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tonight是什么意思-荣秀丽
《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 江苏教育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8~100
页“认识几分之一
”。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几
分之一的大小。
2.使学生认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读、写表示几分之一的分数。
3.结合观察、操作
、比较、联想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引
导学生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
感体验。
4.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
产生对数
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冲突
⑴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多少?
结合学生的交流,揭示: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叫做“平均分”。
⑵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
学生交流,自然引出“一半”。
⑶如何用数来表示“一半”?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揭示课题:认识分数。
二、活动——建构
(一)着力建构二分之一
⑴直观感知,初步认识。
①我们把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一半”是其中的几份?
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揭示:“一半”可以用表示。
②这一份是蛋糕的,那一份呢?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
⑵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①学生动手折长方形纸,并给其涂上颜色。
②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
③深究: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长方形
的?
⑶观察判断,拓展认识。
下列图形中(图略),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表示?
①学生交流,并说明判断理由。
②小结:只有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才是它的。
(二)类比迁移,认识几分之一
⑴联想: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⑵操作:学生自主动手折纸、涂色,表示出图形的几分之一。
⑶交流:你表示出了几分之一?你是怎么表示的?
⑷深究:(选择学生作品中不同图形的)这些图形的形状不同,为什么涂
色部分都能用表示?
(三)深入探究,比较分数大小
⑴引导:从学生作品中选择同样大小圆的和,引导学生比较得出:>。
⑵拓展:如果用同样大小的圆表示出它的,猜一猜和、相比,大小会怎样?
学生猜测后,再结合学生自己的作品,验证猜想。
⑶交流:组内学生用的图形完全一样,各表示出几分之一?哪一个大,哪
一个小?组内交流。
(四)学写分数
⑴指导书写:教师指导学生写,学生书空。
⑵看图写数:引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看图写分数)。
(五)认识各部分名称
⑴学生自学教材,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⑵结合,交流分数各部分名称及具体含义。
(六)估计、比较、沟通
⑴把“想想做做”第3题的整张纸条全部涂色,可以用数“1”表示
。学生
估计下面两张纸条中的涂色部分各用几分之一表示。
⑵交流估计结果及估计策略。
⑶整体观察,初步渗透“几分之一”和“1”的联系。
⑷想像拓展:如果继续往下平均分,还
可能出现几分之一?平均分的份数
越多,表示每份的分数将会怎样?
三、应用——提升
⑴联想:法国国旗、五角星、巧克力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
结合巧克力图,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展开联想,得到不同的分数。
⑵估计:《科学天地》《艺术园地》各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
学生估计,并交流结果。
⑶拓展:播放广告,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广告中动态的画面让你联想到
了几分之一?
2005年十月份我有幸聆听了江苏省张齐华老师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
这一课。张老师在教学实
践中落实新课标理念让我深有感触。
一、注重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数感。首先张老师创设的是:把4个
苹果、2
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多少?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
少。旧
知的铺垫,使学生对数的认识循序渐进地由整数过渡到分数。由形象数感
发展到抽象数感。在课外延伸时
,张老师又把“多美滋”奶粉的广告片巧妙拿进
课堂,多媒体再现生活原景,把学生抽象认识又与实际生
活结合起来,使学生的
思维得到更深的发展与培训。同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学生
在活动中体验探究数学的过程。当学生获得二分之一的初步
认识后,张老师马上让学生动手操作:
①学生动手折长方形纸,并给其涂上颜色。
②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
③深究: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长方形
的二分之一?
因势利导:你能用这样的分法或其它方法得到你想要认识的其它分数吗?
学生通过画、折、议、比一连
的实践操作活动,认其了一些简单的分数,体会到
了分数的意义,初步获得了认识分数的方法、悟出了分
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同
分母、同分子的分数)。真的应验了“实践出真知”这一真理。
三、
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学有用的数学。情境从生活中来,
运用时又回到生活中去。不仅是学生
,听课的老师仿佛感觉张老师引导探究的范
围就在每个人的周围,触手可及。真正让我们每一位听者、学
者看到生活中无处
不是数学、分数。
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组织作用。从引入到延
伸,没有一个环
节让我们感觉张老师在引,在牵。学生始终处在一个积极探讨的主体位置。课堂
如行云流水般的顺畅和自然。张老师点、评、说、问轻松,恰到好处。师生角色
定位合理。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不是知识权威的象征,教师不仅是知识的呈
现者,更应该重视学生
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多听他们的想法,将其原有的知
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
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
验,从“自我知识”走向“科学知识”。所以,张教师先让学生说一说你
对“分
数”的认识,然后让学生说说怎么得到分数,给学生创设“自我”与“数学”本
身的一种
对话,在这种对话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明晰自己的想法,促使知识
的自我建构;而后安排自我创造分
数,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现“产品”的过程,极
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分享中体验成功,在分享
学会尊重,促使学生
的全面发展。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合作者与引导者,是学生合作群体中的首席。
五、课堂环节紧凑,层次感强。情境到活动到迁移,再运用,一气呵成。
在实践中我要多向张老师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