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毕业复习辅导:阅读(无答案)全国通用
天冷了记得添衣服图片-恶搞头像
语文毕业班复习辅导——阅读
小学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看书报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
看书报能力是指:
(1)能够掌握学过的常用词汇;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熟练地默读课文,能背诵或复述指定
的课文;
(3)能够给课文分段和层次,概括段落大意和文章的中心;
(4)能读懂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书报,理解主要内容,有初步的分析能力。
认真阅读的习惯指:
(1)边读边想的习惯;
(2)查字典和运用其它工具书的习惯以及质疑问难的习惯等。
课外阅读技巧:
一、理解文章中的词语
由于词语的多义性和使用上的灵活性(可以临时改变用法和词性),有
些词离开了具
体的语言环境,往往难以理解。因此,必须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其
方法大致有:
1、找出前后文中的有关语句——明确词义。
这是指有些词义已包含在或直接
出现在文章里,只要联系前后文加以明确就行了。
比如:《马踏飞燕》中的“构思奇妙”这个词,只要引
导学生读读后一句“让马的右
前腿大步前跨,左后腿向后平伸,以表现它在快速奔跑”,学生就把握住词
义了。
有时,这种情况还有些变化,比如《将相和》中有“完璧归赵”这个词语,但课文
中只有
“把和氏璧送回赵国”,那就“完”没有解释,其实转个弯词语的意思也就
有了。如果我们引导学生想一
想送回的“和氏璧”怎样的?学生就能归纳出完整的词
义:把和氏璧完整无缺地归还赵国。
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敲揣摩——把握变化。
有些词在实际使用时,词义有了变化。对这
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在教学中引导学
生联系语言环境分析,推敲揣摩,才能把握变化。例如:“他借到
一本杂志,贪婪
地读起来。”“贪婪”的本义是贪得无厌。放到句子里怎么也说不通。引导学生想
一想句子讲了什么,然后再思考“贪婪”的意思,就能领会这里的“贪婪”是不知
满足,专心入迷的意
思了。
3、借助前后文决定取舍——选准义项。
有些词有多种义项,在文章中究竟取何种解
释,就地“借助”前后文,把词义与具
体的语言挂上号,要注重让学生有一个根据查字(词)典得到了多
种义项,然后通
过分析比较,对照文章,恰当选择的思维过程,并注重培养学生把选择的词义,放
回到句子中检查是滞合适的学习习惯。
[练一练]
你问我最爱哪种课本吗?我最爱语文课本。
我每天清晨,我来到学校,第一件事就是打开语文
课本大声朗诵,一篇、两篇、三
篇,读得入神入境,感到津津有味。
上课的时候,我聚精会神
地听讲。凡卡、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遭遇深深地牵动着我
的心;江姐、董存瑞、邱少云的英雄事迹,令
我激动不已,鼓舞我奋发向上;老舍先
生的《养花》、《猫》、《趵突泉》。不仅使我从中获得了无穷的
乐趣,而且培养了高雅志
趣。
放学回家,我练习写作,语文课本中的好词佳句就像流淌的溪水
,涓涓而来。我从
心底感谢语文课本。
我爱语文课本,因为她是我的良师益友。
1、给本文加上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横线上。
2、给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3、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意思。
津津有味:
志趣:
二、理解文章中句子的含义。
理解句子的含义,主要指对句子深层意思的领会,对句子修辞方
法的理解,对句子
作用的分析,对作者用意的解说。
主要方法有:
1、通过注释理解句意。
如《草原》写小丘之绿,“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
勒的中国画那样”。学
生不理解“渲染”与“墨线勾勒”的意思,只要启发画过中国画的学生到黑板上画
一画,学生就明晓句意了。对难在“物”上的句子,可用这种方法。
2、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意。
关键词语,显然是在句子中起关键作用,核心作用
的词语,关键与否,并不取决于是
否属于生字新词,而是看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地位。抓关键词语有
“扣词法”、
“推敲法”、“删减法”等,如《为人民服务》中有一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只要理解了“固”、“或”、“于”,这句的含义也就掌握了。
3、借助句法知识理解句意。
有的句子比较复杂,可以指导学生先把间架构结勾勒出来,用缩句的方法去理解;
有的句子用了修辞手法,要分析修饰成分,找出表达的重点;有的句子是复句,要
理清逻辑联系准确体会。如《桂林山水》中有一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
你感
受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
绿得仿佛
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它的间架简单:“漓江水静,漓江水清,漓江水
绿”,针对它的修饰成分加以分
析,就能明白这句话描绘了漓江水的静、清、绿,
表达了作者赞叹不已的思想感情。
4、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具体的说就是联系文章的中心,作者的意图,联系人物的品格,事
件的意义,景物
的特点来理解。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他们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
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表面看来,这句话
没有什么不好懂,但
真正的含义需要联系上下文分析事件发生的环境,领悟文章中
心的基础上方能理解把握。
[练一练]
无翼鸟的联想
鸟有翼,这是常识,但有一种鸟一,去无翼,她端庄妩媚,能舞善
啼,极讨人欢心。
新西兰人爱之尤甚,将其命名为国鸟,倍加宠养之。据说,这生灵早先也曾能够遨游于高空,啾啾于山林,后来被人类饲养着,无须再远走高飞了,久之,便消失了
双翼,换去了飞翔
的能力。这似乎是喜,因为她终于泌自己觅食了。但实在是让人
觉得悲怜,因为鸟儿失去了翅膀,毕竟是
个不幸。除供人赏玩外,她再不能振翮(he)。
人类宠了她,但又确实是害了她。宠她的人,倒是出于
厚爱,谁知道适得其反呢?
不过,现在并不要紧,反正有人宠着,她尽可以饱享人们的恩惠,无忧的生活
。可
我想,某日人们的审美观念变了,不再欣赏着畸形的美了,那时候,这鸟又依谁而
生活呢?
想起山鹰来了,山鹰训练雏鹰,总搿箬雏鹰,狠心地把它扔下山崖下练着飞上来,
飞上来……终
于练就了一副健劲的翅膀。
鸟儿是应该要有翅膀的,这是常识。
1、无翼鸟被“倍加宠养”,其原因是( )
A、无翼鸟无翼
B、无翼鸟端庄妩媚,能舞善啼,极讨人欢心
C、早先曾遨游于高空 D、不会自己觅食 <
br>2、“某曰人们的审美观念变了,不再欣赏着畸形的美了,那时候,这鸟又依谁而生活
呢?”读着
这一句,想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无翼鸟的未来担忧,希望新西兰人制定一项永久保护无翼鸟的法律
B、为无翼鸟的将来忧愁,不知道在若干年后,她又会落入怎样的悲惨境地
C、希望人们再持之以恒,一如既往的欣赏无翼鸟的美
3、“鸟儿是应该要有翅膀的,这是常识。”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三、如何给自然段分层和概括段意
段有自然段和意义段。自然段是构成篇章的最小单位。意义
段又叫逻辑段,它可以
由一个自然段组成,也可以由几个相关的自然段合并而成。自然段着重文字表达的
需要,意义段着眼思想内容的划分。
自然段划分层次,就是通过对一段话的分析,看出这段有
几个意思,这几个意思又
是怎样一层一层有顺序地写下来的。
自然段常见的组合方式有:
1、顺承式:即按事情或动作的先后顺序表达
例如:
7月27 日凌晨两点,九江
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400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
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
堤坝下出现了。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
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
峋的片儿石割破了
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
br>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
们加油!”
一个个奋勇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
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
fi’]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风声雨声涛声,声声
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
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
实写照。
这一自然段共有四层意思,把四层意思归纳起来概括段意:
当九江赛城湖大堤塌陷时,官兵们闻讯赶到,扛沙包,筑人墙,终于保住了大堤。
2、并列式:在一段话中,分别写几种事物的几个方面,它们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是并
列存在的。
例如《精读与泛读》第五自然段:
如果面对一大堆读物,我们可以将每本书的内容提要、前言
、章节目录等很快地从
头到尾看一遍,这样就能大致了解每本书的梗概、特点及应用范围等。/对一本读
物来说,可以几段几段地粗读,也可以几页几页地翻阅,而不必逐一探究某个字、
词或句子的意
思。俗话说的“一目十行”,就是指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快速阅读方法。
这一段前后两部分显然是并列的。分别介绍了面对许多读物和一本读物时不同的读
书方法。
3、总分式:先总述后分述或抚概括叙述后具体叙述,也包括先总述再分述最后总
结以及先分述再总结。
例如《爷爷的芦笛》第l自然段:
在强强的印象里,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碧蓝碧蓝的海水就踩在脚下。
白天,成群
的海鸟在窗外翱翔;夜晚,天上的星星映在海水中,如千万点萤火闪闪
烁烁。更有趣的是,海水长着一大
片一大片的芦苇。/一张普普通通的苇叶,经爷
爷三折两卷,就成了一支芦笛。吹奏起来,曲调是那样婉
转悠扬,还带着一股浓浓
的海水味……。
先总述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再具体描绘周围景色之美、芦笛曲调动听。
4、转折式。
全段分两部分,前后两部分意思转折,常用“但是、可是、而”等转折词分开。
例如《灰椋鸟》第一自然段:
“早就听说林场的灰椋(1iang)鸟多。我想,灰椋鸟尖尖
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黑
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
像,
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处去看看。”
这一段话可概括为:原以为灰椋鸟没什么好看的,
可是自从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
像,我决定去看看。有时,前后两部分内容间没有转折词,但其中的转
折关系仍显而
易见。
如《烟台的海》第一个自然段:中国的沿海城市,东面或南面临海的居多
,北面临
海的却很少。/烟台恰是北面临海。所以便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一段前后两句问虽无转折词,然转折关系一读便知。
转折式自然段,一般抓转折后的内容概括
段意。上面这段可概括为由于烟台是我国
少数北面临海的城市之一,所以便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5、因果式:按照事物的原因、结果的关系表达意思的自然段,叫因果式小段。
包括先因后果和先果后因两种情况。
例如《莫泊桑拜师》第一个自然段:
莫泊桑是
l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从小酷爱写作,孜孜不倦地写下了许多作品,但
这些作品都平平常常,没有什
么特色。莫泊桑焦急万分,于是,他去拜法国文学
大师福楼拜为师。
这一段段意可概括为莫泊桑早年写作平平,所以他拜福楼拜为师。
[练一练]
传说
有一次苏东坡游莫干山走累了,到山中小庙休息。庙中主事老道见来了个衣着
俭朴的陌生人,就泛泛地说
:“坐!”又对道童说:“茶!”两人落座交谈后,老道发
现对方才华横溢,料想此人来历不凡,就请客
人进厢房叙谈。入室后,老道客气地
说:“请坐!”又叫道童“敬茶!”再一打听,方知来者是赫赫有名
的苏东坡。老道连
忙引苏东坡进客厅,忙说:“请上坐!”并吩咐
道童“敬香茶!,临走,老道请苏东坡
题副对联留念。苏东坡含笑挥笔,顷刻书就。上联是:“坐,请坐
,请上坐”;下联
是:“茶,敬茶,敬香茶”。
要求:给这段话分层并概括段意。
四、如何给文章划分段落并概括段意。
1、常见的分段方法:
①按分合关系分。这
种段式的特点是由总述和分述构成的,有“总分式”、“分总
式”、“总分总式”三种。
②按
并列关系分。指各段之间从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加以说明和描述形成的逻辑关
系。各段之间无主次之分,
但排列的先后往往有其必然性。
③按顺承关系分。即:a、事情本身发展的顺序,b、事情中时间推移
的顺序,c、事
情发生的空间位置变化的顺序。
④有的文章中过渡句、过渡段也是分段的标志。
2、常见的概括段意的方法:
(1
)找中心句(有的在段首,即总起句;有的在段尾,即总结句;也有的在中间议论
部分或人物语言中)。
如《秦兵马俑》一文中第二段的段首就有中心句:“兵马俑规模宏大”,就是这一段
的段意。
(2)连串法。划出这段中的重点词语自己加上几个词,把它连起来成为一句话。在此
基础上,
再练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用小标题的方式进行概括。
例如:《狼牙山五壮士》各段
则可以小标题形式概括各段内容。a、五壮士接受任务;
b、五壮士诱敌上山;C、五壮士把敌人引上绝
路;d、五壮士顶峰歼敌;e、五壮士
英勇跳崖。
3、概括段意需要注意:
(1)要从内容角度概括,而不要从思想角度概括。即不能写成这一段说明了什么。
(2)不要写成提纲式。如“原因、经过、结果”。
(3)应该是完整的陈述句,不能是词组或疑问句。
[练一练]
孝 心
一个十三岁的女孩在一个富裕人家做保姆。
一天,主人家吃月饼,主人也给女孩一个月饼。小女孩并没有同主人一道吃,她
到另一个房间去了,没有人注意女孩吃或者不吃。在只有女孩一个人的房间里
,一
个香甜的月饼,在女孩陌生的眼里显得很沉很沉了。有一个熟悉的身影愈来愈清晰:
她驼着
背、淌着汗……锄草,拾粪……在烈日下,在雨中……艰辛地支撑着一个家。
她就是女孩的母亲。女孩的
鼻子酸了,泪水模糊了敬爱的母亲的身影。于是,她那
双颤抖的小手用旧报纸将月饼包了一层又一层,小
心翼翼地藏起,小女孩要留着它
让母亲尝尝啊!
一天一天过去了,小女孩终于获得了回家的机
会,稚嫩的小手郑重地捧着月饼,从
来有过的喜悦袭遍全身:“妈妈,您尝尝这个……”其实,月饼早已
发霉了……小
女孩不懂。
小女孩日日夜夜的孝心就是这样的结果!小女孩是不是太傻了?不,
世上有愚昧的人,
却没有愚钝的孝心啊!
要求:分段并概括段意。
五、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既不能太简单
,也不要太具体,
要抓住文章的主要情节、主要事件或叙述的几个要点简要地写出来。
抓主要内容的方法有:
1、把各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稍加整理;
如《狼牙山五壮
士》一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可以分为五段:第一段写了五壮士接受任
务;第二段写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第
三段写了把敌人引上绝路;第四段写顶峰歼
敌;第五段写英勇跳崖。
把这五段段意连起来,稍
加整理,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篇文章写了五位壮
士接受了上级交给的掩护群众的任务,有计划地
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终于把敌人
引上绝路,歼敌于顶峰,最后英勇跳崖的经过。
2、按所叙述的问题来抓文章的主要内容;
例如:《将相和》一文叙述了这样几个问题:(1
)完璧归赵;(2)渑池会盟;(3)负
荆请罪。
把这几个问题综合起来,稍加整理,可以这
样归纳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表现了蔺相如顾全大局
,注重团结,机
智勇敢的品质和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3、根据文章的标题,加以补充。 <
br>例如:《飞夺泸定桥》一文可提出:谁夺桥?为什么夺桥?怎样夺桥?结果如何?这
些问题的答案
连起杏熟量堡文的主要内容。
[练一练]
我的老师
我有了学习的钥匙,我热切希望适用学到的东西。
我记得有一天早晨,我第一次问“love
”这个词。我在花园里找了不少早春的鲜花,
我把这些花拿给我的老师,她想吻我一下,但是那时候,除
了我母亲以外,我不喜欢
别人吻我。莎利文小姐把她的手臂温存地围着我的脖子,在我手上拼写了“我爱
海伦”。
我问:“爱”是什么东西?
她把我拉得更近,用手指着我的心说:“爱就在这里”
她的话使我迷惑不解,因为当
莳除了手能摸得到的东西以外,我不能理解任何别的东西。
我闻着她手上的花,一面讲一面打着手势问:“花的香味是“爱”吧?
“不是”。我的老师说。
我想了一下又问:“温暖的阳光照在我的身上,射向四面八方,这是‘爱’吗?”
我认为
没有什么比太阳更美丽的东西,因为她温暖的光能使万物生长。但是莎利文
小姐摇了摇头。我感到困惑和
失望,我想我的老师真怪,为什么不把“爱”拿给我
看看,让我摸摸。
大概一天以后,老师要
我把大小不同的珠子穿成两颗大珠和三颗小珠相同间隔的式
样。我穿错了很多,莎利文小姐没有责怪我,
而是耐心和蔼地指出我的错误,叫我
再仔细地按正确地次序排列珠子。莎利文小姐用手触着我的前额,拼
了“think”。
刹那间,我懂得了事物的名称是在人们的脑子里通过思考产生的。我第一次意识到
某些东西的名称不一定都是我的手能摸到的。
我花了很长的时间在琢磨着“爱”这个词。现在
我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了。太阳
被云覆盖,下了一场阵雨。忽然云开日出,阳光又带来了南方特有的炎
热。
我又问老师:这是不是“爱”呢?
老师回答说:“爱,就象云一样,在太阳出来之前布
满天空”。接着她又解释说,“你
知道,你不能摸云,但你会感觉到雨。同样的,你不能摸爱,但是你知
道人的温情
可以灌注到每样东西中去。没有爱你就没有欢乐,你就不愿游玩。”
我的脑子里充
满了美妙的真理。我感到我的心跟我看不见的东西,跟别人的心,都
是紧紧地连接在一起的。
我是通过生活本身开始我的学习生涯的,起初,我只是个有可能学习的毛坯,是我
的老师开了我的眼界,
使我这块毛坯有可能发展进步。她一来到我的身边,就给我
带来爱,带来欢乐,给我的生活增添了绚丽的
色彩。她把一切事物的美展现在我的
面前。她总是设发使我生活得充实、美满和价值。
概括一下本文的主要内容。
六、怎样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具体说是作者想通
过文章的主要内容
赞扬什么,批评什么,反对什么,抒发什么感情,说明什么道理等等。
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主要有:
(1)通过分析文章的重点部分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文章的重点部
分是4—8自然段。主要写邱少云被烈火包住
时仍然纹丝不动,当时他只要在地上打几个滚或脱掉棉衣就
可以扑灭烈火,但是为
了战斗的胜利任凭烈火在身上烧了半个多小时。它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
不动,直到最后一息,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
烈火在邱少云
身上烧了半个多小时,他都一动不动?”学生就可以体会到邱少云同
志即使牺牲也要严守革命纪律的崇高
精神。
(2)抓住中心词句句概括中心思想。
中心句常常出现在文章的开
头、结尾或过渡段中。如《詹天佑》开头一句“詹天佑
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正是全文的中心。
还有一些关键词句常常在文章中多次出现,例如《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文中出现
了五次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从中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建设者们修路的决心和信心。
(3)通过分析题目概括中心思想。
我们常说文章的题目是“文眼”,而眼睛又是
心灵的窗户,那么我们分析题目就能
把握文章的灵魂——中心。
例如《梦想的力量》
一课,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明明是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为
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
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
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为什么以“梦想的力量”为题呢?这是因
为我们从字里行
间感受到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努力梦想才能够成真。
[练一练]
牛
现在,我对牛是很熟悉的。第一,我就属牛。第二,我有只小铜牛,我非常喜欢它。
我十岁生
日那天;爷爷对我说“今天是你的生日。你属牛,我就把这只小铜牛作为
礼物送给你。”说完,就把一只
金黄色的小铜牛递给了我。
小铜牛好看极了。它有壮实的身骨,稳健的腿脚,尖利的犄角,灵巧的尾巴
。爷爷
说:“牛的尾巴不仅可以用来驱逐蚊蝇,还时常用来鞭策自己啊!”真的,我意外发
现:
那条牛尾巴似乎在左右鞭打自己.让它的四肢更使劲地朝前蹬。爷爷还说:“牛
是踏踏实实苦干的动物,
是从不喜欢偷懒的”。我越发对这只小铜牛感兴趣了,爱惜
地用绸布把它包好,放在写字台上。
从此,每当我坐在写字台前做作业,写日记时,总要看看这自觉、踏实、耐劳的“牛”。
两年
过去了。有一天,我又一次坐在写字台前,用双手托着小铜牛。看着,看着,
眼前好似出现了一幅壮观的
画面:手中的牛动起来,走在广阔的田野里。它腿上沾
满肥沃的泥土,低着头,鼻孔里喷出热气,使足劲
在用犄角开创道路。它的尾巴用
劲地甩在自己的身上,让自己奋力向前。它的身后是一望无垠的耕作过的
土地。在
它的身旁又出现在了成千上万个同伴,向着同一个方向顽强地前进。
作者写《牛》这篇文章是因为:( )
①对牛很熟悉。( )
②非常喜爱牛。( )
③为了赞扬生活中的牛自觉、踏实、耐劳的精神。(
)
七、怎样领悟文章的写作特点
1、了解文章的基本表达顺序。
常见的表达顺序有:顺序、倒叙、插叙、补叙。
顺序是指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叙述
,也就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叙述。如
《草船借箭》、《将相和》等,这种叙述方法容易把文章写得条理清
楚,脉络分明,
利于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倒叙,是把事情的结果或事情中最突出酶片段提到
前面写,然后再按事情发展的顺
序进行叙述。如《月光曲》、《童年的发现》等。倒叙可以造成悬念,引
起读者强烈
的阅读兴趣,突出重点,造成强烈的印象。
插叙,是在叙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插
入一段有关的事情。例如《凡卡》一课,在
叙述凡卡写信的过程中,插入了凡卡对爷爷的回忆,对农村美
丽夜景的回忆和与爷
爷一起砍圣诞树的回忆。
补叙,是对叙述的任务、事件、情节等做简短的
补充说明,如《小英雄雨来》一课,
鬼子走后,人们找雨来的尸首,没有找到,发现雨来没有死。之后对
雨来没有死的
原因做了补充说明。这一补叙,突出说明了雨来是机智勇敢的孩子。
2、了解几种开头与结尾。
开头:(1)开门见山,使读者立即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点明题目或中一心,使读者印象深刻.了解中心;
(3)写出与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的事物,造成悬念。
结尾:(1)点明题目,照应开头
(2)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3)写与中心密切相关的事物或议论,吸引读者的兴趣。
3、了解过渡旬、段的作用
过渡是文章的层次与层次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表示连接的方式。作用有:
(1)承上作用;(2)启下作用;(3)承上启下作用。
4、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等。
5、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排比、反问、设问等。
6、写景文章的突出特点是:借景抒情;状物文章的突出特点是:借物喻人。
[练一练]
无名花
故乡是个山清水秀、绿树成阴的小村庄。在故乡的山坡上,小溪旁,盛开着一簇簇火一样红、雪一样白的小野花。村里的孩子们都叫它“无名花”。
春天,我来到山坡上,那些无名
花在春风中频频点头,好像向我传递春天的信息;夏
天,我来到小溪旁,那些无名花舒展腰肢向我招手,
仿佛对我倾诉大自然芳香的话语。
每当我看到它,就从心底涌出一股无比欢畅的爱意。我喜欢无名花,我
尊敬无名花。
清晨,阵阵幽香把我吸引到无名花身旁,只见晶莹发亮的露水像一颗颗珍珠在无名
花的花叶上滚动。远远看去,那一片片无名花好像一片片彩云铺在山坡上,把大地
打扮得非常美丽。傍
晚,我站在村口放眼望去。满山遍野都是无名花,分不清哪儿
是晚霞,哪儿是无名花。朴实无华的无名花
!色彩缤纷万紫千红的花圃里没有它的
身影,它不与各种名贵的花卉争奇斗艳,只愿与茫茫的野草作伴。
它不要人们的照
料,只要在泥土里、水中吸取一点点养料和水分,来维持自己并不太长的生命。他
完完全全地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人们:他的花美化环境,他的叶、茎是牲畜的好饲料,
当他的生命结束时
,又把自己的身躯化作肥料滋养大地……
无名花是坚强的。人们从它的身上踩过,牲畜在他的身上践踏
,,它不委屈、不叫苦,
仍然昂首挺胸地站在那里,为绿色的山坡添色彩,为人们的生活纺织锦绣……
啊!朴实无华的无名花,我喜欢,我尊敬你,因为你是无私、坚强的花。
1、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2、“我”为什么喜欢无名花?
3、这篇文章最主要的写作特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