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材解读
水果汤圆的做法-教师节创意礼物
《石灰吟》教材分析
一、教材解读
1.简说
《石灰吟》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是明代诗人
于谦。于谦是一位与岳飞齐名的民族英雄,
又是一位廉洁、正直的清官。
作者以石灰
作比喻,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
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
决心,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2.注释
石灰吟:石灰赞歌。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凿:撞击。
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
若等闲:好像平常事一样。
若:好像。
等闲:平常,随便。
清白:指高尚节操。
人间:人世间。
3.译文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
平常的一
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二、创作背景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们煅烧石<
br>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
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于是,12岁的于谦写下的这首诗不只是石
灰形象
的写照,更是他人生的追求。
三、内容赏析
这是一首托
物言志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
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
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
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
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
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
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
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
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
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
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作者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
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
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
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
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
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四、艺术手法
诗人在吟咏石灰时
,采用了拟人化手法,这种修辞方式,把一些抽象概念表现得形象生动,把
石灰人格化。对石灰赋予人的
思想感情。拟人化,写出了吟咏事物的特有属性,和人的思想感情相
吻合。全诗语言简谱。诗人托物言志
,通过赞美石灰,表达了自己以天下为己任,为了社稷苍生不
惜“粉身碎骨”的坚强意志和决心。此诗却
有坚定不屈的笔意。
五、作者争议
一般认为《石灰吟》的作者为明代的于谦。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
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
汉族,明朝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
州市)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
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
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之
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
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
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
,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
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
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作者还存在争议,姚广孝和袁崇焕都在争议之中,有待专家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