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一课时)
恬静的反义词-无声鼠标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教学简析】 、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上年级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
文。
本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
这个噩耗后
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
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毛岸
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
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
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
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
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之后写毛泽东强忍
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
文章截取最能表现人物
精神境界的一个片段,通过细节描写反映出毛泽东的
崇高境界,展示了他凡人的情怀和不同凡人的胸怀,
读后让人肃然起敬。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主席常人的情怀和伟大的胸怀。
4、进一步了解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主席常人的情怀和伟大的胸怀。
【教学难点】
学习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
1、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了解毛岸英赴朝的缘由、牺牲时的情景。
2、读读有关抗
美援朝英雄任人物的文章,如《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谁
是最可爱的人》。
教师:毛岸英抗美援朝的录像、相关资料、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诗句导入,情感铺垫
1、导入:学习了前面两篇课文,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和领
袖的风采。
毛泽东少年时代已经充满豪情壮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
何须桑
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不过,领袖也是人,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
哀、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伟人的
内心,去感受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
界。(板书课题27*青山处处埋忠骨)
二、自主阅读,了解大意
1、出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想想课文写了
一件什么事。
2、词语盘点。
3、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归纳板书:悲痛欲绝
艰难抉择
情景过渡:在青山的掩映下,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抗美援朝的战争中。(播放录像)
我
们怎能忘记抗美援朝中,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而牺牲了的几十万中华儿女?
这些中华儿女中有普通劳动
人民的子女,也有毛泽东同志深爱的长子——毛岸
英。现在我们再次走进课文——
三、品读课文,体味情感
(一)出示要求:
在主席“悲痛欲绝”、“艰难抉择”的
过程中,作者通过动作、神态、语言、
心理等细致地刻画了毛主席,请你找出相关的句子;在感动你的句
子旁作批注,
多读几遍并与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二)交流分享学习收获
1、生随机汇报句子谈感受。(把感受写在黑板上)
2、师创设语境指导品读句子。
(1)从“悲痛欲绝”的细节描写中,体会主席常人的情感:
①收到这封电报起,主席悲伤得
说不出话,吃不下饭,悲痛伤不已,读(毛泽东
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
<
br>老来丧子,人生一大痛,毛主席失去了最心爱的大儿子,这是剜心刺骨的痛,读
(同上句) 更何况岸英已是毛主席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而牺牲的第六个亲人了,他怎能不肝肠
寸断呢?插入《一门
忠烈》资料,读(同上句)。
②是呀,这次怎么会回不来呢?怎么会牺牲呢?毛主席不敢相信,也不愿
相信这
是真的,他的心在颤抖、在流血。读(岸英是他最心爱的长子、、、、、、)
③他多么希望岸英会马上出现在自己的眼前,情不自禁的呼喊着……
读(“岸英!岸英!”、、、、、、)插入《岸英遗物》资料,读句子。
④小结:是呀,课文
就是这样通过主席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来体现主
席悲痛欲绝的心情的。这是一位平凡父亲的悲
痛情怀!板书(常人情感)
(2)从“艰难抉择”的感人形象中,感悟伟人宽广的胸怀:
过
渡:就在这样悲痛欲绝的时候,彭老总和朝鲜首相金日成的电报使主席面临
着艰难的抉择,他最终作出了
怎样的决定?哪句话写出了他的抉择?
①出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插入诗
句出处及原意,
引导学生理解毛主席的抉择的含义)
这铮铮的言语下,是主席那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读(青山处处、、、、、、)
②。主席多么
想再见儿子最后一面呀!多么想让儿子的遗体归来安葬!这是人之
常情。读(主席仰望、、、、、、见见
遗体吧!)
③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伟人总有超出常人的想法!读(我的儿子死
了、
、、、、、、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这个心理描写体现主席的什么崇高的品
格?(顾全大局、不搞
特殊)
④即使心里作出了决定,但主席也是凡人,因为一签字就意味着父子将永远无法
相见,
怎能不黯然神伤呢?读(主席下意识踌躇、、、、、、、黯然的、、、、、、示意、、、)
⑤小结出示:作为父亲,毛主席多么想( ),但是,作为主席,他不能(
)。
毛泽东是( ),更是( )的!这就是伟人的胸怀!板书(伟人胸怀)
四、读写结合,情感升华
①所以最终毛主席写下批示,出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
尸还”(生慷
慨激昂地读)电文稿上的批示是主席用泪水写就的。
②出示: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生深情朗读)
③小练笔
出示:透过“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这一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请你展开
想象,运用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方法,把
主席在不眠之夜写批示的情景写出来。
④汇报、评价。
五、作业:
1、完善小练笔
2、课外阅读《毛泽东传》。
3、小组合作办一份关于毛泽东的小报。
板书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悲痛欲绝
艰难抉择
常人情感
伟人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