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全册教案
腊肠的制作方法-2020xx
教学内容:规划好自己的语文求学之路
教学目标:1、强调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2、提出本学期的新要求
教学节数:2节
教学时间:第二周(一)
教学重点:强调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提出本学期的新要求
教学媒体:粉笔、教案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都欢度了一个寒假,能跟其他同学分享你在春节期间的趣事吗?
2、讲一则故事,请同学们听完后回答:几年后,这三个人的经济情况会怎样?
烈日炎炎下,三个工人挥汗如雨的工作。这时,一个人走前问道:你们在做什么?
甲工人回答道:我在砌砖,乙工人回答道:我在砌一堵墙,丙工人满怀憧憬的说:
我在盖一座美丽的大厦。十年后,甲工人成了熟练的砖瓦工,乙工人成了一名建
筑工头,而唯有丙工人,他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了一名身价过亿的房地
产巨子。
你选择了怎样的心态,也就选择了怎样的人生。
二、总结上学期期末考情况
三、明确道理:
1、样是语文课,同样的老师、时间、作业、考试难度等都一样,有的同学优秀,
越学越精明,有的同学则考了不及格,越学越无奈,其实在乎心态,在于有没有规
划出目标。
2、强调本学期语文学习的要求
3、上课要求
作业布置:
预习《壶口瀑布》
教学后记: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增加与学生的感情,可以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
教学内容:《壶口瀑布》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伟力来体现壶口瀑布的特征的方法。
2.领会文章蕴含的深刻意义——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教学节数:2节
教学时间:第二周(二)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伟力来体现壶口瀑布的特征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与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之间的
联系。
教学媒体:PPT、教案、粉笔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圈点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历代文人赞美“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
河天险,壶口最惊人。飞流撼天地,涛声泣鬼神”, 今天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来
领略壶口瀑布的雄壮的气势。
二、走进作者
梁衡(1946—)山西霍州人。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曾任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有散文三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入选中学
教材。
三、壶口瀑布简介
黄河流域的一大奇观,是我国第二大瀑布。它位于山西省吉县城西南25公里的黄河壶口
处。壶口瀑布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黄河巨流一路奔腾,在山西和陕西交界处曲折南流,到山西吉县与陕西宜川一带,被两岸苍
山挟持,约束在狭窄的石谷中。滔滔黄河,到此由300米宽骤然收束为50余米。这时河水奔腾
怒啸,山鸣谷应,形如巨壶沸腾,最后跌落深槽,形成落差达50米的壶口大瀑布。
四、积累字词
推推搡搡tuītuī-sǎngsǎng
前呼后拥qián hū hòu yōng:
寒噤hánjìn 驰骋chí
chěng: 漩涡xuánwō 怒不可遏nù bù kě è
雾霭wù ǎi
霎时shàshí 深不可测shēn bù kě cè
五、研读课文
1、壶口名字的由来
2、阅读第二自然段,找出壶口瀑布和其他瀑布不同之处何在?
明确:“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
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3、请同学阅读读第三自然段,试比较一下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旱季有哪些方面不同。
六、小结:修辞手法
七、感悟主旨
作者在文末写道:“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如何理解“这伟
大”?
明确:因为冲出壶口是黄河伟力的集中表现,表现出饱历磨难的黄河博大宽厚、
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伟大性格特点。
作业布置:
抄写生字
教学后记:
学生阅读能力有待提高,对文中作者写作意图较难领悟
教学内容:《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
教学目标: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从而热爱自然、善待自
然
教学节数:2节
教学时间:第三周(一)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从而热爱自然、善待自
然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从而热爱自然、善待自
然
教学媒体:PPT、教案、粉笔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圈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自然的万物,皆有其灵性。对于卢梭,大自然是让他迷恋的。在大自然中个,
扰乱与烦恼都会远去,就让我们一起去追随卢梭,翱翔于大自然中吧!
二、阅读文本,把握文本的内涵。
1、作者“乐意完成各种杂事”,为什么
明确:因事情非处理不可,然后回归大自然
2、作者心中的“黄金的世纪”是怎样的?这样体现了卢梭的怎样的思想和追求?
明确:“黄金的世纪“——没有舆论、偏见和虚假,亲切、甜美、纯洁、快乐、
有甜美的回忆和憧憬。
思想——追求和平自然的真善美
3、在大自然面前,作者让自己的想象自由驰骋,那么,你呢?假如你现在:
(1)、面对的是平坦的绿油油的一片草原
(2)、面对浩瀚无边的大海
(3)、面对林木茂密的高山
你心里在想着什么呢?请把你的想法用笔写出来
三、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结合本单元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与大自然进行对话。
四、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抄写生字词
教学后记:学生对是否该返回大自然做了自己的观点阐述,但理解得比较片面,不
够深刻?
教学内容:《藏羚羊跪拜》
教学目标:1、品读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悟母性的伟大和老猎人的慈善情怀。
2、让学生初步了解:动物与人都享有生存的权利,我们应当尊重生命。
并品味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及认识
尊重生命
教学节数:2节
教学时间:第四周
教学重点:品读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悟母性的伟大和老猎人的慈善情怀。
教
学难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动物与人都享有生存的权利,我们应当尊重生命。并
品味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及
认识尊重生命
教学媒体:PPT、教案、粉笔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诵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青藏高原西北部,有着世界上仅存的古老、原始而又完整的生态环
境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无人区”——可可西里,而在这片青色山脉中居住着矫健、
善跑的“高原精灵”——藏羚羊。它们是中国重要珍稀物种之一,国家一级保护动
物。它们与冰雪为伴,与严寒为友,生息在世界屋脊之上。就是这种不怕严寒,不
屈服于自然界任何灾难的藏羚羊面对猎人枪口却选择了跪拜。今天,我们一起来学
习一篇有关藏羚羊的文章,看看,一则发生在藏羚羊身上的感人至深的传奇故事——
《藏羚羊跪拜》。
二、作者简介
王宗仁,生于1939年,散文家,现代作家,陕西扶风人。1954年开始发表作品,
迄今出版多部散文集。有些散文如《女兵墓》、《藏羚羊跪拜》、《拉萨的天空》被选
入小学、中学和中专语文课本,成为广为流传的美文。
三、积累字词
磨蹭(cèng 杈子枪(chā)
凤毛麟角(lín)
朝觐(jìn)
瞅见(chǒu ) 蹊跷(qī qiāo )
狩猎(shòu ) 忐忑不安(tǎn tè
四、教师朗读全文,初步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提问:哪位同学说说本文围绕藏羚羊和老猎人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明确:一位老猎人无视藏羚羊的跪拜,猎杀了一只怀孕的藏羚羊,在真相
面前,老猎人埋掉了自己的杈子枪,销声匿迹了。
2、问题设置:弱小的动物一般都非常敏感,当意识到危险靠近时,它们的第一个反
应就是逃生,那么,这只藏羚羊在看到老猎人之后,它的反应有什么奇特之处?
请把相关的句子划下来。(明确指出朗读第四段中的片断,随机纠错)
3、老猎人碰到藏羚羊这样奇特的表现,他的反应是什么?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明确:犹豫、不安、恍然大悟
4、
老猎人最终埋葬了那怀着小藏羚羊的可怜母亲,同时,埋葬的还有那伴
随了自己半生的杈子枪,说说看,究竟为什么老猎人要这样做?
明确:老猎人无法克制内心的愧疚、悔恨与自责,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内
心的痛苦。
5、小结
作业布置:
抄写生字
教学后记:
如何保护野生动物,此话题较抽象,可从学生熟悉的动物切入,引起学生兴趣共
鸣,最后让学生明确“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
教学内容:《藏羚羊跪拜》
教学目标: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动物与人都享有生存的权利,我们应当尊重生命。
教学节数:2节
教学时间:第五周
教学重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动物与人都享有生存的权利,我们应当尊重生命
教学难点: 体会男主角日泰对藏羚羊的怜悯及为保护藏羚羊的献身精神
教学媒体:计算机
教学方法:影片欣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欣赏影片《可可西里》
作业布置:
写一篇观后感
教学后记:
通过观看影片,增强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内容:记叙文写作:人物、事件、景物
教学目标:1、不同的记叙文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并能抓住其行文特点
教学节数:2节
教学时间:第五周
教学重点:在平时的写作中,能够书写各种不同的记叙文
教学难点:在平时的写作中,能够书写各种不同的记叙文
教学媒体:计算机、粉笔、教案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表演法、游戏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课件出示不同种类的记叙文,让学生辨别它们属于哪个种类?(写人、记叙、
状物、写景),看来同学们对记叙文的写作都掌握得不错,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它
们在写作要求和方法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二、写人
1、在典型事件中表现人物的个性。
2、人物语言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文化教养等特点
3、要有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
例:天下大雪,秀才、县官、财主相遇,财主提议以雪为题,每人念一句诗。
秀才说了一句:“大雪落地似鹅毛。”县官接了一句:“满天下皇家瑞气。”财主笑着
说:“下它三年又何妨?”这时,来了一个穷人,一听就生气,嘟哝了一句:“放你
娘的狗屁。”
明确:这段话表明了不同身份的的人有不同的个性和不同的思想感情,说的话
也不同。
秀才读书人,语言讲文采,用了个比喻来形容;县官不忘为皇帝歌功颂德;
财主不缺吃,不愁穿,把下雪看作是乐事; 唯独穷人,饥寒交迫,当然要埋怨。
三、写事
1、巧设悬念
2、抑扬兴波
3、突然转折
例:大清乾隆朝王翰林为母亲做寿,请纪晓岚即席做个祝寿词助兴。老纪也不推
秀才说了一句:“大雪落地似鹅毛。”县官接了一句:“满天下皇家瑞气。”财主笑着
说:“下它三年又何妨?”这时,来了一个穷人,一听就生气,嘟哝了一句:“放你
娘的狗屁。”
明确:这段话表明了不同身份的的人有不同的个性和不同的思想感情,说的话
也不同。 秀才读书人,语言讲文采,用了个比喻来形容;县官不忘为皇帝歌功颂德;
财主不缺吃,不愁穿,把下雪看作是乐事; 唯独穷人,饥寒交迫,当然要埋怨。
三、写事
1、巧设悬念
2、抑扬兴波
3、突然转折
例:大清乾隆朝王翰林为母亲做寿,请纪晓岚即席做个祝寿词助兴。老纪也不推
辞,当着满堂宾客脱口而出:“这个婆娘不是人。”老夫人一听脸色大变,王翰林十
分尴尬。老纪不慌不忙念出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顿时全场活跃、交口称
赞,老夫人也转怒为喜。老纪接着高声朗读第三句:“生个儿子去做贼。”满场宾客
变成哑巴,欢悦变成难堪。老纪喊出第四句:“偷得仙桃献母亲。”大家立刻欢呼起
来。
四、写景
1、白描勾勒,工笔描摹
2、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3、语言优美,善用修辞
作业布置:
以“不该发生的事”为题,选取典型实例,写一篇记叙文。
教学后记:
指导学生把握写作重点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体态语
教学目标:了解何为体态语,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得恰如其分
教学节数:2节
教学时间:第六周
教学重点:了解何为体态语
教学难点:在日常生活中恰如其分地运用体态语
教学媒体:计算机、粉笔、教案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表演法、游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体态语定义
通过表情、手势、身姿等来传情达意的非语言形式。
三、体态语的几个方面
1、面部表情语言
2、手势语言
3、身姿语言
四、使用体态语的几个要求
1、言行同步,服从内容需要
2、一举一动,切合场合对象
3.、大方得体,讲究风度文雅
五、体态语训练(站姿、坐姿、行姿、蹲姿)
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中单元复习
教学后记:
学生羞于上台示范,应多加鼓励及增加类似锻炼机会。
教学内容:人生三步骤
教学目标:1、了解《人生三步骤》的内容,理解文章主旨
2、理解课文所述观点的现实意义
教学节数:2节
教学时间:第六周
教学重点:了解《人生三步骤》的内容,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述观点的现实意义
教学媒体:计算机、粉笔、教案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表演法、游戏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播放汪峰《怒放的生命》这一首歌,以便引起学生的兴趣以及他们对生命的思考。
2、课件展示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相片,你们认识他吗?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边读边利用手中的工具书解决文中的生字词。
2、思考:找出文中人生三步骤的内容及基本观点的句子。
明确:1、生活——生存(物质人生)
2、行为与事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社会人生)
3、归宿——德性圆满(精神人生)
三、分析课文
1、全体齐读第一部分,思考:生活的层次中,作者所举事例意在说明什么观点?
2、阅读第二部分,思考:行为和事业层次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作者更强调哪个方
面?说说具体内涵。
3、齐读第三部分,思考:作者为什么说德行圆满是人生最终归宿?
4、你认为自己目前的人生处于哪一个层次?
四、品味文中关键句子(课后练习)
五、拓展延伸
你认为“人的意义在于追求物的享受”还是“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于追求精神的完
善”。
六、小结
一个人的一生,除了物质的财富外,还有一些更值得追求的东西,如品行、正直、
人格高尚、心地善良、精神愉悦等。
作业布置:抄写生字,并写出激励你前进的座右铭。
教学后记:本课在于学生的理解体会,应侧重引导他们对人生的独立思考。
教学内容:淡之美
教学目标:1、感悟文中不同方面的“淡之美”,了解作者其人和为人处世
2、掌握本文从具体到抽象逐层深入分析的特点
3、领悟“淡之美”的哲理,帮助学生提升为人处世的平和心态
教学节数:2节
教学时间:第七周
教学重点: 领悟“淡之美”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提升为人处世的平和心态
教学媒体:计算机、粉笔、教案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表演法、游戏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喜欢看美女吗?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更何况是正值青春的你们呢?那就
让老师带着你们一起去看看当下娱乐圈非常走红的一位艺人吧!
二、分析“女性美”
你们认为什么样的女孩子才是最美的,是值得回味的?为什么?
(小结):相对于借助化妆品的浓艳,我们更喜欢朴素的、自然的美,这给人一种纯
真、清新的感觉。真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自然本色的美,才是有内涵的,才是韵味深远的,才是回味悠长的。
三、分析“风景美”
自古苏杭出美女,西湖除了人美,其景也是吸引眼球的。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
西湖的风景吧!一幅“西湖冬韵图”很好的展现了西湖的美景。怪不得苏东坡会写
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来赞美西湖。让我们也一起从诗中感受和领悟西湖的美景。
全班齐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四、分析绘画美
以下几幅画,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1. 水墨画
寥寥数笔,经营出一个意境。省略艺术,即绘画中的空白艺术。虽没有画出来,
却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无尽的遐想。
2. 工笔画 浓墨重彩 一览无遗
3. 油画 色彩浓重 突显自己
记得曾经有人说过:“简单就是美。”我们也可借助“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
句话来评说“水墨画”。淡泊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的丰腴,外表不着色彩而色彩自在
句话来评说“水墨画”。淡泊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的丰腴,外表不着色彩而色彩自在
其中。
四、分析“滋味美”——品茶水
有人喜欢喝咖啡,有人喜欢喝茶。确实浓是一种生存的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
的方式。作者更欣赏淡,对自己的身心有裨益。
(引导学生提升)人生在世,什么才是至美的境界?一定是轰轰烈烈,惊天动地
吗?不用。人生犹如一幅水墨画,不需要多么浓烈的色彩,只要淡淡的几笔点睛即
可。人生犹如一杯清茶,要细细品尝,才能回味无穷,于身心更是有益。如大鱼大
肉吃多了,总会腻;而粗茶淡饭才是永恒,平平淡淡才是真。
五、分析“哲理美”——谈情感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处理情感问题呢?
看得浓好 VS 看得淡好
六、分析“哲理美”——轻名利
(引导)人生在世,不去过分地追逐名利,只执着于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是一种
对世事的淡然心理。所谓“物来则应,物去则空,心如止水,了无滞碍”,即一个人
抖落后呈现出的平和心态。
因而名与利,成与败,我们要学会“适度”的放弃,“放弃也是一种美德”,不要
把名和利看得太重,掌握好“得与失”的度,我们就会一身轻松,就没必要烦恼。
七、小结提升
作业布置:
抄写生字
教学后记:
重视学生的感悟
教学内容:《石缝间的生命》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揣摩和品味本文的思想内涵;
2、学习课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教学节数:2节
教学时间:第七周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揣摩和品味本文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教学媒体:计算机、粉笔、教案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关于赞颂植物的诗歌,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1)请标上段落序号,观看视频朗诵,并思考以下问题。
作者为了传达一个人生,
为我们描绘了几幅精彩的画面?你最喜欢哪一幅?并找出具有人生感悟的语段。
明确:小草图、山花图、松柏图
(2)齐读课文最后四段(7-10),思考:为什么说石缝间的生命既是生物学的,也是
哲学的,又是美学的呢?请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生物学的:生命有异常强烈的求生欲望,生命的本能顽强尊贵,生机不
可扼制,用无穷的力量去抵抗劣境,获得生存。 “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 。
哲学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命为环境制约、规定和改变,然而,强者对
环境的适应不是被动、被战胜,而是主动、是战胜。生命的价值在于拼搏。
美学的:不仅装点荒山枯岭,更向人们揭示出美的、壮丽的心灵世界。
(3)你认为文章是否仅仅赞美野草、蒲公英和松柏?为什么?
从对石缝间生命的礼赞上升到对某种人生精神的赞美:在困境中顽强拼搏,敢
于迎接艰难困苦的挑战,在适应环境、战胜困厄之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完成自
己、升华自己的伟大精神,并为这个星球创造出神奇辉煌。
三、托物言志
即先要对所写之“物”进行描摹,然后再抒发情志。所选择的“物”与所表达
的思想感情或主旨之间要神似 。
作业布置:
抄写生字
教学后记:
引导学生思考那些像长在石缝间的生命那样的人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调解
教学目标:掌握调解的技巧
教学节数:2节
教学时间:第八周
教学重点:掌握调解的技巧
教学难点:掌握调解的技巧
教学媒体:计算机、粉笔、教案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和事佬”,哪位同学能解释这个名词。
二、名词解释
调解:双方当事人以外的第三者,以国家、法规和政策以及社会公德为依据,对
纠纷双方进行疏导、劝说,促使他们相互谅解,进行协商,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
纷的活动。
三、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中立态度 2、净化调解环境 3、指出不妥之处
4、消除对立情绪
四、学生讨论:情景演练 54页,小品表演
作业布置:
预习新课,完成第二单元学习指导
教学后记:
播放相关视频,加强学生对调解技巧的认识及运用
教学内容:《咬文嚼字》(一)
教学目标: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培养阅读、写作“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
练与吻合”精神。
3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4明确字词意义有词典义和联想义的区别。
教学节数:2节
教学时间:第八周
教学重点: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教学难点
:培养阅读、写作“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
与吻合”精神。
教学媒体:计算机、粉笔、教案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据传,清代有三个胸无点墨的花花公子,在严父的威逼下进入了科举考场,其
一抄了题目后开了个头就写不下去了,其二只抄了个题目,其三连题目也没抄,干
脆白卷一张。主考官是位很有学问而又风趣幽默的人。批阅到这三个大草包的卷子
时,感到令人啼笑皆非。细想,觉得还是有区别,于是将其分为上中下三等,批语
分别为“放狗屁”、“狗放屁”“放屁狗”。同僚向主考官请教,为何同是三个字,仅
换了位就分成了三等了呢?
回答是,“放狗屁”意思还算是人,只是放狗的屁,三者中算上等;“狗放屁”
已属狗,但除放屁外,尚能看家护院,还可列中等;“放屁狗”则是除了放屁外,再
也没有别的用处了,自然列为下等!短语变序,就产生了不同的含义。要准确理解
它们的含义,我们得要咬文嚼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
看看作者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从中我们又能受到什么启发。
二、解决生字词(请同学上讲台标注字词拼音)
三、走进作者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我国现代美学奠
基者之一。毕业于香港大学。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代表作有:《文
艺心理学》《谈文学》《西方美学史》等 。
四、解题
作者贬词褒用赋予这个成语一种新的意义,那就是在文字运用上“必须有一字
不肯放松的谨严”。
五、略读文本,理清行文脉络。
(1—5)从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效果
(6—7)正反说明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8) 对文学作者的要求和希望
作业布置:
抄写生字
教学后记:
以生动的例子贯穿课堂,提高课堂趣味性。
教学内容:《咬文嚼字》(二)
教学目标: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培养阅读、写作“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
练与吻合”精神。
3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4明确字词意义有词典义和联想义的区别。
教学节数:2节
教学时间:第九周
教学重点: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教学难点
:培养阅读、写作“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
与吻合”精神。
教学媒体:计算机、粉笔、教案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文本
第一部分:
(一) 句式不同,情感不同(郭沫若改台词)
明确:“
这
是”坚决的判断(郭);而且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
感(朱);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便不适宜;和“有”性质完全不同
(二)
字数不同,意味不同(王若虚改字)
(三)文字不同,意境不同(“推敲”故事)
明确: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不在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 。
(四)、练习
早 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 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A.数 B.一
C.几 D.若
答案:“一”字,它凌寒独自开放,是报春的使者,生命的先行者。
第二部分:
(一)善于运用联想意义,意蕴丰富
(二)误用:“套板反应”
三、小结
本文提倡“咬文嚼字”,实质上是说,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文字的
优劣要从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现的意境上去辨别。 致力于追求文学语言的准确
美、简洁美、意蕴美、创新美。
作业布置:
预习《劝学》
教学后记:
要做到学以致用,口语表达、作文时用字须谨慎。
教学内容:《劝学》(一)
教学目标:1.在理解基础上熟读成诵的能力,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中心的能力。
3.
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教学节数:2节
教学时间:第九周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中心的能力。
教学难点: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教学媒体:计算机、粉笔、教案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二、走进作者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当时人们尊重
他,称他荀卿。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
三、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它有“劝告”“劝勉”“鼓励”的意思。
“劝学”即“劝勉学习”。 “劝”的繁体字“勸”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
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
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
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地坚持学习,只有
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四、生词注音(听朗诵,给生词注音)
五、朗诵(个人—小组—全班)
作业布置:
熟读课文,背诵最后一自然段
教学后记:
通过反复朗诵,让学生熟悉古文这一较为深奥的内容。
教学内容:《迎接挑战》
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体会书信体的行文方式对表达文章主旨的作用
2、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父亲给儿子的建议和希望,以增强他们应对社会
竞争与挑战的能力。
教学节数:2节
教学时间:第十六周
教学重点:理解和把握父亲给儿子的建议和希望,以增强他们应对社会
教学难点:竞争与挑战的能力
教学媒体:计算机、粉笔、教案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个人的一生,充满着无数的挑战。为了生活,我们要“战”,为了学习、工作,
我们要“战”,但我们该用一种怎样的心态去迎接这大大小小的挑战呢?
二、走进作者
一个曾影响美国经济的一代富豪;洛克菲勒财团曾栽倒在他的脚下;
不可一世的罗斯福总统曾向他妥协;墨西哥政府向他借钱,阿根廷政府向他借钱,
他被称为财大气粗的世界债主、华尔街金融大鳄。但最辉煌也最能体现其实力的是,
在他半退休时,几乎以个人之力拯救了1907年的美国金融危机
三、初读课文,理解文章的脉络
1、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自行完成本课的生字词的注音、解释
2、划分课文层次,并归纳其大意
一、(1-9):重点写父亲对孩子的建议
二、(10-12)父亲对孩子的要求
三、(13-14)父亲对孩子的希望是成大器,一年后用最好的成绩向父亲汇报
3、父亲对孩子提出了什么建议?
四、品读课文,品读文中关键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你将和我一起在这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迎接挑战。
2、你不只是我的孩子,更重要的是我的战友、我的同事。
3、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
4、为了获得生活的食粮,欢迎你来到真实的社会。
五、拓展延伸
1、联系生活实际及未来就业实际,谈谈父亲的建议的指导意义及对自己的启示。
作业布置:
预习《看吧,我终于办到了》
教学后记:
本文是一篇思想教育的佳作,内容丰富,针对性强。但篇幅较长,学生容易有畏
难情绪,故应循序渐进,分“段”学习。
教学内容:《看吧,我终于办到了》
教学目标:1、把握课文内容及主旨
2、引导学生领悟战胜压力的方法
教学节数:2节
教学时间:第十七周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内容及主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领悟战胜压力的方法
教学媒体:计算机、粉笔、教案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我们的生活是充满挑战的,那么,既然有了挑战,压力
也是不可避免的,它同样的也是无处不在的,我们该如何去冲破压力呢?今天,我
们就一起走进第12课《看吧,我终于办到了》,共同来探究一下刘墉是怎样对待压
力的?他的态度如何?
二、走进作者
三、阅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主旨
1、学生自由地阅读全文,自行解决生字词
2、文章结构
总说——分说论述
3、把握主旨
无处不在,当一个人面对压力时,只要坚定信念,就一定能冲破压力,取得
事业的成功。
四、文段阅读理解
1、列举豆芽、郁金香在高压下出头的事例说明了什么?
2、作者列举了哪几个事例?意在说明什么?
3、为什么被城隍爷抓来的罪人会越来越多?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4、一般人面度压力采取的策略和办法是什么?作者的观点又是什么?
5、在最后的小标题里,作者运用事例、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了什么?
五、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练习册
教学后记:
应该重视文道结合,才能使本文焕发光辉
教学内容:《请柬》(一)
教学目标:1、了解请柬文化,认识请柬的作用和特点。
2、掌握请柬的基本设计方法,结合
请柬设计的基本知识,尝试设计制作
一张完整而又别致的请柬。
3、通过活动,引发学生对设计实践的兴趣,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愿望
教学节数:2节
教学时间:第十七周
教学重点:学会撰写请柬
教学难点:能制作功能明确、富有创意的请柬
教学媒体:计算机、粉笔、教案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家里要是设宴的话,用什么样的方式来通知客人,才能体现我们的真诚和尊重?
用送请柬的方法显得礼貌而又郑重,能让你的朋友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
二、介绍请柬相关知识
(一)请柬的定义:请柬,又叫请帖、邀请书,是邀请某单位或个人参加某项活动
而发出的书面信函。
(二)请柬的形式:横式、竖式
(三)请柬的样式:单面式、折叠式
(四)造型:
正方型,长方型,长条型(注意尺寸大小)
(五)请柬的构成:标题、称谓、正文、结尾、落款
(六)注意事项:(1)内容简洁、明确
(2)措辞要礼
(3)装帧精美、有艺术性
(4)注意发送方式
三、分析范文(书本118页)
四、写作练习(书本120页练习三)
参考: 请柬
尊敬的××老师:
为欢庆新年,我们班将举办新年联欢会。该次联欢
会将于2015年1月1日下午
三点整在B111举行,敬请光临。
此致
敬礼
××班
2014年12月26日
五、请柬成品展示,指出优缺点
六、分组设计
(一)分组(7人一小组,桌子两两相对摆好)
(二)选拔组长,确定组名,写在A4白纸上
(三)成员交流(由组长主持)
(1)你想为哪个活动设计一张什么颜色、哪种图案的请柬。
(2)请柬的制作方法。明确:折、剪、刻、画
(3)所需工具
(四)小组总结
七、组间交流
各小组交流各自的制作设想
作业布置:准备下节课所需用具
教学后记:
用书面形式记录交流意见
教学内容:《请柬》(二)
教学目标:1、了解请柬文化,认识请柬的作用和特点。
2、掌握请柬的基本设计方法,结合
请柬设计的基本知识,尝试设计制作
一张完整而又别致的请柬。
3、通过活动,引发学生对设计实践的兴趣,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愿望
教学节数:2节
教学时间:第十八周
教学重点:学会撰写请柬
教学难点:能制作功能明确、富有创意的请柬
教学媒体:计算机、粉笔、教案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请柬的写作和制作方面的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动手来做请柬。
二、摆好桌椅,检查各组的制作工具
三、明确制作步骤
(1)、根据内容构思合适的图案。
(2)、裁剪纸张,折叠成请柬形状,修剪外形。
(3)、确定图案、文字的大小和位置,用铅笔描绘构思好的图案及文字等。
(4)、着色或裁剪粘帖。
(5)、填写请柬内容等
四、作品评比
(一)讲解
每小组依次上台介绍本组作品,介绍内容包括以下几点:(3分钟)
(1) 组名
(2) 请柬是为哪项活动而设计的?邀请的对象是谁?是如何措辞的。
(3) 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请柬?(从色彩、图案的选择进行介绍)
(4)
说出请柬的特色,为本组拉票
(二)组间互评
组别 项目
A组
B组
C组
D组
格式
措辞 外观
讲解
新颖
评分标准:(1)格式:书写位置正确,字体大小恰当
(2)措辞准确、有礼,交代清楚活动的时间、地点、注意事项,语句充
满热情、敬意
(3)外观上,色彩搭配和谐,图案与活动主题一致,请柬大小适中
(4)讲解生动,声音洪亮,语言精炼,重点突出,有特色
(5)设计新颖,有创意
在五个评分项目中,每小组轮流为其他组表现优秀者贴红花。红花最多者为胜
(三)教师点评(重点在请柬写作与讲解方面)
作业布置:
预习《口语交际:推销》
教学后记:
指导组长发挥好作用,调动各位组员参与请柬的制作过程中。
教学内容:《劝学》(二)
教学目标:1.在理解基础上熟读成诵的能力,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中心的能力。
3.
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教学节数:2节
教学时间:第十周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中心的能力。
教学难点: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教学媒体:计算机、粉笔、教案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朗诵导入
二、翻译
第一部分:论述学习对人规范。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
冰是由水凝冻而成的,但它比水更冷。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
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
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金属制成的刀剑靠近磨刀石
(磨过)就锋利。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进行检查,就聪
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第二部分:学习的作用(5喻):弥补不足(善假于物)
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却不如登上
高处看得广阔。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
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达到
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
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第三部分:学习方法和态度:用心
堆土成山,风雨就从那里兴起;水流汇成深渊,蛟龙就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
形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所以,不积累每一
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集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
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
三、总结
四、写作特点:大量运用比喻
作业布置:
抄写原文一遍
教学后记:
鼓励学生,学习本文时要结合自身学习感受。
教学内容:《鸿门宴》(一)
教学目标:①了解司马迁及《史记》。
②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作品中塑造人物的方法: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
个性化的语言,对照手法的运用
。
③了解课文中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词多义等语言现象。
教学节数:2节
教学时间:第十周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作品中塑造人物的方法: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
个性化的语言,对照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作品中塑造人物
的方法: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
个性化的语言,对照手法的运用。
教学媒体:计算机、粉笔、教案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鸿门宴》选自司马迁写的《史记》。
《鸿门宴》写刘邦和项羽的斗争。故事开始时,项羽拥兵40万,而刘邦只有
10万。从“鸿门宴”的情节,读者已经能清楚地预见到将来刘邦胜项羽崐的结局了。
项羽由主动步步转化为被动,而刘邦却是一步一步地由被动转为主动。
二、背景介绍
“鸿门宴”这个故事发生在陈涉起义后的第三年(公元前206年)。•陈胜起崐义
后,各地云起响应,其中有楚国贵族出自身的项梁、项羽叔侄,有农民出身的刘
邦。陈胜失败后,项梁扶楚怀王的孙子作了楚王,刘邦也投靠了项梁。
公元前207年,项梁战死,怀王派项羽等去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同时派刘邦
领兵攻打函谷关。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封为关中王。项羽在
钜鹿(今在河北)大败秦军,消灭了秦军的主力。同时,刘邦从黄河以南打进武关,
攻下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与当地父老约法三章,废除秦苛法,准备在关中
称王。后来在谋士劝说下,退出咸阳,还军霸上,派兵把守函谷关,以防诸侯军
入境。
三、观赏影片《鸿门宴》
作业布置:
预习生字词
教学后记:
播放电影时,布置任务:通过影片人物形象及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内容:《鸿门宴》(二)
教学目标:①了解司马迁及《史记》。
②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作品中塑
造人物的方法: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
个性化的语言,对照手法的运用。
③了解课文中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词多义等语言现象。
教学节数:2节
教学时间:第十一周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作品中塑造人物的方法: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
个性化的语言,对照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作品中塑造人物
的方法: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
个性化的语言,对照手法的运用。
教学媒体:计算机、粉笔、教案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介绍《史记》
《史记》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继父职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后发奋著书,历尽艰辛,著成《史
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目的是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
任安书》)。记载了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含本纪
12篇,年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史记》不但有很高的史学价
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三、字词
欲王wàng关中
为wèi击破沛公军
崤xiáo山 好hào美姬jī 说shuì我
熟与君少长zhǎng 从百余骑jì
戮lù力而攻秦
范增数shuò目项王 沛公之参乘shèng
切而啖dàn之
如恐不胜shēng 何辞为wéi
四、梳理故事情节
(一)学生串讲《鸿门宴》故事情节连环画
(二)梳理故事情节
(1)
开端:无伤告密 范增献计
发展:项伯夜访 张良献计 刘邦约婚 项伯游说
项羽大军压境,刘邦处境危急。 ——故事的开端
刘邦一方的对策,形势由战向和转化 ──故事的发展
(2)讲解第二部分(3、4自然段)
关于鸿门宴上的坐次
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则为宾东向,
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则长者东向,幼者西向。宴席的四面坐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
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
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坐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
大。
四、讲解第三部分(5、6、7自然段)
作业布置:
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后记:
调动学生在课外去收集有关《史记》的资料
教学内容:《鸿门宴》(三)
教学目标:①了解司马迁及《史记》。
②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作品中塑造人物的方法: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
个性化的语言,对照手法的运用
。
③了解课文中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词多义等语言现象。
教学节数:2节
教学时间:第十一周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作品中塑造人物的方法: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
个性化的语言,对照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作品中塑造人物
的方法: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
个性化的语言,对照手法的运用。
教学媒体:计算机、粉笔、教案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顾故事情节
二、理清人物关系
阵营 主帅 谋士 武士 内奸
刘营 刘邦 张良 樊哙
曹无伤
项营 项羽 范增 项庄 项伯
三、分析人物形象
(一) 项氏集团
(1)项羽
一个胸无城府、刚愎自用、沽名钓誉、少谋轻信、优柔寡断、豪爽直率的赳赳武夫。
(2)范增:老谋深算、 急躁骄横
(3)项伯:重义气,无政治头脑
(二)刘氏集团
(1)刘邦
善于接受意见,城府很深,;圆猾狡诈,细心机警;随机应变,善于用人;
能言善辩,勇毅果断;能屈能伸细致周密。
(2)张良:深谋远虑、处事谨慎
(3)樊哙:豪爽勇敢、英武过人、 善言应变、有勇有智
四、拓展延伸
思考:后人是如何评价项羽的?
(一)作者的观点
司马迁是把项羽当作悲剧英雄来描写的,他有英雄的气魄和行为,但更重要的
是,他的“自矜功伐”导致了他的悲剧。
(二)杜牧认为: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从“包羞忍耻”“卷土重来”分析
入手。
(三)王安石认为:军民离心,败势难回。根据“壮士衰”“势难回”“肯与君王
卷土来”等可分析出作者的意图。
(四)李清照认为:项羽气势豪壮,令人敬仰。因为从开始至结束都洋溢着对英
雄的赞美和敬仰。
(五)毛泽东认为项羽在处理和刘邦的关系上犯了沽名钓誉的错误,最终落得
自刎乌江的下场。这里毛泽东引用这段历史事实,意在号召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军指
战员利用占领南京以后的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有利形势,将革命进行到底,彻底消
灭蒋家王朝。
作业布置:
学习指导《鸿门宴》
教学后记:
多朗诵,培养语感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转述感受名言的魅力
教学目标:1、区别转述与复述
2、懂得并达到转述的要求
3、感受名言的魅力
教学节数:2节
教学时间:十二周
教学重点:感受名言的魅力
教学难点:懂得并达到转述的要求
教学媒体:计算机、粉笔、教案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鸿门宴》的有关知识
2、樊哙问张良:“军帐里的情况如何?”张良如何转述?
二、转速接龙练习
每组上来一名学生,由老师悄悄地告诉他们一句话,回去之后再悄悄地告诉本
组里下一名学生,并依次往后传,再由最后一名学生向老师汇报,哪组传得快而且
准确,哪组就获胜。
三、相关知识
1、转述,
2、复述
3、转述的要求
(1)忠实可信,准确传达信息
(2)调理分明,恰当进行剪裁
(3)分清类别,体现不同要求
(4)善用婉转,语言准确简洁
四、练习
五、名言魅力
1、含义
2、活动应用
作业布置:
写出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并写出理由
教学后记:
个别同学介绍名言的作用时逻辑性不够强,需加强练习
教学内容:《荷塘月色》(一)
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
3、掌握本文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4、掌握散文的意境美、场面美、语言美。
教学节数:2节
教学时间:十二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
教学难点:掌握散文的意境美、场面美、语言美。
教学媒体:计算机、粉笔、教案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 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走进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取春华秋实之意。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
不丧志,保持清白,便取《楚辞》中“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字佩弦。
生于江苏东海县,祖籍浙江绍兴,自祖父以来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扬州人。1920年
毕业于
北京大学的哲学系,在江浙等地的中学任教,参加了文学研究会。1925年任
清华大学教
授。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朱自清,是毛泽东称颂的“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著名作家、学者、
民主战士。毛泽东曾热烈赞扬其“宁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高尚气节。
三、时代背景
1927年7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了中国大
地。旧时代正在崩溃,新时局尚未到来。知识分子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
但颓丧和骚动使得他们惶然,看不到前进的方向。作者在此想躲开恼人的现实,求
得短暂的安宁。所以清清冷冷的荷塘也成为超脱世尘的绝妙世界。
四、解决字词
五、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月夜漫步荷塘的缘由。(点明题旨)(情)
第二部分(2-6):荷塘月色的恬静迷人。(主题)(景)
第三部分(7-8):荷塘月色的美景引动乡思。(偏重抒情)(情)
六、文章线索
明线:游踪(内结构
暗线:情感(外结构)
七、总结
作业布置:
抄写生字,背诵第四、五段
教学后记:
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内容:《荷塘月色》(二)
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
3、掌握本文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4、掌握散文的意境美、场面美、语言美。
教学节数:2节
教学时间:十三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
教学难点:掌握散文的意境美、场面美、语言美。
教学媒体:计算机、粉笔、教案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理解朱自清散文的场面美
(一)思考:
1、作者写了月下荷塘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描写的?
2、作者是怎样描写荷塘上的月色的?
3、描写荷塘四周什么样的景色?
明确:
(1)月色下的荷塘:
(2)
荷塘上的月色
(3)
荷塘的四周
三、体味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
(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
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起在荷塘里。叶
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青纱的梦。
问:为什么说“泻”“浮”二字点活了月光和雾气呢?可否用“照”替代“泻”,
用“漂”替代“浮”呢?
明确:“泻”的范围广,与“流水”相照应,而且有动态美,显得生动活泼。“照”
的范围窄,不能与“流水” 相照应,有点呆板,显得不灵泛。
四、小结
朱自清通过在月下荷塘静谧幽美的景色中独处的心境描述,表达了他抑郁孤寂、
想超脱现实自得其乐而不可得的情绪,以及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作业布置:
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教学后记:
重视学生的个人感悟
教学内容:《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
教学目标:1、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
2、理解托尔斯泰对自由的追求,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教学节数:2节
教学时间:第十三周
教学重点:理解托尔斯泰对自由的追求,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教学难点:理解托尔斯泰对自由的追求,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教学媒体:计算机、粉笔、教案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许多人为了出位会不择手段,但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灵魂高尚的人——
列夫·托尔斯泰。
二、走进作者(课件出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地阅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自己解决文中的生字词。
2、思考:全文可以划分几个部分?归纳其大意
一、(1-7)讲诉了托尔斯泰艰难离家出走的过程。
二、(8-10)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评价
3、至此,我们不难发现这位如此伟大的人,他为什么选择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
孤独而仓皇地离家出走?
四、品味文中的写作特色
1、紧扣中心,以小见大
2、主观色彩浓厚,感情充沛
3、叙事与议论结合,语言深奥而富于哲理
五、重点语句分析
六、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抄生字
教学后记:
注重学生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