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问题及答案

萌到你眼炸
977次浏览
2020年12月04日 06:5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qq语音说不了话

2020年12月4日发(作者:罗隆基)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问题及答案
小学四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教材问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性质
一、问题解答
1、你还有什么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答:把瓶子倒立放入水中,然后翻转会看到有气泡冒出;把海绵放到
水里挤压会看到有气泡冒出;把饼干 、砖头放到水里也会看到有气泡
冒出。这些都能证明空气的存在
2、把一团纸巾塞在杯底,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纸团会湿吗?
为什么会这样?
答:不会,因为空杯子并不是真正空的,杯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
3、用力吹瓶子里的气球,气球吹得大吗?为什么这样?怎样才能吹大
瓶子里的气球呢? 答:不会,因为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所以气球就吹不大。松
开套住瓶口的气球或者在瓶身上 打孔,瓶子里的空气被气球从缝隙里
或者小孔中挤出来,腾出瓶子里的空间,气球就能吹大了。
4、把俩只充气的气球吊在小棍上,并使他们保持平衡,刺破其中一
只,观察发生的现象。想一想,实 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答:刺破气球的那端木棍翘起来,说明空气有质量。
5、解开气球的绳子,让气球的口对着自己的脸,你有什么感觉?这个
实验说明了什么?
答:有风吹过脸庞,(不必统一答案,具体依据学生的回答)说明空气
1 56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问题及答案
具有流动性。
6、用手 压“气垫”有什么感觉?再用力压一压,感觉又怎样?松开
手后你看见了什么?怎样解释这些现象? < br>答:感觉用手压时塑料袋内有东西向上弹(或者像上顶)手。再用力
压一压,感觉向上弹(或者像 上顶)力气变大。松开手后看见“气垫”
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说明(1)塑料袋内有空气存在。(2) 空气占
据了袋内的空间。(3)空气可以被压缩。(4)压缩空气有弹性。
7、水和空气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答:相同点: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 有一定的形状,
都是透明的,都会流动,都占据一定的空间。不同点空气是气体,水
是液体;空 气容易被压缩,水不容易被压缩;空气比水轻等。
8、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压缩空气?
答:气锤、喷雾器、气垫船、气垫悬浮列车、气枪、橡皮艇、气压铆
钉枪、汽车上的气压开关门 等都是利用压缩空气来工作的。
9、探究喷气式气球充气量的多少与他跑的距离是否有关?
答:课本上的空填“远”。结论充气量多,气球跑得远。
二、教法分析
在日常生活 当中,学生已积累了一些对于空气的认识,知道我们周围
到处有空气,空气看不见也摸不着,空气会流动 等。本课教学正是以
学生的这些认知背景为基础,指导他们用实验的手段,去正视空气的
存在并 研究它的性质,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提升到运用科学的方法
去认识物质性质的层面。因此,本课教学当 中应重视指导学生做好实
2 56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问题及答案
验、仔细观察、解释现象、进行比较、归纳概括。
教学时可以这样设计:
导入
1、猜个谜语“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说它宝贵到处有,
动物植物离不了。” 由一个简单的谜语激发学生兴趣。
2、关于空气你知道什么? 关于空气你还想知道什么?
自主学习
(一)认识空气的性质
1、探究空气具有占据空间的性质
(1)实验一 作演示实验
① 把一团纸巾塞在杯底,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纸团会湿吗?
说说看为什么?
②师演示。
③说说看 为什么会这样?
(2)实验二 演示分组相结合
①我请一名同学帮老师来吹一个气球。
②我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
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有办法解决吗?
④小组内实验验证本组的假想。
(3)做第2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2、空气有质量
3 56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问题及答案
(1) 作演示实验 边做边介绍实验的条件。
(2)你看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3、空气具有流动性
分组实验(材料用气球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能说明问题即可,注意
安全。)
①学生实验,
②学生谈感受 这说明了什么?
③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说明空气具有流动性
4、感受空气能被压缩
①师讲解实验要求及方法
②学生分组实验。
③学生汇报实验情况,解释实验中的感受。
5、师生共同总结归纳空气的性质
(二)、比较空气和水的异同
1、问,以前我们认识过水,水有什么性质?
2、水 和空气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关于三个实验的处理,第一个
联系实际想一想就可以因为它比较简单。第 二个分组实验效果好。第
三个最好是教师演示,因为注射器口的封闭性直接影响实验的效果,
教 师演示效果明显,不容易产生歧义。)
3、填写课本上的表格。
(三)、了解人们对压缩空气的利用,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1、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4 56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问题及答案
2、要想让压缩空气更好的为我们服务,你想研究关于他的哪些问题
呢?
3、学生动 手实验(这个实验比较复杂,一定要提醒学生认真组装材
料。可以把绳子改为细铁丝,铁丝容易拉直,便 于操作,又减小了阻
力。使实验效果明显。)
4、填写课本上的表格。
三、课外拓展:观察生活中利用空气性质的地方

3、热空气和冷空气

一、问题解答
1、空气受热或受冷后会往哪儿流动?
答: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受冷后会下沉。
2、试解释热空气为什么会上升?
答: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就会上升。
3、制冷空调、取暖器安放在什么位置合适?为什么?
答:制冷空调应挂在上方,这样,可以 利用冷热空气的对流使冷空气
自然向下流动,较快降低室内的气温。而取暖器则相反,应放置在下
放,让热空气自然上升,较快提高室内气温。
4、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答:在自 然界,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都有冷热的不同,热空气会上
升,冷空气会下降,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5 56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问题及答案
二、教法分析
在用多种方法认识空气性质的基础上,本课从空气的流动性引入空气
受 热和受冷时会怎样流动的话题,指导学生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认
识到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 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沉,进
而认识因地球各个地方冷热不同,造成空气冷热不均,导致了冷暖空
气的循环流动而形成了风。
教学时可以这样设计:
复习导入
1、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是会流动,空气是怎么流动的?
2、小组讨论,学生把自己假设的答案写在书上
自主学习
1、研究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1)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实验一(分组) 把手放在蜡烛上方和侧面,你感觉到了什么?能说
明什么呢?
实验二 (演示)我这里有个会转动的纸蛇,先来看看蛇是怎么转动
的 ,想一想是什么力量让蛇转动的呢?
通过这2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呢? 学生
猜测交流我们通过实验来 解释观察实验三有什么现象?为什么底下
点火柴的纸杯会上翘呢?出示孔明灯、热气球图片,讲解热空气 上升
的应用,让学生初步知道科学发展史,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
2、冷热空气的对流
6 56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问题及答案
(1)热、冷空气怎么的流动的呢?
(2)演示P7实验,用蚊香的烟雾流动表示(实验材料 要准备充分,冷
瓶内可以装冰块,热瓶内倒开水,实验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协助。)
(3)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4)你能说说冷热空气是怎么对流的?
3、制作热气球
(注意:塑料袋的质量一定要轻,一定要密封不能漏气,体积不要太
小,否则将直接影响实验效果。)
应用制冷空调、取暖器安放在什么位置合适?为什么?先由学生自由
回答,再学生质疑,再学生通过本课所学知识讨论解决。
4、大自然中的风的形成
1、我们通过实验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大自然中的空气是
怎样流动的呢?
2、学生看图,思考、讨论、汇报
3、教师小结
三、课外拓展: 制作孔明灯

3、空气中有什么

一、问题解答
1、一猜,下面那支蜡烛最先熄灭,那支燃烧的最久?你知道其中的
原因吗?
7 56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问题及答案
答:第二支先灭,第一支最 持久。因为第二支是用小杯子罩住的里面
空气最少,第一支完全暴露在空气中。燃烧需要空气。
2、实验二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瓶里剩下的气体还能支持燃烧
吗?根据以上研究,我们可以初步确 定空气中至少有几种气体?它们
各具有什么性质?
答:试验中可以看到蜡烛燃烧一会 后熄灭,瓶内的水上升了一小
截,说明燃烧只用去了一小部分空气,瓶内还有气体。瓶里剩下的气
体不能支持燃烧。空气中至少两种气体,一种支持燃烧,一种不支持
燃烧。
3、11页把澄 清的石灰水倒进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里,摇晃几下,观
察澄清的石灰水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
答: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沿着杯壁慢慢倾倒二氧化碳,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说明什么?
答:会看到杯底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比
空气重。
5、还有什么办法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答:秋季早晨草叶上的水珠,放在室外的金属上的 水珠,水缸外的水
珠,冬季从室外里走到屋子里眼镜片上会有水雾等。这些都能证明空
气中含有 水蒸气。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空气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空 气
的组成,并为学生下一节课理解空气是生命的要素和认识空气的污
8 56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问题及答案
染,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
教学时可以这样设计:
导入新课:
1、提问:请同学们猜一猜,下面的三支蜡烛哪支最先熄灭,哪支燃
烧得最持久?
2、学生猜测。
3、教师演示实验:同时点燃三支蜡烛,并给其中两支蜡烛罩上大小
不等的玻璃,观察有什么现象?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5、讨论:为什么罩上玻璃杯后, 蜡烛会慢慢熄灭?为什么罩大玻璃
杯的蜡烛比罩小玻璃的蜡烛燃烧的时间长?你怎么样解释这种现
象?
6、学生讨论、交流。
7、讲述:蜡烛燃烧会用掉杯子里所有的空气吗?玻璃杯里还 有没有
空气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通过实验分析和认识空气的成分
1、实验1:燃烧要消耗一部分空气。
(1)讲述:为了弄清蜡烛罩上玻璃杯后为什么会熄灭?我们来做个
实验。把粘有蜡烛 玻璃片 放在盛有红水的水槽中。(水要适量。)。不
点燃蜡烛,用去底塑料瓶把蜡烛扣上,立即拧紧瓶盖观察水 是否能进
入杯子。
(2)分组实验。
9 56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问题及答案

(3)汇报实验结果。
(4)讨论:为什么水不能进入瓶子?
(5)讲述:接着实 验,把瓶盖拧松,(空气从瓶口进入,提起瓶子时
不会带起水,不会弄湿烛蕊,也不会把蜡烛弄倒)把瓶 子拿起来,点
燃蜡烛,等蜡烛旺后再用瓶子把蜡烛扣上,然后立即盖上瓶盖,拧紧。
观察有什么 现象。
(6)分组实验,做好记录。
(7)汇报实验结果。
(8)讨论:水涌进瓶子的现象说明什么? 为什么杯内空气会减少
了?
2、实验2: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1)提问:杯子里剩下的空气能支持燃烧吗?学生猜测,并说出依据.
(2)照教材第10 页的方法讲解实验操作,.讨论:以上现象说明燃烧剩
下的气体有什么性质?由此可以知道,被烧去的气 体有什么性质(能支
持燃烧)根据以上研究,你认为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吗?其中至少含
有几 种气体?它们各有什么性质?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知道,空
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是支 持燃烧的,另一种气体不能支持燃
烧.
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
1、制取二氧化碳
(1)讲解并演示制取二氧化碳的办法。
10 56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问题及答案
(2)学生分组实验,收集二氧化碳。
2、实验一: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
(3)问:看到什么?说明什么?
(4)小结。
3、实验二: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能灭火
(1)学生猜测,阶梯状放置的蜡烛会不会熄灭,是否一起熄灭。
(2)师演示实验,生观察并思考。看到什么?说明什么?
(3)小结。
证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1、设计实验证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1)空 气中有没有二氧化碳呢?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证明一下。(二
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生设计实验
(3)学生分组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
2、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1)看老师给大家变个魔术,看谁能看明白其中的道理。
(2)猜想,杯壁外的许多小水珠是哪里来的?这说明了什么?
(3)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4)小结
总结 通过学习,关于空气的组成我们知道了些什么?还想知道什
11 56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问题及答案
么?

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一、问题解答
1、下面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答:这四个例子说明人和动植物离不开空气。
2、说一说我们能为净化空气做些什么?
答: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
二、教材分析
空气与水、 阳光一样,是维系人类生存的一个重要物质条件。由于空
气看不见,它的污染容易被人忽视。科学技术的 飞速发展及人类追求
更多的财富和更舒适的生活,使空气的污染日益严重,保护空气、防
治空气 污染,已是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
任。在过去学习水的单元和前面学习空气知 识的基础上,本课引导学
生认识空气的污染,并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教学时可以这样设计
导入
1、我们已经研究了空气的不少性质,你能总结的说一说
2、世界环境日是什么时候?今天的口号是什么?
3、其实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板书 生命之源
自主学习
12 56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问题及答案
1、空气和生命的关系
(1) 为什么说空气也是生命之源呢?
(2)憋气比赛,注意安全。
(3)观察P12三幅图,你想到了什么?说明什么?
2、我们周围的空气是否受到了污染
(1)我们不能离开空气,但是我们现在处在怎样的空气中呢?哪个小
组愿意来介绍你找到的资 料?(教师要提前几天安排,并指导学生制
订好计划,注意事项等)
(2) 你认为我们居住环境周围的空气受到污染了吗?你喜欢什么样
的空气?为什么?
(3) 出示图片,讲解空气受到污染对人类的危害。
3、我们能做什么
(1)空气被污染了,而且还在不断污染着。我们能做什么呢?
(2)小组讨论,我们为净化空气做什么。
(3)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改变我们居住环境周围的空气污染的计划。
课外拓展
1、调查了解当地采取了哪些措施防治空气污染
2、小组内出一份保护、防治空气污染的手抄报

第二单元冷和热

1、冷热与温度
13 56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问题及答案

一、问题解答 1、如果把两只手的食指先分别插入冷水杯和热水杯中,过5秒钟后
再同时插入温水杯中,两个手指 的感觉会一样吗?对上述现象作出自
己的解释。
答:不一样,插入冷水杯的手指插入温水杯中 后感到热,而插入热水
杯的手指插入温水杯中后感到冷。光凭自己的感觉不能准确判断物体
的冷 热程度。
2、一杯热水会逐渐变凉,你认为热水变量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是先
快后慢,还是均 匀下降,还是……
答:温度是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的。温度下降呈先快后慢的规律。
3、温度为什么会这样变化?
答:热水刚倒入杯中时,与周围环境的温度相差很大,热量散发 得很
快,当逐渐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变小时,热的散发速度就减慢了。
二、教材分析
在学生对生活中的冷热现象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本可将帮助学生形
成温度的概念,教会学生规范的测定 水温,并带领学生探究热水变量
的规律。
教学时可以这样设计
(一)认识温度与温度计
1.讲述实验要求
2.学生实验并交流。从实验中我们可以发现什么?
14 56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问题及答案
3.学生讨论交流。
4 .教师小结:光凭感觉是无法准确判断出物体的温度的,温度计可
以帮我们准确测定物体的温度。
(二)学习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1.讲解并演示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介绍常用的温度单 位“摄氏
度”的读法和写法。(特别强调注意事项以及使用安全。)
2.学生测量冷、热、温三杯水的实际温度并记录。
3.交流测量结果。
(三)连续测量一杯热水在降温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1.讲述:我们都知道,一杯热水放久了, 会慢慢变凉,那么,你认
为温度的下降有规律吗?如果有规律,可能是什么样的规律?
2.学生提出自己的预测。
3.提问:我们该怎样研究这个问题?
4.小组讨论交流,制定研究计划。
5.小组研究,收集数据。
(四)画热水变凉曲线图,并学习分析数据

1.讲述:我们可以用一条曲线来表示温度的变化,这样的图就叫曲
线图。
2.讲解曲线图的画法。
3.学生画曲线图。师巡视指导
4.交流各自的发现。
15 56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问题及答案
发现了什么规律?讨论:造成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
5.小结:
6.提问:温度为什么会这样变化?
7.学生讨论、交流。
8.教师解释:
(五)继续预测,课后继续研究。

1.讨论:如果继续观测下去,温度会怎样变化?
2.提问:是否一直这样降下去呢?会降到多少呢?

2、热的传递

一、问题解答
1、热在固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答: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导温度低的地方。
2、热在液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答:液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相互混合。
3、在夏天的烈日下,为什么很多物体摸上去很烫?
答:阳光因自身的温度而向外发射能量,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从一种
物体传给其他物体。
4、分析图中热的传递方式
答:对流(壶中的水);传导(炉子到水壶);辐射(路中的热传到四
16 56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问题及答案
周)。
二、教材分析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学生知道一杯水的温度会有规律的降低,通过讨
论认识到这是热水向周围散 发热量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本课指导学
生研究三种形态的物质用什么方式来传热。
教学设计
(一)导入
谈话:引导学生回顾热水变凉的过程,是热水放出热温度变低会变成
凉水 ,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热往哪里传?热在固体液体中是
怎样传的。(上一课学生主要研究了热水 温度的变化,没有涉及热传
递的知识,本课这样导入,既是前课知识的深入,又可使学生明确什
么是热传递及其条件,为探究热传递做好知识准备。)
(二)研究固体的传热方式
1.教师提出问题:热在金属里是怎样传递的?
2.学生进行猜想并作出假设。
3.学生设计实验:观察金属是怎样传热的。
4.先讲解示范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然后让 学生练习点、灭酒精
灯。(酒精灯的使用非常重要,为了以后的学习,也为了学生安全,
这个环 节老师一定要重视。)
5.学生实验。汇报。
6、小结:
(三)研究液体的传热方式
17 56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问题及答案
1.通过研究,我们知道热在固体 中是用传导的方式进行传递的,那
么在液体中,热又是怎样传递的呢?
2.学生说出假设或是自己的看法。
3.讨论:怎样才能发现水在传热?(借助媒介输液、木屑等)
4.教师介绍实验方法。
5.学生实验并画图作记录。
6.汇报、交流。
7.小结:水受热后会发生流动,靠流动传递热的方式叫“对流”。空
气也是靠对流传递热的。
(四)认识热辐射
1.烈日下的物体为什么烫手?这些热来自哪里,是怎样传递给物体
的呢?(提醒:是否需要媒介,热量怎样行进。)
2.学生讨论、交流。
3.讲述:
(五)巩固应用
出示教材中的火炉的热传递方式图,提问:在这张图中有哪些热传递
的方式呢?

3、加热和冷却

一、问题解答
1、糖和蜡加热和冷却后会发生什么变化?还有哪些物质加热和冷却
18 56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问题及答案
后会有与糖和蜡一样的变化?
答: 糖和蜡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凝结成固体。如松香、巧克
力、动物脂肪、固体润滑油等
2、铜球加热和冷却后会有什么变化?
答: 铜球受热后会膨胀,冷却后会收缩。
3、水加热和冷却后有没有类似铜球的变化?
答: 水和铜球一样受热后会膨胀,冷却后会收缩。
4、设计出研究空气加热和冷却后体积变化的实验。 < br>答:材料选择:瓶口套有气球的瓶子,装冷水的盆子,装热水的盆子。
步骤;1、将瓶口套有气球 的瓶子放入装热水的盆子,观察有什么现象
发生。2、再将瓶子放在室温下,过一会,观察有什么现象发 生。
5、想一想,怎样标出温度计上的刻度?
答:要有统一的标准,使用起来才方便。华氏温标用 表示在标准大
气压下,水的冰点是32 ,水的沸点是212 。摄氏温标用表示在标
准大气压下,水的冰点是0,水的沸点是100。
6、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做哪些事?你还能说出
哪些?
答:使乒 乓球变鼓、弯玻璃管、炼钢提纯、铁轨留缝隙。还有夏天架
线要松一些、夏天车胎里的气不要充太足,以 免爆胎、弯塑料眼镜腿
大面积水泥地上的夹缝、桥面上的缝隙 等。
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思路是“聚焦——探究——反思——交流”,因此沿着这个思
19 56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问题及答案
路,本课教学可以这样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提出问题:讨论物体加热和冷却后会有哪些变化?
2.学生讨论、交流。
(二)研究受热和冷却后物体形态的变化?
1.提出问题:糖和蜡受热和冷却后有什么变化?
2.学生实验。汇报:
3、提问:还有哪些物质加热和冷却后会有与糖和蜡一样的变化?
4.学生讨论、交流。
(三)研究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1.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
(1)操作:铜球穿过铁圈,讲述:铜球加热和冷却后会有什么变化?
(2)学生猜想。
(3)学生分组实验,交流认识。(铜球加热要充分)
(4)小结:铜球受热后会膨胀,冷却后会收缩。
(5)延伸如不将加热的铜球冷却,怎样让它通过铁圈。生讨论交流。
2.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
(1)提出问题:水加热和冷却后有没有类似铜球的变化?
(2)学生提出假设。
(3)师演示,喷泉
(4)想一想这事怎么回事?
3.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
20 56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问题及答案
(1)提出问题:气体会热胀冷缩吗?
(2)学生提出假设。
(3)学生设计实验。(参照课本,22页)
(4)学生实验并汇报结果。
(四)了解温度计的发明史
1.讲述:有个小男孩生病了,他找医生量了一下体温,是一百度 ,
他很伤心,他以为自己快要死了,他担心自己走了父母会孤独,就劝
说爸爸要坚强,爸爸听了 他的话哈哈大笑,原来他的体温是华氏一百
度,还不足三十八度,只是低烧而已。这个小故事说明了什么 。
2.学生阅读教材相关资料。
3.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五)了解加热和冷却在生活中的应用
1.提出问题:北京至太原的514千米,但是工程师 设计铁路的时候
只铺了513.75米,还差250米,火车怎么到站呢?这个工程师设计
的合 理吗?)
2.在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做哪些事?学生讨论、交流。
3、讨论:以上事例说明了什么?给我们哪些启示?

4、吸热与散热

一、问题解答
1、实验一:在获得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油的升温速度比水快;在同
21 56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问题及答案
时停止加热的情况下,油的降温速度比水快。
2、实验二:在获得相同热量的情况下,金属片 的升温速度比纸板快;
在同时停止加热的情况下,金属片的降温速度比纸板快。
3、这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答: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固体的吸热、散热性能
通常优于液体。
4、同一种物质,如果表面颜色不同,他们的吸热和散热的性能一样
吗?
答:深色物体升温快,降温快;浅色物体升温慢,降温也慢。
5、为什么冰箱后的散热板都被漆成黑色?
答:冰箱后的散热板都被漆成黑色是因为深色物体的散热性能好。
6、为什么沙漠地区的人喜欢穿白色而宽大的衣服?
答:热带地区的人们常穿的白色长袍吸热 性能差,而且宽大的长袍中
可行成气体对流,因此会使人感觉凉爽。
7、为什么海水和海边沙滩的温度不一样?
答:海水和沙的吸热性能不同,在相同的阳光下, 沙升温快,海水升
温慢,所以水中凉快,而沙滩温度高。
二、教材分析
本课分为四 部分,一、研究不同的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二、研究
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否相同,三 、吸热和散热现象在
生活中的应用,四、拓展活动 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保温杯。
本课可以这样设计
22 56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问题及答案
(一)研究水和油的吸热与散热性能
1.提出问题:我们都知道,给物体加热,物体的温度会 升高,停止
加热,物体的温度会降低。那么,如果我们同时给相同质量的水和油
加相同的热,它 们温度升高的速度会一样吗?如果同时停止加热,它
们的降温速度会一样吗?
2.学生提出预测。
3.提问:我们怎样设计实验证明?实验中应注意什么?(温度计一定要安装在铁夹上,而且,温度计要浸在液体中,不能靠在烧杯壁上
和烧杯底部。)
4.学生设计实验。(教师要提示学生注意安全)
5.学生实验。
6.学生根据数据画出曲线图。
7.小结:
8.按上述步骤做纸板和金属片的吸热 、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实际
教学中可以把实验二放在上课之初,以保证课堂效率。)
9.讨论:这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二)研究不同颜色、同种物质的吸热与散热性能
1.提问:不同颜色的同种物质吸热、散热的性能一样吗?怎样设计
实验证明?
2.学生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
3.学生实验。(课本上的实验效果很好)
4.学生汇报数据。
23 56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问题及答案
5.师生共同总结:
(三)讨论生活中的吸热、散热现象
1.谈话:我们知道了不同物质和不同颜色的同一种物质 吸热、散热
的性能不一样,那么你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要吸热,哪些地方要散
热?人们是怎么做 的?
2.学生联系生活举一些例子。
3.观察教材中的插图,思考这些现象与物体的吸热、散热性能有什
么关系?
4.学生讨论交流。
(四)拓展活动 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个保温杯
1.谈话:我 们通过研究,已经发现不同物质,不同颜色的同一种物
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一样。你们能利用所学的 知识设计制作一个
保温杯吗?我们要来比一比,哪个小组制作的保温杯保温效果好。
2.学生讨论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
3.交流。教师给予适当引导。
4.制作。
5.检测保温性能并进行评比。
6.请做的好的小组介绍经验。

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一、问题解答
24 56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问题及答案
1、我们见过哪些形态的水? < br>答:云、雾、雨、露、霜、雪、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
(空气中还有我们看不见的水 蒸气)
2、空气中的水从哪里来?
答:空气中的水是海洋和地面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变成水蒸气飞散到
空中去的。
3、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答:蒸发的快慢与蒸发面积、空气流通程度及周围的温度有关。
4、水有哪几种形态?在什么条件下它们会互相转化?
答:水有气体、固体、液体三种状态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受冷变
成冰。水蒸气受冷变成水或冰。冰受热变成水或水蒸气。
5、为什么年年下雨,雨却总是下不完?
答:江河湖海地面上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不断蒸发到 空中形成云,云
在空中飘荡遇冷变成雨或雪降落下来。雨水和雪水有的流入江河,有
的渗入地下 ,地下水有的流出地面形成泉水,它们都源源不断的流入
海洋里,江河湖海地面上的水时时刻刻都在蒸发 ……所以年年下雨,
雨却总是下不完。
6、水在自然界是怎样循环的?
答:在自然 界中,海洋和地面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蒸发到天空中变成
云和雾、天空中的云遇冷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 落到地面上变成雨和
雪,从而形成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二、教材分析
25 56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问题及答案
在大自然中,水以各种姿态 存在着,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呢?学生对此
充满了好奇,本节课就带领学生去探究水的三态变化及条件。本 可共
分为五部分,认识自然界的水,制造雨、霜、露。研讨水来自哪里,
探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 因素有关,研究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大自然美丽的水。
(1)展示水的图片。
(2)谈话:这里有什么形态的水?除此之外,你还见过哪些形态的
水?
2.提出关于水的问题。
(1)谈话:关于水的变化,你们想研究些什么问题?
(2)学生发言,教师帮助整理、筛选问题。
(二)模拟雨、霜、雾的形成实验
1.研究雨的成因。
(1)谈话:雨是怎样形成的?怎样模拟雨的形成呢?
(2)学生实验,交流。
2.研究冰、霜的形成。
(1)教师演示、介绍实验方法。
(2)学生实验、交流。
3.研究雾的成因。
26 56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问题及答案
(1)教师介绍实验方法。
(2)学生实验。
(3)讨论:杯中的白气是什么?是水蒸气吗?水蒸气有颜色吗?
(4)小结:白气是水蒸气 凝结成的极细小的水珠,它在高空是云,
低空是雾。(易拉罐中装上冰盐混合物,在试管里面装上一点儿 水,
插上温度计,在冰盐混合物中也插上一只温度计,因为冰盐混合物的
温度可以达到零下20 多度,所以,试管内的水会很快的结成冰,实
验时,应该让学生随时观察两支温度计的变化,尤其是试管 中的那支
温度计的变化,记下当水结冰时温度。同时,在做水结冰实验时,也
可以观察在易拉罐 外面出现的白霜,并向学生提出问题:“易拉罐外
面并没有洒上水,为什么会有白霜呢?白霜是从哪里来 的呢?”让学
生知道,当空气中的水气遇到特别低的温度时,会只变成霜。所以,
在这个实验中 ,包含着两个原理,即水可以由液态变成固态,也可以
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三)认识蒸发现象
1.提问:空气中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2.学生回答。
3.观察教材中的图片,认识到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广泛的蒸发现象。
(四)探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1.提出问题:蒸发的快慢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2.提出假设。
3.学生设计实验,教师要提醒学生控制变量。
27 56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问题及答案
4.学生实验。
5.小结:
(五)总结水的变化及循环
1.提问:水有哪些基本形态?
2.学生讨论:
(1)它们在什么情况下互相转化?画在实验记录上。
(2)为什么年年下雨,雨却总是下不完?
(3)水在自然界是怎样循环的?
3.总结
(六)课外延伸。水结冰后会把盖着盖的玻璃瓶胀破吗?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

1、声音的产生

一、问题解答
问题1:用哪些方法可以使一食品保鲜袋发出声音。
答:例如:(1)揉、搓保鲜袋;(2) 绷紧保鲜袋,放在唇间吹;(3)
吹足气后用指头弹击保鲜袋;(4)吹足气体系紧再挤破;(5)来回
抖动保鲜袋。
问题2:不借助其他任何物体,只利用自己的身体,你能发出多少种声
音来?
28 56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问题及答案
答:很多种声音。如吹口哨、弹舌、拍手掌、跺脚、打哈欠、说话、
唱歌等。
问题3:为什么使用不同的方法都使物体发出声音,你知道声音是怎
样产生的吗?
答:因为物体都发生了振动,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问题4:敲击音钹,然后轻轻按住,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答:我感到音钹在振动,随后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了,因为声音是
由振动产生的。
问题5:你能从以上活动中找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吗?
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
二、教法分析
1、目标定位
科学探究: 经历“假设与搜集证据”这一科学探究过 程。能够根据已
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产生的原因作出假设。能够想办法验证假设。
科学知识: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理解声音在气体、固体、
液体中都能传播。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科学研究中要尊重事实。
2、分析学生
在学习本课之前 ,学生对生活及自然中的各种声音不陌生,如风声、雨
声、雷声、欢歌、笑语、鸟叫、虫鸣等,他们对声 音的世界充满了好
奇,但对声音的若干问题却欠缺科学而系统的研究,再者,研究声音
的材料比 较多,有较大的选择度,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创造了条件。
29 56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问题及答案
3、教学思路与流程:
本课教材是按照“知道声音的主要功能——想办法制造声音——发
现发声物体的共同规律”的思路编写的 。根据以上分析,我建议采用
如下的教学思路:
课前调查,建构经验——材料导课,制造声音 ——交流问题,猜想
原因——实验验证,得出结论——问题结课,课下延伸
环节一:本环节是 通过课前调查的形式,将课前活动准备作为科学探
究活动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 经验建构,又
课上研究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可布置学生现场观察,丰富扩展
他们宝贵的学 习经历。
环节二:教师可出示食品保鲜袋,引导学生玩发声游戏,让学生尽可
能多地想出办法 制造声音,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摩擦,弹拔、敲击、
吹气都可以使物体发出声音。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 生不借助其它物
体,用自己的身体发出不同的声音。活动中,学生可以小组为单位进
行展示交流 ,让学生知道发声的方法很多,丰富学生对于制造声音的
感性认识。
环节三:通过环节二的充 分活动,学生会交流出对于声音的若干问题,
如声音的高低、产生、大小、传播等,教师适时引出本课的 研究主题,
引导学生猜想物体发声的原因可能与其振动有关。
环节四:学生根据桌面上摆放的 各种实验材料,想办法使它们发出声
音,分三个层次来研究物体发声的共同规律:一是直接观察感受其振
动情况,如弹拨钢尺或橡皮筋,会有麻麻的感觉,很容易观察到尺子
30 56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问题及答案
在上下颤动,手麻;不弹拨,尺子 不发声,振动停止,手没有麻的感
觉。二是借助于其他物体将物体的振动可视化:击鼓看到绿豆在鼓面< br>上上下跳动;不击鼓,鼓不发声,绿豆也不会跳动,吹瓶子发声时,
瓶中的盐会上下跳动;不吹不 响,盐也不会上下跳动。三是反证法实
验:通过触摸,感受到喉部振动与发声的关系,敲击钹迅速使它振 动,
停止后声音也随即消失。通过细致的观察和认真的交流,学生很容易
得出结论:即无论是摩 擦、弹拨、敲击、吹气等方法都可以使物体振
动而发出声音。
环节五:在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后,学生获得了一定的满足,但他们
对声音的探究尚未结束,还会提出更多有趣的声音问题,教师在此环
节应引导学生提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因为下课的铃声并
不意味着探究活动的结束, 课下学生可以进一步进行研究,为后续的
研究活动做好准备。
三、实验与制作
实验名称:探究声音发生的原因。
实验材料:尺子、小鼓、鼓锤、豆子
实验过程:
1、一手压住尺子,另一手弹拨,我们会听到尺子发出嗡嗡的声音,
同时会看到尺子在振动。
2、鼓面上放些豆子,敲击鼓面,我们会听到鼓面发出咚咚的声音,
同时看鼓面上的豆子在振动 。
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1 56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问题及答案

2、声音的传播

一、问题解答
问题1:先摇一摇烧瓶中的小铃,你听到声音了吗?往烧瓶子中加 少量
水,放在火上烧开,然后将皮管夹紧,再摇小铃,还能听到铃声吗?
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答:开始能听到,用注水加热法赶去烧瓶内的空气,会发现铃声变小
或听不到,说明声音在真空 中不能传播。
问题2:固体、液体能传播声音吗?
答:能。
问题3:塑料袋里装什么时听声音的效果最好?用哪个袋子时最不容
易听到声音?
答:装沙子时效果最好,用空气袋时最不容易听到声音。
二、教法分析
1、目标定位
科学探究: 能够对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作出假设。能够设计活动验证假
设。
科学知识: 知道声音是通过空气、水及周围的一些固体传播的。理解
假设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2、分析学生
32 56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问题及答案
对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学生联 系生活会有一些肤浅的认识,而对
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不同,学生可能就知之甚少,所以实验探< br>究声音的传播条件和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效果差异是本课的关键所在。
3、教学思路与流程 本课教材是按照:“认识空气能传声——比较不同媒质传声效果——
制作土电话——了解传声故事— —消声活动”的思路编写的,根据
以上分析,建议采用如下的教学思路:
玩土电话,研究传声 奥秘——做真空实验,研究气体传声——比较
固体、液体、气体传声效果——故事引入,揭示科学原理— —引出
问题,课下实验
环节一:本环节通过玩土电话游戏的形式导入,易引起学生的探究兴< br>趣,启发学生通过了解土电话购造研究传声,学生用的土电话可安排
课前制作,其制作方法简单, 学生均能做好,在玩电话过程中,教师
宜引导学生解释“为什么土电话能通话?”等问题,知道土电话的 声
音是通过空气——棉线——空气传播到另一个人的耳朵中的,了解
到以下两点;一是通过固体 气体传播,二是声音可向不同的方向传播。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源于生活中固体传声的广泛应用,教师可引 导学生
讨论固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铁轨、海底、通信电缆等,以加
深学生的认识。 < br>环节二;研究了解土电话传声的奥秘后,学生自然会想到真空中能否
传声,液体是否能传声等问题 ,在经过一番猜想后,教师可出示烧瓶,
酒精灯,皮管等材料,为学生作真空演示实验,引导学生细致观 察,
33 56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问题及答案
获取 证据,真切地观察到“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的现象。同样利
用该实验装置,往烧瓶中加满水后,再摇 小铃,结果能听到铃声,证
明了液体能传播声音。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围绕固体、液体、
气体能传声自由提问题,于是引出“比较不同媒质传播声音的效果”
的问题,进入下一研究环节。 < br>环节三:主要是隔着沙子、水和空气倾听铅笔轻轻敲击桌面,其中沙
子、水、空气是固体、液体、 气体的代表。实验中可发现隔着空气、
水和沙都可以听到声音,说明物质可传播声音。其中,隔着土和水 听
声音效果较好,隔着空气听到的声音比较小。为保证实验的效果,教
师可在课前为学生准备好 实验材料:在三只塑料袋中分别装一样多的
沙子、水和空气,封好口待用。上课时,要求学生能按照教材 的建议
执行好实验方案,并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时记录在纸上。
环节四:知道了不同物质 的传声效果不同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交流历
史故事、生活中关于声音传播的故事,如伏罂而听、惊弓之鸟 、滥竽
充数,电磁传声等,适时地提示其中的科学原理,丰富学生的感性认
识。
环节 五:引出“想办法使矿泉水瓶中的豆粒声变小或消失”的问题,
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并进行交 流,并利用自己想出的方法
在课下做实验。
三、实验与制作
1、实验名称:探究沙子、水和空气传播声音的效果。
实验材料:三只分别装有沙子、水和空气的塑料袋,铅笔
34 56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问题及答案
实验过程:(1)、把桌面整理干 净,分别将装有沙子、水和空气的塑
料袋平放在桌上,一只耳朵轻轻地贴在袋子上,捂住另一只耳朵。
(2)、在距离一臂远处,用铅笔上的橡皮轻轻敲桌子,用耳朵认真倾
听。
实验结论:沙子传播声音的效果最好,其次是水和空气。
2、实验名称:声音是向什么方向传播的?
实验材料:铅笔
实验过程:用钢笔敲击 桌面的中心,我们不论站在桌子的哪个方向,
都能听到铅笔敲击桌子的声音。
实验结论:声音传播的方向是向着各个方向的(或四面八方)。
3、制作名称:做一个 “土电话”。
制作材料: 两个纸杯、一根长线、两根牙签
制作过程:(1)、找两个纸杯,在每个杯底戳一个小洞。
(2)、找一根长线,穿过两个杯 底的洞,在线头处捆上一小段牙签或
打个结。这样一个土电话就做成了。
制作评价:这就是我制作的土电话。它的优点主要有┅┅

3、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一、问题解答
问题1:敲小鼓,看纸屏架上吊着的小球会出现什么现象?你能说明其
中的道理吗?
35 56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问题及答案
答:小球 会振动,这是因为敲鼓时,鼓声冲击纸屏,使纸屏振动,从
而引起纸屏架上吊着的小球振动。
问题2:如果把“助听器”朝向一个细微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答:能听到细微的声音。
问题3:用一定的音量对着“助听器”小的一端听话,音量会不会发
生变化?
答:音量会变大。
问题4:身处嘈杂的环境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
答:(1)用手捂住耳朵。(2)戴上耳塞;(3)离开噪声区。
问题5:我们能为减少噪声污染做些什么?
答:(答案不唯一)例如(1)减少噪音源;(2 )在家中安装双层玻
璃窗;(3)多用木质家具以吸收噪音。
问题6:我们应当怎样对待听力有障碍的人?
答:同情、关心、理解、帮助。
二、教法分析
1、目标定位
科学探究: 能够对怎样听到声音提出假设。能够 想办法验证假设。
能区分噪音与乐音。通过制作助听器、扩展耳廓进一步了解耳廓的作
用。
科学知识: 知道耳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认识声音在耳朵中的传播
途径。知道防治噪音的方法和保护听力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保护耳朵的重要性。关爱听力有障碍的人。
36 56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问题及答案
2、分析学生
通过前 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用声波的形
式借助物质向各个方向传播,此时对我们怎 样接受和感知声音有浓厚
的兴趣,这为本节课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由于人耳的构造较为
复 杂,较难直观观察,又为探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很有必要
采用图文结合、模拟实验的方式开展探 究活动。
3、教学思路与流程
本课教材是按照“认识人耳构造,知道人听声过程——认识耳 廓作用
——认识噪音,了解减少噪音方法”的思路编写的,根据以上分析,
建议采用如下的教学 思路:
情境导入,自由猜想——认识构造,设计实验——揭示原理,深度
探究——认识噪音, 解决问题。
环节一:导入时教师可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提问学生“我们是怎样
听到声音的”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积极调取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如人耳中有鼓膜,人听到声音可能与鼓膜的振动有 关。
环节二:在环节一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出示耳的构造图,
介绍其器官名称, 再出示小鼓、纸屏、塑料泡沫小球等材料,引导学
生设计实验过程,通过敲鼓,让鼓声冲撞纸屏,使纸屏 振动,从而让
学生感知声波对阻碍物的影响状况,在这个实验中,纸屏上吊的塑料
泡沫小球起凸 现纸屏振动作用。
环节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鼓膜振动的原理和纸屏
振动的 原理相同”,并提醒学生注意保护耳朵,引导学生深度探究耳
37 56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问题及答案
廓的作用。可以现场制作喇叭状的 “助听器”进行研究,学生利用“助
听器”可以听到细微的声音。还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如果没有耳廓,
我们的听车会受到影响吗?如果为我们换上一个更大耳廓又会怎么
样呢?,甚至可以用手围在耳 朵后面让自己的耳朵“变大”以观测听
力的变化,并提出自己的感觉。
环节四:教师可出示教 材上的图文资料介绍生活中一些噪音的来源,
也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如建筑工地的喧闹声,火车站鼎沸 的人声、
生产车间的机器轰鸣声……同一声音,对某些人来说是音乐,对于其
他人来说也可能是 噪音。例如,深更半夜很响的声音会因为搅乱他人
的睡眠而成为噪音。为了丰富学生对噪声的认识,教师 可以向学生介
绍噪声的分值标准(见教参第109页)在了解噪声的来源与危害的
基础上,再引 导学生探讨保护听力、减少噪声等相关问题。
三、实验与制作
制作名称:制作一个喇叭状的“助听器”
制作材料: 一张大纸、胶水
制作过程:
(1)、把一张大纸卷成圆锥状,将小的一端靠近耳朵。
(2)、如果把“助听器”朝向一个细微的声音,会听到细微的声音。
制作评价:这就是我制作的喇叭状的“助听器”。它的优点主要有┅┅

4、不同的声音

38 56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问题及答案
一、问题解答
问题1:你的嗓音和其他人的嗓音一样吗?你们的声音有哪些方面的
不同?
答:不一样,不同人声音的强弱、高低不同。
问题2:想一想,声音的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
答:声音的强弱取决与声源的振幅和距离。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当声源振幅越大时,声音 越强;距离声源越近时,也会感到声音越强,
反之,由声音弱。
问题3:用同样大的力分别敲 击同材料,但大小、粗细、长短不同的
物体,你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差别?
答:这些材料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问题4:想一想,声音的高低和什么因素有关?
答:声音的高低与弦松紧、长短、粗细有关系,变紧、变短、变细的
弦发出的声音高。
二、教法分析
1、目标定位
科学探究: 学会如何科学描述各种不同的声音。
科学知识: 不仅知道音量有大小、音调有高低,更要知道改变音量大
小、音调高低的方法,尤 其是认识到拉紧弦、把弦变短和把弦变细都
能改变音调的高低,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到声音的奇妙。能够对声音的强弱和高低与什
么有关提出假设。能够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39 56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问题及答案
2、分析学生
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对声音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前概念,对于声
音 的不同有较多的了解,但对声音的音量和音调没有经历过系统的研
究,因此,本课的研究有利于学生形成 对声音世界的系统认识,感受
人之间音色的差异。
3、教学思路与流程
本课教材是 按照“猜声音——认识声音的强弱——使橡皮筋发出高
低不同的声音——自制乐器并演奏”的思路编写的 ,根据以上分析,
建议采用如下教学思路:
游戏导入,初步感知——玩乐器,研究音量与音调——自主提问,
深度探究 ——制作乐器,课下延伸
环节一: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玩猜声音的游戏,由于世界上没
有两个人的嗓音是完全相同的,自然界中各种声源发出的声音也具有
不同的音色,所以游戏中学生可以初 步感知到不同人声音的强弱,高
低是不同的,教师在活动结束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的问题。
环节二:教师出示串铃、沙锤、三角铁、响板等乐器供学生玩一玩,
从中进一步体验声音有强弱、高低 之分。进而引出“音量”与“音调”
的概念。
环节三: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其中重点研究“想办
法使橡皮筋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观察音调变高时橡皮筋有什么变
化”,教 材中有详细的实验方法提示,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出
结论:变紧、变短、变细的弦发出的声音高。
40 56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问题及答案
环节四: 教师可出示“水琴”并现场奏曲,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在此
基础上与学生共同探讨自制乐器的步骤,布置 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制作
乐器,鼓励学生认真操作,为保证活动效果,可在课下组织“乐器评
选” ,并做好对学生的跟踪指导。
三、实验与制作
制作名称:制作一件小乐器。
制作材料:大小一样的瓶子七个、水、金属棒、音高标签
制作过程:
(1)依次在七个瓶子中从少到多装上不同量的水,用金属棒敲击瓶
子,调试音高。
(2)在各个瓶子上贴上音高标志。
(3)用金属棒弹奏乐曲。
制作评价:这就是我制作的一件小器“水琴”。它的优点主要有┅┅

第四单元 吃的学问

1、我们吃什么

一、问题解答
问题1:人为什么要吃食物?
答:(1)使我们身体健康。(2)可以使我们有力气。(3)食物中有
营养成分。
41 56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问题及答案
问题2:研究我们的统计结果,你能发现什么?
答:有些同学存在偏食、挑食现象。
问题3:只吃我们爱吃的食物好不好?为什么?
答:不好,因为没有一种食物能含有人体需要 的全部营养,为了健康
成长,食物要多样化,不能偏食、挑食。
二、教法分析
1、目标定位
科学探究: 按照自定标准为食物分类。用图表统计全班同学最爱吃的
三种食物。
科学知识: 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懂得营养全面、合理
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心饮食,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饮食质
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分析学生 < br>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科学合理的营养十分重要,但是学生在营养
行为上却存在着许多误区, 他们对食物中含有的六种主要营养成分了
解不够,不会检测一些营养成分。因此,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关注 自身的
饮食状况,用吃的学问指导他们健康饮食。
3、教学思路与流程
本课教材是 按照“交流吃食物的看法——自定标准给食物分类——
认识营关成分及其来源——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根据营养成
分给食物分类”的思路编写的。根据以上分析,建议采用如下教学思
42 56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问题及答案
路:
问题导入, 调取经验——出示食物,认识营养成分——动手检测,
掌握方法——对照标准,科学分类
环节 一:导入时,教师可直接提出“人为什么要吃食物”的问题,引
导学生自由交流食物的种类、营养和作用 ,激发学生研究食物的愿望,
为学生认识营养成分做准备。
环节二:教师可出示一系列典型食 物,如含碳水化物较多的面条、面
包,含蛋白质较多的鱼、肉、奶,含脂肪较多的豆油、猪油,含维生< br>素和矿物质较多的蔬菜、水果。通过分析它们的营养成分了解食品中
各种营养成分的作用,同时指 导学生阅读食品标签,了解其中的营养
成分及其含量,知道食品营养标签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具有适当含量 的
营养成分的食品。
环节三:教师首先介绍检测器材,讲解并示范用滴管取碘酒和滴碘酒的方法。在检测时,要及时提醒学生把被测食物分开放置,不要混在
一起,以免影响检测结果。在检 测花生中有没有油脂时,可将其在的
纸上涂抹,看其是否留下油迹,作出相应的判断。检测时,可不局限
于教材上的材料,可自由选取生活中常用的食物,适当扩大检测的范
围,以保证学生切实掌握检 测方法。
环节四:教师可让学生看一看课本第42页营养成分和教师补充的一
些常吃食物含有 的营养成分数据。在此基础上,学生分组讨论可以用
哪些方法来分类,而后进行分类,在汇报分类结果和 分类依据的过程
中,指导学生统计全班同学最爱吃的食物,并对统计结果作出一定的
43 56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问题及答案
分析。
三、实验与制作
实验名称:检测土豆、花生的主要营养成分。
实验材料:土豆、花生、碘酒、白纸
实验过程:
(1)滴几滴碘酒到土豆上,待一会我们发现土豆片上滴碘酒的地方
变蓝了。
(2)、将花生剥去皮,在白纸上涂抹一下,我们发现白纸上留下了油
迹。
实验结论:土豆中含有淀粉,花生中含油脂。

2、怎样搭配食物

一、问题解答
问题1:他们的身体健康吗?你认为他们有哪些饮食方面的问题?
答 :不健康,他们在饮食方面不重视食物的合理搭配,从而导致营养
摄入不均衡,使健康受到不良影响。
问题2:你的食物金字塔有什么优点?什么地方不合理?应该怎样改
进?
答:例如优 点:营养种类齐全,数量足。不合理的地方:营养比例不
平衡如油、盐、糖较多,蔬菜较少。改进方法: 注意营养比例的科学
搭配,多吃蔬菜、水果等。
44 56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问题及答案
二、教法分析
1、目标定位
科学探究: 作出自己一天饮食的“食物金字塔”。设计一天的食谱,
并用食物卡片,模拟配制午餐。
科学知识: 知道如何科学搭配食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进对自己健康负责任的意识,注意合理饮食,养
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分析学生
通过上节课《我们吃什么》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食物含有的主要营
养成分和作用,由于各类食物含有 的主要营养成分不同,要保证营养
全面合理,还必须懂得科学搭配食物,掌握搭配食物的基本方法。学< br>生生活中搭配食物有着太多的随意性,主要原因是欠缺对科学搭配方
法的了解,因此,本课内容的 学习有很大的必要性和实用性。
3、教学思路与流程
本课教材是按照“探讨小胖墩和豆芽菜 的饮食问题——认识食物金字
塔——制作食物金字塔——运用食物搭配原则开展实践活动”的思
路编写的,根据以上分析,建议采用如下教学思路:
情境导入,引发问题——知识介绍,指导方法——联系自我,科学
评议——实践活动,应用知识
环节一:教师可指班内的“小胖墩”和豆芽菜上台,师生互动交流他
们有哪些饮食方面的问题, 使学生通过亲眼所见所闻,感受不重视食
物的的合理搭配,挑食偏食的危害。在此环节,教师要启发学生 说出
45 56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问题及答案
自己 的真实感受,引起学生对食物搭配的关注,激发学生探求食物搭
配问题,引出如何科学合理搭配食物的话 题。
环节二:教师课件出示“膳食结构金字塔”,组织学生围绕“食物金
字塔的结构有什么特 点?”等问题自主探究,在讨论中注意渗透搭配
食物的方法,如:下层的食物要吃得多,上层的食物相对 要吃得少。”
环节三:老师首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根据食物日记,怎样绘制出自
己的食物金 字?“在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必须做适当的讲解,先要
将食物日记中的食物按食物金字塔的六大类食物 归类,计算出各类食
物的数量,然后再按数量最大一类的食物在食物金字塔的底层,数量
最少一 类食物在食物金字塔的最上层的顺序来绘出。学生的统计数据
必须真实,要及时与课本上的食物金字塔进 行对比,讨论改进方法。
环节四:活动可按教材要求,用食物卡片模拟配餐,或者重新设计一
份一天的食谱,也可以由师生共同设计新的活动,例如让学生分析一
下存有问题的食谱,提出合理化改进 建议。

3、食物的消化

一、问题解答
问题1:怎样才能知道谁画的“旅行图“正确?
答:可以照X光片,还以请教医生、老师、家长,还以查阅医学图书
等。
问题2:消化道里用什么方式使食物前进的?
46 56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问题及答案
答:蠕动。
问题3:你认为什么样的饮食习惯好?
答:(1)细嚼慢咽。(2)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 。(3)饭前洗手,
饭后漱口。(4)荤素搭配。(5)讲究口腔卫生。(6)保持良好心情。
二、教法分析
1、目标定位
科学探究: 品尝和“跟踪”小馒头,并对小馒头在体内的“旅行”和
变化作出假设。
科学知识: 了解消化过程,认识消化器官。知道什么样的饮食习惯好。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饮食消化卫生,自觉培养健康、科学的饮食习
惯。
2、分析学生
在日常生活和 学习中,学生对消化器官有所了解,但大多是模糊、粗
糙、零碎的,甚至会把人体内的一些其他器官错认 为是人体的消化器
官。因此,学生对食物的消化过程及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方式了解
很少,这 为探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就决定了本课的学习应接受性
学习为主,即由老师较多地将知识告诉学生。
3、教学思路与流程
本课教材是按照“画食物旅行图——认识消化器官,了解消化过程
——模拟食物运动实验——学习消化器官的保健常识”的思路编写
的,根据以上分析,建议采用如下教 学思路:
创设情景导入,试画食物旅行图——认识消化器官,了解消化过程
47 56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问题及答案
——模拟食物蠕动,体验消化过程——学习保健常识,形成饮食习

环节一:导入时 ,教师可与学生谈话:同学们大都比较喜欢出去旅游
吧?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去旅行,好吗?我们的旅 行既不是去浏览
壮丽的山河,也不是去探险寻宝,我们将要到哪里去呢?先请我们的
“导游“闪 亮登场(亮出馒头)今天我们将和“馒头导游”到肚子里
去旅行,此时板书课题,而后让学生自由猜测馒 头在肚子里的旅行路
线。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绘制“旅行图“,在展示交流中发现各
自所画 的线路存在差异,进而引出认识人体消化器官的内容。
环节二:教师可出示人体内脏模型,详细介绍各 种消化器官的名称和
作用,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图文资料,再通过在消化器官模型上揭示
食物的 “旅行路线,以及在自己的身体上大致找到的这些消化器官的
位置,巩固对消化器官的认识。同时应让学 生明白:食物中的营养物
质通过消化被人体吸收,给我们提供养料,供我们健康生长,消化剩
下 的废物则排出体外。
环节三:教师可提出“食物在消化道里是怎样动的”或“倒立吃东西
时, 食物会不会进到胃里”的问题,让学生猜测,做出假设,再指导
学生做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运动的实验, 实验前要讲清实验要求,说
明组装的器材及模拟的对象,揭示能倒立吃东西的原因是胃肠的逐段
蠕动,推进食物向下一个目标前进。
环节四:在学习上述内容后,学生自然会运用学习的知识来应用于 自
身的营养保健,如教师可先提出相关问题供学生辩论,并适当为学生
48 56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问题及答案
补充一些保健常识,如饭前洗手、 荤素搭配、不暴饮暴食、讲究口腔
卫生、保持良好心情、讲究食品卫生等。
三、实验与制作
实验名称: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
实验材料:漏斗、软塑料管、塑料膜、长筒袜、碎馒头、乒乓球
实验过程:(1)、用漏斗代替口腔,软塑料管代替食道,塑料膜代替
胃,长筒袜代替肠。
(2)、把潮湿的碎馒头放在口腔里,手捏食道使食物进入胃。
(3)、胃中的食物进入肠(用乒乓球代替)用手挤食物在肠内前进,
最后从肛门排出。
实验结论:食物的消化过程是:口腔——>食道——>胃——>小肠
—— >大肠——肛门

4、我们的食物安全吗

一、问题解答
问题1:你知道这些食品中哪些是加工食品,哪些是天然食品?
答:天然食品有:青豆、鸡腿 、桔子、花生、苹果、鸡蛋、葡萄、鱼
肉、龙虾。加工食品有葡萄干、橙汁、糖果、果冻、火腿肠。
问题2:我们吃的加工食品安全吗?
答:有些加工食品不安全。
问题3:分析调查结果,你发现了什么?应该怎样对待加工食品?
49 56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问题及答案
答:我发现许多加工食品中都含有 添加剂,食物添加剂在安全用量范
围内是允许的,但对人体无益,我们要少吃加工食品,因为超过添加< br>剂的安全用量危害人的健康。
问题4:这些天然食品安全吗?为什么?
答:不安全, 因为垃圾猪、被污染水利的鱼、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
长期存放的食品都受到了污染,含有有毒物质,人 食用后会严重影响
人体的健康。
问题 5:怎样注重食品安全?
答:(1)注意看 生产日期和保质期。(2)多清洗,多浸泡。(3)少
吃腌腊食品。(4)多吃绿色食品。
二、教法分析
1、目标定位
科学探究: 调查加工食品中色素等添加剂的种类及对人体健康的影
响。
科学知识: 了解安全饮食的常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好处,也可能产
生负面影响
2、分析学生
由于 小学生比较喜欢加工食品,又对加工食品中的添加剂缺少了解,所
以本课的重点放在调查加工食品的安全 性上。
3、教学思路与流程
本课教材是按“认识加工食品和天然食品? 调查加工食品是否安全,
50 56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问题及答案
正确对待加工食品认识天然食品是否一定安全 学习食品安全常识”
的思路编写的,根据以上分析,建议采用以下思路:
食物导入,尝试分类调查加工食品,搜集证据 联系生活,关注天然食品
安全 学习安全常识,指导生活实践。
环节一:可采用常见食物导入,可 安排学生自带,在小组内观察、品尝、
了解,让学生尝试分类,在分类中介绍天然食品与加工食品的区别 ,培
养分类能力,引入对食品安全的认识。
环节二:调查可采取组内调查,组间调查等方式,也可收集一些加工食
品的包装袋,看看它们的 成分,做出相应的统计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
食物添加剂在安全用量范围内是允许的,但对人体无益, 超过安全用量
会危害人的健康,所以要少吃。
环节三:既然加工食品有添加剂,对人体无益甚至于有害,那天然食品
就一定安全吗?这是学生 非常关心的问题,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
多媒体课件或课本插图进行讨论与交流。
环节四: 向学生讲解安全常识前,建议教师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
分析存在的不注重饮食 安全的事例,再对照正面做法,更有利于注重饮
食安全的教育,指导学生了解更多的安全饮食的方法.

第五单元排序和分类

本单元主要是根据课程标准中以下两个部分的 要求建构的,第一,“对
科学探究的理解”中“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
5 1 56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问题及答案
的证据进行比较、分 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
种种解释”;第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中 “能 对收集到的证
据进行比较、分类”。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排序和分类是常用的对收
集到的证据( 数据、资料)进行初步整理和加工的方式方法。它不仅
标志着学生认知目前达到的水平,也提供了学生认知走向更高远、更
广阔水平的潜在可能性。

1、排序

本课教材是按 “认识什么是排序简单排序活动复杂排序活动”顺序
编写的。建议采用如下教学思路:
材料导入,认识排序联系生活,简单排序应用知识,复杂排序.
环节一:材料可为容量大小不 同的烧杯、轻重不同的钩码、长短和粗
细不同的绳子、不同标号的铅笔等。学生的排序未必是正确处理的 ,
教师可在纠正学生的错误的过程中渗透排序的概念。
环节二:生活中需要排序的事有很多 ,可让学生对一组声音传播速度数
据排列,可由小组同学自定标准(如高矮、胖瘦、大小)排序,还可由 学生
自由设计排序游戏。
环节三:应用本册教材及以前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排序,既做到温故
而知新,又有利于新旧知 识的联系与融合.注意渗透“物体不一定只有
一种排序结果,有时可以同时按照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特征给 物体排
序”的方法.
52 56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问题及答案

2、分类

本课是按照”认识分类找相同点分类 多极二分法分类”的顺序编写
的,建议采用如下教学思路:
课前准备,调查分类交流收获,认识分类找相同点,简单分类学二分法,
多极分类 实践活动,拓展延伸。
环节一: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剪贴一些动植物、生 活用品、交通工具
等的图片,并积极调查生活中哪里用到了分类,如商场、书店、动物园
等,也 可采访老师、家长等人,尽可能多地收集信息,为课上研究分类积
累经验、丰富感知。
环节二 :师生讨论交流调查收获,明确认识到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或相
似特征的事物结合在一起,它是整理各种 信息的常用方法。
环节三:教师谈话,讲明常用的分类方法中最直接的是找相同点分类.
而后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玩按指印游戏,主要方法是:把大拇指擦洗干净,
稳稳地、实实在在地按压在印泥盒上 ,再按压在记录纸上,观察指纹的
特征,根据弓形、萁形、斗形给全班同学分类,对于海洋生物的特征, 具
体步骤见教材第56页。
环节四:本环节在第二课时开展,首先教师示例讲解什么叫多极 二分法,
明确“多极二分法”的分类方法,而后让学生出示粘贴的动物图片,仿
照课本第57页 的分法讨论分类依据正确分类,全班交流。在此基础上
再引导学生分邮票、寻找某一生物的特征给植物分 类等。
53 56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问题及答案
环节五:可安排学生在课下帮助老师整理仪器室里的实验器材或观看
图书室分类情况,围绕生活 中分类情况的应用写一篇科学小论文。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转发至微博
0人 | 分享到:
阅读(493)| 评论(1)| 引用 (0) |举报


(转)小学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教才培训材料

(转)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教材培训材料
历史上的今天
相关文章
《空气》教学反思2010-02-17 14:23:01
《空气的性质》教学设计2009-09-16 11:17:43
空气在哪里2009-11-26 14:12:28
空气的性质2009-10-26 18:50:35
《认识空气》教学反思2009-10-10 10:00:14
最近读者

54 56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问题及答案
登录后,您可以在此留下足迹。



720

1

2



67




评论
55 56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问题及答案
点击登录|昵称:
取消
验证码:


换一张

07-17 10:26


回复
上一页 1... 1-1-11-1-1-1... -1下一页


56 56

狼子野心-读你


水牛图片-红酒倒多少


2014年党建工作总结-诗意地生活


常常造句-金鱼的故事


芳菲菲其弥章-500字美文摘抄


杨坤个人资料-中国南海战争


学校文化墙-在线看看


惩防体系建设工作总结-讲故事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