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6 多位数乘一位数整理和复习

巡山小妖精
693次浏览
2020年12月04日 10:1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海底世界资料-河北教师资格证考试

2020年12月4日发(作者:古淳)



◎教学笔记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P75“整理和复习”,完成教科书P76“练习十六”第1、2、5、6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整理和复习的过程,厘清知识脉络,进行分类归纳,学会有序整理的学习 方法,提高学
习能力,形成清晰、完整的知识结构。
2.进一步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能熟练、准确地进行计算。
3.进一步体验“归一”和“归总”问题的数量关系,提升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对本单元知识查漏补缺。
▶教学难点
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归一”或“归总”的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忆再现,整理知识
1.初步回顾。
师:这个单元我们学习的是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你有什么收获?整个单元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呢?
引导学生简单回顾。
【学情预设】学生能简单地说出本单元学习了口算、估算、笔算、解决问 题等内容,但不一定
能说得很详细很有条理。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和复习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2.自主构建,厘清脉络。
(1)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2)学生围绕 这些问题,先自行归纳整理,再将归纳的情况在小组内交流,小组长做好记录。
(3)全班交流,构建知 识体系。
【学情预设】预设1:

预设2:

【教学提示】
注意学生在
自由交流过程中
总结的条理性。总
结的内容要完整。



◎教学笔记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式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整理,非常棒!
教师结合学生的反馈,整合归纳板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说学习的收获,包括 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让学生学会整理所学的知
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复习重难点,巩固提升
1.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1)方法回顾。
师:回顾一下,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是怎样的?
师生交流,共同总结多位数乘一位数的 口算方法:先把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0前面的数与
一位数相乘计算出积后,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 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练习巩固。
完成教科书P76“练习十六”第1题。
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完成,教师适时追问口算的方法。
【设计意图】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 口算的同时穿插着多位数加、减一位数和除法运算,让学生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巩固 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的应用。
2.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1)重点提炼。
完成教科书P75“整理和复习”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交流积中每个数位上的数是怎么来的。
师:还记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吗?谁能说一说?
师生交流,共同总结多位数乘一位数 的笔算方法:把一位数写在多位数的下面,与多位数的个
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 的每一个数,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那一位下面。
(2)典型练习,落实重难点。
完成教科书P76“练习十六”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计算结果。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说计算过程,突出进位、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对多位数 乘一位数时出现的不连续进位、连续进位、因数中间有0和因数末尾有
0的各种情况进行针对性练习,进 一步巩固学生对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方法的掌握。
3.复习解决问题。

【教学提示】
在学生读题
后让他们通过四
道题的不同处分
辨在计算 过程中
到底要注意哪些
方面的问题。
◎教学笔记



(1)以题为例,整理方法。
完成教科书P75“整理和复习”第2题。
①学生读题后分析问题,选择算法。
②请同学们先根据题目列出算式。
③全班交流:各题应选择怎样的算法?为什么这样选择?说出理由。
【学情预设】第(1)题 :求一共可以坐多少个学生,就是200个2相加,用乘法计算。整百数
乘一位数,用口算的方法即可。
200×2=400(个)
答:一共可以坐400个学生。
第(2)题:求6个年 级一共有多少个学生,就是求6个136是多少,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比
较困难,所以需要用笔算计算 。
136×6=816(个)

答:全校6个年级一共有816个学生。
第(3)题:预设1:问从家到学校7分钟能走到吗,可以先算出7分钟走的路程,再和400米
做比 较。
65×7=455(米)
455>400,故从家到学校7分钟能走到。
预设2:问从家到学校7分钟能走到吗,不需要精确计算出结果,估算一下就够了。
把65看成60,60×7=420(米),420>400,故从家到学校7分钟能走到。
【设计意图】学生在解决第(1)问时能很快反应用口算乘法的方法解决;解决第(2)问时大
部分同学 能意识到用笔算的方法解决,少部分同学因为懒于列竖式计算会直接口算,导致计算结果
不准确;解决第 (3)问时一部分同学还是习惯于用精确计算解决,教师应在予以肯定的同时引导学
生意识到可以使用估 算的策略,并且估算更方便计算。
师:在生活中,只需要知道大概结果或无法求得准确结果时,可以选 择估算;能够口算的题目
则采用口算的方法;若数目较大,又需要知道准确结果时就用笔算。
④组织讨论:你认为口算、笔算、估算在什么地方容易出错?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先想
一想,再和 小组内的同学交流,统一意见后罗列出来。
全班交流,在学生说一些关键问题时教师适时指导。 【设计意图】解决问题中,口算、笔算、估算都是重要的解题策略。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计算的
技能, 更要让学生学会根据问题的需要,灵活选择合适的策略。
(2)巩固“归一问题”的解决方法。
课件出示习题。

学生自由读题,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全班汇报交流。
【学情预设】预设1:先求出1本书的高度,再求出30本这样的书有多高。
18÷3×30=180(毫米)

【教学提示】
注意这里的
易 错点是将65估
成70,估大了能
走到,实际上并不
一定,所以只能估
小。
【教学提示】
说说解决问
题的思路。可对信
息进行整理,帮助
学生 理解与表达。
◎教学笔记



预设2:先求出30本书是3本书高度的几倍,再计算30本书有多高。
30÷3×18=180(毫米)
师:要求30本书的高度,先要求什么?这是一道什么类型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习题让 学生建立“归一问题”的模型,即先求出单一量,再根据数量求出总
量。同时由于前后数量直接存在倍数 关系,学生用倍数关系解决的,教师也应予以肯定,让学生体
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巩固“归总问题”的解决方法。
完成教科书P76“练习十六”第6题。
①学生读题后,独立完成解题过程。
【学情预设】预设1:3×15÷5=9(个)
预设2:3×15=45(台)45÷5=9(个)
②展示交流。
师: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归纳“归总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
【设计意图】 通过习题的分析解答,建立此类问题的数学模型,即“总量不变,需要先用乘法
算出总量”的数学模型, 加深学生对乘、除法数量关系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科书P76“练习十六”第5题。
(1)猜测尝试,探究规律。
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计算,并将思考及计算的结果在小组之间交流。
(2)分析问题,交流汇报。
【学情预设】预设1:第二行数变大,学生可能会猜测是利用加 法之间的规律,可以让学生通
过猜测、推理,验证其结果。通过尝试会发现不存在加法之间的规律。 < br>预设2:第二行数变大,学生可能会猜测是利用乘法之间的规律,让学生通过猜测、推理,验
证其 结果。通过尝试会发现第一行的数都是乘4后得到第二行的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前三组数 的特征进行猜测或尝试,再加以验证,从而找出规律。
培养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1.总结复习课上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与疑惑。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整理和复习。在本节课中,学生能熟练掌握口算、估算、笔算的
方法,并能 运用所学过的乘、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整节课教学效果较好。但由于时间

◎教学笔记



比较紧,处理的练习比较多,可能有些细节还没能到位,若能充分 利用小组资源,集体评议,展示
错例再订正,效果会更好。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作业P46第一、二、三、五题。
一、列竖式计算。
69×8= 428×4= 408×6= 850×7=


二、购物。
1.买1顶帐篷比买6个医疗箱多花多少钱?
2.买1个望远镜的钱够买4个医疗箱吗?



3.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三、小明买了3个皮球花去27元。如果买同样的8个皮球,70元够吗?

五、观察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3×9=27 33×9=297
333×9=2997 3333×9=29997
33333×9=( ) 333333×9=( )
3333333×9=( )
参考答案
一、552 1712 2448 5950
二、1.759-57×6=417(元)
2.50×4=200(元)
57×4>200,故200元不够。
3.买1个望远镜和1个医疗箱一共要多少钱?
200+57=257(元)
(答案不唯一)
三、27÷3×8=72(元) 72>70,不够。
五、299997 2999997 29999997
















知 识 技 能 (72分)








一 我会判。(对的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5分)
1.一个数除以真分数,商一定比这个数大。 ( )
2.25g食盐溶解到100g水里,食盐占盐水的 。 ( )
3.甲数比乙数多 ,则乙数比甲数少 。 ( )
4. m∶2cm化简后是40∶1。 ( )
5.羽毛球队的人数增加 后,再减少 ,现在的人数和原来的人数相等。
( )





















二、 我会填。(每空1分,共28分)



1.修一条长9km的公路,如果12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全长的( ),平均每天修( )
km。
2.( )的 是27;60kg是( )kg的 ;300t比( )t少 。
3.( )没有倒数;( )的倒数是它本身;1.5的倒数是( )。
4.( )∶7= =9÷( )=
5.一项工程,甲队独做要10天完成,乙队独做要15天完成。甲、乙两队工作效率的比
是( )。如果两队合做,( )天就能完成工程的 。
6.下图中空白部分的面积与阴影部分的面积之比是( )。


7.在 里填上“>”“<”或“=”。



8.如果路路家在学校西偏南40°方向上,距离是300m,那么学校在路路家( )偏( )
( )°方向m处。
9.某县今年出生的男、女婴人数比是5∶4,男婴的出生人数是女婴的 ,女婴的出生人
数占出生总人数的 。已知这个县今年出生的女婴比男婴少820人,那么这个县今年出生的
婴儿一共有( )名。
10.有一根长 m的绳子,第一次截下它的 ,还剩m;第二次又截下 m,最后还剩下( )
m。
11.五年级同学收集了165个易拉罐,六年级同学比五年级同学多收集了 ,五年级同学
比四年级同学少收集了 。六年级同学收集了个易拉罐,四年级同学收集了( )个易拉罐。






















三、我会算。(共26分)
1.直接写得数。(4分)

2.化简下列各比,并求出比值。(4分)










3.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12分)










4.解方程。(6分)















四、我会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1分,共5分)
1.下列各数量关系中,把甲看作单位“1”的是( )。

A.乙的 等于甲 B.甲的 等于乙 C.甲是乙的
2.一条公路,甲走了全长的 ,再走6km到达公路的中点,这条公路长( )km。
A.9 B.18 C.36
3.一架飞机从某机场向南偏东40°方向飞行1500km,原路返回时这架飞机要向(
方向飞行1500km。
A.南偏西40° B.东偏南40° C.北偏西40°
4.一辆汽车 小时行驶30km。照这样的速度,这辆汽车 小时能行驶( )km。
A.54 B.90 C.150
5.甲、乙、丙三人赛跑,甲比乙快 ,乙比丙慢 ,甲、乙、丙的速度比是( )。
A.4∶1∶4 B.5∶4∶3 C.15∶12∶16

























五、我会做。(共8分)
1.根据下图填一填:小玲从家出发往( )偏( )( )°方向走600m到达书店,
再往( )偏( )45°方向走( )m到达电影院。小明从公园出发,往( )偏( )
( )°方向走( )m到达电影院。(5分)

2. 博物馆在书店西偏北30°方向400m处,请在图中画出博物馆的


















生 活 应 用 (28分)














六、解决问题。(共28分)


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一个底角的度数之比是1∶2,这个三角形的顶角是多少度?
(5 分)

















3.首阳水果店运进的香梨比苹果少8筐,运进的香梨筐数是苹果的 。首阳水果店运进
香梨和苹果各多少筐?(6分)














4.一款电视机原来每台售价3800元,第一次降价 后,第二次在第一次降价的基础上又
降价 。现在该款电视机每台的售价是多少元?(5分)




























5.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5天可完成,乙队单独做4天可完成。甲队工作1天后乙队才
开始工 作,甲、乙两队合做还需要多少天完成?(6分)




















甲、乙两人各走了一段路,甲走的路程比乙少 ,乙用的时间比甲多 。甲、乙两人的速
度比是多少?(10分)






微博怎样发私信-苏州大学历年分数线


公证书格式-我们紧握手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代理设置


多年以前-昨夜星辰昨夜梦


小星星变奏曲-排骨汤怎么炖


交通银行面试-我从草原来晨操


医者仁心剧情介绍-我都看见你了


为什么网络不稳定-法国国王路易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