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3穷人教师用书
怎么样提高表达能力-大金湖旅游攻略
13 穷 人
教材解析
本课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短篇小
说。小说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
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刚刚病故的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赞美
了桑娜和渔夫在自身
生活困难的情况下仍本能地向别人伸出援手的可贵品质。他们在生存困境面前的一个
善举、
一个信念,让人动容,彰显出人性之美。
课文共27个自然段,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
分(第1~2自然段)写了在一个暴风雨之夜,
桑娜在焦急地等待出海打鱼的丈夫归来;第二部分(第3
~11自然段)写了桑娜去探望邻居西
蒙,却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两个孤儿;第三部分(第12~27
自然段)写了渔夫归来,得知西
蒙死去,主动提出收养孤儿,夫妻俩的想法不谋而合。
课文在
写作上特色鲜明,环境描写不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场景,也烘托出主人公勤劳、
善良的品质。全文没有一
个“穷”字,但从对桑娜家和邻居西蒙家的环境描写中,让人深刻
感受到渔民生活的窘迫。如,丈夫在恶
劣天气下出海打鱼,孩子一年四季没有鞋穿,菜只有
鱼,西蒙家潮湿又阴冷,睡的是稻草铺…这样层层推
进的环境描写,铺垫了小说情节发展的
背景。读者只有深刻感受人物的生活困境,才能深入理解人在这样
困境中的言行与心理,为
体会主人公勤劳、善良的可贵品质打下基础。文中渔家小屋“温暖而舒适”这几
个字,是全
文环境描写中最耐人寻味的。初看“温暖而舒适”是因为桑娜一家勤劳、善良,在深入理解<
br>人物内心后,再看“温吸而舒适”,会体会到正是因为人情的温暖和心灵的高贵,困窘的生
活不再
是煎熬,反而充满了希望。
文中桑娜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展现了她矛盾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个充满
爱心、同情
心的劳动妇女形象。如,桑娜毫不犹豫地把孤儿抱回家后,“心跳得厉害”,自己也不知道“
为
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处细节生动地写出了桑娜善良的天性。下
文中,小说着力描绘她志忑不安的心理,但她“不安”的不是要不要把孤儿送回去,而是担
忧自己丈夫身
上的生活重担,“接我一顿也好!”更是表达了她宁可受苦也要收留孤儿的决心。
这种关键时刻细腻的心
理描写,让人物显得更加真实、真诚,使桑娜这个穷苦人物身上闪耀
着高尚、纯洁的母性光辉。
渔夫与桑娜的对话,个性鲜明,体现了他们可贵、动人的品质。渔夫的话显示出他爽直、
乐于助人的品质。如,在第24、26自然段,渔夫从一开始征求桑娜意见到最后催促桑娜赶
紧去抱孩
子,写出了他和桑娜一样的善良纯朴。而桑娜则小心应对,在第23自然段中,“他
们那么小…一个还不
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说话断断续续,欲言又止,表明了她紧
张、不安的内心,反映出她体恤丈
夫又同情他人的矛盾心理。夫妇俩的对话,生动地体现了
他们善良的天性,让人感动。
课文故
事情节主线清晰,结构独具匠心。全文以桑娜的内心矛盾为主线,围绕收养西蒙
的两个孤儿这件事,前后
设置了两个悬念:渔夫是否平安回家?渔夫回家后能否同意收养孩子?
两个悬念交替展开,逐步消除,从
而推动着故事向前发展,使得全文波澜迭起,扣人心弦
课文配了一幅插图,描绘的是结尾“桑娜拉开了
帐子”后的场景。画面中的小屋温馨动
人,与文中“温暖而舒适”相呼应:帐子打着补丁,桑娜掀开帐子
一角,怜爱地看着并排安
睡的孩子,露出淡淡的笑;渔夫提着马灯,安详地看着孩子们。那柔和的灯光成
为画面的中
心,桑娜的脸庞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明亮动人,让人感受到善良纯洁的人性之美,可以成为照<
br>亮生活的希望之光。
教学目标
1.会写“汹、涌”等14个字,会写“渔夫、汹涌澎湃”等18个词语。
2.能快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能抓住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来体会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形象。
4.能根据提供的语境,联系课文内容描写桑娜的心理活动。
教学建议
教学时,可以先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再以“穷人”的生活
环境为话题,探究人
物善行背后的心理和言行。探究环境描写时,可先指导学生围绕桑娜这
个人物,联系上下文梳理出小屋的
环境、桑娜的沉思和探望西蒙家三个层次,整体感知人物
的生活状况和勤劳、善良的形象。而后,再紧扣
描写人物心理和对话的语句,深入体会桑娜
和渔夫身上的人性之美。最后,可结合文章的插图再次理解小
说中“温暖而舒适环境描写的
作用,升华人物形象。
一、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本文的历史背景和生活环境相距学生认知经验较远。教学时,可以先借助书后的资料袋,
激发学
生对作家的兴趣,了解时代背景。再带着对题目的质疑,自读课文。如,为什么用“穷
人”作题目?课文
是否只写了穷人的“穷”?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
中独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课文篇幅较长,有的语段比较难读。如,第9自然段桑娜的心
理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哪
些语段比较难读,然后给出时间让学生自由练习,
并指导朗读语段,帮助学生读通课文。
感知
大意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把长文读短的方法,让学生逐步把事情说清楚。可以抓
主要事件简要概括,如
,桑娜夫妇主动收养刚病故邻居家的孩子。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内容
理清课文层次,并给每个部分提炼小
标题。如,以人物活动为线索,把全文分成三部分,让
学生说说“盼夫归来一探望邻居,抱回孤儿,志忑
不安一一渔夫回家,夫妇商量,不谋而合”,
从整体上把握事件梗概,初步感知桑娜夫妇的善良形象。
二、多角度品读,感受人物形象
为落实“感受人物形象”这一要素,教学时,需注重结合学生
的认知经验,逐层推进对
人物的理解,丰富学生对文本的感受。
1.初步感知故事中“穷人”形象。
在感知大意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一一文中没有一
处“穷”字,小说为何以“穷
人”为题?让学生带着思考自由朗读课文第1~11自然段,并标注相关语
句,展开交流,整
体把握小说的叙事背景。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发现课文对穷人生活的三处关键描写:其
一是
桑娜丈夫在恶劣的天气下出海捕鱼,深夜未归;其二是桑娜等待丈夫时的所思,“勉强填饱”
“没有鞋穿”“菜只有鱼”可看出一家人的生活窘迫;其三是桑娜到邻居西蒙家探望看到的景
象,从“
稻草铺”“旧衣服、旧头巾”的细节中,可以深刻体会到渔民们住得差、吃得差,
劳动条件差,还要承受
疾病的折磨。继而,再启发学生深度反思:在自身已难以度日的困境
中,你还会向别人伸出援手吗?文中
对桑娜善行的描写有哪些是你没有想到的?引领学生走进
下文,品读人物形象。
2.抓住心理描写体会桑娜形象。
课文对桑娜的心理描写非常突出,也十分动人。在学生理解
第1~11自然段的基础上从
“抱回孩子”这一情节开始,深入探究人物心理。
如,“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在
教学中,教师
引导学生抓住这个句子中的关联词语“非…不可”来体会桑娜善良的本能。“不
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与
“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看似矛盾,实际上反映了桑娜同情穷人、
关心穷人的善良品质。
又
如课文第9、11自然段中桑娜的内心独白,用了6个问号,4个感叹号,7个省略号,
将她内心的复杂
、担忧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忐忑不安”来理
解体会,这个词的本意是形容
心神不安定,在文中是指桑娜抱回孤儿后,面对自已的五个孩
子,想想生死未ト的丈夫,她无比紧张、担
忧未来的生活能否熬过去,但是她宁可承受一切,
也要收养孤儿。桑娜两次质问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
,看似她极为复杂矛盾,实则恰恰展
现出作家没有刻意拔高人物形象,而是植根于现实环境,细腻地刻画
出人物最真实、最平凡
的一面。正是这样的复杂情绪,才让人深刻体会到在困境面前作正确的抉择需要多
么大的勇
气!这两段要指导学生读好带省略号的句子,读出一种时断时续的感觉,并结合桑娜的神态、<
br>动作描写,读出桑娜忐忑不安、犹豫不决的心理。
3.抓住人物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从渔夫回家开始,小说的情节逐渐进入高潮。文中用大段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时,可以
引导学生先聚焦渔夫的形象来探究。
先让学生关注渔夫的语言,联系生活中自己熟悉的人,揣摩渔夫的
形象特点。如,渔夫
的话中有不少反复的词语,“糟糕、倒霉、是啊、怎么啦”,这些语言体现了渔夫心
直口快、
性格豪爽。再如,渔夫的话中暗藏不少细节,需引导学生聚焦关键句,逐句读懂渔夫的心思变化。“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
別等
他们醒来。”这一连串的话既是征求妻子意见,又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更体现了渔夫的
粗中有细和善良。
“熬”,是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的意思。说明渔夫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
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
备付出更多的辛劳。这段话细致地描写了渔夫作出决定前后思考的
过程,说明他与妻子桑娜一样,有着一
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在朗读时
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出渔夫既觉得难办,但又毫不犹豫
地要帮助西蒙孩子的复杂心理过程,语
速可以从慢到快。这个片段教学,可以让学生自由朗读,抓住描写
渔夫神态、动作的词语来
理解体会。“皱起眉”“脸变得严肃、忧虑”说明渔夫感到问题
很难办,“搔搔后脑勺”说明
他正在认真考虑,又体现了渔夫的憨厚。
而桑娜的语言描写更体
现出她的敏感与担忧。可以让学生在前面初读的基础上,自主圈
画体现桑娜内心纠结、欲言又止的语句,
通过集体交流,体会桑娜回复丈夫话时的“心不在
焉”。而在文章的结尾,悬念终于消除,读者悬着的心
也终于放下了。丈夫的理解,使桑娜
沉浸在激动、兴奋和快慰中。她“一动不动”的动作恰如其分地表达
了她当时的心情,收到
了似平静又不平静的效果,读来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能
力。桑娜
最后一句话的朗读,要指导学生读出人物的如释重负和顽皮。
三、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品味插图,再次回顾开头“温暖而
舒适”的渔家小屋,
联系全文探讨环境描写对桑娜这个人物形象的作用:小屋的温暖舒适,不仅体现桑娜
的勤劳
持家,也暗指这不只是客观环境的温暖,更是人情的温暖和一家人的善良,为穷苦的生活带
来了希望之光,从而含蓄地表达了主题,赞美了桑娜夫妇善良、高尚的心灵。环境描写也有
推动情节发
展的作用,小屋的温暖舒适跟西蒙家的阴冷黑暗形成强烈的对比,让读者更能切
身理解桑娜“非这样做不
可”的原因。教学时,可鼓励学生联系上下文畅所欲言,除了小屋
环境“温暖和舒适”这一段,课文中还
有哪些环境描写也对表现人物形象有一定的作用?如,
恶劣的天气对渔夫形象的塑造有何作用?引导学生
圈画、交流,朗读体会,选择自己感受最
深的环境描写摘抄下来。
四、加强朗读指导,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研读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感情朗读指导。朗读时
要注意对情节的整体把握。读第
1-7自然段环境描写部分,要助学生初步理解文章的感情基调:沉重、
紧张,为体悟文末最终
的轻松与快乐打下基础,也为读好下文的人物心理与对话作好铺整。这部分内容有
叙述的语
言,也有人物内心独白和自言自语的话,朗读时需注意节奏的变化。
如第1自然段,
读屋外环境,需意语气略沉,节奏略紧,而读小屋内的环境描写,需抓
住“温暖面舒适、千千净净、闪闪
发充、安静地睡着”等词语重读,注意节奏舒级,语调略
扬,以体现温馨的气氛。第2自然段,读桑内心
活动时,语气要自然,像说话一样,不要刻
意抒情,因为此时人物内心较为平静,且逗号较多,语速不要
太慢,抓出“从早到晚、勉强
填饱、光着脚”读出桑心中些许的无奈,读“不过……"一
句时,语调微扬,读出人物内心
的安慰。而读桑娜自言自语时要节奏略急,以体现桑娜的焦急与担心。第
4自然段,桑娜站
在邻居家门口的内心活动因为短句多,朗读时,要柱意标点符号之间的停连,以体现人
物在
“想”,而且语气要略低沉,表达出她对邻居的间情。
第8~27自然段,桑娜复杂的内
心活动与她和文夫的对话是朗读指导的重点。读这一都
分,要体现人物的性格和不同场合的心情。如,柔
娜抱孩子后的心理活动,有担心,也有自
责,更有决断。渔夫来后,柔娜开始是提心吊胆回答丈夫的话,
接着是小心翼翼又略带试探
地叙述西蒙家的事,最后是如释重负地告诉丈夫孤儿已经抱过来;渔夫,先是
对天气的后怕,
接着对西蒙去世感到震惊,最后是在担忧中作出收养决定。这部分描写中,课文多处运用
了
省略号,朗读指导时让学生体会其不同的作用。如,第9、11自然段中的表明心理活动的时
断时续,第16自然段中表示语意的跳跃,第18、23自然段中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
教师可以
先让学生根据标点符号的提示自己试读,再把自己的体会和大家交流。然后让
学生反复明读体会,读出人
物的情感,最后让学生汇报朗读。朗读的形式力求多样,必要时
教师要发挥范读的作用。人物对话教学,
可采用分角色、师生合作、同桌合作朗读,还可以
删改文中人物对话时的语气词、省略号等来与原文进行
比较朗读,启发学生体会原文中语言
描写的妙处,理解人物对话时的内心情感,感受人物形象。
五、积累表达
书后小练笔要求对桑娜的第一次沉默心理进行想象补自。在体味人物语言的基础
上可以
让学生把课文的第12-20自然段的对话分角色朗读,联系具体语句来猜想桑娜的心理。让学<
br>生分别站在桑和渔夫的角度想一想,这第一次沉默,桑娜可能内心正在想该如何跟丈夫开口,
他会
不会答应收留孩子,也可能做好了即便他不同意自己也要设法收留孩子的心理准备。指
导学生要联系上下
文展开合理的想象,最后把柔娜的这份紧张和欲言又止写下来。课后小练
笔的指导需注意,理解人物形象
是写的前提,学生只有理解了人物才能情动而辞发,教学时
不能为写而写。
六、写字指导 <
br>本课有14个要求会写的字。左右结构的字有12个,其中“澎、湃、淋、掀”四个字,
右边的部
分也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合体字,书写时注意要把右边写紧凑;“唉、嘿、嘛”这
三个字都是口字旁,口字旁书写时要偏上一些,而且要窄一点儿、小一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