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禅房花木深-务川民族中学
第二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本单元的“乘法”主要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这部分内容
是在学生掌握了两、
三位数乘一位数和多位数的加法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包括四个知识模块:“乘法”、“估算”、“连乘”、“解决问题”。单元最后安排了“探索乐园”,通过计算、
观察,探索
一些特殊乘法的运算规律。 
 单元教育目标: 
 1
经历自主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能笔算两
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2 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3
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4
在解决问题和探索乘法运算规律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5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第一课时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1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彩笔问题,经历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3、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什么了?
学生观察,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观察到左边有两盒彩铅、右边有十盒彩铅,每盒里有彩铅24枝。 
学生可提出问题如:
1. 两盒彩铅有多少枝? 
2. 10盒彩铅有多少枝? 
3. 12盒有多少枝?
二、自主探索 
重点解决第三个问题: 
12盒有多少枝彩铅?怎样算?
请同学们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 
有会用竖式计算的吗?
1、20×12=240(枝)  4×12=48(枝)   240 + 48=288(枝)
2、24×2=48(枝)  24×10=240(枝)  48 + 240=288(枝)
3、竖式等  
三、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
请同学们把你计算的方法跟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总结一下你们小组一共有几种
方法。
2.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3.重点交流竖式(讲清积的定位)  
(1).
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然后共同总结算法。 
(2).
各组间交流算法,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可随时进行质疑、提问或提建议。
(3).你能介绍一下竖式的书写格式吗?(学生不会老师讲解)  
四、实践与应用
1.用竖式计算 
    34×12   25×11   43×22   32×13
24×21   32×21 
2.解决问题
一个会议室有23排座椅,每排有22个座位。召开500人的会议,座位够吗?
3.一只杜鹃平均每天能吃掉14只松毛虫。算一算:它21天能吃掉多少只松毛虫?
教学随笔: 
                          
第二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教学内容: 
教材16—17页
教学目标:
1、结合计算浪费水的问题,经历自主尝试、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
算方法的过程。
2、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3、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节水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据专家介绍,一个健康的
人,如果4天喝不
到水,就会有生命危险。中国是水资源紧缺的国家。因此,爱护水资源就是爱护
我们的生命!  
教师谈话引入,学生感受水资源的重要,知道水在生活中的作用,
培养节约用
水的意识。  
二、自主探索 
出示问题:
一个没有拧紧的水笼头,每天要白白流掉12千克水。照这样算,这2个月要浪
费多少千克水?
请同学们试着算一算吧! 
 学生试做,先讨论两个月是多少天? 
(1)12×31=372(千克)      12×30=360(千克)
372+
360=732(千克)                
(2)31+30=61(天)        12×61=732(千克) 
答:2个月要浪费732千克水。    
三、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
请同学们把你计算的方法以及你的想法跟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2.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3.在讲解时,应重点强调进位乘竖式的计算方法。
(1).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和想法,然后共同总结算法。 
(2).
各组间交流算法,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可随时进行质疑、提问或提建议。 
(3).你能介绍一下本题竖式的书写格式吗?(注意进位)  
四、实践与应用
1.先计算,再验算。 
    58×23            69×51
57×92 
2. 书上41页第1、3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1) 12×31=372(千克)
(2)31+30=61(天)     
    1 2×30=360(千克)
12×61=732(千克) 
    372+360=732(千克)
    答:2个月要浪费732千克水。 
   教学随笔: 
  
第三课时: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43页
教学目标 :
  
1.结合电影院的座位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的
过程。 
2.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3.在自主探索简便算法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掌握算理和计算方法并熟练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 境 创设 
由学生喜欢看电影入手,介绍电影院的设置。 
中山路小学要组织一次看电影活动,我们也一起去看看 
    (出示情景图)  
仔细观察情景图,读读旁边的问题,了解题中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二、自主探 索
    原来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请同学们列出算式,自己试着算一算。 
想一想还有其它方法吗? (1)36×10=360(个)  
    360×3=1080(个)
    (2)3 6 (3)3 6  
       ×3 0   × 3 0
         0 0   10 8 0  
      10 8   
10 8 0  
  三、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 
请同学们把你计算的方法以及你的想法跟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2.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3.在讲解时,应重点介绍用竖式计算的简便方法。 
引申:现在每排增加到40个座位,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提醒学生,“增加到40个”和“增加40个”是不一样的含义。
1.小组内交流
各自的算法和想法,然后共同总结算法。 
2.
各组间交流算法,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可随时进行质疑、提问或提建议。 
3.你能介绍一下本题竖式的书写格式吗?(注意进位) 
学生可列式,可口算也可竖式计算,注意引导竖式计算方法。 
    4 0 
    ×3
0  
    12 0 0 
      实 践与应 用 1.  
练一练:
    *×30 10×10 99×99 
2.小结:(1)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多是几位数?最少是几位数? 
    作业:书上43页第2题
1.独立完成,然后进行交流 
    1920 100 9801 
2.(1)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积的后面添0。 
(2)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最多是四位数,最少是三位数。 
       板书 设计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1)36×10=360(个)
40×30=1200(个)  
    360×3=1080(个) 4 0  
× 3 0  
    (2)3 6  (3) 3 6  1 2 0 0 
    ×3
0   × 3 0 
    0 0   1 0 8 0  答:现在一共有1200个座位。
    1 0 8   
    1 0 8 0 答:原来一共有1080个座位。
第四课时课题:估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20-21页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探索乘法估算方法的过程,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
化。 
2、
能结合具体问题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
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体验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 
能较准确的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我国人口十五亿,我国土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我校有20
00多人,刘老师大
约40岁等等,这些值都是估算值。
现在丫丫就遇到了一个问题需要我们帮忙估算一下,一起看看好吗?  
学生读题并观察情景图,说一说事情中的数学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  
二、自主探索
买门票大约要多少钱?请同学们试着帮忙估算一下吧! 
你还有其它方法吗?
(1)把9看作10,把92看作90,约需900元。     10
×90=900(元)
(2)把92看作90,需810元。     9×90=810(元)
(3)把9看成10,需920元。      10×92=920(元)……
三、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
把你估算的方法向你小组的同学介绍介绍好吗?一定要说清楚你估算的过程呦! 
2.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3.计算一下,看实际需要多少元? 
想一想为什么有的估算结果与计算结果相差比较多,怎样做到合理地进行估算.  
1.小组内交流估算的方法,然后共同总结算法。 
 2.
小组内选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准备作补充。 
   3. 9×92=828(元) 
把92看成90只不过少看了两个9,而把9看成10却多看了1个92,所以把 
92看成90更接近计算结果。  
 四、实践与应 用
1.估算一下:在大桥上观察,1分钟过去了38辆车,大桥上1小时有多少辆车
通过?
2.估算一下这篇文章大约有多少字? 
3.小组合作,估计1千克黄豆大约有多少粒?
4.作业:书上45页第2题。 
板书设计 
    估算 
(1)把9看作10,把92看作90,约需900元。 
    10×90=900(元)
    (2)把92看作90,需810元。 
    9×90=810(元) 
(3)把9看成10,需920元。 
    10×92=920(元)…… 
实际计算: 
    9×92=828(元) 
    教学随笔: 
  
  
第五课时:混合运算(连乘) 
教学内容:
教科书22-2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小区建房问题,经历自主解决问题、从分步计算到三个数连乘计算的过程。 
2.认识连乘算式,会计算简单的三个数连乘的运算式题。 
3.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增强学习数
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熟练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了解算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们身边建起了许多
漂亮的楼房,同学们注意
到了吗?有一个生活小区计划还要新建8栋楼房呢,我们一起看看楼房示意图好
吗? 学生读文字叙述并观察楼房示意图。 
    了解事情中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1. 有8栋楼房 
    2. 每栋有五个单元 
    3.
每个单元可住12户居民 
    4. 问题:可解决多少户居民的住房问题?  
自主探索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做完后想一想每一步的运算要解决什么问题。 
    你能只列一个综合算式就解决问题吗?
列式的方法可能有: 
    (1)12×5=60(户) 
60×8=480(户) 
    (2)8×5=40(户)  
12×40=480(户) 
    (3)12×5×8 
    =60×8 
=480(户) 
    (4)5×8×12 
    =40×12 
=480(户)  
    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 
把你列式的方法向你小组的同学介绍介绍并说清楚你每一步运算要解决什么
问题。 
2.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3.讨论连乘算式中每步运算的实际意义
.1.小组内交流列式的方法,其他同学
补充算法。小结本组方法。 
        2.
小组内选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准备作补充。 
       3. 认识连乘及运算顺序
      实践与应用 
 1.计算 
    25×2×45
19×3×24 
    2.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27×9×8
517-216÷6 
    18×(86-27) 
    224+25×28
    3. 47页练一练 
    1、2、4题 
4.作业:课本47页第3、5题 1. 2250 1368 
    2. 1944 481
1062 924 
    3. 第1题:交流时重点了解学生列综合算式的情况。 
第2题:交流时,可以让分步解答的学生尝试列一列综合算式。 
第4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板 书设计 
混合运算(连乘) 
    (1)12×5=60(户)60×8=480(户) 
(2)8×5=40(户) 12×40=480(户) 
    (3)12×5×8 
=60×8 
    =480(户) 
    (4)5×8×12
    =40×12 
    =480(户)
答:可以解决480户居民住房问题。 
     
第六课时:名山一日游
教学内容: 
教科书26-27页 
教学目标: 
    1.
结合旅游中的实际问题,经历小组合作、综合应用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过
程。 
    2. 
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合理地解决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
果,并能对方案的合理性作出解
释。 
    3. 在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
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合理制定解决问题方案的能力。
教学难点: 
合理制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再设计 
    情境创设 
春天到了,大家可以出去到大自然走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你都去过哪些
地方?怎么去的?感觉怎么样
        旅游前要准备做哪些事情?(租车、吃饭、门票) 
现在有50人要进行一日游,想请你做一做导游制定几个租车方案?有信心完
成吗? 
出示租车信息  
        学生可能回答:避暑山庄、双塔山、棒槌山等周围的风景名胜
       自主探索  
1. 独立了解租车信息,有不明白的可与小组同学商量。
    2. 试着独立制定租车方案 
    学生可能方案: 
租4辆14座 
    14×4=56(人) 
    350×4=1400(元)
    租3辆19座 
    19×3=57(人) 
450×3=1350(元) 
    租2辆27座 
    27×2=54(人)
    600×2=1200(元) 
    租2个14座和一个27座 
14×2+27=55(人) 
    350×2+600=1300(元) 
租2个19座和一个14座 
    19×2+14=52(人) 
450×2+350=1250(元) 
    租14、19、27各一辆 
14+19+27=60(人) 
    350+450+600=1400(元) 
其他:(略) 
     
    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
把你制定的租车方案向你小组的同学介绍介绍,其他同学给出建议,挑选出
本组内的最佳方案。
    2.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3. 请同学比较这些方案,你认为哪个比较合适,为什么?请同学比较这些方
案,你
认为哪个比较合适,为什么?  
1.小组内交流各自制定的方案,其他同学补充方法。提出建议,小结本组方
法。 
2. 小组内选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准备作补充。 
        3. 学生可能答案:
    生:2个27座,省钱,数量少。 
    4个14座,车小,灵活。  
实践与应用  
1. 解决问题:乘坐缆车 
2.解决问题:就餐 
        3.作业:联系实际。做一个本班的春游计划 1.
重点了解和知道: 
    单程;往返;每人等。 
制订乘缆车方案,算一算花多少钱。 
    都乘往返:50X40 
都乘单程:50X25 
    2. 明白中餐、西餐的含义 
算出每种方案各用多少钱,哪个最少,哪个做多。 
    都吃中餐(便宜);1250 
都吃西餐(最多)1500 
    中国人吃中餐外国人西餐1340 
中国人吃西餐外国人吃中餐1410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租车方案
    租4辆14座: 4×4=56(人) 350×4=1400(元) 
租3辆19座: 19×3=57(人) 450×3=1350(元) 
    租2辆27座:
27×2=54(人) 600×2=1200(元) 
租2个14座和一个27座:14×2+27=55(人)350×2+600=1300(元) 
租2个19座和一个14座:19×2+14=52(人)450×2+350=1250(元) 
租14、19、27各一辆:14+19+27=60(人)350+450+600=1400(元)
    最佳方案:2个27座,省钱,数量少。 
4个14座,车小,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