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校本答案(学生用)
幼师工资-对外汉语专业就业
第1课答案
整体感知:
1.乐于观察百草园的优美景色;乐于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乐于冬天雪后的捕鸟活动。
2.老先生是一个方正、质朴、博学、和蔼可亲、教学认真、严厉可敬的人。
积累运用:
án;záo;qí;shân;hǎn;yōng;shú;tuì;ǎo;dǐng。
2. 捷;朴;敛;鉴;梁;躁;声;至。
3.A;A;A;B.
4.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
5.百草园;三味书屋;空间转移顺序。
6.A 7.C 8.A
9.A;C;B 10.D
11.碧绿;光滑;高大;紫红;长吟;肥胖;轻捷。
12..颜色;形状;声音;动态。
13.视觉;听觉;触觉;味觉。
14.D.
15.A. 16.略。
17.数星星;摇知了;看月亮;梦月亮;摸鸭蛋。
18.
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
19.通过对比,突出思乡之情
2
0.动作描写,表达我摇知了的高兴快乐;叠词,表达我对晚上到来的渴望和期待,增强韵律
感和节奏美
。
21.浓浓的思乡之情。
第2课答案
整体感知:
1.“
我”坐在礼堂准备参加毕业典礼;礼堂钟声敲响,典礼开始;韩主任讲话,我们唱骊歌;
毕业典礼归来,
意识到爸爸去世,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
2.刚开始胆小任性有时懒惰,后来勤快勇敢镇定,懂得承担责任。
积累运用
一、1. 惰 掸 骊 徊 簪 栅
2.A 3.(1)薯 (2)懒
(3)篷 (4)辩
4.《城南旧事》 林海音 林含英 台湾 《冬青树》《烛心》等
5.实指夹竹桃的败落;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
6略 7.D 8.C
9.C 10.43512
二、11已不再是小孩子,是指我在爸爸的教育下学会坚强、
独立,爸爸去世后我应该在家庭
中承担家庭责任,我已经慢慢长大了。
12我”得知爸爸不行
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最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
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
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
孩子”。
13.略
14.“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
15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
爱心;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
硬着头皮做,就闯过去了;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
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的吐血了;特
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三、16有
一次“我”在外婆家吃螃蟹时,舅舅开“我”的玩笑,引起客人们和外婆的哄笑,
使我的自尊心膨胀、爆
裂。
17这段描写说明沿路处处是水,充满诱惑和危险,为后文
“我”出走后全家人的恐慌、
寻找作铺垫。
18“哇的一声哭起来”,是一种紧张、恐慌之后的感情释放。
19这段文字看似多余,实际
上是对亲情描写的进一步深化。爸爸因为长期不在家,也不
能尽到父亲的抚养职责,“我”出走这件事,
对爸爸震动很大,他利用在家仅有的一点时间,
陪伴在“我们”身旁,既是对子女的一种深爱,又是对自
己“失职”的一种弥补。
20例:亲情是永恒的。作为子女,我们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干什么事情,都
首先要考虑父母
和亲人的感受,牢记父母和亲人对我们的一片真心。
第3课答案
整体感知:
1. 写了一只丑小鸭经历了种种磨难后,最终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的故事。
2.以丑小鸭的流浪足迹为线索。
积累运用:
1lîu jǔ hàn jī
zǐ jíqián shàn gāo bâng
2. 隙 绅 篱 弥 没 沼
3.
(烟尘、雾气、水等)布满,到处充斥着
一种极想排除或破坏别人的优越地位的心理倾向。
. 讥笑;讥讽 。使听的人十分吃惊害怕,多指社会上产生的风气令人感到害怕。
4.丹麦 安徒生 《拇指姑娘》《夜莺》《皇帝的新装》
儿童文学 想象 幻想 夸张
拟人
5.1)“承担”改为“担任”。 (2)“示范”后加上“作用”或“效应”。
6.神态描写;语言描写。 7.D 8.A 9.B 10.C 11.略 12不懈努力,毫不气馁,乐观,作者在丑小鸭这一形象中融入了深切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可
以说是
他本人生活经历的艺术写照。安徒生一生境遇坎坷。他家境贫寒,没有受过教育。他
最初想做一名芭蕾舞
演员,后来又想当一名歌剧演员,但都没能实现。他开始从事创作,但
因出身贫贱,但他毫不气馁,不懈
努力,终于成为一名享有世界声誉的童话大师。
13只要你有理想,有追求,并为着目标而努力奋斗,
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要紧,“金子总是要发
光的”
14一方面是它觉得自己卑微、无力且渺小;
另一方面是只有他自己清楚,他还是原来的他,
只是环境不一样了。
15激励身处逆境的人们不断进取,追求美好生活,实现自己的理想。
16冷落(“漠视”或“抛弃”)。
17让城里人的儿子看到他对瘪种子有着很高期望,也是农民被触动后的行为表现。
18农民是一个宽厚友善、知错就改、有责任心的父亲。
19示例一:我觉得是农民,因为是
农民花去了所有的积蓄为他安最好的假肢,让他发芽、开
花、结果,给了他成长的力量。
示例二:我觉得是城里人父子,因为是他们促使农民改变了
想法,才让他有了发芽、开花、结果的希望。
20用“弱种子”喻指存在某种缺陷的生命,小说以“弱种子也要发芽”为题告诉读者即使有
缺
陷的生命也有成长的权利,不能被剥夺;也喻劝人们要呵护“弱种子”,使其发芽、开花、
结果。
第四课校本作业答案
整体感知: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
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作者写这首诗
时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2、表面上说的是自然界的道路,而实际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
之路的思考。这
是一种象征的手法。我们曾学过的《在山的那边》和《行道树》都采用了这种手法。
一、基础平台
1. Yù shùn zhù shâ yîu mián lǚ
2. (1)俄 普希金 《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 (2)美 弗罗斯特
人
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在人生道路上,不
要随
波逐流,凡事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从而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3.D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4.(1)不要悲伤 不要心急 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2)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路,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5.C
6.(1)默默无
闻的人们。(2)孤独的奉献者。(3)迎难而上的坚强者。(4)品行高洁的
隐逸之士。
7.C 8.D 9.D 10.A
11.乐观向上积极的生活态度。
12
.不能,瞬息比一会儿时间更短,诗人的乐观就此体现了出来。从时间的长短上看,诗人把
再大的犹豫也
当成是过往云烟,体现诗人的乐观。
13.D
14.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积极乐
观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
于把握人生。
15.这两首诗都富于哲理,
且富有人情味。《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给人以
鼓舞,使人笑对人生;而《未选择的路
》对于人生选择的思索,需要理智的放弃,睿智的选
取。
16.深沉、急促的语调
因为诗中饱含一种紧迫感、使命感。
17.美丽、纯洁、短暂
“注定要和我们分别”,且一去不回头。
18.示例:前面是还未实现的理想在召唤我们,后面是新一
代成长的脚步在催促我们,只有分
秒必争地奋斗,才不会辜负青春岁月。
19.“尤怨”是因为岁月不能重复,“青春注定要和我们诀别”;“感谢”是因为时光给了我们
“璀璨的韶华和炽热的血液”。
20.要珍惜青春美好时光。
《伤仲永》校本作业答案
整体感知:
1、“伤”是哀伤、哀怜的意思。字里行间流
露着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惋
惜之情,对“受之天”而“受于人者不至”者的哀伤之情。
2、童年时期 才思敏捷.天赋极高,
五岁时就“啼哭求之”,“书诗为名”,“指物作诗立就”,
“文理可观”。; 少年时期
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之闻”;青年时期 才思
平庸,与众无异,“泯然众人矣”。
一.积累运用
1.pān fú mǐn yã chân yã
yǐ
2《临川先生文集》,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
br>一。
3.属于 曾经 立即 题上 同乡 拜访
异:对„„感到诧异。 宾
客:当作宾客。 利:以„„为利。 扳: 通“攀”,牵,引。
4.B.
5.①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泯然众人矣
6.C 7.D 8.C
9.C
10、(1)“切忌”和“莫”删去其中一个;或把“切忌”改为“切记”
(2)“一倍”改为“一半”
11.“金溪民方仲永”交代了他的籍贯、身世、姓名、家世
“世隶耕”为下文作铺垫,既
衬托出他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12.(1)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全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2)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
的人,恐怕都
不能够吧。
13.“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其受于人者不至”;
因为他的父亲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没有让他受到良好的后天教育。
14.见闻结合,使叙事显得真实可信。课文详写第一阶段铺陈仲永才能初露的 情形,暗示其
前途无量,而其父贪利导致他才能衰退。后两个阶段略写,几笔点出其沦为平庸的原因,引
人深思。详略
结合,有力地突出了“伤”这一主题。
15.最后一段是议论部分,表明了作者的看法,指出方仲永才
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
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
16.(1)原因;缘故
(2)断绝;消失 (3)距;距离(或:相距)(4)原因
17.番人正是依仗这一险阻,没想到大军很快就来了。
18.C
19.要点:<1>善于了解和利用战地环境;<2>善于正确判断敌情;<3>善于指挥部队作战
20. 1.凡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方能取得胜利;2.要善于观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才能抓住更多的机会。
《黄河颂》校本作业答案
整体感知:
1.黄河的自然特点.:气势磅礴,惊涛澎湃,万丈狂澜
黄河的地理特征:九曲连环,绵延万里
2.“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
!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
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
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一、àng băng pãng pài bǔ 巅 婉 澜 瞰
11、《黄河大合唱》;光未然;冼星海
3 (1)比喻;(2)对偶;(3)反复
4. (1) 不好。因为“望”字表示向远处看,而“看”字表示近距离看。与整首诗的气势不符。
(2)第二人称显得亲切,自然,便于拉近距离,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诗中的“你”指代中
华民
族和中华民族的精神。
.(1)奔流到海不复回(2)黄河落天走东海(3)黄河远上白云间(4)黄
河入海流,更上一
层楼
6.(1)黄河水质越来越差,治理黄河的任务越来越重。(或两千多
年前的黄河清澈秀丽,后
来变得浑浊,近年污染严重。)(
二)
爱护黄河,保护家乡。或拯救黄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二、链接中考
7.C
8.C 9.B 10.B
11.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
献等;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
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
样伟大坚强,
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12.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
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
侧重从黄河对
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
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
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13.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
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
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结合上
下文,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
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
神和信念。
14.不好。因为“望”字表示向远处看,而“看”的距离较近,与整首诗的气势不相符合。
15.(扣住“文化”、“民族精神”举例即可。)
三、ïng zhuài shān sù
17.B A
18. 文章起笔不凡。作者以一曲激动人心,足以让人
热血沸腾的《青藏高原》的歌声领
起,为我们营造了一种雄浑高亢、美丽迷人的抒情氛围。并由歌词巧妙
自然地构建起设问
句,启人心智,直奔主题。一个“唯有”,只有,独一无二,足见其独特,“离阳光最
近
的圣洁土地”高度概括了西藏的特点,既是全文的总纲,又自然引领下文。
1
9.一个人默默地看一个介绍西藏的节目,洁净如水晶的苍穹、随风流转的白云、金碧辉
煌的布达拉宫、
虔诚扑拜的藏民„„,一时间,只觉得神飞天外,不知身在何方。
20.西藏,这是一方神圣
的土地。那里有湛蓝宁静的苍穹,有随风飘逸的白云,有水草丰
茂的草原,有神奇美妙的藏药,有金碧辉
煌的布达拉宫,有纯扑虔诚的藏民,有盛载祝福
与尊敬的哈达,有让人仰慕的喜玛拉雅山,有蕴育万钧雷
霆的雅鲁藏布江„„向往西藏就
是向往神圣,就是“向往那片精神茂盛的家园”,因为“三千里朝圣路,
是家的方向”。
第7课答案
整体感知
1、本文通过阿尔萨
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
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惨遭异族
统治的悲愤之情和对祖国的炽热感情,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
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
爱国主义精神。
2、1、在小说中有贯串故事情节的作用(线索);2、起到了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
积累运用
1、C 2、踱 宛 懊 瘫 旷 矿 3、B
4、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心理
描写 5、①都德 法 短篇小说
韩麦尔先生小弗朗士②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
态描写
对祖国的热爱、对统治者的憎恨③人物、情节和环境。6、C
链接中考
7、C 8、B
9、C 10、B
精读品味
11、是一个贪玩,不爱学习,不懂事,但还能管住自己的孩子。
12、学校一反常态的寂静
;老师不同一般的温和;老师破例地穿上礼服;教室里坐着许多镇
上的人。这些情况说明问题很严重,非
同一般,暗示着这是“最后一课“。
13、穿戴庄重,表示韩麦尔先生对就要失去国土的敬意和留恋。
14、上学路上1—6自然段;上课之前7—10自然段。
15、“最近两年来,„„各种命令啦。”是“最后一课”的背景,为下文设下伏笔。
拓展提升
16.交待时代背景和事件。
17.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震动。
18.他们为国土的沦丧而感到屈辱,极度的悲痛正是他们爱国主义的表现。
19.再也不能教学生祖国的语言了(或:要在学生心中播下爱国的种子)意思接近即可
2
0.(1)题材相同。都是以外族的入侵,民族处于生死存亡为背景,通过描写在最后一个课
上,人们努
力的学习本国语言,老师格外珍惜这一堂课.
(2)主题相同: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两文共同谱写了
一曲爱国主义的颂歌。(3)主要
人物形象相同,都是爱国主义者。具体表现在身份相同:韩麦尔先生和
郑振铎先生都是亡
国之民,都是教师,都上了“最后一课”。感受相同:都感受到国家危亡的忧愤、悲切
、
伤痛和对侵略者的仇恨。都珍惜祖国语言:在课堂上的表现,在学生眼中的形象也完全一
致。
(4)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相同。有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
第8课答案
整体感知
1、不同意。是艰难的国运造就了一大批真正的猛士,真正的革命者。倘若把“雄健
的国民”
放到前面,因果关系就颠倒了。
2、 “雄健的精神”,也就是民族的精神。“扬子
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
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雄健
的精神”也就是这种冲破一
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积累运用
1、A
2、B 3、B 4、D 5、A
6、散文,李大钊,守常,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诗人,学者,革命史上的丰碑。
链接中考
7、C 8、B 9、C 10、C
精读品味
1
1、不能,“不全是坦平的”是说有些地方坎坷不平,而“全不是坦平的”是说任何时候,任
何地方都不
是坦平的。
12、从“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一直到“极其险峻”。
13、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得一种冒险的美趣。
14、①长江大河 民族生命进程;②平原无际,一泻万里 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③
“曲
折回环”“崎岖险阻” 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④“浊流滚滚、一泻万里”
中华民
族的光明前途
15、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雄健的国民、雄
健的精神都是重要的,
否则中华民族就无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实现复兴也只是一句空话。
拓展提升
16.选文以“写信”为线索,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事情。
17.是指“纸多半是她们剪鞋样或是糊窗户剩下来的,信封是她们亲手折叠成的”。
18.
这是一张旧的、残破了的照片,照片上的光线很暗,在一旁还有半个“验讫”字样的戳
记,角上印着敌人
刺刀的白光,人物照得呆板、阴沉,哭丧着脸。
19.(1)因为妇女们很珍惜自己的信纸,所以只准孩子“拿”,不准孩子“抓”。
(2)
“良民证”是敌人发给的伪证件,人们很讨厌它,所以上面的相片是“撕”下来的,“揭”
就显得太小心
、太仔细了。
20.最后一段仅写了两句:前一句照应全文,做一收束;后一句是作者的议论,道破了主题。
读写天地(略)
第9课答案
整体感知
1、题目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
誓言”。第一段: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
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此热血沸腾!第二
段:故乡的美好生活令我魂牵梦萦,我发誓要
为故乡母亲而战斗到底!
2、白桦林、红高粱、马群、蒙古驹、黑土地等,端木的语言风格热烈、满含
气势。这段语言
富含浓烈的色彩,排比又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对读者造成强烈的冲击,激发起读者内心强
烈
的共通感。
积累运用
1、chì gân qì lǒng
秽 滥 诞 斓
2、D 3、C 4、B 5、B
6、九一八事变,端木蕻良,曹汉文,《科尔沁旗草原》,
《大地的海》,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
链接中考
7、A 8、D 9、B 10、D
精读品味
11、①关东原野 ②呼唤我名字的声音
③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股燃烧的洪流,像我
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12、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
13、白桦林、红高粱、马群、蒙古驹、黑土地 听觉、视觉、嗅觉、味觉
14、“不得不
回去”带有一定的被迫的意味,“应该回去”表示理所当然,“必须回去”则有一
定之意,带有命令的口
气。语气逐级加强,态度愈加坚定
15、激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拓展提升
16、付 副(符)
17、⑴渲染国际街坊节的气氛,突出其意义不同寻常。⑵交代故事发
生的背景,引出下文升
国旗的故事。
18、比喻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日黄昏的短暂
19、因发现广场上没有中国国旗而气愤 因自己没有国旗而焦急
20、B
读写天地(略)
10《木兰诗》 答案
三.整体感知
1.当
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谢绝赏赐封官,重返家
园。她爱国爱家爱
亲人,是一个勤劳、善良、勇敢、机智、淳朴、不睦富贵的古代劳动妇女
形象。
2.木兰当户
织时的心事重重,木兰准备行装时的活动,木兰奔赴战场时的心情,木兰回家后
家人的欢乐,木兰重着女
儿装时的欣喜等是详写,战斗过程是略写。
一.积累运用
1.略。2. (1)门(2)文
书,文告(3)表多数(4)父亲(5)买(6)扶持,扶助(7)战
争(8)北方的寒气(9)勋级每
升一级叫一转(10)不愿做 3.D
4.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②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③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④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⑤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5.①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②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而归。
③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照着战士的铠甲。
④(给木兰)记最大的功,(还)赏赐许多的财物。
6.长篇叙事诗,宋朝,郭茂倩,《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二.链接中考
7. D 8.B 9.C 10.C
指门前像市场一样。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三.精读品味
11. C 12. D 13. 扑朔迷离;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14.D 15.欢
乐;行动;情不自禁的喜悦
14.木兰代父从军十多年却没被
识破身份,战场上英勇善战的故事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
人。她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
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
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醇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
亲人又报效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
的责任感融合在一起,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平民生活。木兰的形象,集
中体现中华民族勤劳、
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朴实的优秀品质。这种传奇色彩和美好的性格使木兰成
为流传千
年家喻户晓的不朽的女英雄的形象,深受人们喜爱。
15.穆桂英
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等。
四.拓展提升
16.这个老兵,十五从军,八十归乡。亲人亡故,房屋犹存,家园残破。独食羹饭,泪落沾衣。
17.连年征战,民不聊生。
18.老兵独自回乡,当年一起当兵的老伙伴全战死沙场了。本
希望能见到家中亲人,可是迎接
他的只有荒芜的庭院,亲人不知踪影。做饭只有自己吃,打这么多年仗是
为了什么?泪水沾
湿了衣裳,内心的孤独、悲痛却终生无法医治!
19.舍生取义,舍生取义意为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常用于赞扬别人难能可贵的精神。
2
0.鱼是我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喜欢(吃)的;如果不能两样都吃,我就舍弃鱼而吃
熊掌。生命是
我想拥有的,正义也是我想拥有的;如果不能两样都拥有,我就舍弃生命而坚
持正义。
11、《邓稼先》校本作业答案
三.整体感知
1. 先概述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历
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
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 他们都是本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都是本国的功
臣。但他们的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奥
本海默锋芒毕露,爱出风头,令人难堪;而邓稼先忠厚朴实,真诚
坦白,从不骄人。
一.积累运用
1.
xiǎn,很少;cuì,劳累;tǐng,疾走;xūn,昏黄
2.
(1)指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寓意军人战死沙场。
(2)
妇女和小孩都知道。指某事物众所周知,流传得很广。
(3) 每家每户都明白;谓人人皆知。
(4) 燕然,山名。勒功,刻石记功。比喻功劳大
3.生平简介、人物对比、沙漠创业
4.排比;对比;引用 5、6略
二.链接中考
7. D 8.B 9.B
像丝线一样连着,差一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情况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10.C.
三.精读品味
11、渲染了环境的凄凉、恶劣、艰苦,烘托了邓稼先不畏艰苦的精神。
12、表现出身先士
卒、不怕牺牲的高尚品格或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和献身精神。 13、因为这首歌表
现出热血男
儿为中华之崛起而甘愿献身的豪迈气概和献身精神,这正是邓稼先的写照。 14、邓
稼先
的一生是为中华崛起,为人民利益奉献自己的一切,这样的人生是他的性格和品格决定的,
因此说让他选择,他仍会走这条路。 15、邓稼先的巨大贡献值得整个民族为之而骄傲,
他无
私奉献的精神永垂不朽,将永远值得人们铭记和赞颂,所以说是永恒的骄傲。
四.拓展提升
16.意思是真正的名医不仅医术精湛,同时还应该具备一颗仁慈善良之心。(意思相近即可) 17.递进关系;这3段放在文章开头层层深入,逐步引出文章主人公吴孟超,给读者以悬念,
引起
读者阅读兴趣。 18.不矛盾。“慢”是说吴孟超作为老人平时正常的动作特点,因为毕
竟他已近90高龄;而“快捷”是说他进入工作状态时的动作特点,表现了他
对工作极大的热
情和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让他年轻了许多。
19.神态描写:“眼中浮起严肃郑重的神色。”“老态一扫而光,一副昂然冷峻之状。”
作用:准确地反映了吴孟超对工作严肃认真、投入工作时精神抖擞、自信沉着、全神贯注
和忘我工作的状
态。 20.从外表看,吴孟超是一个相貌平平的普通老人;但他更是一个德
艺双馨的著名医学专家。他
医术高超,虽年事已高,仍热爱工作,热爱病人,乐于培养后
进,希望为医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全部才华和
毕生精力。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参考答案
三.整体感知
1.选取了闻一
多先生做学问和参加革命两个方面。因为这两个方面最能体现闻一多先生的崇
高和伟大,无论做人还是做
学问,闻一多先生都值得人们敬佩。
2.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潜心学术,在学术上硕果累累;
后期投身于民主运动,无私
无畏,视死如归,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虽然他前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
但作为一名卓
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仁人志士,他始终如一。
一.积累运用
hâ diã qiâ yá qián xiào xī
lì
2. 更加 刻 劳苦的样子 差得远 空闲 偷看 3. 籍 裁 颗
4.(1)记叙 (2)描写 (3)议论、抒情
5.
臧克家,《老马》,《烙印》,农民诗人 6.略
二.链接中考
7. B
8.D 9.B “及时雨”宋江或“智多星”吴用 10. A
三.课内精读
11.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学者闻一多先生在学术上取得的成就。
12.研究古籍是为我们
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体现了闻一多先生全心全意探索救
国救民的出路,是伟大的爱国者
13.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有吹嘘、自诩的意思
14.选取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
15.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及谦逊的人品
四.拓展提升
16
.81岁诞辰,友人为他举行欢宴,而他本人却不能参加,这一情节有力地突出了爱迪生忘我
工作的精神
17.研究橡胶是他从事的全新的学科;为改变美国橡胶进口的状况
18.光明与黑暗形成
鲜明对比。突出爱迪生引导世界走向光明,对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表达
了后人对爱迪生的敬仰之情
19(1)勤勉忘我的工作态度 (2)为全人类造福的远大抱负
20.示例:按这位心理
学家的观点,爱迪生的确是个精神不太健康的人,他全部的生活就是他
的事业,生活异常单调,甚至牺牲
自己的生日,牺牲了和家人团聚的机会,但他为人类做出
了巨大的贡献,可以说牺牲了他一个人的爱情和
游戏,但却给全人类带来福音,这是更有意
义的事
13.音乐巨人贝多芬
整体感知
贝多芬的性格特征: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
乐。
客人来访——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芬
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
开始和客人交谈——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
积累运用
2、杂(乱)无章 零乱不( 堪 )
( 默 )不作声
( 惴惴 )不安 ( 密 )不通风
掌声( 雷 )动
3.B 4.D 5.(1) 动作描写 (2) 语言描写
(3) 肖像描写或外貌描写 (4) 神
态描写 6、 √ X √ X
二、链接中考
7.B 8、B 9、 D 10、 B
精读品味
11.作者将“耳聋”比作 密不通风的 磐石和不见天日的囚室 ,表达作用是
生动形象
地表明耳聋带给贝多芬的极大不幸。
12.
罗曼·罗兰受贝多芬精神的感召,刻画了一位与贝多芬经历相似的文学人物,成就了一
部著作。
13.观众看到贝多芬指挥不正常而表现出惊讶。
14.贝多芬以他的整个的生命和热情从
事音乐创作,音乐在贝多芬的笔下和心里,已经成为生
命的象征,而乐队只能奏出有声的音符,却不能完
美传达心灵的律动和生命的节奏,即贝多
芬心里的音乐。
15. “永恒”指作为心灵载体
的音乐艺术。这句话是说,贝多芬虽然因为耳聋,与人的交流
和沟通发生困难。但是这种局限又使他超越
形体和言辞,直接感知人的心灵世界,进而领悟
音乐的真谛。音乐成为他忠实的朋友,抚慰他的心灵,并
传达他的心声,朋友会离去,会误
解他,但是音乐不会,音乐永远陪伴他。
【拓展提升】
第⑥段画线句子中“方便”的含义是__正常的功能
“更多的意义的深层含义是_对生命的珍
惜。
17.“这”指人们把活着的某一天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
“这样”指:
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
1
8.不好。“只有那些聋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是指聋了的人因为自己聋了,知道残疾的苦
楚,知道失
去后的珍惜,所以他们更怕失去光明,怕在聋了的基础上再瞎了。改成“盲”或
“瞎”就没有这种效果了
。
19. 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
br>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
够说:
“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
争。”
20.现代社会的人更多的陷入在物质的繁荣中,而心灵多已迷失,不知珍惜生命,不知生命存
在的意义
,作者想要让更多的人懂得对生命的珍惜。
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整体感知
以福楼拜为核心人物,屠格涅夫、都德、左拉逐个登场。
采用了正衬和直接表现相结合的方
法来突出这个中心人物。以屠格涅夫、都德、左拉这些在
文学史上占有一席地位的人作为福楼拜的衬托,
突出福楼拜,同时,对福楼拜进行直接描写,
集中写他的语言、神情、动作,表现他的活跃、情感丰富、
思想深邃、话语深刻的特点,显
示出他的才气,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他的崇敬之情。
【积累运用】
C 2、B
3、(1) 莫泊桑、短篇小说巨匠
、《羊脂球》、《项链 、福楼拜
(2)星期天 、福楼
拜家,六层楼的一个单身宿舍、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每
个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人物之
间的交流
4.C 5. D 6、 (1)外貌描写 ;(2)语言描写 (3)
动作描写 (4) 外貌描写 (5)
动作描写
二、链接中考
7. D
8. B
9. 欣赏高山,自然会在高山的巍峨中感悟理想的崇高。
10.
Xiã 遐
【精读品味】
11.
不是。因为飞起并不是喻体,只是形容人物的状态。
12.(1)盯: 表明听得认真、仔细。
(2)歪: 既与“呼呼直喘”对应,又勾画出左拉的形象特征。
13.①肖像: 白皙的脸。
②动作: 仰坐在一个沙发上,用一种轻轻地并有点犹豫的声调慢慢地讲着。
14、①老成持重 博学多识 ②活泼快乐 言语生动
③坚毅刚强 思想深沉 ④热情大方 才智过人
15.人越来越多,挤满了小客厅。新来的人只好到餐厅里去。
【拓展提升】
16.B D
17.谦恭(谦虚),勤奋(好学)
18.内容丰富多彩
②手法精湛绝妙 ③思想深刻
19.莫泊桑短篇创作的成就
20. 略
15.孙权劝学
整体感知
1、①劝:从开头到“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治:蒙乃是就学。
③叹:从“鲁肃过寻阳”到“结友而别” 。
2.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
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
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4)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
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
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 6)
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催动附近的人也要学习,让社会也一
起进步。 7)
做人不能太骄傲,要谦虚。 8)劝人要讲究策略。 9) 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10)只要发奋学习,就能积学修业,学有所成。
11)与方仲永相比,突出了后天教育的重
要性。
【积累运用】
一、基础平台
1.略
2.《资治通鉴》、北宋 、 司马光、编年、战国、五代、。
3.、“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4.(1)C (2) A (3) A(4) C
(1)√(2)√(3) √
6. D
二、链接中考
7. B 8.A
9. D 10.C
【精读品味】
11.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编年体
12.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
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
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
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
此语。
13.(1)当道、当权 (2) 粗略的阅读 (3)认清事物 4)
到了„„的时候
14.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15.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
16.只要乐于学习,善于
学习,就会寻找一切机会去学习,最终有所成就。再聪明的人,如果
放弃学习,终将一事无成。
【拓展提升】
17.(1)迟,晚 (2) 怎么 (3)听说
18 (1)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
(2) 点亮了蜡烛的光亮,和黑暗中行走哪个更好呢?
年纪大;事务多
20、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