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优质教学设计
电视机品牌排名-安全扶手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能正确读写课本中1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
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
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理解我国传统文化习俗,从而激发热爱生活、热
爱祖国
的情感。
3.学习和揣摩课文朴实而简洁的语言和按时间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根据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领悟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学习按时间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并体会其的好处。
【学情分析】
春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更是小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日。因此本课是学生喜欢阅读的课文,教学时,可以从学生谈谈自己如何过春节的感受入手,再引导学生
了解老北京人在春节
期间的主要活动情况,感受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最
后让学生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和详略得当的写
作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春节在“吃”方面的文化以及描写春节的诗词、春联等;教师准备
所需资料等。
【教学过程】
1 28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
一)播放背景音乐《新年好》,师导入:同学们,春节刚刚过去,相信那
快乐的回忆至今还历历在目。下
面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分享自己是如何过今年的
春节的?
(二)你们的春节过得都很丰富多彩
,也很特别。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
子是怎样过春节的。(出示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
年;腊八粥,
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
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
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
街走。)说说你的感受。
(三)现在我们就跟随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走进老北京,品味一个京味十足<
br>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四)生读题目。
(评析:本环
节的设计,目的是通过让学生勾起自己对刚过去的春节的回忆,
进入学习本文的状态。)
(五
)了解作者:老舍(l899—1966),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
北京。1918年以优秀
的成绩从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学去当
校长。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
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
作。代表作品《济南的冬天》、《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师补充介绍:老舍先生还有“语言大师”之称。他的文学作品最大的特点是
“俗白”。写的都是
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生活之事,语言通俗易懂,幽默诙谐、散
发着浓郁北京味,不愧为“人民艺术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 28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标出自然段,圈划生字词。同时还要想一想:
老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
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
来。
(一)检查生字词
1.我会读写。
蒜
醋 饺 摊 拌 眨 宵 燃
贩 彼 贺 轿 骆
驼 恰
2.读法指导。
轻声:饺子 榛子 栗子 风筝 规矩 掺和
红火
儿化:杂拌儿 零七八碎儿 玩意儿
多音:万象更新 正月 间断 分外
(二)整体感知
你能用一个词来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预设:热闹、忙乱、喜庆、团圆……
(评析: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初步感知课
文的主要内容,并
解决学习上的障碍,包括字、词、句等,以便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一)师:看来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已经初步感受到北京的春节习俗
。请同
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北京的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的?
预设: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二)作者写了北京的春节的哪些重要的日子呢?
3 28
板
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六——元宵
——正月十九。
(三)观察板书,你有什么发现?(本篇文章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四)下面我们再具体地
理一理,北京人过春节的活动历时这么长,那他们
每段时间到底有哪些风俗习惯的活动呢?请同学们默读
课文,然后以小组合作的
形式填下表。
1.学生默读课文,注意找出具体时间对应的主要活动。
2.出示表格:以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试填下表。
时间
自然段
主要活动 详略安排
3.师生共同完成并订正以上表格。
(评析:本环节主要是在默读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的形
式,通过填表了解
老北京人在春节期间是怎样准备和庆祝春节的,从而达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诵读课文,升华感受
师:同学们,北京人过春节过得这样丰富多彩,我们就应该通过有感情地朗
读来感受感受吧。
(一)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二)学生自我展示诵读情况。
(三)师生共同评议朗读情况。
4 28
(评析:本环节的设
计目的是通过诵读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并进一
步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
五、课堂小结
本文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和小组合作交流,了解了
老北京春节那丰富
多彩的风俗习惯,也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我希望大家回去再美美地朗读
课文,并把你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5 28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2.腊八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读写“腊、粥、腻”等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文中人物对话的描写方
法,通过抓重
点词句、分角色朗读等方法感悟课文。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
写,感受“八儿”的心理
活动变化,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
4.通过启发与引导,朗读与赏析、交流与讨论等手段完成课堂教
学。
【教学重点】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的心理活
动变化,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
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难点】
主题思想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飞花令:请同学们分成男女两组比赛,在每组每人5秒内说出中<
br>国的传统节日。(活动)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诉说着古往今来
细细碎碎的无数动人的往事,
勾勒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情感画卷,或赞
美,或怀念,或憧憬佳节的团聚以及这自然的馈赠,粘粘的腊八粥
包
裹着的却是中国人浓浓的情,深深的谊,一切融化在粥里,流露于笔
6 28
尖。今天,我们师生一起欣赏现代作家沈从文的小说《腊八粥》。板
书:腊八粥,沈从文
。(解读“腊”字。)
二、听读录音,整体感知。
1.教师先重点指导学生正确读写下列生字:
腊 粥 腻 咽
匙 搅
稠 肿 熬 褐 缸 脏
2.思考课文:
(1)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作家沈从文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
的
故事?能否用小标题概括出故事情节来。
(2)文中的“八儿”对腊八粥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从哪些
语句
中,能够看出“八儿”对腊八粥的这种感情的?
(3)从文中妈妈与八儿的对话中,你还能感受到八儿是个怎样的
孩子?
小结:本文
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展现
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一家人的其
乐融融。(板书:
煮腊八粥、盼、想、猜、看、吃腊八粥)
三、精读赏析,激发灵性,分析第一部分。
(一)作者写吃腊八粥为什么要不惜笔墨介绍这种粥的原料和这
些原料煮在锅里的状态? “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这是煮粥的基本原料,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
会。”(老舍《北京的春节》)
衬托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为下文做铺垫。)
7
28
抓住“甜甜的腻腻的”、“合拢来”、“叹气”、“大碗大碗”、
“大匙
大匙”、“塞灌”等词分析。作者在文章开篇是如何写出人们
对腊八粥的喜爱的?
第一句就采用了排比修辞手法,选取了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
八粥的态度,以点带面地说明。
(二)腊八粥所有人都喜欢;接着看到熬煮腊八粥的状态“叹气”,
闻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
可口。吃的是痛快淋漓;调动人的视觉,
嗅觉。第二句则用拟人的修辞,形象地把腊八粥的熬制过程再现
出来,
那情形,如在眼前,那香气,如入五脏六腑,真忍不住要尝上一口呢。
过渡:一碗碗美
味可口的腊八粥会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馋
涎欲滴,住方家大院的八儿正是这众多喜爱腊八粥中的一
员,那么面
对甜甜、腻腻的一锅粥,他的表现如何呢?我们首先来学习盼腊八粥
和想腊八粥这两
段情节。
分角色读课文,要求: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分别
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
写,品读你画出的句子,思考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三)“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
?运用怎样
的修辞方法?“进进出出”说明了什么?“眼睛可急红了”说明什么?
八儿真的饿了
吗?从对八儿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此时此刻八儿一种怎么
样的心情?你能用成语或四字词语说出对粥的喜爱
与盼望之情吗?如:
馋涎欲滴、垂涎三尺(板书:迫不及待)“‘那我饿了!’八儿要哭
的样子
”中“那”应如何理解?过渡:看来小小的八儿为了吃到香甜
的腊八粥不得不撒一些谎,多么天真可爱又
有那么一点狡黠呀,颇有
8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