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单元 第8课 灯光

玛丽莲梦兔
837次浏览
2020年12月05日 01:4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婕拉出装-妈妈教我一支歌

2020年12月5日发(作者:柳埕)


8
*
灯 光

《灯光》这篇叙事散文,开头写由天安门广 场的灯光勾起往事的回忆,结尾照应开头,
写“我”在璀璨的华灯下回忆牺牲的战友,字里行间饱含着“ 我”对战友的赞美、怀念,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热爱。
课文构思精巧,结构紧凑,人物形象鲜 明且感人至深,主要体现在以贯穿全文的线索“灯
光”为题。作者先从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由他人的 赞叹引发回忆:郝副营长在没有灯光
的黑夜里划火柴充当灯光看书,书中画的正是孩子在灯光下读书的情 景;战斗打响后,郝副
营长点燃手中的书本,像明灯一样帮助战士们找到突破口,他也因此暴露位置而牺 牲。最后
又从回忆回到现实,回到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其次,灯光(点灯)是新时代新生活的象征,
郝副营长想让孩子在灯光下学习,正是他们这些革命先烈憧憬并为之奋斗的新生活的缩影。
整篇 文章蕴含了深刻的道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繁荣来之不易,是无数像郝副营长那样的革
命烈士用生命和鲜 血换来的。
“阅读链接”围绕本单元“重温革命岁月”这一语文要素安排了四篇阅读材料,它们是对单元主题的进一步延伸和补充,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革命人物所经历的事,歌颂了
他们为革 命、建设奉献一生的精神。《毛主席在花山》记叙了毛主席1948年春夏时节住在花
山村的几件事,表 现了他关心爱护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狱中联欢》是小说《红
岩》中的一个片段,讲述了 1949年元旦,江姐等革命者在监狱中举行了一个新年联欢会,庆
祝全国范围内革命的胜利,表现了狱 中“战士”勇于斗争、积极乐观的革命主义精神。《伟大
的友谊》记录了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在事业 上亲密合作、互相关心,赞扬了他们在长期
的共同奋斗中建立的伟大革命友谊。歌曲《春天的故事》歌颂 了邓小平制定的改革开放政策,
以及政策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表达了人们对改革开放的拥护和对邓小 平的爱戴。


1.快速浏览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概括故事内容,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2.把文中三处描写“光”的地方联系起来,体会其不同含义。
3.从郝副营长的神情、谈话中,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4.读“阅读链接”,把握内容,关注场景和细节描写,体会情感。

教学重点
把文中三处描写“光”的地方联系起来,体会其不同含义。
教学难点


从郝副营长的神情、谈话中,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1.字词教学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自学注音的字词。教师 对个别易错和不好
理解的字词进行点拨。如“钮”是鼻音,不要读成“liǔ”;“黑魆魆”的“魆”读 “xū”;
“璀璨”都是平舌音,不要读成翘舌音,在文中指天安门广场灯光耀眼;“千钧一发”指千< br>钧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险。
2.阅读教学
课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教学 时,可以先重点抓住阅读提示“天安门前璀璨的火光、郝
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 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它们与课文题目又有
什么联系?”带领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在读的过程中,关注课 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
方是写往事,体会首尾呼应的写法。其次,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灯光”和“ 火光”的语句,
想一想每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到的,并进行批注。再交流句子,体会灯光的含义,以此 引
起学生的思考,打开学生的思路,顺势引导,帮助学生逐层理解,渐渐深入,一边读,一边
理 解。
课文的“点”是郝副营长,在感知这一英雄形象时,需要从其语言、神态、动作体会到
背 后所蕴含的感情。教学时,可紧紧抓住课文中三次出现的“多好啊”这一线索。让学生再
读课文,想想“ 多好啊”这句话分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出来的,把相关语句画出来,深入
思考:他们在说话时,看到了 什么?想到了什么?“多好”仅仅是指在灯光下看书吗?让学
生从中体会思考,说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 并进行交流。
3.表达运用
“点面结合”的写法仍然是本文最突出的表达方式。教学时,要 突出学生自主阅读,放
手让其探究,自主阅读欣赏战斗场面,教师适时点拨。最后结合“阅读链接”中《 毛主席在
花山》《狱中联欢》选段,自主学习“点面结合”的场景描写。

1.查阅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了解解放战争时期的相关故事。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3.根据阅读提示,初步感受“灯光”和“火光”的联系。

1课时

板块一 谈话导入,整体感知
1.谈话导入。
大家对“灯光”一定都很熟悉,一到 夜晚,每家每户都灯火辉煌,大家都觉得灯光没什


么惹人注意的地方,而在作者心中,“ 灯光”则是一段回忆,一个情结。今天我们就跟随作
家王愿坚去了解一个关于“灯光”的故事。相信通过 学习,你对“灯光”会有更深的理解。
2.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遇到重要的或难读的词语做个标记。
(1)出示交流难读或难懂的词语。

豫皖苏平原 围歼战 胸墙 憧憬 黑魆魆 千钧一发 璀璨
(2)指名读词语。
3.寻找带有“灯”或“灯光”的句子,在课本上画出来,你能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吗?

要点1:天安门前灯光非常美丽。
要点2:这篇课文写灯光的目的是为了怀念郝副营长。
要点3:郝副营长为了能让孩子们用上电灯,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4.适时鼓励:你们都很会 读书,发现真不少,谁又能说说课文围绕“灯光”写了一件什
么事?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天安门广场上的千万盏灯,让我想起了亲爱的战友——郝副营长。他因一本书里的一个
在电灯下 读书的孩子而陷入憧憬,希望孩子们都能在电灯下学习;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遭
到敌人炮火的袭击,为 了给后续部队照亮前进的路,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暴露了位置,
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5.理清课文表达顺序:通过初步阅读,你还发现了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课文开头 和结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1、2自然段和最后1个自然段写
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 往事。这篇课文运用了倒叙的写法,有首尾呼应的特点。
板块二 抓住文眼,认知文本
1.面对灯光,文中的人们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多好啊!)
2.快速朗读课文,小组根据自读提示探究。

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 现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把有关语句画出
来,再深入思考: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 可能想到什么?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
什么?


3.交流,教师实时指导点拨。
第一次: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
好啊!”
(1)学生默读句子,并猜想:说这话的人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说这话的人 也许是第一次来北京,也许是时过几年又来北京,看到北京的美丽,看到人
民的幸福生活,“多好啊!” 是发自内心的由衷赞美。
(2)除了感受到灯光的美,你还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指名读“多好啊!”,读出内心的赞美、自豪之情。
第二次:战斗打响前,郝副营长借 着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一个
孩子在电灯下读书。
(1)教师范读郝副营长的话,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画面,谈感受。

“多好啊”是 郝副营长看插图时的自言自语。此时,他也许想到胜利以后,人民过上幸
福生活;也许触景生情,暗暗下 决心,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下一代能过上美好生活,要勇
往直前,不怕牺牲。
(2)如果用 一个词来形容郝副营长的心情,那就是(羡慕)。谁愿意带着羡慕的语气读读“多
好啊!”?
(3)过渡:正是插图上的电灯点燃了郝副营长心中的希望之灯,第三处“多好啊!”是在
什么情况下说 的?
第三次: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
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
望着漆黑的 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1)齐读这段话,思考:“多好啊!”指的是什么?

“多好啊”是郝副营长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他希望胜利赶快到来,为下一代创造美
好的生活 、学习环境。
(2)小组赛读,读出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之情。
板块三 感受场面描写,聚焦三处“光”
1.感受场面描写。


(1)请同学们再读课 文,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画
出相关语句,体会郝副营长的牺牲精 神。
句段: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
得 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①强调“千钧一发”的意思。指“千钧的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险”。
②指名读,读出当时万分危急的情况。
③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郝副营长所做的牺牲?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通过动作 描写,表现了在当时十分危急的情况下,郝副营长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孩子
们能在明亮的灯光下读书, 为了祖国的未来,甘愿牺牲自己,表明他是一个机智勇敢、不怕
牺牲、无私奉献的人。这是多么伟大的献 身精神啊!
(2)这里详细写了在战斗中的“点”——郝副营长,请同学们回忆之前学过的课文,抓住
战斗场面的关键词句,说说战斗场面中的“面”是谁,是怎样进行描写的。

“面” 是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焦急”“望着黑魆魆的围墙”
突出了战斗场面的形势紧 张、危急,人们焦虑无措的心情。
(3)引导学生想想:在这种焦急万分的情况下,“灯光”对战友们 意味着什么?(生的希望,
战斗的胜利……)
(4)“灯光”对郝副营长意味着什么?(为了 全国解放,为了让后代过上安宁生活而牺牲自
己)
(5)齐读第8、9自然段的场面描写,你能和同学们分享郝副营长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吗?

要点1:美好的革命理想。
要点2:为了理想勇于献身的精神。
(6)再次读一读令自己感动的地方,读给同桌听。
2.体会三处“光”。
(1)文中写了哪些地方的光?默读课文,填写表格。
时间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
哪里的光
天安门前的华灯


战斗前
1947年初秋
战斗时
书上插图中的灯光
战场上微弱的火光
(2)根据课前的阅读提示 ,小组交流讨论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
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插图上的灯光象征着郝副营长的革命理想,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战场上微弱的火光象征
着郝副营长为了 革命理想英勇献身的精神。
(3)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开头和结尾都在写天安门的灯光,自由朗读这 两部分,说说这
样写的用意。

开头的“灯光”是“我”借灯光感慨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美好;结尾的“灯光”是“我”
借灯光缅怀革命先烈。
(4)再读课文,回归题目,思考:你们理解了课文以“灯光”为题目,有什么深刻含义吗?

“灯光”是和平年代生活中的普通景象,而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它却是幸福、美好
生活的代 名词,是郝副营长的理想,是他奋勇杀敌、英勇捐躯的动力,也是留在“我”灵魂
深处的永远的记忆。作 者借“灯光”歌颂了革命先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
不易。
(5)齐读含义,引导学生回到现在,想一想,“灯光”会熄灭吗?(生谈看法)
3.小结: 无论过去多少时间,生活在幸福中的人们都不应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
们开创的,不要忘记那些革 命先烈。
板块四 读“阅读链接”,自学“场景和细节”描写
1.根据自学提示默读“阅读链接”中的《毛主席在花山》和《狱中联欢》选段。

找出文中描写场景和细节的语句。
从相关语句中圈画出关键词,在空白处作批注,写下感受。
2.小组合作探究。
(1)学习《毛主席在花山》。找出毛主席与警卫员、乡亲们的对话,讨 论场景描写;找出


毛主席的语言、动作,讨论细节描写,体会毛主席是一位怎样的主席。
(2)学习《狱中联欢》。圈画出对革命者戴着脚镣跳舞时的场景和细节描写,体会革命志
士的 乐观主义精神。
板块五 课文回顾,拓展延伸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



灯 光

战斗前:看插图→憧憬


战斗中:点燃书本引路


往事



战斗后:壮烈牺牲



现在:璀璨华灯下又想起→照应开头
事,再讲给父母听。
看到:千万盏灯 ,感到光明、温暖


现在

听到:“多好啊!”震动心灵,


引起回忆





珍惜幸福生活缅怀革命先烈



2.拓展: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涌现出无数像郝副营长这样的英雄人物。正是他们默
默 地燃烧自己,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课下读一读英雄们的故
3.总结:相信 现在每个人的心中对灯光都会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感受。就让我们把这
份深深的感动化作无穷的动力, 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我们的革命先烈,回报我们
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让我们一起努力,一 起加油!

完成《教材1+1·优化创新精练》对应训练。

1.注重结 合前后经历的对比。因为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教学时不仅要引导学生多读
课文,读进课文,体会战争 年代革命者艰苦的环境;还要把学生的思绪从战争年代拉回现实,
让学生说说我们现在的生活和战争年代 有什么不同,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此时,战
争年代的苦难岁月学生已有了很多感受,而现在的优 越生活学生更是亲身体验,因此会形成
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顺势让学生思考、感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它是靠千千万万像郝副营
长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最后,以我们要牢记这些革命先烈、珍惜现 在的美好生
活、努力学习,长大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报效祖国结束本堂课,达到教学目标。
2 .及时提问,提高自主能动性。教学时,要发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文本之间的交互
作用,让学生有机 会在课堂上表现自己、提升自主能动性,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
读书、思考、说话。如教学最后 可安排小练笔:“郝副营长,我想对你说……”留给学生自
由发挥的空间,为学生创设动笔写写的机会。

花脚蚊-雪孩子的故事


如何预防流感-音调怎么打


不容乐观-dnf召唤师刷图加点


wifi身份验证出现问题-盲点歌词


qq加不了好友-可爱狗狗图片


地震小常识-行书书法欣赏


英语演讲技巧-明代书法家


中国最好的医科大学-那时花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