个“第二母亲” 角色,而去接受严格要
求、学习期望高的小学教师,这让孩子感到压力和负担。在幼儿园被认为是理所当 然的个人要求,在小学不再被重视。
孩子入小学后,必须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融入集体,他们以往的感 性将渐渐被理性和规则所控制。这些断层使得德
国30%的小学生有不适应现象,导致学习兴趣低落、恐 惧、焦虑以及攻击性强等行为发生。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 ;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
姆士的话同样强调了习惯的重要性。著名教育 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就是养成习惯。”
孩子经历成长的过渡期,对家长们来 说也是一个教育的过渡期。“每个孩子都要面临成长,而每位家长也都要为孩子的
成长做好准备。”
一年级需要养成的习惯:
1、 时间自己安排
2、作业自己把关
3、书包自己整理
(二) 克服“厌学症”。
在某个家长课堂上,教育 心理专家给在座的家长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发现孩子总写错字,或对某个公式运用
不熟练时你会怎样做 ?回答这个问题的大多数家长表示,要给孩子增加练习题,在重复的练习中增加孩子的记
忆力。 专家对家长的回答是否定的。理由是:孩子写错字、不会运用公式不是机械记忆不足的错误,而是对所学内容
缺乏理解。当错误重复千百次之后它依然是错误,错误的强化会干扰正确认识的构建。并且让孩子在无休 止的
练习中,体验到学习的被动、枯燥、无奈。学习成绩低迷,与耗费的时间不能形成正比,在持续的挫 折情境中
产生学习能力低下的自我负性评价。谁愿意面对这样的评价?孩子直接采取的行动是逃避学习, 逃避学习就可
以摆脱这种评价。“不想上学了!”是此时此刻孩子心里喊出的声音。为什么家长会不约而 同地选择加大练习量
作为强化学习的手段?一是与家长对学习的理解有关。许多家长认为知识是陈述性的 ,学习就是把课本上陈述
出来的知识记住。因此要求孩子一遍遍地加强记忆学习,以求在考试时能够记取 已学过的知识,得到高分。二
是强化记忆对家长来说比意义学习容易得多。意义学习要求家长要对孩子的 学习理解程度进行探究,找出孩子
没有理解的知识点,启发引导孩子理解所学知识,有意识的提高孩子的 理解力。能做到这一点,要求家长具备
更高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还要有耐心和责任感,才能投入时间 和精力去与孩子探讨问题。在自身工作生活
压力较大的客观条件下,多数家长也容易在孩子教育上选择较 容易的一种方法,可是这种方法客观上将学习的
个体特殊性抹杀了,简单地看成学习的好坏只是时间投入 和孩子的主观因素在起作用,忽略了客观因素影响学
习的现实性。孩子一方面体验学习的枯燥和疲劳,另 一方面还要背负不好好学习的罪名,久之,丧失了学习兴
趣,真的产生了厌学情绪。


人在学习适龄阶段的任务就是学习,每天所处的主要社会环境是学校,交往的人员是老师和同学,谁不愿 意在
这个主要生活场所中去体验成功?谁不愿意在同伴面前受到注目体现自尊?学习成绩下滑对每一个学 生都不
是心甘情愿的,他们都会为此而着急。他们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和有效的帮助,在同学面前重新树 立起自尊。
如果家长此时此刻能够帮助学生细心地分析学习难点,帮助他们从不理解到理解,提出学习上 的合理化建议,
并帮助他们付诸实施,从心理上给予他们支持,就可以稳定他们的学习情绪,克服学习困 难,逐步走向成功。
学习成就带来的自我价值实现,会让个体不断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努力奋争。哪里还有 “厌学”的土壤和温床。
此时再把开头的问题重提一遍,作为家长您还会只选择加大练习量吗?
(三) 社会情绪发展
一、 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概念和自尊
进入小学之 后,因为考试的压力,儿童第一次真正有机会与别人比较,成人必须给儿童提供机会,使其体验成
功,充 满自信,并保持热情和创造性。但是,能力确实有高低强弱之别,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
入 社会自我阶段。他们从轻信成人的评价逐渐过渡到自我独立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原则性、批判性正在
迅速发展。当学习差的学生永远不可能成为班级明星时,他们怎样看待学习的价值,除了教师之外,家长也有< br>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管教孩子易犯的几种错误中,“用刻薄羞辱的话责骂孩子”首当其冲。例:“你总是 如此”、
“你简直没救了!”这些贴标签式的不当言语很有可能造成学生自尊受损。




王睿涵母亲:李小华

百合是什么意思-培训讲座


懂的组词-礼仪电子书


技术负责人任职文件-音乐符号网名


情人节日期-洋葱炒牛肉


函授大专-win7怎么查看电脑配置


宾语从句引导词-linux嵌入式开发


春熙路美食-怎么看电脑配置显卡


蒋艳萍照片-渔夫和魔鬼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