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教学设计
白酒销售招聘-bras是什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
●
第六单元面积
●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
教学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材第70—74页)
时间
分配
讲授
18分
练习
22分
联系生活情景,引导参与,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能行,强调学生身临其境去进行
理念
全方位的体验,感觉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1、通过直观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
房厘米、平房分米和平方米,并感知它们的大小,
形成正确的表象。
教学光盘
教学
目标
教学
准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习。
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出示粉笔盒)能把这个粉笔盒的所有画面在纸上画
教
学
流
程
出来吗?能画几个面?
二、初步感知,理解面积含义。
1、理解物体表面的面积。
(1)刚才我们画了粉笔盒的面,我们可以发现所画的这些面都是粉笔盒露在外
表的面,看得见
的,我们就称它为粉笔盒的表面(板书:表面),同学们有没有发现,
粉笔盒是由几个面围成的?(6个
面),分别是哪6面?
(2)数学书的表面在哪里?谁来说说?数学书由几个面围成的?
(3)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黑板的表面和数学书的封面,谁大?谁小?学生回
答。
师: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物体表面的大小,我们叫做他们的面积。
(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理解平面图形的面积。
出示长方形,这个长方形我们称它为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
看来,封闭图形也有大小
,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板书:封闭图形的
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我们发现,
每一个物体的表面都有大小叫做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做面
积。从而可以得出: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
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三、丰富表象,揭示面积单位。
1、面积单位的产生。
(1)探究比较面积的方法。
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让学生动手操作,得出比较的方法(重叠法、数方格法、
测量法等)。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
●
第六单元面积
●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
学
流
程
板
书
设
计
(2)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①课件出示一大一小
两个正方形,但里面测量的方格数量一样。“这两个正方形
都有9个小方格,它们一样大吗?”
学生讨论,质疑。
②要准确地知道面积的大小,就要学会测量和计算,方格的大小不同,无法
比较
面积的大小,只有统一大小的方格对测量和计算很重要。计算面积要用面积单位,国
际上规
定标准的正方形大小叫做面积单位。
2、面积单位的认识。
板书:常见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认识1平方厘米。
出示硬纸,让学生量一量它的边长。学生反馈:边长1厘米。
比较1平方厘米有多大?得出结论:就像我们大拇指的指甲一样大小。
(2)认识1平方分米。
学生得出结论:用我们双手的大拇指与食指围成的图形,大约等于1平方分米。
(3)认识1平方米。
学生得出结论:四个人伸开双手围成的图形,大约等于1平方米。通过
实验得知,
1平方米能站进16位同学。
师总结:①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②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③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
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他们的面积。
常见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①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②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③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课总
本节课,我通过让学生操作,使他们初步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以及比较两个图形
后结
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同时能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教学效
果良好。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
●
第六单元面积
●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
教学
理念
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比较
(教材第74—75页)
时间
分配
讲授
15分
练习
25分
1、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2、恰当运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教学
目标
教学
准备
找出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不同点,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含义。
投影仪
教
学
流
程
一、复习。
(1)说出下面两个图形的名称,分别指出各自的周长,面积。
(2)计算周长常用哪些单位?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1分米、1米各有多长。
正方形、长方
形四条边长度的和,叫做他们的周长。厘米、分米、米都是计算长
度用的单位,叫长度单位。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有多大?
二、新课。
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多了“平方”两字,但他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计量单位。
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图形。
观察、比较课本第74页例1图形,1厘米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不同?
汇报,引导学生看一看
、摸一摸,体验1厘米是指线段的长度,1平方厘米是指
图形表面的大小,1平方厘米正方形的边长是1
厘米。
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请生自己先在纸上画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然后比较,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想
法。
3、谁能说说1米和1平方米有什么区别?
请生用手势比划1米和1平方米。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
●
第六单元面积
●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
学
流
程
板
书
设
计
三、巩固。
1、(出示物体或图形)正确选择用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
(1)测量这根绳子有多长用什么单位?
(2)测量这个长方形有多大用什么单位?测量它的宽呢?测量它的周长呢?
(3)测量教室地面有多大用什么做单位?
(4)测量讲台桌有多高用什么单位?
2、选择合适单位填空。
课本第76页第4题。
3、估一估、摆一摆,课本第75第2题。
4、课本第76第3题(独立完成后交流,使学生
初步感知,面积相等的图形,周
长不一定相等。)
四、布置作业。
课本练习十八第3、4题。
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比较
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图形
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3、说说1米和1平方米有什么区别?
课总
本节课,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比一比。然后发现长度与面积的不同,
后结
最后给学生发表他们的见解,课堂很活跃,学生在玩中学到了知识,最终达到教学目
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
●
第六单元面积
●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
教学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材第77—78页)
时间
分配
讲授
18分
练习
22分
创设宽松而具有心灵感应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让学生亲身经历与感觉将实际
理念
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1、使学生在参与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
的计算方法。
2、在学生实际操作,抽象概括,得出一般结论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每人1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
目标
教学
准备
教
学
流
程
一、复习。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出示长5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边长3厘米的
正方形)。
(1)这两个分别是什么图形?为什么?
(2)动手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
2、面积和面积单位。
(1)什么是面积?请生摸摸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是什么?
(2)同桌合
作,动手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在桌子上用1平方厘米的面
积单位有次序地将长方形和正方形摆
满)
(3)汇报结果。
二、新课。
1、导入。
上面用面积单位测量出
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但要测量黑板、草场或更大的
地面面积,使用面积单位一排一排的实际测量行
吗?今天就寻找一个计算长方形、正
方形面积的规律,推导出计算公式。
2、猜想。
请仔细观察刚才摆的面积单位,沿长边摆了几个?长是多少?沿宽边摆了几个?
宽是多少?你发现了什
么?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
●
第六单元面积
●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
学
流
程
板
书
设
计
3、验证。
同桌合作,完成课本第77页例2的(2)
观察比较,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4、概括。
(1)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
要用公式计算长方形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2)想一想:同桌讨论
正方形的面积= 边长×边长
三、巩固。
1、完成课本第78做一做
2、完成课本第79页第1、2、3、4题。
四、布置作业。
课本第79页第2、3题。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 边长×边长
课总
这节课我们学习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长方形面积等与长乘宽,
后结
正方形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应该注意的是计算面积单位一定要用面积单位,不要与
长度单位混淆。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
●
第六单元面积
●
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
教学
理念
解决实际问题
例3(教材第78页)
时间
分配
讲授
15分
练习
25分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层上,
注重解决问
题策略意识的培养,提升思维品质,体现学生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
自我生成的过程。
1、能正确使用公式求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教学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明确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和周长计算的
目标 区别。
3培养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
准备
小黑板
教
学
流
程
一、复习。
1、用红色涂下面图形的面积,用蓝色涂出周长。
2、长方形周长=
正方形周长=
长方形面积=
正方形面积=
3、给第1题的长方形、正方形各边标出长度,让学生计算面积和周长。
二、新课。
1、出示例3。
(1)学生尝试完成。
(2)交流方法。
你从题里发现那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求这块玻璃的面积是多少其实就是
求什么?
2、练习。
(1)摸摸数学课本的面积,请你估计一下它的面积是多少?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
●
第六单元面积
●
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教
学
流
程
板
书
设
计
(2)摸摸数学课本的周长,请你估计一下它的周长是多少?
(3)请测量并计算它的面积和周长。
3、讨论交流。
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
(1)意义不同
(2)计量单位不同
(3)计算方法不同
三、综合练习。
1、课本81页第10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目要求后独立完成启
发学生看表发现,面积相等的长方形,长
和宽越接近,周长就越短,当长和宽相等时,周长最短。 2、学生按题目要求,自己准备图形剪一剪,观察、计算、比较三种不同减法,
剩下部分的面积相同
,周长不等。第一种情况周长与原正方形周长相等,后两种情况
的周昌都比原正方形长,增加了哪几断?
四、布置作业。
课本练习十九第6、7、9题。
解决实际问题
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
(1)意义不同
(2)计量单位不同
(3)计算方法不同
课总
后结
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计算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
进一步明确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和周长计算的
区别,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
●
第六单元面积
●
第五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
教学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材第82—83页)
时间
分配
讲授
18分
练习
22分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理念
让学生参与活动,参与数学。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
2、指导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面积单位间简单的换算。
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概括能力。
挂图
教学
目标
教学
准备
教
学
流
程
一、复习。
1、填空。
3米=( )分米 ( )厘米=5分米
米、分米和厘米是长度单位,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
2、引入新课。
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二、授新课。
1、探究例4。
(1)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2)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一共是多少个小正方形?面积是多少?
(3)你发现了什么?
(4)阅读课本第83页,书空。交流
板书: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2、讨论,1平方米=多少平方分米?
你是怎么想的?仿照课本,把思考过程也写下来。
板书: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3、小结。
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进率是多少?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
●
第六单元面积
●
第五课时教学设计
教
学
流
程
板
书
设
计
4、换算。
3平方米=( )平方分米
( )平方厘米=5平方分米
3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强调:换算面积单位名数时,需要先弄清两个面积单位那个大。
三、综合练习。
1、选择正确的答案的字母填在( )里。
(1)正方形边长40厘米,它的面积是(
)。
A、 160平方厘米 B、 1600平方厘米 C、 16平方分米
(2)长方形长2米,宽4分米,面积是( )。
A、48平方米
B、80米 C、80平方分米
2、课本第85页第1题。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进率是100。
课总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建立了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和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后结
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探究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这是单位换算的必备条件。让学
生解决身边的实际问
题,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
●
第六单元面积
●
第六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
教学
理念
公顷、平方千米(教材第84页)
时间
分配
讲授
18分
练习
22分
1、数学教学活动要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已有经验出发。
2、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数学学习成为一个讨论交流、合作探
究的过程。
1、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土地面积单位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
2、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
3、进一步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挂图
教学
目标
教学
准备
教
学
流
程
一、复习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用手势表示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二、新课
1、引入
同学们都到过我们美丽的文庙广场吗?你们估计一下,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同学们会朝很大的数量去猜想)
告诉学生:它的面积约是79606平方米,这个数量很大。所以在测量土地面积
常常要用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
2、体验
(1)阅读课本知识,同桌交流自己的收获。
汇报强调: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边长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干米。
(2)实际感受
到操场量出边长时10米的正方形土地,让同学们手拉手,围站在正方形土地的
四周看一看。
教
学
流
程
板
书
设
计
说明,100块这样大的土地就是1公顷。100个1公顷就是1平方千米。
3、了解生活中的相关知识。
四人小组先了解课本中的“生活中的数学”,再互相说说你在那见过1公顷、
1平方千米。
4、换算(生独立完成,交流自己的想法)
5平方千米=( )公顷
800公顷=( )平方米
三、练习
1、课本85页第2题
2、课本第86页第4题
四、小结。
五、作业
1、课外知识
有条件的学生收集有关计算土地面积的资料。
2、课本第85页第3题。
公顷、平方千米
5平方千米=( )公顷
800公顷=( )平方米
课总
本节课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面积的概念,常用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
后结 米,能够运用公式
求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基础上让学生领会、认识和理解常用
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帮助
学生建立1公顷的面积概念,掌握公顷和平方
米、平方千米和平方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
●
第六单元面积
●
第六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
●
第六单元面积
●
第七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
教学
练习二十(教材第85—87页)
时间
分配
讲授
15分
练习
25分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
理念
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学
目标
教学
准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2、使学生能正确的分析理解题目,从而正确解决问题。
习题卡
教
学
流
程
一、复习旧知。
1、整理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
2、板书。
二、课堂练习。
1、填空。
3米=( )分米
3平方米=( )平方分米
9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1块塑料布长3米,宽2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米。
1块正方形木板,边长5分米,它的面积是( )。
2、判断。(对的打“√”
,错的打“×” )
(1)边长是4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相等。 ( )
(2)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面积相等,周长也一定相等。( )
(3)一个长方形宽40米,长30米,它的周长是70米。( )
(4)用8分米长的铁丝围成的正方形,要比围成的长方形的面积大。( )
(5)用2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8分米。( )
3、完成课本第86页练习二十第4——6题。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86—87页练习二十第7—9题。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
●
第六单元面积
●
第七课时教学设计
教
学
流
程
板
书
设
计
1、第7题。
教师可以结合课本插图进行说明,引导学生
找出喷洒地面的长和宽。如果学生感
到有难度,不容易理解,教师应该启发学生先想一想1分钟能洒水多
少平方米,然后
再求出6分钟一共能给多大的地面洒上水。
2、第8题。
第(2)
小题是关于周长和面积的比较,学生很有可能通过计算,根据得数,而
认为这里的周长和面积相等,从而
得出错误的判断。教师要加强引导,让学生从三个
方面进行比较:①含义:一个是面积大小,一个是长度
长短。②图形。③具体数量:
面积16平方米 ,周长是16米。
第(3)小题,有两种拼法。
第(4)小题,有好几种拼法,它们形状不同,但面积都是8平方分米。
3、第9题。
(1)周长:36×4=156(厘米)
(2)周长:36×4+18×2=192(厘米)
(3)周长:36×18=648(平方厘米)
四、布置作业。
课本第5、6、7题。
练习二十
第9题:
(1)周长:36×4=156(厘米)
(2)周长:36×4+18×2=192(厘米)
(3)周长:36×18=648(平方厘米)
课总
后结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整理相应的探索过程和运算方法,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
握水平,学生已有归纳
和总结的能力,能简洁的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整理知识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