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简单的时间计算)

绝世美人儿
518次浏览
2020年12月04日 03:3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卡通海豚图片-新警察

2020年12月4日发(作者:成泰燊)



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67~68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 ,学生自主探究计算经过时间的算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独立
思考的习惯。
2.掌握求简 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正确解答一些求经过时间的实际问题,体会简单
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3.建立时间观念,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4.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运用知识的能
力。
[教学重点]自主探究并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算法,能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演示钟表;学具:学生练习用的活动钟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走进天文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24时计时法,今天我 们继续到天文
馆看看还有哪些新知识等待我们去发现?
课件出示情境图(见图1)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找到哪些数学信
息?
预设1:天文馆的开馆时间是8:30~
16:30
预设2:科教片今日放映的片名和安排是:
《宇宙旅行》 9:00
《恐龙灭绝与天体碰撞》 10:30
《奇妙的星空》 15:00
《小丽访问哈勃》 15:45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教师有选择的板书在黑板上)
预设1:天文馆每天开馆多长时间?
图1



预设2:从《恐龙灭绝与天体碰撞》开映到《奇妙的星空》开映间隔时间有多长?
预设3:《小丽访问哈勃》播放了多长时间?……
师:大家可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 ,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这节课我们
一起来研究简单的时间计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由信息窗情境图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提出有关时间的问题,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同 时也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能力,让学生体
会身边的数学。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解决问题吧,下面请大家
尝试解决:开馆时间8:30-- 16:30,天文馆一天的开
馆时间有多长?
师:为了更好的进行研究,老师给同学们一点小
小提示。学生观看课件(见图2)
师:现在大家开始研究问题,如果遇到困难,可以请老师帮忙。
附:小组研究记录
研究的问题
我们的发现
学生根据探究提示尝试解决,教师巡视指导,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 行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经历探究经过时间的过程,温馨
提示也仅是简单的对学生进行引导运用探究材 料,教师不能代其劳,学生才能通过不同
的方法,探索怎样求经过时间,感受探究的乐趣,提高解决问题 的的能力和锻炼思维能
力。
三、汇报交流,质疑评价
(一)学习不借位减
师:老师发现大家刚才研究的都非常的认真!哪个小组愿意将你们小组的想法与大
家一起分享一下?
预设1:数一数,我是数的,从8:30开始数,9:30、10:30……到16:30正好是8个小时。
预设2:画一画,我是画的,在时间轴上,从8:30到16:30正好经过了8个小时。

图2



预设3:拨一拨,我是在钟表面上通过拨针的方法,数出开馆时间的。
预设4:算一算,我是计算的,16:30-8:30=8(时)。
师:课件出示(见图3) 正如大家说的那样,
天文馆每天从8:30开到16:30,中间正好经过
了8个小时。
师:谁能汇报一下什么是经过时间?它指的什么?
预设:天文馆一天开放的时间是指从开馆8:30到闭馆16:30所用的时间。
师:“时间”是指从某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的间隔,也就是经过时间。
教师适时讲解结束的时刻与开始的时刻,学生总结计算公式。
经过时间=结束的时刻-开始的时刻。(板书)16:30-8:30=8。
【设计意图】通 过探究,感样性知算法多样性。学生通过主动动手拨钟表,数时间
格确定经过时间;甚至于学生能自主利 用手指数一数,得出经过时间。这一环节是学生
最初认识经过时间的生活经验,也是最简单是数形结合思 想的运用,同时在此基础上得
出经过时间的计算公式。
2.理解单位的写法
师:这个8能写成8:00吗?
预设1:不可以,8:00表示8时这一个时刻。
预设2:不可以,从8:30数到16:30经过的是8个小时,而不是8时这个时刻。
师: 从8:30数到16:30经过的是8个小时,而不是8时这个时刻。单位应该写上
小时(板书),同时 注意与8时的区别。
【设计意图】明确经过时间与具体时间的区别,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辨析问题的能
力。

3.学习列竖式的方法
师:整数减法可以通过列竖式解决,那经过时间的减法算式16:30 -8:30=8(小时),
该怎么列竖式呢?
学生尝试列竖式解决并进行汇报展示。
图4

图3
预设1:16:30-8:30=8(时),借助列竖式的方法。学生作品展(见图4)。
30分减去30分是0分,而16小时减去8小时是8小时,合起来就是8小时。



竖式练习解决问题
从《恐龙灭绝与天体碰撞》开映到《奇妙的星空》开映间隔时间
有多长?
学生解决后进行汇报展示。
预设:10:30-9:00=1时30分,借助列竖式的方法。学生作品展(见图5)。
【 设计意图】列竖式计算是解决经过时间的一种简单快捷的计算方法,在整数减法
竖式计算的基础上,应用 、理解较为容易,竖式计算的应用为下一环节借位竖式计算的
引入作好铺垫。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1.学习借位计算
师:《小丽访问哈勃》播放了多长时间?这个题目和前两个相同吗?
预设1:我是数的,从15:45数到16:30不够1小时,是45分钟。
预设2:这个题 目与前面的不一样,这个题目中,分钟不够减的,我的列式是16:
30-15:45。
师:当分钟不够减时,我们该怎么办呢?引出学习问题。
预设1:15:45数到16:30不够1小时,是45分钟。
预设2:可以列竖式计算,3 0减45不够,根据以前所学是减法计算方法,可以上
前一位借1,1个小时=60分,所以,90-4 5=45(分)。
师:15:45数到16:30不够1小时,利用竖式可以这样计算,教师边板书( 见图6)
边讲解:30分减去45分不够,可以像前一位借1,此时的1是1小时,
需要转化为 分钟,因为1个小时=60分,所以,借来了60分,60分加上
原来的30分,一共是90分,90- 45=45(分)
2.总结方法
师:在解决经过时间的计算时,可以借助原有的减法计算进 行解决,根据所学当不
够减时,可以上前一位借1,但此时的1是1小时,需要转化为分钟,1个小时= 60分,
(板书)借“1”是“60”,即1时=60分。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走进了天 文馆,通过交流、展示、汇报、总结的方法,学
习了经过时间的计算,大家可真棒!下面,新的挑战还在 等待着我们!


图6
图5


< br>【设计意图】“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从已知算法形成未知的算法。经过时间借
位减法计算, 是在学生初步接触了整数的借位减法计算和经过时间不借位减法计算的基
础上进行的学习。在经过时间不 借位计算,学生容易掌握并应用,而对于借位计算,应
给学生留足时间,让学生感知不够减,去借1,原 有的整数减法借位为“借一来十”,而
时间借位减法为“借一来六十”,明确易错点。学生通过探究,从 已知的整数减法算法
到未知的经过时间算法,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思想。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 基础练习,巩固新知
课本68页第3题,课件出示(见图7)。

图7
营业时间 8:30~17:30
师:看到这个牌子,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又能得出什么结论?
预设:银行储蓄业务上午8时30分开始营业,下午5时30分停止营业。
预设:如果我想办理业务,就不应该在下午5时30分才到,银行这个时候已经在
整理了。
预设:这家银行每天的营业时间是17:30—8:30=9(小时)
甲城- 乙城流水发车时间 6:30~18:30
师:最早是几时几分发车?最晚呢?每天首班车和末班车发车时间间隔多久?
预设:最早一趟是上午的6:30发车,最晚一趟是下午的18:30发车。
预设:首班车和末班车发车时间间隔为18:30—6:30=12(小时)
禁止汽车通行 8:00~21:30
师:从这个牌子上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又能得出什么结论?
预设:知道从上午8:00到晚上的9:30汽车禁止通行。
预设:我知道其他时间汽车是可以通行的。
预设:汽车禁止通行的时间段长达21:30—8:00=13时30分钟。
【设计意图】学 生经过自主探究,已经有了计算经过时间的数学模型意识。通过基
本的练习,学生能非常直观地利用经过 时间模型“经过时间=结束的时刻- 开始的时刻”,
得出结果,进而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并进一步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课本69页,第7题,课件出示(见图8)。
教师简单介绍由于地球的自转各国出现时差的
图8
知识,然后让学生完成题中的对照表,找一找时间的变化规律,再进行独立解答。
【设计意图 】本题的设计为公式的逆运用,在学生能够正确求解经过时间的前提下
引入。若已知经过时间与其中的一 个时刻,如何求解另一个时刻,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
逻辑思维能力与加减互为逆运算的知识。
3.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课本70页,第10题,课件出示(见图9)。
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明白题意,再弄清
水路长与实际和船速的关系,然后推算时间,

图9
求两港间的水路长。推算时间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通过讨论,找到简便合理的方法。
【设计意图】题目的应用有两个关键点,一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二
简单的经过时 间的计算。此题是两个知识点的综合应用,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对于路程=速度X 时间的应用在此较为直接,但对于缺乏实际生活经验的
孩子来说,在运用经过时间这一模型时会有这样的 问题,下午2时30分到达,一部分
学生忽略了下午2:30要先转换成24时记时法为14:30,练 习时应着重强调用24时记
时法列式。
师:同学们,这节课给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总结、回顾、梳理、反思……
【设计意图】学生谈收获。一是能让学生分享收获,回顾学习和探索 历程,思考知
识的形成过程,将本节课所学新知与新法纳入认知结构;二是提升总结高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板书设计]



枣庄市峄城区古邵镇明德小学 刘晓媚

我说我爱你歌词-seabiscuit


水浒人物-万紫千红的诗句


上海市医药学校分数线-英文月份缩写


小女孩的名字-水灾逃生方法


采购管理培训-南邮体育部


商务管理-鲁宾逊漂流记主要内容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周杰伦黑色毛衣歌词


智力开发-梦见很多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