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
我的乐园作文200-日程表模板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悲痛欲绝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回国安葬的抉择过程,表现
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
,伟人的胸怀。这篇课文选材具有鲜明的特色。作者颇具匠
心的截取了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一个片段
,老年丧子,又通过丰富的细节描
写来突出毛泽东鲜明的性格特点,反映人物的崇高境界,展示了他凡人
的情感和
不同凡人的情怀,读后让人肃然起敬。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8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踌躇”等词语的
意思。
2、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
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3、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感受文中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并通过细节描
写来感受毛
泽东伟人的胸怀和常人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朗读。)
2、体会主席的丧子之痛,感受主席常人的情感和伟人的胸怀。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准备:
幻灯片、歌曲《东方红》、预学案、阅读主题阅读丛书系列《走进毛
泽东》
中的《少年毛泽东》、《鸿雁传书》、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我们前两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主席是一位
伟大的诗人,一位
伟大的领袖。但主席也是人,也有我们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今天
,就请同
学们跟着老师来学习《青山处处埋忠骨》,让我们通过课文来走进主席的生活,
去体会
主席常人的情感。
出示课题《青山处处埋忠骨》
一、复习本单元的学习要点。
1、通过朗读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学会领悟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完成的学习目标。为了能够很好的帮助同学们完成我们
的学习任务,老师设定了以下
几个学习目标。
三、导学目标一
请同学们自由地阅读课文,并思考总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完
成填空练习。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 毛岸英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
泽东惊悉这个噩耗
后悲痛欲绝的心情和对毛岸英遗体是否回国安葬的抉择过程,
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伟人的胸怀。
四、导学目标二
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阅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描写主席得知儿
子牺牲
后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句子,并说一说从这些描写中,你们感受到了什
么?想到
了什么?
1、小组代表汇报本小组的讨论结果。
动作描写
“从收
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
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
是原封不动的放在那里。”
(从中可以体会到主席在得知儿子牺牲后悲痛欲绝的心情,不吃不喝
,我们
可以深切的感受到他作为一个普通父亲的丧子之痛。)
语言、动作描写
“‘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的喃喃着。”
(表现出主席对儿子无比的思念。)
心理描写
“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
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了他的身边。
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在国外的大学毕业后,他又亲自把爱子送
到农村锻炼。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这
段话是主席回忆起岸英和自己的一次次分离及原因,从中可以看出岸英
成长经历的坎坷。每次想到父子间
聚少离多的日子,作为父亲主席总有些心酸,
但欣慰的是岸英从不以领袖的儿子自居,严格要求自己,而
且前三次的分离不是
都平平安安回到了父亲的身边。这一次,毛泽东感到无比的震惊,简直不敢相信,<
br>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表现了毛泽东无比的悲痛。)
幻灯片出示《鸿雁传书》中介绍的岸英在
苏联留学时父亲毛泽东写给他们兄
弟俩的信件,从中感受他们父子俩虽然聚少离多,但是父子情深。 <
br>幻灯片出示岸英与主席三次分别的经历,仿写主席的心理活动,进一步感受
毛泽东不敢相信也不愿
意相信岸英已经牺牲的事实。同时也会让读者深深的体会
到主席作为一位普通的父亲失去儿子的那种锥心
之痛。
神态、心理描写
“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
眷恋。”
“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
活着不
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主席想。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主席作为一个普通的父亲对儿子的思念
,父子情深在
这简简单单的几句话中袒露无疑,这是伟大的父爱,是一位父亲最平常的情感。
但
主席一想到还有千千万万的父母不能和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儿子相见时,他做
出了艰难而痛楚的决定,将
儿子永远留在朝鲜战场上吧!这是伟大父爱的延续,
更是一个国家领袖从大局出发的理智,是伟人的胸怀
,是国际主义的见证。)
......
2、抓住重点词语适时进行朗读训练。
3、教师小结:同学们说的真好,我们通过细细的品味对主席的细节描写感受
到了主席常人的情感,伟人的胸怀!事实上,主席在他少年时代就早已有了胸怀
天下,志在四方的伟大
志向。
4、幻灯片出示:
《赠父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这是主席在少年时代写给父亲的一首诗,表现出
主席从小立志,愿意为民而
奋斗终生。现在,他在面对自己最爱的儿子的牺牲时,他又把清代诗人龚自珍
的
一句诗送给了儿子,这句诗既表现了主席的伟大,又是对儿子是否回国安葬做出
了最后的决定
。
这句诗就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6、但,主席做出这样的决定是艰难的,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证明主席的艰难。
“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请同学们说说,通过这句话,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透过这句话,我们仿佛看到
了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仿佛听到了在漫漫长夜,一位慈爱的父亲因为失去儿子在床
上失声痛哭!是啊,
老来丧子,谁不悲痛?此时此刻,千言万语,都变得苍白无力,此时收笔,带给我们的事深深的震撼:毛泽东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五、总结学法,以文代文。
在本节课中,我们通过品味细节描写,感受到了主席常人的情感,伟人的胸
怀。现在,我们就用这样的方
法,来阅读主题阅读丛书系列《走进毛泽东》之《毛
泽东为民落泪》。
1、阅读课文,
思考问题:你通过文中哪些语句体会到了主席的伟大之处?并
说一说这些句子属于什么描写?
2、学生汇报。
3、教师小结。
六、教师总结:
主席心中装的不仅仅是我们全中国的老百姓,他心中装的事全世界的人民,
他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全世
界人民的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主席不仅
仅赢得的是中国老百姓的爱戴,还赢得了来自国际上的
最高的赞誉。
幻灯片出示国际赞誉:
美国总统福特说:“毛主席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巨人,他对历史的影响将
远远超出中国的国界。”
联合国大会主席说:“毛泽东是我们时代最英雄的人物”,“他改变了世界历
史的进程。”
日本首相三木武夫说:“毛主席作为世界的大政治家在历史上留下了巨大的
业绩。”
七、课后阅读链接:
主题阅读丛书系列《走进毛泽东》
第16页
《少年毛泽东的故事》
第56页 《毛泽东的读书方法》
第156页《师恩难忘》
第190页《毛泽东与斯诺的交往》
视频资料:《青山处处埋忠骨》
八、结束本课:
播放音乐《东方红》,这首歌当年
红遍了大江南北,表达了全中国人民对主
席的敬仰与爱戴,现在就让我们在这首充满激情的歌声中向我们
伟大的主席毛泽
东表示最崇高的敬意!感谢他为我们开创了今天幸福美满的生活吧!
参考资料:
那次,岸英和弟弟们流落在上海街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
了到处流浪的岸英。最后,他不是回来了吗?
那次,岸英又去苏联留学,去参加苏联卫国战争
,和苏联人民一起赶跑了法
西斯侵略者。最后,他不是也回来了吗?
那次,岸英去农村锻炼,在中国的劳动大学里去学习。最后,他不是还回来
了吗?
那次,那一次又一次,岸英不都是平平安安的回来了吗?
这次,他,怎么会没有回来呢?
国际赞誉:
美国总统福特说:“毛主席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巨人,他对历史的影响
将远远超出中国的国界。”
联合国大会主席说:“毛泽东是我们时代最英雄的人物”,“他改变了世界
历史的进程。”
日本首相三木武夫说:“毛主席作为世界的大政治家在历史上留下了巨大的
业绩”。
赠父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菩萨蛮·大柏地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学生预学案
1、阅读主题阅读丛书中144页《鸿雁传书》,了解毛岸英的成长经历,与毛
泽东父子情深。
2、搜集有关抗美援朝战争与毛岸英的资料,课堂中汇报。
3、熟练并有感情的朗读
课文,总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同时在文中寻
找作者对毛泽东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描写的句子
,体会毛泽东的丧子之痛。
4、背诵《毛泽东诗词》几首,上课前反复背诵。
5、搜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出处,意思。
6、阅读主题丛书134页《毛泽东为民落泪》。当堂完成教学任务。
资料借鉴
师:这一个
晚上,10多个小时主席又是经过了怎样的煎熬,而最后作出伟大的
抉择呢?请我们结合主席常人的情怀
和伟人的胸怀写一小段他的神态动作、心理
活动。
学生写话。
师:我们走进了主席忍痛写批示的那一个晚上,你笔下的主席是怎样艰难地
度过一个晚上的。
生:主席坐在床上,辗转反侧,一支接着一支吸烟,眼前浮现出和岸英在一
起的情景,心痛不已,把儿子
的尸体接回来是一种破例,我应该尊重朝鲜人民的
意愿。他拿起笔,老泪纵横,挥笔写下:“青山处处埋
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生:主席在卧室里,不停徘徊着,目光黯然,泪流满面,岸英,岸
英,你在
朝鲜的国土安息吧!你永远在父亲心中。
生:主席踌躇着,神情憔悴,目光
呆呆地看着自己和岸英的照片,嘴里喃喃
地,岸英,永别了,永别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
生:主席半躺在床上,眼睛一直望着窗外,嘴里喃喃地,岸英!岸英!我的
好儿子
,父亲对不起你,把你留在了朝鲜,你是朝鲜人民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