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什么牌子沐浴露好-股票术语解释
笔算乘法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P74例1
教材分析: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是《多位数乘一位数》单元教学的重点,它是多位数
乘法的基础,是在口算整
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和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
容既是对旧知识的巩固和熟练,也
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继知识:不连续进位、连续进位和一个
因数中间与末尾有0的乘法做好铺垫。例1
让学生思考用口算应怎样算,再出笔算方法,使学生
明白这两种方法的道理是一样的,只是形式不同而已
。把分步演算的过程放在虚线围成的方框里,
然后再简化中间过程,使学生初步明确两位数乘一位数先乘
个位数,再乘十位数的计算法则。而
三位数乘一位数,实际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引申和发展,除去因为数
位增多,而增加了一些计算
上的难度外,算理和计算法则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完全一致。
学情分析:
本课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笔算乘法,是在学生会做表内乘法,整十、整百的数乘一
位数的口算基
础上进行教学的。笔算乘法中的口算方法和笔算竖式对学生来说都是新知识点,计算步骤较
多,
要顾及的问题也很多,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但也有个别孩子能够理清其中的算理,教师可抓住有利的因素,让个别孩子的成功引领所有的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设计理念
笔
算乘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另外,本单元前面学习的是整十、整百、整千数成一位数的口算及
乘法的估算
,学生容易形成思维定势。虽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笔算加、减法的算法,但
是笔算乘法和笔算加
、减法还是有很大的差异,在计算过程中,多位数乘一位数不是相同数位上
的数相乘,而是要用一位数分
别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再把所得的积相加。笔算乘法在实际
生活中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将笔算乘法纳入到原有的解
决问题策略的结构中,掌握笔算乘法的算理,形
成一定的笔算意识。基于上述认识,我将这节课
设计为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复习旧知识,建立联系
通过复习表内乘法和整十、整百、整千数成一位数的口算,为笔算乘法算理做铺垫。
第二个环节,探究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通过例1引出算式“12*3”,再让学生用不
同的方法计算“12*3”,最后引出“12*3”乘法竖式,再
对“12*3”的乘法竖式进行讲解,
得出笔算乘法的方法。
第三个环节,巩固新知,感悟笔算乘法的作用之大。
通过3个练习题来巩固乘法笔算的算理,通过一个应用题加深对笔算乘法的应用。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
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2、能正确笔算“多位数成一位数(不进位)”
教学重点
掌握用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教学难点
笔算乘法的算理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建立联系
1、4*3=
4*2= 10*3= 40*5=
2、12里面有(
)个十和( )一。
3里面有( )个一。
【设计意图:对表内乘法,以及整十数乘一位
数的口算进行复习,既巩固了口算方法,为笔
算乘法算理的理解奠定基础。】
二、引入新知
(出示情景图:3个小朋友在画画,每人有一盒彩笔,每盒12支,一共有多少支彩笔?)
我们一起来想想怎样计算一共有多少支彩笔?(在黑板上贴画有3盒彩笔图的卡纸)
1,
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算一算,然后和同桌讨论。
2, 向同学们介绍你的方法好吗?
预设一:看图书出来是36 支
这种方法你们觉得怎么样?
是啊,如果有8盒、9盒彩笔,难道我们也要一支一支的数?太麻烦了。
预设二:连加。12+12+12=36
这种方法可行吗?盒数一多,也会很麻烦。
预设三:12*3=36支(板书:12*3=36支)
【设计意图:在学生的独立探索中,
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体现算法多样化的理念,
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验成
功的快乐,从而有利于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也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探究新知
1、那怎样计算12*3=36的呢?(小组进行讨论)
预设一:口算
(板书:2×3=6,10×3=30,30+6=36。)
第一步求什么?3个几?(在彩笔图上圈一圈,3个2支是6支彩笔)
第二步求什么?3个几?(在彩笔图上圈一圈,3个10支是30支)
最后一步求什么?
你把23拆成了一个一位数和一个整十数,分别与3相乘,最后把积相加。
有谁也是用口算来算的?
你们真棒,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新问题。
【设计意图
:先让口算的学生说算法,要求学生说清口算每一步的算法,板书口算过程,并与彩
笔图相联系,让学生
弄明白2与 10从何而来,在数与形的结合中,使学生清楚口算的算理,并
为笔算服务。】
预设二:连加。12+12+12=36
你是根据乘法的意义,乘法是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所以把3个12相加也能得到36.
预设三:竖式计算。
老师看到有位同学是这样计算的。(学生提前板演)
乘法竖式和加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很相似,第一个因数写在上面,
第二个因数写在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乘号写在数位的前面,
短横线用直尺划,积写在横线下面。(边叙述边板书)
第一步怎么算的?用3乘个位的2,等于6。(画箭头)
为什么写在个位上?(板书:6,6个一)
第二步呢?用3乘十位的1,十位上的是1吗?
10乘3,等3个十,写在十位上。(板书:30,3个十)
第三步呢?
把两次的乘积6和30相加,等于36。(板书:36)
还有同学也是列竖式计算的吗?再
给我们说说计算的过程好吗?(先用3乘得6,写在个位上,
再用3乘10得30,写在十位上,最后加
起来就是63。)
还有谁想说?同桌互相说一说。
我们一起说一说。
【设
计意图: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虽然学生会出现规范的竖式计算,但还是应该另外板书过程
化的竖式计算
(教材中例1竖式的虚线部分),并注明计算顺序的箭头,才能让学生弄清计算的步
骤。突出了6和3的
位置,以及它们所表示的意义,化难为易,突破竖式计算的难点。同时,也
通过让学生个别说、同桌说、
再指名集体说计算过程的形式,达到对笔算方法的熟练掌握。】
③看看我们刚才口算的方法和笔算的方法,有什么联系么?
老师听明白了,列竖式的方法跟
我们口算方法一样,都是先用3乘2等于6,在图中表示3个2
支彩笔是6支,再用3乘10等于30,
表示3个10支彩笔是30支,最后把30和6加起来,就是
36支彩笔了。(边说边指横式和彩笔图,
并用线段相连)
【设计意图:用直观的未简化竖式再次强化算理,并在图形、口算与笔算之间进行进
一步的沟通,
在算理形象与算法抽象之间架设一座桥梁,让学生在充分体验中逐步完成“动作思维”—”
形象
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
④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板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在竖式
计算时,为了方便,我们可以将中间的步骤省略,在积的个位直接写6,十位写3。(给未
简化的竖式添
上虚框)
你也能用竖式算12乘3了么?请你像这样(指黑板),在听课本上把竖式列一列,算一算。
【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提出可以把刚才分两步的笔算过程合成一步书写,规范
竖式的
书写,并通过学生的计算,熟悉竖式的计算过程。】
四、巩固新知
1.用新学的方法算一算。
3
23 123
× 2 × 2
× 2
你是怎么算的? 6是怎么得到的?
4是怎么得到的?
预设:学生错例。
检查一下,哪里错了?猜猜怎么会错?
这三题有什么区别吗?
如果我们是用四位数乘一位数,要乘几次?五位数呢?
看来,用几位数乘一位数,就要用一位数分别乘几位数每一位上的数,第一个因数有几位就要乘
几次。
【设计意图:3道多位数乘一位数,在不完整的竖式上直接书写积,巩固了笔算乘法的算理和算
法。通过3题的比较,渗透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用第二个因数分别乘第一个因数每一位
上的数。
学生错例的展示,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笔算算法的理解。】
2.请睁大你的火眼金睛,辨一辨。
21 对不对?
321 对吗? 33 这一题呢?
× 4
哪里错了? × 3 哪错了? × 2
怎么错的?
804 应该是多少? 324
怎么改正? 46 怎么改?
【设计意图:低段孩子善于纠错也乐
于纠错,其中有书写数位没对齐的错误、有数字看错的题目,
也有当做加法算的,让学生先安静判断再指
名反馈,及时表扬。】
3.你能把方格里的数填出来吗?
□2□
最先得到哪个数?(33得9)有不同的想法吗?(9除以3得3)
× 3
接下来确定哪个数?
□□9
下一步呢?可以填几?因数百位上只要与3相乘得到的是一位数,这些数都能填。
【设计意图:通过填数的练习,进一步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算法,体会计算的过程。】
4.如果我们小朋友每人画3个 ,全年级213人,共画了几个?
在你的听课本上列式计算。一人板演。
为什么这样列式?
列竖式时,为什么要将213写在上面?
算对了吗?
【设计意图:计算课与实
际问题的结合始终是一道永不褪色的风景,解决问题练习,让学生用学过
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
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五、激励总结
小朋友,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新知识?
你觉得在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
设计意图:在学生总结的同时,教师用规范的语言复述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即从个位乘起,先用
第二个因
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再依次乘第一个因数的十位,百位,千位,乘得的积分别写在个位,
十位,百
位,千位上,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结构。
六、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
怎样计算一共有多少支彩笔?
方法一:12+12+12=36
12*3=36(支)
方法二:2*3=6 12
12……因数
10*3=30 * 3
* 3……因数
30+6=36 36
6……..2*3
3 0…….10*3
36
答:…………………..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