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讲义(全套)

别妄想泡我
678次浏览
2020年12月04日 20:3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我一个人-火车票起售时间

2020年12月4日发(作者:卢肃)


小学语文毕业班复习辅导——句子
句子是语言的基本单位,由词按照语法规则构成 的,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在小学
阶段,要求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技能,能把话说(写)得完整、通顺、 清楚、明白,并且比
较具体生动。正确使用学过的标点符号。
1、句子的构成。
句子是由词构成的。一个句子一般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前一部分说的是“谁”、“什
么”,后一部分说的 是“怎么样”“是什么”。例如:“春天来了。”“我们是少先队员。”
这两个部分大多数句子都不可缺 少,它们是句子的基本成分。有些句子在表示动作的词后
面还有一个连带成分,表示动作对象。例如:“ 外宾们游览了狼山。”有些句子除了这三
种成份外,还带一些附加成份。“的、地、得”常常是这些附加 成分的标志。例如:“钱
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老人悠然地谈着。”“人们把现场围得水泄不通。 ”
2、句式
有的句子可以变换句子的形式。有的是为了突出强调某种事物;有的是根 据具体语言
环境的需要;有的为使所表达的语句更简洁,把两句改写成一句。
例1、“不 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改成“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
这难道不真理吗?”(把陈述句 改成反问句,为了强调突出劳动创造财富这一真理。)
例2、凡卡说,他在给爷爷写信。改成:凡 卡说:“我在给爷爷写信”。(把第三者
的转述改成某人直接叙述的话,使人读起更亲切。
例3、我羡慕他。他聪明。改成:我羡慕他聪明。(把两句合并成一句使语句更简洁。)
例4、我 把三百颗菊秧救活了。改成三百棵菊秧被我救活了。(“把”字句改成“被”
字句,适应语言环境的需要 。
另外还有几种特殊的句式:
有的一个句子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如:王老师推开门走进教室。
有的一个句子中两个词说法不同但表示同一对象。如:第十一届亚运会在我国首都北
京召开。
3、修饰句子


在学过的课文中,我们要着重掌握以下几种修饰句子的方法:
⑴ 比喻。俗话叫“打比方”。一种是明显地打比方。常用的比喻词有:象、好像、似、
好似、 若、如、如同等。例如,太阳象个红球,慢慢地升起来。另一种是暗暗地打比方,
常用的比喻词有:是、 成为、变为等。例如: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⑵ 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把所要描写的事物故意 夸大或缩小的写法叫夸张。如:
大虫怒吼一声,就象晴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山冈也动了。
⑶ 拟人。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的方法。运用拟人的方法可以使人觉
得生动、形象、亲切。 如: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
⑷ 排比。用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一些句子或词组排列起 来,表达意义密
切相关的内容,借以增强语气。如: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 ,
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⑸ 对偶。对偶句结构整齐匀称,读起来琅琅上口。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
鹭上青天。
4、修改病句
修改病句,先要找出病因,然后再着手修改。修改时,注意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常
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
⑴ 成份残缺。即句子不完整。如:读了《革命烈士诗二首》后 ,受到了深刻的教
育。是谁“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呢?没说出来。这个句子应该补上“我”或“同学们” 一
类词语。
⑵ 搭配不当。即句子的主要成份之间,附加成份和主要成份之间搭配不当。
如:春天的苏州是一年中 最美的季节。把这个句子简缩后就可看出,“苏州是季节”,
显然不通。只要改成苏州的春天是一年中最 美丽的季节,就通顺了。
⑶ 前后矛盾。一句话必须合乎事理不能自相矛盾。
如:我的 回家作业基本上全部做完了。回家作业要么是“基本上”做完(还有少量没做),
要么是“全部”做完( 一点儿都没有剩下)。又说是“基本上”,又说是“全部”显然是
矛盾的,两种说法只能保留一种。


⑷ 重复罗嗦。有些句子形容词用得过多,意思重复,甚至改变了原意。把句子多余的
词语删去,句子就明白简洁了。
如:我一定要改正不好的缺点。“缺点”当然是“不好的”,把“不好的”删去句子就
简洁了。
⑸ 不合逻辑。
如:商店的货架上摆满了葡萄、苹果、梨和水果。因为“水果”包括了葡 萄、苹果、梨
等,不能平列一起,所以应该把“水果”删去。
⑹ 词序不对。即句子里的词语排列的先后不合适。
如: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艰巨任务。调整为“他一次又一次完成了艰巨任务”。

⑺ 形容不当。
如:王老师讲完故事,教室里响起排山倒海的掌声。教室里不可能出现“排山 倒海”的掌
声,形容不当,可改为热烈的掌声。
5、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 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帮助我们辨别句子的语气,分清
句子结构,识别句子性质,从而正确 了解句子的意思。小学阶段要会用的标点符号如下表:


符号 说明 举例



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的
停顿。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



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
顿。
学好了语文,我们才会读书看报,才会写信写日记,才
会写好作文。


表示句子中并列的词或
燕子、雁、布谷、夜莺都是定期迁徙的候鸟。


号 词组之间的停顿。



表示一句话中并列的分
句之间的停顿。
屋子里,我是主人;屋门外,蝉是最高的统治者。


: 用来提示下文
我在一本书中读到过:冬眠不是睡眠,和日历上的日月
也扯不上关系。



表示一个疑问句完了之
后的停顿。
小朋友,你们的暑假生活过得丰富么?



表示一句有强烈感情的
话完了之后的停顿。
愿你们在新学年中好好地学习语文!
1、引用对话或文章里
一段文字。
2、表示反面或否定意
“” 思的词语。
3、表示特定的称谓,
或需要着重指出的部
分。
大娘说:“同志,谢谢你呀!”雷锋说:“谢什么,这
是我们应该做的。”
如果说这是“傻子”,那我是甘心做这样的“傻子”的。
革命需要这样的“傻子”。

地道里每隔一段就有个很窄的“孑口”,只能容一个人
爬过去。





《 》
表示书籍、文章、报刊、
文件、影片等名称。
今天,我读了《给颜黎民的信》。

——
1、表示底下是解释部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分或说明部分。
2、表示意思的递进或
转折。
蝉的幼虫爬到地面上来,常常在圆孔的附近徘徊,寻找
适当的地方——一棵小树,或是一根灌木枝——脱它的
皮。
菜只有鱼。
3、表示声音的延续。
吃的不是白面包——黑面包能吃饱就不错了,
大家就随着女老 师的手指,齐声轻轻地念起来:“我们
——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1、表示重复词语或列



……
举的省略。
2、表示说话未完或余
意示尽。
3、表示声音断断续续。
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我跺着脚大声喊:“咳!这么冷,小心你的脚……”
“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
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


修辞复习指导
认识并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能让我们把话说得更好,说得更准确、生动、鲜明,增强
语言的表达效果。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 、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
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2、拟人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
情等。
3、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
或词组 ,排成一串。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


力。
4、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
感情, 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5、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即自问
自答。
6、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建议】
1、紧密结合阅读训练,认识常用的的修辞手法。
2、结合作文训练,提高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3、开展相关的摘抄、品评佳句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水平。
【练一练1】
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⑴ 他在座谈会上( )自己的意见。

⑵ 今天是( )。

⑶ ( )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

⑷ 大家都积极地参加( )。

⑸ 1946年人们( )第一台电了计算机。

⑹ 在党的培养下,雷锋成长为一个伟大的( )。

⑺ ( )真是热闹极了。

⑻ 我一届亚运会在我国首都北京召开。


【练一练2】

⑴ 把下列句子改写成反问句。



象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
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应该努力学习。
少先队员应该讲文明,有礼貌。

⑵ 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不上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吗?

⑶ 把下面句子改成用“把”字的句子。

同学们交给我一项任务。
姐姐送给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
陈医生看好了孩子的病。

⑷ 下面句子改成用“被”字的句子。

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
蚂蚁吃了一条大虫。
濛濛细雨淋湿了人们的衣服。

⑸ 把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美丽的姑娘说:“我是智慧的女儿。”
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
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他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练一练3】









读下面的句子,看看是用什么方法修饰的,再仿照例句写出两个句子。
飞机排成“人”字形,像银燕一样飞过天空。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他是那么平凡,那么朴素,那么纯真,那么谦虚。



茉莉花开,香飘万里。

【练一练4】




























修改下列病句
贯彻《小学生守则》以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我们沿着这条公路,不要一小时,就可到达县城了。
我们伟大的祖国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
这个班级的同学是全校开展学雷锋活动最好的班级。
老师的教育下,他明确了学态度。
同学们积极投入爱国卫生运动,把教室打扫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过去,我做作业马虎潦草,很不认真,不经常拖拉,不按时完成。
“六一”节那天,我踏着轻松的步伐,兴奋的心情来到学校。


学阅读——说文解字,文言文细品味

《小儿辩日》(节选)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文言文是中国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
俗称“之乎者也”。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
竹简 、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了能在“一卷”竹简
上记下更多的事情, 就需要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可以说“文言文”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记
录“压缩”格式。后来当“纸”大规 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
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
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
散文,到唐 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
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 头。
第一个“文”,是美好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
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最后一个“文”,
是作品、文 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美好的语言文章”也叫做语体文。而“ 白话文”的意思就
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比如像说现在的,“你吃饭了吗?” 。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口语)面语言”(书面语)来表述,是不
同的,比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
进行表述,却是 “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这里,“饭”名词作动词用,意思为吃
饭。

二、走近文言文(文言文的特殊语言现象)

其实文言文和现代文一样,文章都是由 很多句子组成的,而组成句子的最小单位是字
词,因此,想要准确理解整篇文言文,关键在于能准确把握 其中字词的含义。怎样才能准
确把握文言字词的含义呢?显然我们首先应了解文言字词的特点,只有做到 知己知彼,才
能在和古人的对话中百战不殆。那么,我们现阶段接触的文言字词究竟有哪些特点呢?
1.为啥古人写了很多错别字?(通假字)
通假字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⑴古人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 该用哪个字表达哪个意思还在形成过程中,
没有一个规律,既可以使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又可以使用 另外一个声音相同或
者相近的字表示那个意思。
⑵避讳。
⑶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 《秦记》以外的各国史记、巫医之外的古书几乎烧光,到汉代,
相当部分书籍都是凭一些读书人的背诵、 记忆重新写出来,“著之竹帛”由于当时背
一、文言文的来源


诵者只记读音, 未记字形,书写者往往会因方言的差异或其文化程度的影响导致记
录时将同一个字记录成不同的形体。
⑷古人在做记录时,一时想不出本字二用了别字代替,第一个人这样写固然是前面所
说的写了白 字,但后人都这样效仿以后,便成了“通假”字了。
通假字的特点:
⑴通假字和本字只是语音相同或相近,而在意义上是毫不相干的。
⑵通假字一般只能单方面通 假(甲通假为乙,乙不能通假为甲)例如:“亡”为“无”的
意义,但“无”不具“亡”的意义。
2.一词多义
词一般会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也就是说一个词会有多种意思。在古文中也存
在这种现象。
3.古今意义不同
现代汉语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有些词义已经发生 了变化,
形成古今异义的现象,古今异义词主要有以下几种:
⑴词义扩大
⑵词义缩小
词义的缩小,是指词义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变得狭小,词义缩小主要有两类: < br>A.程度减弱:如:“病”古义指严重的疾病,已达到受死亡威胁的程度(),而
今天的病一般指 所有疾病,程度减弱了。
B.范围缩小,如“臭”古代指古代气味,现在则仅仅指臭味。

经典精讲

①②
郑人买履
③④
⑤⑥⑦
郑人有欲 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
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 ,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韩非
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
①履:鞋。 ②度:dúo,测量,量(长短)
③之: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④坐:同座,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
的家具。
⑤度:dù,尺寸、尺码。 ⑥反:同返,返回。
⑦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⑧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1.解释加点字。
而忘操之宁信度
..
2.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思。
⑴至之市

⑵而忘操之

⑶反归取之


⑷何不试之以足

3.翻译下列句子。
⑴先自度其足
⑵宁信度,无自信也
4.我认为那个郑人太了,这则故事告诉我们


课后作业

(一)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 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

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 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④⑤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yē),使子为使?”晏子 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lǘ),

张袂(mèi)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zhǒnɡ )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子何为使

乎?”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 贤主,不肖者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
使楚矣!”


楚王赐晏子酒。酒酣 ,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⑨⑩
坐盗。”王视晏子曰:“ 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晏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
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 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注释】
①使:出使,被派遣前往别国。 ②延:作动词用,就是请的意思。


③傧者:就是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
④临淄:临淄,地名,古代齐国的都城,在现今山东省。
⑤闾:古代的社会组织单位,二十五户人家编为一闾。三百闾,表示人口众多。
⑥袂:就是衣裳的袖子。
⑦主:主张,这里是规矩、章程的意思。
⑧诣:到……去。 ⑨固:原本、本来。
⑩避席:离开座位。 ⑽徒:只是。
⑿得无:莫非。 ⒀熙:通“嬉”,开玩笑,戏弄。
1.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组是 ( )
A.晏子避席对曰——离开座位
..
B.寡人反取病焉——自找倒霉
..
C.叶徒相似——徒然、白白的

D.吏二缚一人诣王——到……去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使”的意思。
①晏子使楚

②使子为使
..
③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④齐命使各有所主

⑤故宜使楚矣

3.写出下列句中划线词的古今意义
⑴谓左右曰
古义:,今义:。
⑵其实味不同
古义:,今义:。
⑶寡人反取病焉
古义:,今义:。
⑷齐人也,坐盗
古义:,今义:。
4.翻译以下句子。
⑴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2)其贤者使贤主。

5.晏子的回答,可谓巧妙得体,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说说晏子外交的特点。




1.C【分析】本题考察我们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解 词的意识。难度不大,做题时细致认
真一些就行了。

2.①出使 ②派遣 使臣 ③出使 ④使臣 ⑤出使
【分析】本题考察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 作此题时需要在知道“使”本义的基础上联
系具体语境进行理解。

3.⑴古义:指近侍;今义:左和右两方面。
⑵古义:它的果实;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含转折)。
⑶古义:辱;今义:疾病。⑷古义:犯罪;今义:一种动作。
【分析】本题考察文言文中古今 异义的现象,作此题时需要结合具体的文言环境,切忌
望文生义。

4.⑴张开衣袖就形成浓阴,流下的汗水像下雨,肩并肩,脚跟挨脚跟,凭什么说没人?
⑵那些有品德、能力的人,让他们出使有品德、才能的君主。
【分析】本题考察句子翻译。要 准确翻译句子,首先要准确理解句子中字词,在对句中
关键字词准确把握的基础上进行意思连缀,连缀的 时候注意语句通顺合理。

5.晏子外交特点:擅长辞令、聪明机智、维护国家尊严。 【分析】本题考察我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做对此题,首先需要结合注释理解重要字
词,然后理解 重要句子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把握,只有循序渐进,
才能准确体会。

【相关参考】
[译文]晏子出使楚国。楚国人因为他身材矮小,想侮辱他,就在城门旁边特意 开了一
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中进去。晏子说:“只有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中进去。今天我
出使的是楚国,应该不是从此门中入城吧。”楚国人只好改道请晏子从大门中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楚 王说:“齐国恐怕是没有人了吧?”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
七千多户人家,人挨着人,肩并着肩 ,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
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 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作使臣呢?”
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人就派 遣他出访贤明的国君,
无能的人就派他出访无能为力的国君,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出使楚国了。 ”
楚王摆酒宴宴请晏子,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的面前,
楚王 问:“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回答说:“齐国人,犯了偷盗罪。”楚王看着晏子说:“齐
国人原来爱偷 东西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晏婴听人说过,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
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 成枳树了,仅仅是叶子相似,它们果实的味道却不同。为什
么会这样呢?水土不同啊!这个人在齐国的时 候不偷盗,到了楚国就偷东西了不,莫非是
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盗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 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取
其辱啦!”
[点评]这个寓言故事,表现了晏子的机智敏捷、能言 善辩的才干,同时也表现了他热
爱祖国、维护祖国尊严的可贵品质。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懂得:人不 可貌相,海水不
可斗量。外交无小事,尤其在牵涉到国格的时候,更是丝毫不可侵犯。晏子以“针尖对麦
芒”的方式,维护了国格,也维护了个人尊严。
参考答案


学阅读——字斟句酌,理解词语句子


在阅读中,我们要 做的第一步就是扫清字词的障碍,正确理解文章中一些关键词句的
含义,为读懂整篇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 。
因此,本讲我们就来着重讨论一下理解文章词句的方法。

一、理解词句方法回顾
说到在阅读中理解词句的方法,对现阶段的我们来说通常有两种:第一 种是利用工具
书查出意思。第二种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句,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这是
我们在理解词句中所采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只有深入具体的语言环境,我们才
能准确深入地理解 词句的含义;与此同时,对于能概括中心意思的重点词句,我们还
必须将它和文章中心结合起来。
本讲我们将一起学习理解词句的另一种方法——结合背景理解词句。

二、什么情况下要结合背景理解词句
1.关于背景:所谓背景,指的是作者写此文时的社会环 境与作者当时的处境,或文
章中主人公所处的社会环境。了解背景,有助于我们在心底贴近作者,更好地 走
进作者为我们所构筑的情景中去,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词句或中心思想。
2.什么情况下 需要结合背景:很显然,对于文中一些看似简单但有着比喻、借代意
义但联系上下文无法理解的词句,我 们需要结合背景进行理解。

三、怎么结合背景理解词句
结合背景理解词句的目的 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目的一样,都是为了使词句的
含义具体化,从而理解得更深刻,而使词句含义具 体化的基础又是词句本身的含义。
所以我们在结合背景理解词句时,一般采用“两步走”:第一步,初步 分析词句的字
面意思;第二步,结合文章背景分析词句的深意。下面我们就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说
明:
柳宗元的《江雪》这首诗末尾两句这样写道:“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
雪” 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很显然,不是江上的雪这么简单,那究竟还有什么深意呢?
我们一起用“两步走”来 试着理解。
第一步,析本义:“江雪”即江上的雪,有一种寒冷、凄清的感觉;
第二步,找 背景:原来此诗写于诗人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政治集团失败贬为永州司
马时,由于政治失意,官场腐败 ,他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导致他产生不屈和
孤寂的心境。
结合“江雪”的本义和诗词 背景,我们就不难发现,“江雪”在此处的含义正是作者
孤寂、凄凉的心境。

四、背景在哪里
说到结合背景理解词句,但是我们怎么去找到这个背景呢?具体有这样几种途径:
1.结合链 接或查阅资料书:这是获取文章背景的最基本的途径,在我们平时阅读训
练时,一些篇目有时候会附有相 关链接,我们需要结合链接进行理解帮助自己理
知识点拨
本课目标


解。如果没有链接,平时训练时,应有意识翻阅资料书。这种途径的好处是可以
查到作者或文章详细的背 景,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其中的词句。
2.通过文章关键段落推测背景:有的文章在一些重点段落中 对人物生活的背景做了
相应的提示和暗示,这时候,我们就要抓住这些段落,进行理解。
比如《孔乙己》开篇有这样一段: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 的大柜台,柜里面预
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
的喝了休息;倘肯多 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
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 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
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 喝。
通过这段话,我们知道了当时人们身份的差别,“短衣帮”显然是没有钱,身份低
微的, 那么“长衫帮”则是身份高贵的,而这样一种背景正好为孔乙己的出场作
出了铺垫,孔乙己是“站着喝酒 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我们从中体会到了孔乙己
这个身份低微但充满虚荣心的书生形象。

3.通过文中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推测背景
举一个非常直白的例子,有一个人是这样说 话的:“甚已,女之不惠!”很显然,
我们不能说这个人生活在现代,通过它的语言,我们可以判断他是 古代某时的人。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人物的语言有时可以反映人物生活的背景。同样的道理,人
物的外貌(衣着、打扮)、动作等都能暗示人物生活的背景。尤其是人物的衣着打扮,
在很大程度上正是 他生活的这个大背景的一个缩影,从这个缩影中,我们便可以
推测出人物的生活背景。
如《卖 火柴的小女孩》中,多次写到了小女孩划亮手中的火柴,幻想美好的场景,
她的这些言行举止暗示了什么 ?我们再结合文中提到的这个到处飘着烤鹅香味的
“大年夜”,不难推测出,小女孩生活的环境是一个贫 富差距很大,缺少关爱环境,
而这个环境,就是文章所反映的背景。

经典精讲

莫扎特的力量
①今年是莫扎特诞辰250周年,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纪念他。而在 过去十年中,人们
一直在为莫扎特的乐曲对多种疾病的神奇疗效而惊叹。
②为什么莫扎特的乐 曲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而不是巴赫、贝多芬或是肖邦呢?美国
一位研究癫痫症的神经科医师约翰•休斯 认为,莫扎特乐曲的治疗效果与众不同。研究表
明,80%的癫痫症患者因为病房内播放莫扎特D大调交 响曲,其痉挛的强度减弱,频率降
低,而用其他作曲家的乐曲进行类似的实验,却总是瞎子点灯——白费 蜡。
③约翰•休斯认为,其奥妙在于莫扎特乐曲中旋律重复的独特方式。莫扎特乐曲中的
旋律 每20-30秒重复一次,这恰好与我们的脑电流及人体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的运行有着
几乎一致的频率。 于是,莫扎特乐曲中的节拍能够对癫痫病人大脑中不规则的电流起到纠
正的效果。他接着解释说,癫痫病 人在病情发作时是完全昏迷的。可见,莫扎特的乐曲对
大脑有直接影响。
④莫扎特的乐曲可以 提高智障儿童智力的现象,是目前人们关注最多的。研究发现,
智障儿童在聆听莫扎特乐曲10分钟后, 可以在智力测验中拿到更多的分数。同样,反复
并持续听过莫扎特某三段交响曲的老鼠,在一个复杂的容 器中找到出口的速度,要比生活


在其他环境中的老鼠快得多。
⑤此外,莫扎特 的乐曲也能够对孤僻症患者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麦乐佳顿的女儿是
个孤僻症患者,医生对她采用了音乐 疗法。她接受治疗时使用的耳机是经过改装过的,这
种耳机的作用原理是通过震动头部骨骼的方式传导乐 曲。莫扎特的乐曲会给患者的听觉以
极大的冲击力,这样,借助音乐的力量,改善了患者与别人交流的能 力。麦乐佳顿起初对
此种疗法抱有怀疑,但是现在她的看法完全改变了。
⑥巴黎艺术家卡迪艾 力正在为一幅作品的创作而烦恼时,突然失去灵感,完全无法使
用蓝绿两色。她也接受了音乐治疗,取得 了很大疗效,蓝绿两色又一次地回到了她的画板
上。后来她说,莫扎特乐曲的效果实在太惊人了,感觉自 己要10年才能完成的心理治疗,
仅仅在8个月内就完成了。她感叹:“莫扎特就像我的爷爷,在我被噩 梦惊醒时,他会第
一个过来安抚我。”
相关链接:
莫扎特命运坎坷,但乐天的心情 一丝一毫都没有受到损害,只凭着坚定的信仰,像虔诚的
教徒唱着温馨甘美的乐曲安慰自己,安慰别人。 他从来不把艺术作为反抗的工具,作为受
难的见证人,而只借来表现他的忍耐与天使般的温柔。他自己得 不到抚慰,却永远在抚慰
别人。(摘自傅雷《独一无二的莫扎特》)

1.文章第① 段说:“人们一直在为莫扎特的乐曲对多种疾病的神奇疗效而惊叹。”这里的
“神奇的疗效”具体体现在 哪些方面?请联系全文回答。




2.文章第③段中加点的“ 其”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第⑤段中加点的“此
种疗法”在文中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⑥段中,巴黎艺术家卡迪 艾力说:“莫扎特就像我的爷爷,在我被噩梦惊醒时,
他会第一个过来安抚我。”对这句话你怎样理解? 阅读正文和相关链接加以回答。





课后练习题:

(一)少年闰土(片段)
①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 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②“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③啊 !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
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 ,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④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 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
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 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我也
曾送他一两次东西,但从此没有再见面。
(摘自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
相关链接:


《少年 闰土》是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的节选,《故乡》是鲁迅以1919年从北京回故乡
的见闻为素材,通 过塑造“闰土”等典型的人物形象来反应中国农民的凄惨命运。少年闰
土月夜看瓜刺猹,装弶逮鸟等,心 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是“我”儿时羡慕称赞
的小英雄。
★第③段中,“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该怎么理解?







(二)机智的回答
有位美 国记者,总想挑衅。有一次看到周总理的上衣口袋里插着一支美国制造的钢笔
时,便当着许多外国记者的 面问道:“敬爱的总理阁下,你们一向提倡自力更生,为什么
你口袋里插着我们美国造的钢笔呢?”此问 一出,众人都凝视着总理,有的竟替他捏了把
汗。总理笑容满面,不紧不慢地抽出那支派克笔,说:“这 笔的确是地道的美国货。”那位
美国记者好不得意,周总理接着说:“不过我要告诉大家的是,这笔是我 英雄的人民志愿
军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缴获的战利品,我挂在这儿留个纪念。”话音刚落,笑声四起,那
位美国记者碰了一鼻子灰,灰溜溜地逃走了。
相关链接:
1950年10月,中国 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抗美援朝开始。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
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 力支持,打败了美国侵略者,1953年7月,双方签订
《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
★写出画线句子的含义。







(一)少年闰土(片段)
【参考答案】我”和“往常的 朋友”都是些“少爷”,整天生活在大院里,不能广泛地接
触大自然,像井底之蛙,眼界狭窄。这句话表 达了“我”表达了“我”对束缚和对抹杀我
们儿童天性的旧制度的不满,对儿时英雄少年闰土的羡慕,以 及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向
往。

(二)机智的回答
【参考答案】这支笔 的由来,让中国人民永远记得: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胜利了,美
国侵略者失败了。
参考答案



















学阅读——叙事文之提取中心句

1.明白什么是中心句。
2.能够通过抓住中心句概括自然段的意思。

本课目标


一、什么是中心句
同学们看看哪一句话能够把其它几句话的意思都概括出来?
1.操场上可真热闹。
2.有些同学正在玩砍沙包。
3.有些同学正在相互追逐、赛跑。
4.有些人正在沙坑中进行跳远比赛,不时传来一阵阵加油声。
答案( )
我们在阅读一篇文章的时候,常常会发现在一篇文章中有的句子能起到概括全篇主要
内容的作用,我们把 这样的句子叫做中心句。

二、找到中心句
1.找到中心句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通读全文,了解主要内容。阅读一篇文章要从整体入手,把整篇文章读
几遍,了解主要内容, 再一段一段地读。这样做才能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
去脉。
第二步,读懂段落。阅读一段 话时,要认真分析这段话是怎样写的,先写了什么,
后写了什么,哪句话能够起到点明段的主要内容的作 用。经过仔细辨认,找到段
的中心句。
第三步,如果一段有中心句,还要想一想,这段话围绕中心句是怎样写的,是从
哪几方面写的。
我们来看下面这段话,练习一下吧!
大洋洋底也和大陆上一样,有着复杂多变的地形。最壮观 的是海底山脉,这些山
脉雄伟挺拔,高可达两三千米,是地球上最大的山脉。面积最大的海底盆地是大< br>洋盆地,它的面积占大洋的一半,比地球上整个陆地面积还要大。最奇妙的是深
海平原,它处在大 洋盆地中最深的地方,平坦得很难找到一点起伏,是地球上最
平坦的地方。最深的是海沟,深达1103 4米。如果把珠穆朗玛峰搬到海沟里去,
峰顶距海面差两千多米哩!
请大家想一想:这段话围绕着中心句来写。
具体地写了海底的、、、。
2.从特定的位置去找中心句:
⑴中心句在自然段的开头。
⑵中心句在自然段的结尾
⑶中心句在自然段的中间

三、通过中心句掌握自然段的段意
1.直接提取中心句作为自然段的段意。
知识点拨


如果在一个段落中,我们找到一句中心句,不管它是在开头还是在结 尾又或者是
在中间,只要这句话高度概括了这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那么我们就可以直接把
这句 话摘抄下来作为这个自然段的段意。
2.对中心句加以修改,成为自然段的段意。
有的时候 一个自然段中的中心句虽然找出来了,但是不能不假思索就认为是这个
自然段的段意,还要看这句话是不 是概括了这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我们对这样的
中心句就要稍加修改才能作为本段的段意。
注 意,如果题目要求我们概括段意的话,就需要我们自己组织语言。请记住我们自己
概括的段意一般是陈述 句,如果文章中的语句是反问句、感叹句等句式,那就需要我
们将反问、感叹等句式转化为陈述句。




西双版纳是植物的王国。这里的原始森林无边无际:有耸立 云霄的望天树,有“见血
封喉”的箭毒木,有1700年前的古茶树,有会跳舞的草,有会吃蚊子的花… …


天空中的风筝越来越多,热闹极了。那金黄色的“小蜜蜂”,翘着两只绿色的 翅膀,
好像在百花丛中飞来飞去。那鲜红色的“大金鱼”,尾巴一摆一摆的,好像在水里游。还
有那精致的“小卫星”,闪着金光,仿佛在宇宙中飞行……
1.这段话共有几句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在文中画出来。
2.这段话写了哪几种风筝?用了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找出来,写在横线上。
风筝名: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颜色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巩固训练

做一做:
找一找:
(一) 树木、花草美化环境的本领很大。它们是“氧气制造厂”,一公顷的阔叶一天能放出
700多公斤氧 气,够1000人使用。它们是“气候调节器”,能够吸热、避光、蒸汽热量和
水分,增加空气湿度。它 们还是“有毒气体净化所”,能降低风速,使空气中的沙尘、工
业粉尘下降,吸收有害气体。
1.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用“”划出中心句。
2.文中介绍了花草树木的哪些好处?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都是环保小主人,请写一句环保宣传语:(请不要原封不动地搬生活中的广告哦!)




(二)桃花


桃花有粉红的,深红的,浅紫的 ,在青翠欲滴的绿叶映衬下,更显得鲜艳娇美。有的
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一丝 丝红色的花蕊顶着嫩黄色的尖尖,调
皮地探出头。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一 阵风吹来,朵朵桃花
就像一只只花蝴蝶,扑打着翅膀,翩翩起舞,叫人目不暇接,神迷意醉。桃花是多么 美啊!
1.填上适当的词语。
一()桃花一()蝴蝶一()花蕊一()风
2.从短文中找出中心句,概括后写在下面。




参考答案
第一题:
1.树木、花草美化环境的本领很大。
2.⑴制造氧气;⑵调节气候;⑶净化有毒气体;如能直接找出原文中的比喻句也可。
3.答案略。

第二题《桃花》答案:
1.朵、只、丝、阵。
2.中心句是:桃花非常美丽。注意:这里要求是概括,所以需要将感叹句改为陈述句。





















学阅读——借助事例,品味人物特征



说起写人 文章,大家应该已经非常熟悉了吧。写人文章就是通过具体事件的叙述和对
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 的描写来反映人物的特点、情感和品质。在写人文章中,写
人和记事是分不开的,文章中的任何人物特点 都是在事情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展现出来的,
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是在事情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表现出来的。
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体会一下:
来到大街上,我愣住了,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吃力地推 着载有大冰糕箱的自行车,歪
歪扭扭地向前走,汗水顺着额前的头发,从那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上流了下 来,渗透了衬
衣。我不禁产生了一种怜悯感,手不由自主地把5分钱放回了衣袋,又掏出5角钱递给他:
“小弟弟,我买一根冰糕。”他接过钱,赶紧去揭箱子,只见他踮着脚,从箱子里拿出一
根冰糕 递给了我,就转身去找钱。我连忙说:“小弟弟,不用找了,剩下的钱送给你吧,
少卖几根冰糕,天太热 了。
通过这段小故事你了解到“我”是什么样的人?小男孩有哪些性格特点?
知识点拨
“以事显人”的表达形式
在写人文章中,以具体的事件来显现人物的性格、情感或品质的形式 主要有以下两
种:以一件事来凸显一个人(一人一事);以多件事来表现一个人(一人多事)。这两种“ 以事
显人”的形式各有特点,我们在阅读时应该首先通过整体感知判断文章究竟是“一人一事”,
还是“一人多事”,然后针对性地选择答题方法,只有这样才会显得有的放矢。
◆一人一事:顾名思 义,一人一事文章就是全文通过对一件事的具体叙述来表现人物
的性格、情感和品质。在一人一事的写人 文章中,叙事每一个环节,乃至每一句叙事语言,
都是为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内心世界等服务的。在阅 读这种形式的写人文章时,我们可
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事件和人物进行概括分析。
1.整体感知,概括文章主要事件。
因为是一人一事,全文一般重点叙述了一件事情,而这件 事正是与所写人物紧密相关,
充分体现人物性格的事件,因此我们在分析人物特点时,首先应概括出文章 主要叙述的
事情。对事情进行概括的主要方法。
2.深入剖析事件,分析人物特点。
⑴可以通过事件,看出人物的职业和身份。
人物的职业和身份不同,其特点也肯定有差别,我 们可以在事件中找到其职业和身
份,进而映射其特点。
⑵通过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举止,分析人物特点。
在写人文章中,事情发展的基本元素是人物 言行举止的变化,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人
物在事件中的言行举止来概括分析人物特征。比如文中人物在事件 发展中究竟想了
什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把握住这些元素之后,我们再结合文章所叙事件来分
析人物的性格、情感和品质。
◆一人多事:相比于一人一事,通过一人多事来写人显得更复杂,我们 在阅读时也就
更不容易全面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情感和品质。针对这类形式的写人文章,我们在结合< br>事件概括分析人物特点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概括文中所叙事件,全面分析人物特点。在 “一人多事”的写人文章中,因为这多件
事往往从不同角度展现人物的特点,因此要全面概括人物的特点 ,我们首先需要将“多
事”加以概括,然后进行具体分析。
2.抓住特殊事件,分析人物主要 特点。在“一人多事”的写人文章中,因为一个人的特


点在特殊事件里能得到充分的表现 ,所谓特殊事件,就是与文章的中心紧密结合,能
展现人物主要特点的事件,因此分析人物的性格时,尤 其要抓住文章中特殊的事件来
进行分析。
◆如果文章中出现了多个人:在这种类型的些人文章 中,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
其中某人是文章主人公,其余人物来烘托所写主人公;另一种是通过几个 主人公在事件中
的某种表现结合或对比来抒发某种情感。这时候可以将多个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加以对< br>比,在对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或人物之间的情感关系。


写人文章中依事概括分析人物特点的常见题型:
⑴概括事件,分析人物性格或品质,体会人物 情感,如“本文写了××事,反映抒发了××人×
×品格情感。”
⑵概括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 举止,揣摩人物的情感。如“××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要这
么做?”
⑶概括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如“在文中,××的情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注 :文中出现了多件事时,概括一定要全面,并且要有意识地通过对特殊事件的分析来揣摩人物形
象。

经典精讲

小贴士
华老师,你在哪里?
小学二年 级时,我们班换了一位老师叫华霞菱,女,刚从北平师范学校(简称北师)毕
业,二十岁左右,个子比较 高,脸挺大,还长了些麻子,校长介绍说,她是“北师”的高
材生,将担任我们的级任(犹今之班主任) 老师。
华老师对学生非常严格,尤其对一些“坏学生”特别严厉,我们都认为这个老师很厉
害 ,怕她。但她教课、改作业实在是认真极了,所以,包括被处罚得哭了个死去活来的同
学,也一致认为这 是一个非常好的老师。谁说小孩子不会判断呢?
小学二年级,平生第一次作造句,第一题是“因为”。 我造了一个大长句,其中有些
字不会写,是用注音符号拼写的。那句子是:
放学以后,看到妹妹正在浇花呢,我很高兴,因为她从小就不懒惰。
华老师在全班念了我这个句子,从此,我受到了华老师的“激赏”。
但是,有一次我出了个“ 难题”,实在有负华老师的希望。华老师规定,“写字”课必
须携带毛笔、墨盒和红模字纸,但经常有同 学忘带致使“写字”课无法进行,华老师火了,
宣布说再有人不带上述文具来上写字课,便到教室外面站 壁角去。
偏偏刚宣布完我就犯了规,等想起这一节是“写字”课时,课前预备铃已经响了,回 家
再取已经不可能。
我心乱跳,面如土色。华老师来到讲台上,先问:“都带了笔墨纸了吗?”
我和一个瘦小贫苦的女生低着头站了起来。
华老师皱着眉看着我们,她问:“你们说,怎么办?”
我流出了眼泪。最可怕的是我姐姐也在 这个学校,如果我在教室外面站了壁角,这种
奇耻大辱就会被她报告给父母……天啊,我完了。
全班都沉默着,大家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那个瘦小的女同学说话了:“我出去站着
吧,王蒙就甭去了 ,他是好学生,从来没犯过规。”
听了这个话真是绝处逢生,我喊道:“同意!”


华老师看了我一眼,摇摇头,叹了口气,厉声说了句:“坐下!”
事后她把我 找到她的宿舍,问道:“当×××(那个女生的名字)说她出去站而你不用去
的时候,你说了什么来着? ”
我脸一下子就红了,我无地自容。
这是我平生受到的第一次最深刻的品德教育,我现在写 到这儿的时候,心仍然怦怦跳,
不受教育,一个人会成为什么样呢?
我们上三年级,级任老师 就要换的,因此,华老师就不再教我们了,此后也有许多好
老师,但没有一个像华老师那样细致地教育过 我。
1.根据要求分析文中划线句子。
⑴“华老师看了我一眼,摇摇头,叹了口气”表现了华老师怎样的心情?

⑵“我脸一下子就红了,我无地自容”,“脸红”和“无地自容”的原因是什么?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所叙述的关于华老师的三件事。



3.综观全文,说说华老师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课后练习题:

父亲的爱
① 父亲似乎不懂得怎样表达爱,使我们一家人融洽相处的是我妈。他只是每天上班下
班,而妈则把我们做过 的错事开列清单,然后由他来责骂我们。
②有一次我偷了一块糖果,他要我把它送回去,告诉卖糖的说 是我偷来的,说我愿意
替他拆箱卸货作为赔偿。但妈妈却明白我只是个孩子。
③我在运动场打 秋千跌断了腿,在前往医院途中一直抱着我的,是我妈。父亲把汽车
停在急诊室门口,医院的人叫他开走 ,说那空位是留给紧急车辆停放的。父亲听了便叫嚷
道:“你以为这是什么车?旅游车?”
④ 在我生日会上,父亲总是显得有些不大相称。他只是忙于吹气球,布置餐桌,做杂
务。把插着蜡烛的蛋糕 推过来让我吹的,是我妈。
⑤我翻阅相册时,人们总是问:“你爸爸是什么样子的?”天晓得!他老是 忙着替别
人拍照。妈和我笑容可掬地一起拍的照片,多得不可胜数。
⑥我记得妈有一次叫他教 我骑自行车。我叫他别放手,但他却说是应该放手的时候了。
我摔倒之后,妈跑过来扶我,爸却挥手要她 走开。我当时生气极了,决心要给他点颜色看。
..
于是我马上扶起自行车,而且自己骑给他看 。他只是微笑。
⑦我念大学时,所有的家信都是妈写的。他除了寄支票外,还寄过一封短柬给我,说< br>因为我没有在草坪上踢足球了,所以他的草坪长得很美。
⑧每次我打电话回家,他似乎都想跟我说话,但结果总是说:“我叫你妈来接。”
⑨我结婚时,掉眼泪的是我妈。他只是大声擤了一下鼻子,便走出房间。
⑩我从小到大听他说 “你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回家?汽车有没有汽油?不,不准去!”,


父亲完全不知道怎样 表达爱,除非……会不会是他已经表达了而我却未能察觉?
1.结合上下文,解释第⑥段加点词“颜色”。
2.你怎样理解第⑥段末“他只是微笑”这句话?

3.第⑩段中,作者说“会不会是他已经 表达了而我却未能察觉”,父亲真的表达了吗?请
你找出两件相关事例进行分析?


4.你觉得文中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颜色”在本文中指我想做出一些让父亲出乎意料的行为来,以便显示自己可以。
2.父 亲看到我在他的激将之下,能够自己学会骑车,觉得自己的教育目的已经达到,感
到很欣慰,而不去顾及 当时我心里是否怨恨他。
3.⑴当我跌断了腿,父亲把我送到医院时,因为担心我的病情而焦急地与工作人员发生
了 争执,这就直接表达了父爱;
⑵当我学骑车而摔跤时,父亲不让母亲扶我而让我自己爬起来,通过这种 不断尝试,
我逐渐学会了骑车,也领会了哪里跌倒哪里起来的道理,这也是父亲表达父爱的一
种 表现;
(他除了寄支票外,还寄过一封短柬给我;我结婚时,他只是大声擤了一下鼻子,便
走 出房间。)
【分析】在回答这道题的时候,先要明确“要回答什么”。通过分析题目我们可以得知,< br>这道题要求写
出父亲爱“我”的两件事例。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再概括事例就可以了。
4.解答本题,要纵览“我”成长历程中每个小故事里父亲教子的方法和爱子的方式,就
可以归结这样 的评价:用语言表达的少,用行动表达的多。要求很严格,从不袒护子
女的缺点错误,关怀无微不至,但 从不娇惯;敢于放手,让子女经爱磨练,健康成长。
参考答案











黑眼圈的形成-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经典台词


开屏画报-进销存表格


欲恋-我擦泪


怎么测试电脑性能-qq技术网站


雷锋照片-广东药学院中山校区


大学文科专业-石家庄特色饭店


关于重阳的诗句-dnf福音传道者


trafficlights-纯白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