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高段)
中国机长杀青-踟躇
小学语文(中高段)
金堂县教师教材教法考试说明
小学语文(中高段)
一、命题原则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突出课标,教材内
容,强调教学应
用,彰显语文课程的方向性、科学性、知识性和生活化,体现课改精
神。
二、命题范围
《语文课程标准》内容;中、高段教材相关语文基础知识;四、
五、六年级语文教材内容。
三、检测方式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采取闭卷考试方式,考试时间为120分
钟,试卷制成四个八开版。
四、检测内容
1、《语文课程标准》重点检测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
课程
总目标和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相关内容。
2、教材内容重点检测语文知识及运用、阅读理解与感悟、读写
实践等。
3、教学应用重点检测课例简析、教学设计等主要内容。
五、试卷结构
试
卷总分100分,其中《语文课程标准》10分,教材内容相关
语文基础知识30分,教学应用60分。
主要题型:
1、《语文课程标准》(10分)
(1)填空2分,(2)判断4分,(3)简答4分。
2、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
(1)填空5分,(2)选择5分,(3)阅读理解与感悟10分,
(4)读写实践10分。
3、教学应用(60分)
(1)课例
简析
20分,(2)教学设计40分。
附:样题
小学语文教师教材教法测试题(中高段)
答题提示
:①本套试题一共3个大题8页;②120
4
卷面分钟完成;③作文无添卷纸;
○书写工整、整洁、规范。
试
课标解基础知教学运
题类总分
读 识 用
型
应得
分
实得
分
得 分
10分
30分
60分
100分
课标解读(10分)
3
评卷人
一、填空(2分)
答题示例: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
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阅读教学是
(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
话的过程。其中(学生)应当是对话的中心。
二、是非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4分)
1、《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达到
400万字以上。(
×
,应该是145万字 )
2、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
等
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要考察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和文体的把握。(
√
)
3、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
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
√
)
4、第一学段到第三学段的识字量累计为3500个
左右的
常用汉字,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
×,
应该是3000字)
三、简答题。(共4分)
答题示例:
4
简要说说语文课程的几个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
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
得
分
基础知识(30分)
评卷人
一.填空。(5分,每一空0.5分)
(1)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诗
经
》,包括风、雅、 颂 三部分。
(2)我国四大古典小说是:《三国演义》
《水
浒传》 《西游记》《红楼梦》
(3)北师大版教材中选用了许多我国文学大师
的作品,有《 草原 》、有《 忆读书
》、有
《 索桥的故事 》、有《一夜的工作》等。
(4)《说文解字》总结了先秦、两汉
文字的成果,
给我们保存了汉字的形、音、义,是研究甲骨文、
金文和古音、训诂不可缺少的桥
梁。这部书的作
者是 许慎 。
(5)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所使用的识
字读本是《三字经__
》、《百家姓》和《_千字文
_ 》。
(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___。
(补填诗
句)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7)渔夫说:“我今天捕了很多鱼。”(改为转述
5
句)
渔夫说,他今天捕了很多鱼。
二、选择。(5分,每一空0.5分)
1、读句子,选词填空。(2分)
委屈 委婉 委托 原委
导员把三个伤员(委托 )给老班长照顾。
②当我们想拒绝别人的好意时,语气应该(委
婉 )一些。
③父亲严厉地批评了叙利奥,可怜的叙利奥感到
很(委屈 )。
④如果你不了解事情的(原委 ),就不要随意评
价。
2、.给下列各题选择合适的选项,把序号填在括号里。(3分,每一
题0.5分)
(1)下面四句诗,不是表现友情的一句是(C )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6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本末倒置”中的“本”的意思是(B )。
A本钱B根本 C本来
D本方
(3)“成果”“结果”“后果”这几个词意义相近,
但感情色彩不同。下列词语中
与其类似的一组是(C )
A优秀 优异 优良 B谦虚 虚假 虚伪
C团结 结合 勾结 D保护 袒护 庇护
三、阅读理解与感悟(10分)
他看见
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向他
瞄准,同时喊:“跳到水里,赶快跳到水里,不
跳我就开
枪了!”小孩在上面摇晃着,没有听明
白爸爸的话。“跳到水里,不然我就开枪了!一!
7
二!”在父亲刚喊出“三”的时候,小孩把头往
下一低就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一颗炮弹落到大海里。
二十个勇敢的水手已经由船上跳到海里。四十秒
钟
以后——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孩子的身
体浮上来了。水手们把他抓住,拉到甲板上。过
了
几分钟,孩子的鼻子里、嘴里控出许多水。他
又开始呼吸了。
1、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把这句话写在下面的
横线上。(2分)
2、本片段选自
的《 》,
他是俄国的 。他一生中写了很多作品,
如
等(4分)
3、读片段,将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里。(4
分)
(1)第一自然段中船长的语言和动作描写,
体现了船长( )
A.脾气暴躁,言语粗暴。B.关心孩子,说话很
有感情。C.语气坚定,遇事沉着冷静。
(2)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强调。 B.表示转折。 C.表示解释说明。
8
(3)大家觉得四十秒钟太长了的原因是( )
A.大家都等得不耐烦了。
B.大家的心情太紧张了,恨不得马上救出孩
子。每一秒钟都决定着孩子的安危,所以感到时<
br>间太长。
(4)第一自然段中有四个感叹号,它们表达的
意思与情感是( )
A.父亲感叹这孩子真调皮。
B.父亲担心孩子,内心着急,发出了不容抗拒
的命令。
四、读写实践(10分选一题)
1、为《钓鱼的启示》一文的湖边的木牌写一
则“钓鱼须知”;(或为学校图书室写一则借阅须
知)
2、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道还乡河,
9
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一个小村庄。芦花开
的时候,远远望去,碧绿的芦苇
上像盖了一层厚
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
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
在柔软的芦花
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十二岁的儿童雨来
就是这村里的。(摘自《小英雄雨
来》)
这段文字,作者细致的环境描写,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还乡河畔芦花村的美景及芦花村的
由来。
在你周围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美丽而又熟悉的生
活环境吧?如:梨花沟山村,云顶人家,
白云桔
园,五凤溪畔,牛精山,山湾堰,科玛小镇,韩
滩古渡老码头,黄角丫…..选一个你熟
悉的环境,
仿照上个语段的写法,写出环境的显著特点和由
来。(100字以内)
得 分
教学运用(60分)
评卷人
北师大版第八册第二单元
春 潮
10
11
一、《三月桃花水》课例简析(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20分)
答题示例: 《三月桃花水》是北师大版第八册第二单元“春
潮”中的一篇主体课文。《三月桃
花水》是一篇美文,为我们
勾画了一幅春暖花开、大地回春的美丽画卷,字里行间都洋溢
着春天
到来时的欣喜之情。课文篇幅虽然较短,但由于作者在
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对偶
句等多种句
式,文质兼美,适合学生反复品读,积累语言。教学这篇课文,
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
自然热爱自然的感情,文中优美的词句有
利于学生培养语感,积累词汇;大量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也为学<
br>生的写作提供了有益借鉴。同时把《三月桃花水》安排在《春
潮》之后,便于与《春潮》对比阅读
,感受两篇文章的不同。
12
二、《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40分)
答题示例: 学习目标:
1.自读课文,会认“绚、淌”等5个生字,会写“旋、竖”等8
个生字,理解
“绚丽、纤细、袅袅”等词语。
2.感知课文内容从文中找出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等句式,体会作者 用词
造句的妙处。
3.与《春潮》对比阅读体会两篇课文在语言、语速、用词方面的不同,提高阅
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独立自学: 感知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1.预习四步曲:
(1)认真读课文,把读不准的字标上拼音,并记下来,把不会写的字词在预
习本上多写两遍。
(2)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记得画下好词好句。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便作批注(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4)浏览课文,给本课的重要词找一找近义词,反义词,写在书上。
2.信息链接
请同学们找一找有关作者的资料,重要内容抄写在下面横线上。
3.预习自测:
(1)下面画横线的字应该怎样读?
纤细( ) 披衣( )琴弦(
)播种( )流淌( )
袅袅炊烟( )草如茵( )
(2)摘录好词佳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课文,想一想,填一填。
课文中作者主要描写了三月桃花水的( )和(
),来赞美
( ),赞美( ),赞美( )。
(4)请同学们搜集关于春天的诗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我的疑问: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
问题和有疑问的问题写下来,等待课堂上
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二
、群学探究:读议互答,解决问题。
探究点一:你是怎样理解“三月桃花水”
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探究点二:读一读,想一想,文中“一千朵樱花、一万个小酒窝、一片片花瓣”
指什么? <
br>探究点三:读这篇课文和读《春潮》的时候,感受有什么不同?(读一读这两
篇课文,再想一想,
和同组同学互相交流想法。和全班同学交流,边读边说。)
探究点四:找出和下面两句话对应的段落,读一读。
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
铛,轻轻地走过村边?
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
天?
三、实践检验:总结积累,突出运用。
1.词语巧搭配。
(
)丝绸 ( )朝霞 ( )
浪花 ( )低语
14
( )弦
2.成语仿写(aabc式)。
袅袅炊烟
3.想一想,句中的“是”哪个表示“好象”?
(1)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 )
(2)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
仿写:
3.按要求写句子。
(1)抄写文中的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写: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抄写文中的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
仿
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15
_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