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4单元知识点汇总
暗裔剑魔攻略-石门一中吧
五年级下册语文1—4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
1《草原》
A作者老舍,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
客联欢
图。读了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线索:草
原美景、喜迎远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简写:草原美景、迎客、待客、话
别)(又可以说
为: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
B说说对“蒙汉情深何任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答:蒙汉人民之
间的情谊深厚,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呢,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这遥远的一望无际的
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
别之情。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尾,点明了蒙汉两族团结情深的中心。 C中心
思想:本文是作者第一次
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
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
之间的团结。
2《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经济交流(中西友谊之路)
3《白
杨》作者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
志向和奉献
精神。
A中心思想: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向孩子介绍白杨树
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
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B线索:望白杨——说白杨(爸爸介绍白杨,同时也借白杨表露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
心)—
—希望孩子成为白杨(借物喻人)
爸爸的神情变化:出神——微笑——严肃——沉思——微笑。
C含义深刻的句子:
①“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
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
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
软弱,也不动摇。”
这是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三个特点,分
别是:直;适应力强;坚强不动摇。表
现了白杨树两种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
坚强执著。
②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借白杨树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
③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
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
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高大的白杨树”暗喻老一辈的新疆建设者;“几棵小树”暗喻边疆建设者的后代。(理解体会:
爸爸自己已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同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
材。
)
爸爸微笑是因为他相信儿女们在老一辈的教育下,一定会经受考验,成长为新的边疆建设者。
五年级下册语文1—4单元知识点汇总
D造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中心思想:文章记叙了西部建设者修建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
的隧道──风火山隧道的经过。赞扬了建
设者的西部建设者智慧与力量和吃苦奉献的精神。
第二单元
5《古诗词三首》
A背诵、默写。
B诗句解释
C《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
·村居》三首古诗词,在内容上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都是写古代
儿童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
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不同的是《牧童》描绘了牧童晚归休息图,
《舟过安仁》描绘的两小儿船头以伞使风的场景,
《清平乐·村居》则营造了一个五口之家的温馨幸福的农家生活画面。
6《冬阳·童年·骆驼队》是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中国著名女作家林海音。
A本文是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以走远的童年的依依流连。
B 作者在文中“
默默地想,慢慢地写”了童年这样几个画面:看骆驼咀嚼、想象骆驼系铃铛、想为骆
驼剪垂在肚子底下的
毛、好奇地问妈妈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四件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这些场景是按季节推移顺
序写的。
7《祖父的园子》 作选自萧红《呼兰河传》
课文描写了作者童年在祖父园子里自由自在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8《童年的发现》 作者:俄国 费奥多罗夫
A课文讲叙了
作者童年时代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经过,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表现了作者童年时
代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胆的想象。
B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
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
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
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
,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
C请你说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
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
意思,并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五年级下册语文1—4单元知识点汇总
答: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
时由于人们不了解,不习惯,被认为荒谬或违前人的结论等,而被鄙视甚至迫
害,这是存在的现象。(例
子:哥白尼发现了日心说,结果怕遭到教会的处罚而不公布真相,布鲁诺
坚持了日心说,结果被教会处死
;哈唯发现血液循环,结果被烧死。)
9《儿童诗两首》
A《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
上,想
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B《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第三单元
10《杨氏之子》
A《杨氏之子》选自南
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
的小说。
B背诵、默写。
C古文翻译: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
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
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
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
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
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
是先生您家的鸟。”
D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答:我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两点:
一是杨氏之子并没有直接反驳孔君
平,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机智的驳斥了孔君平,又
是他无言以对。
二是他用幽默的语言回答,表达了他应有的礼貌。从中可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五年级下册语文1—4单元知识点汇总
E杨氏子的特点: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11《晏子使
楚》写出了晏子的正气凛然,沉着应对,机智反击,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
正气、爱国情怀
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A课文主要内容:春秋末期,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
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
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
B《晏子使楚》这篇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
答:《晏子使楚》这篇课文
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开头写了事情的起因(齐国大夫晏子出世出国,
楚王想乘机侮辱晏子),中间
写了事情的过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可以用小标题概
括为(进城门,见楚王,赴宴席)
或是(狗洞与狗国,下等人与下等国
强盗与强盗国)】,结尾写
了事情的结果(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C晏子:机智、勇敢、爱国
12《半截蜡烛》本篇课文是一个短小的剧本,剧本: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或唱词来推进情节。
13《打电话》
A本文是一段相声,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
B这段相声采用夸张的手法
,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说话啰里啰唆、废话连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给
予了辛辣绝妙的讽刺。
第四单元
14《再见了,亲人》
A节选自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B课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
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
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
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
谊。
C大娘:洗补衣服,三天没合眼;送食物,累得昏倒;救伤员,失去唯一的亲人。
小金花:为救侦察员老王,失去妈妈。
大嫂:为志愿军挖野菜,失去双腿。
志愿军:浴血奋战,帮助朝鲜人民赶起侵略者。
五年级下册语文1—4单元知识点汇总
D文中反问句列为陈述句的方法。
E这篇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
答:首先都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
祈使句开头,然后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写得情真意切,最
后从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
。
15《金色的鱼钩》
A写出了老班长
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他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金
子般的思想光辉。<
br>
B课文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
地,而不惜牺牲
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C“金色的鱼钩” 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D“灿烂的光芒”指的是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16《桥》:文中的老汉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舍己为人的精神保护了村民,老汉为代表的
优秀共产党员就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桥”。他在人们心中目中的地位很高,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
山
“。
A这篇课文的句子和段落与我们平常读的文章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这篇课文的句子和段落都比较简短,这样写的好处是渲染紧张气氛。
B老汉: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
C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
17《梦想的力量》
<
br>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
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
子
般的美好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