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生学习成绩分化问题的调查报告论文.doc
英雄联盟阿狸出装-孤塔耸起
小学学生学习成绩分化问
题的调查报告论文
一、调查背景
小学生学习分化的现象一直存在,有人认为是在三年级就开始分化,有人认为四年级开始分化,还有人认为到了五年级开始分化。学生的分化现象是由众多
因素形成的。针对我
校学生学习成绩参差不齐的现状,为了尽快提高教学效率,
进行了此次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调查。
二、调查方法步骤
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对象一是本校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及其家长,学生、家长各60人;
二是本校各科教师12人。
调查工具:
此次调查设计了三份调查问卷,分别是教师调查问卷、学生调查问卷和家长
调查问卷。问卷回答可多选。
教师问卷主要从教师所教年级、学生分化主要集中在哪些年级、产生分化的
原因、如何
解决分化问题等方面进行调查;学生问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喜
欢哪门课程、从何时开始觉得某门功
课难学、学习遇到困难向谁求助、家人如何
帮助自己等方面进行调查;家长问卷主要从孩子何时觉得功课
难学、功课难学的
原因、家长对待孩子学习的态度及做法等方面进行调查。
三、调查统计结果及结论:
1、分化集中年级:
教师认为:33.3%集
中在3年级,30%集中在4年级,30%集中在五年级,
20%集中在6年级。
学
生认为:14.1%的学生认为3年级开始功课难学,23%的学生认为4年级
开始功课难学,16.1
%的学生认为5年级开始功课难学,13%的学生认为6年级
开始功课难学。
家长认
为:6.83%认为从二年级开始,15.2%从三年级开始,14.4%认为从
四年级开始,6.80
%认为从五年级开始,28.9%认为从六年级开始。
结论:从数据看,三方对分化集中的年
级看法是不同的。老师认为三、四、
五年级都存在分化现象,而且分布比较平均;学生比较偏向四、五年
级,但三、
五、六年级相差不大;家长则偏向集中在六年级,其次是三、四年级。
2、对功课的喜欢程度:16.1%的学生喜欢英语,25%的学生喜欢语文,31.3%的学生喜欢数学。
3、课程的难易度:34.9%的学生认为英语不好学,11.5%的
学生认为语文不
好学,20.3%的学生认为数学不好学。
第2、3两条的结论:学
生最喜欢的学是数学,其次是语文,第三是英语;
认为最难学的学科是英语,其次是数学,第三是语文。
4、学习不好的原因:
教师认为:70%的教师认为是兴趣方面的原因,66.7%的教师认为是家庭重
视不够
学生认为:13%的学生人功课有难度,39.6%的认为基础没打好,16.7%认
为是缺乏克服困难
的信心。
家长认为:39.4%的家长认为是孩子玩心重,没有认真学,27.3%的认为是
缺乏恒心,23%认为是基础差,9.9%认为是不喜欢任课教师。
结论:教师认为
主要是兴趣和家庭的原因;家长认为是孩子没有认真学、缺
乏恒心和基础差;学生认为主要是基础差和缺
乏信心。三方存在偏差。
四、原因及其对策: 从数据分析来看,分化集中在三、四年级。
(1)就英语学科来说原因之一:兴趣对学习效果是有一定影响的。从数据
分析来看,
喜欢英语的学生最少,觉得英语难的学生最多,正因为不喜欢,所以
觉得难;反过来,因为觉得难,因而
会感到没有兴趣。一种恶性循环。原因之二:
我校是农村小学,没有学过英语,有的英语基础差,因而一
时难以跟上进度。原
因之三,从数据来看,学生英语学习遇到向父母求助的人数少于数学、语文两科,<
br>说明农村学生父母英语辅导能力有限,对学生英语学习帮助是有限的。
原因二、三都是
客观存在的而且仅靠学校的努力已经无法改变,那么改变原
因一,即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入手是消
除英语学习分化的关键,而且也是
可行的。目前全国学习英语的氛围很浓,人人都知道英语的重要性。可
从三方面
用力:充满趣味、激励、高效的英语课堂;对家长进行培训,如何督促孩子在家
学习英
语;学校或班级有浓厚的学习英语氛围、风气。
(2)从语文学科来看,四分之一的学生喜欢
语文,所占比例较少,认为语
文难学的学生占五分之有一多。可以看出,尽管大部分学生
不喜欢学习语文,但
并不是因为语文难学。尽管所调查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状况有很大区别如:以前所用语文教材版本各异,家庭辅导能力不同,但学生对自己语文学习的结果还是比
较满意的。最重要的
原因应该还是因为是母语的缘故的,整日沐浴其中,考试一
般不会出大问题。
但喜欢语文的学生很少这一现象值得深思。笔者觉得应该从语文教学的方法
上找原因,语文--
母语到底如何教,才能让学生喜欢。
(3)从数学学科来看,喜欢的学生最多,认为数学不好
学的学生也很多。
喜欢的原因是数学教学方法新颖,生活化,贴近学生;认为数学难学主要是因为
越到高年级所学内容越抽象,对学生的思维品质的要求也越高、越全面。如果学
生还停留以前单一的思
维品质上,是难以学好的。
对数学学科来说,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关键,如培养思维的广度
、深度、
敏捷度、细致性、批判性等,其次是培养学习的兴趣:第三,家庭应加强辅导。
综观三门学科,造成分化的原因主要有:学生学习兴趣不够、对改变自己的
学习现状缺乏信心、思维水平
没有跟上、家庭重视不够、教师也认为改变后进学
生较难。
要解决分化的问题,应该
有高效的课堂,教师是关键,虽然分化的问题很难
解决,但教师应对后进学生充满信心,不应对学生失去
信心,运用晕轮效应等多
种教育理论,促进后进学生尽快提高;其次家庭的重视非常关键,缺少家庭关注
的教育,是不完满、不成功的教育;第三,学生自身的素质、勤奋、自信也是关
键。造成分化的
原因是多样的,因而改变也应从多方面入手。
笔者认为分化这一现象其实从孩子开始学习就已
经开始了,一个人在学习上
的优劣表现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如遗传、个人天赋、环境、后天教育等,要
消
除分化似乎是不可能的,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并不等于放弃对个别学生的放弃。
在实际的教学
中,可以尽可能的消除后天人为造成的负面影响。其次,人的智力
是多元的,教师用整齐划一的标准要求
每一个学生,是不科学,也是不现实的,
在目前社会、教育的大环境下,社会、教育为一个人全面、自由
的发展所能提供
的条件是极其有限的,因此我们应在承认分化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分化。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
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
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
的调查报告”、“关于××××
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
、提问式
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
象或范围、经过
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
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
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
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
第三种是开门
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
容
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
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
和基本结
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
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
人们的进一步思
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