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都江堰

萌到你眼炸
535次浏览
2020年12月04日 14:3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心碎的句子-我的心像软的沙滩

2020年12月4日发(作者:荆山璞)


都江堰
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名录),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
风景名胜区,国 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 br>是公元前250年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
利工程,由分水鱼 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
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 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
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 、仍
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
民勤劳、勇敢 、智慧的结晶。
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
玉 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玉女峰、灵岩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
水利工程等。
1982年,都江堰作为四川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
务院批准列入第 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2000年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
24届大会上,根据联合国《保护世界 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第二款有关
文化遗产定义的规定,由于都江堰水利工程历史悠久、规模宏大 、布局合理、
运行科学,且与环境和谐结合,在历史和科学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因此
都江 堰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5月8日,成都市青城山-- 都江堰旅游
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1


都江堰位于岷江由山谷河道进入冲积平原的地方,它灌溉着灌县以东成都
平原上的万顷 农田。原来岷江上游流经地势陡峻的万山丛中,一到成都平原,
水速突然减慢,因而夹带的大量泥沙和岩 石随即沉积下来,淤塞了河道。
每年雨季到来时,岷江和其它支流水势骤涨,往往泛滥成灾;雨水不足 时,
又会造成干旱.远在都江堰修成之前的二、三百年,古蜀国杜宇王以开明为相,
在岷江出山 处开一条人工河流,分岷江水流入沱江,以除水害。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李冰为蜀 郡都江堰守。李冰在前人治
水的基础上,依靠当地人民群众,在岷江出山流入平原的灌县,建成了都江堰 。
都江堰是一个防洪、灌溉、航运综合水利工程。
李冰采用中流作堰的方法,在岷江峡内用 石块砌成石埂,叫都江鱼嘴,也
叫分水鱼嘴。鱼嘴是一个分水的建筑工程,把岷江水流一分为二。东边的 叫内
江,供灌溉渠用水;西边的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又在灌县城附近的岷江南
岸筑了离碓( 同堆),离碓就是开凿岩石后被隔开的石堆,夹在内外江之间。离
碓的东侧是内江的水口,称宝瓶口,具 有节制水流的功用。夏季岷江水涨,都
江鱼嘴淹没了,离碓就成为第二道分水处。内江自宝瓶口以下进入 密布于川西
平原之上的灌溉系统, 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 (《华阳国志·蜀志》),
保证了大约300万亩良田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 天府之国. 都江
堰的规划、设计和施工都具有比较好的科学性和创造性。工程规划相当完善,
分水鱼嘴和宝 瓶口联合运用,能按照灌溉、防洪的需要,分配洪、枯水流量。
为了控制水流量,在进水口 作三石人,立三水中 ,使 水竭不至足,盛不
没肩 (《华阳国志·蜀志》)。这些石人显然起着水尺作用,这是原始的水尺。
从石人足 和 肩 两个高度的确定,可见当时不仅有长期的水位观察,并且已经

2


掌 握岷江洪、枯水位变化幅度的一般规律。通过内江进水口水位观察,掌握进
水流量,再用鱼嘴、宝瓶口的 分水工程来调节水位,这样就能控制渠道进水流
量。这说明早在2300年前,中国劳动人民在管理灌溉 工程中,已经掌握并且利
用了在一定水头下通过一定流量的堰流原理.在都江堰,李冰又作石犀五
枚,„„二在渊中 (《华阳国志·蜀志》), 二在渊中 是指留在内江中。石犀
和石人的作用不同 ,它埋的深度是作为都江堰岁修深淘滩的控制高程。通过深
淘滩,使河床保持一定的深度,有一定大小的 过水断面,这样就可以保证河床
安全地通过比较大的洪水量。可见当时人们对流量和过水断面的关系已经 有了
一定的认识和应用。这种数量关系,正是现代流量公式的一个重要方面。
修建过程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
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 当地人民,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
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 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
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
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
1、宝瓶口的修建过程
首先,李冰父子邀集了许多有治水经 验的农民,对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
察,决心凿穿玉垒山引水。由于当时还未发明火药,李冰便以火烧石 ,使岩石
爆裂,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公尺,高40公尺,长80公尺的山口。因
其形 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之
所以要修宝瓶口,是因为只有 打通玉垒山,使岷江水能够畅通流向东边,才可
以减少西边的江水的流量,使西边的江水不再泛滥,同时 也能解除东边地区的

3


干旱,使滔滔江水流入旱区,灌溉那里的良 田。这是治水患的关键环节,也是
都江堰工程的第一步。
2、分水鱼嘴的修建过程
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
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为了 使岷江水能够顺利东流且保持一定的流量,并
充分发挥宝瓶口的分洪和灌溉作用,修建者李冰在开凿完宝 瓶口以后,又决定
在岷江中修筑分水堰,将江水分为两支:一支顺江而下,另一支被迫流入宝瓶
口。由于分水堰前端的形状好像一条鱼的头部,所以被称为“鱼嘴”。
鱼嘴的建成将上游奔流的江水一 分为二:西边称为外江,它沿岷江河雨顺
流而下;东边称为内江,它流入宝瓶口。由于内江窄而深,外江 宽而浅,这样
枯水季节水位较低,则60%的江水流入河床低的内江,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生产生
活用水;而当洪水来临,由于水位较高,于是大部分江水从江面较宽的外江排
走,这种自动分配内外江水 量的设计就是所谓的“四六分水”。
3、飞沙堰的修建过程
为了进一步控制流入宝瓶口的水 量,起到分洪和减灾的作用,防止灌溉区
的水量忽大忽小、不能保持稳定的情况,李冰又在鱼嘴分水堤的 尾部,靠着宝
瓶口的地方,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飞沙堰”溢洪道,以保证内江无灾害,
溢 洪道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夹带的泥石便流入
到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 和宝瓶口水道,故取名“飞沙堰”。
飞沙堰采用竹笼装卵石的办法堆筑,堰顶做到比较合适的高度,起 一种调
节水量的作用。当内江水位过高的时候,洪水就经由平水槽漫过飞沙堰流入外
江,使得进 入宝瓶口的水量不致太大,保障内江灌溉区免遭水灾;同时,漫过

4


飞沙堰流入外江的水流产生了游涡,由于离心作用,泥砂甚至是巨石都会被抛
过飞沙堰,因此还可以有 效地减少泥沙在宝瓶口周围的沉积。
为了观测和控制内江水量,李冰又雕刻了三个石桩人像,放于水中 ,以“枯
水不淹足,洪水不过肩”来确定水位。还凿制石马置于江心,以此作为每年最
小水量时 淘滩的标准。
在李冰的组织带领下,人们克服重重困难,经过八年的努力,终于建成了
这一历 史工程——都江堰。

5

辅导资料-金色的鱼钩课件


没有了-中国书法字典


一个人的情人节歌词-英语四级成绩


费加罗-空间皮肤大图


姓张的明星-世界女士名表排行榜


浩瀚慧鹰德-汤类菜谱大全


庄河景点-姆拉迪奇


小女孩穿泳衣图片-周杰伦红尘客栈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