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在线考试题库

绝世美人儿
786次浏览
2020年12月05日 11:3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阿蒙

2020年12月5日发(作者:卞文焕)


化学教学论复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导入新课技能的构成程序的是( B )
A.集中注意 B.激发兴趣 C.明确目的 D.进入课题
2、推动、指导、支配化学学习行为的内部力量是化学学习的( C )
A.兴趣 B.能力 C.动机 D.行为
3、根据学习活动的性质,可把化学学习(综合)方法分为两大类:接受性、再现性学习方法和( C )
A.趣味性、探索性学习方法 B.趣味性、发现性学习方法
C.研究性、发现性学习方法 D.研究性、探索性学习方法
4、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 D )
A.教学问题 B.教师问题 C.升学问题 D.课程问题
5、在一个单元教学内容中,教学的难点 ( B )
A.就是教学的重点 B.不一定是教学的重点
C.不是教学的重点 D.是固定不变的某些知识点
6、教育部在2001年6月8日正式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课程改革核心理
念是( B )
A.学生的全面发展 B.以学生发展为本 C.研究性学习 D.素质教育
7、下列属于化学教学综合能力的是( D )
A.观察能力 B.实验能力 C.思维能力 D.创造能力
8、下列不属于教学设计工作一般步骤的是( D )
A.设计教学目标 B.设计教学媒体 C.设计教学策略 D.设计教学模式
9、 以激励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是( A )
A.启发式教学模式 B.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C.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D.合作学习模式
10、我国新一轮课改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在学习方式上特别强调和提倡( D )
A.接受式学习 B.探索学习 C.研究性学习 D.自主学习
11、 化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 D )
A.化学教材 B.化学教学实践 C.化学教师 D.化学教学系统
12、下列用来表示测量结果正确反映所欲测量的特点和功能的程度的是( B )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1


13、命题是考试能否达到期望目的要求的关键所在,试题具有 导向性,试题题型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态度和复习方法,经常使用客观性试题并比重过大,学生会( B )
A.注重猜重点,押考题 B.只记忆零碎知识,养成不求甚解习惯
C.答卷费时,速度慢 D.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14、做下列燃烧的演示实验,氧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D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C.硫在氧气中燃烧 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15、STS思想的实质是( C )
A.人文精神和社会精神的统一 B.科学精神和社会精神的统一
C.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 D.人文精神和社会精神的统一
16、学段教学设计进行的工作中,要求编制( D )
A.课程教学计划 B.课时教学计划 C.课题教学计划 D.学期教学计划
17、在教育活动中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是学校课程,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改革的关键、突破口为( C )
A.课程设计 B.课程编制 C.课程改革 D.课程评价
18、各层次教育目标的制定顺序应为( A )
A.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B.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
C.培养目标→教育目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D.教学目标→教育目的→课程目标→培养目标
19、“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体现的教学方法是( B )
A.自主学习 B.“填鸭式”教学 C.启发式教学 D.研究性教学
20、科学方法是理解科学知识,应用和掌握科学知识的桥梁,科学方法的核心,科 学知识体系的精
髓是( A )
A.科学思想方法 B.科学文化体系 C.科学对象 D.科学过程
21、化学课程中的“课程”是指( D )
A.教学科目 B.教学进程 C.教学目的、内容和范围 D.前三项都包括
22、教学目标是指( A )
A.预期的教学效果 B.教学目的 C.培养目标 D.课程目标
23、下列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是( A )
A.标准差 B.标准分 C.算术平均数 D.区分度
24、10gMg、Zn、Fe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得气体4.48L(标况),则Mg、Zn、Fe 总的物质的量是( A )

2


A.0.2 mol B.0.3 mol C.0.225 mol D.0.4 mol
25.通过一些有效措施使化学实验对实验场所和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是指(B )。
A.化学实验科学化 B.化学实验清洁化 C.化学实验微型化 D.化学实验简便化
1. 下列化学课中,属于以训练技能为主的课是( c )
A. 化学基础理论课 B. 化学复习课 C. 化学实验课 D. 元素化合物知识课
2. 教学目标是指( A )
A. 预期的教学效果 B. 教学目的 C. 培养目标 D. 课程目标
3. 探究法是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它属于( )
A. 第一层级 B. 第二层级 C. 第三层级 D. 第四层级
4. 下列属于体验性学习目标水平的行为动词是( D )
A. 知道 B. 理解 C. 独立操作 D. 经历尝试
5. 用于表征考试内容与教学目标相匹配程度的指标是( )
A. 信度 B. 效度 C. 区分度 D. 难度
6. 化学学科的内容特点决定了化学学习中,学习者心理上形成化学学习中特有的“三重 表征”形式,
下列哪项不属于( D )
A. 宏观表征 B. 微观表征 C. 符号表征 D. 元素表征
7. 皮亚杰认 为适应就是主体与环境取得平衡,而这种平衡依赖于有机体的两种机能的协调,这两种
机能是指( B )
A. 图式和同化 B. 同化和顺应 C. 同化和理解 D. 顺应和平衡
8. 下列属于化学新理论倡导的学习方式的是( D )
A. 自主性 B. 探究性 C. 合作性 D. 以上都对
9. 关于电解NaCl水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2005年全国高考题)( B )
A.电解时在阳极得到氯气,在阴极得到金属钠
B.若在阳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KI溶液,溶液呈棕色
C.若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
D.电解一段时间后,将全部电解液转移到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溶液呈中性

3


10. 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2005年全国高考题)( C )

3
B. H
2
O C. SiCl
4

5

1、教师在 讲述硅的化合物的性质时,先播放了一段有关沙子、玛瑙、玻璃等内容的录像,这种教
学情境的设置方法 属于(A )
A.从学科与生活的结合的入手,创设情境 B.从学科与社会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景
C.利用问题探究,创设情境 D.利用认知矛盾,创设情景
2、下列不属于传统教学媒体的是( B)
A.教科书 B.广播 C.标本 D.模型
3、下列描述属于分科课程优点的是(A )
A.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和严谨性 B.重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C. 重视与社会发展的联系 D.重视学科之间的渗透
4、下列不属于化学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的是(C )
...
A.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B.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
C. 家庭对子女升学的期望 D.化学学科的特征
5.我国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的化学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发展学生的(B)能力。
A. 观察能力 B.科学探究能力 C.思维能力 D.创造能力
6、下列内容不属于化学课程内容标准中的基础知识的是( D )
...
A.核心的化学概念 B.基本的化学原理
C.重要的化学事实以及化学的应用 D.科学探究能力
7、高中化学课程积极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的三种评价方式是
( D )
A.纸笔测验评价、学习档案评价和活动表现评价 B. 纸笔测验评价、班主任评价和活
动表现评价
C. 形成性评价、学习档案评价和活动表现评价 D. 纸笔测验评价、学习档案评价和学
生自主评价

4


8、下列教材理念和课程理念对应不正确的是(D )
...
A.培养少数精英、传承知识为主——学科为中心
B.突出学生发展,重视STS联系——社会中心
C.关注学生素养,强调实验作用——融合型
D.突出学生发展,重视STS联系——学生中心
9、教学设计能有效的提高化学教学活动的效率,使化学教学活动具有( D )
A.明确的方向性、自觉性和有序性 B.明确的目的性、自觉性和有序性
C.明确的方向性、规律性和简捷性 D.明确的目的性、可行性和规律性
10、布鲁姆等 人按照教育的——逻辑的——心理的原则,把教育目标分为三个主要部分,
他们是(C)
A.认知领域、态度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B.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过程与方法领域
C.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D.价值观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1关于STS教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目的是精英教育;B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
C强调科学技术的价值;D 重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整合;
2 关于探究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学生做实验,就表明学生在探究;B讨论是一种探究形式
C能探究的内容,就一定要探究;D教师演示实验不是探究活动
4下列不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内容的是( A )
A化学与社会发展;B化学实验;
C物质的化学变化;D物质构成的奥秘

二、多选题
3 化学课程与教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D )
A教材和课本是一回事情;B一个课程标准,只允许编制一套教材;
C高中学生至少修6学分的化学课程;D 教材是课程的具体化;
5 新课程中,选取化学教学内容的原则是( BCD )
A十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B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
C重视学习情景的创设;D教材的内容要具有弹性;

5



26、教学模式选择的条件有┅┅┅┅┅┅┅┅┅┅┅┅┅┅┅┅┅( ABCDE )
A.教学目标 B.学习者的自身特点 C.教学内容
D.教学情境 E.教学技术的等级
27、 除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课程必须处理好的基本关系有┅┅( ABCDE )
A.知识和能力 B.分科和综合 C.科学精神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
D.内容和形式 E.适应个体发展需要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28、以下人物与其所构建理论相符的为┅┅┅┅┅┅┅┅┅┅┅┅┅( A D )
A.巴班斯基——教学最优化理论 B.布卢姆——认知结构教学论
C.奥苏伯尔——信息加工教学论 D.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论
E.布鲁纳——掌握学习教学论
29、试题的质量指标有┅┅┅┅┅┅┅┅┅┅┅┅┅┅┅┅┅┅┅┅( ABCD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E.标准度
30、通过中学化学的课程能使学生得到发展的方面有┅┅┅┅┅┅┅( ACE )
A.知识和技能 B.实践和创新 C.过程与方法
D.分析和总结 E.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填空题
31、一本化学教科书是否好教好学,主要取决于“三序”,即 知识的逻辑 顺序、 学生的认识 顺
序和 学生的心理发展 顺序结合的合理化程度。
32、教学方法的十六字方针是 教学有法 、 教无定法 、 教亦多法 和 贵在得法 。
33、2003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高中化学要设置多样化的课程 模块,
使学生在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这里高中化学新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指知识与技能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34、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和选 修两个课程模块组成,其中必修包括化学1和化学2,选修包括6个模
块分别是 化学与生活 、 化学与技术 、 物质结构与性质 、 化学反应原理 、 有
机化学基础 和 实验化学 。
35、说课内容大致包括五部分即 说教材 、 说教法 、 说学法 、 说教学过程 和 说板
书设计 。
1. 化学教学论是研究 化学教学规律及应用 的一门学科。
2. 教学目标的作用为 、 、 。
3. 化学教师自我反思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 写教学日志 、 观摩和交流 、

6


专题研究 、 行动研究 四种。
4. 高中化学新课程由必修课程模块和选修课程模块两部分构成。其中选修部分包括6个模块 ,是必
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这6个选修模块为 化学与生活 、 化学与技术 、
物质结构 、 化学原理 、 有机化学基础 、 从实验学化
学 。
5. 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四种能力,一种精神即 、 、
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 。
6. 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三种评价方式,即

四、简答题
1、怎样理解化学教学的“两贴近”?(5分)
答:化学教 学的“两贴近”是指“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这应当看成是化学教学改革的一条
原则,而不仅仅是为了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或体现化学重要性的一种策略。所以在组织教学和选择教
材时,应该把握住二者之间 的差别。过去的教材所采用的手法,应当认为是很不理想的,也许当时认为
讲一点和生活或健康有关的常 识,就是贴近生活,很少考虑这里所讲的生活和中学生的实际生活或思
想是否真正贴近?也许认为讲一些 基本化学工艺过程,介绍一点环保常识或概念就算是贴近社会,很
少考虑这样的内容是否真能使中学生产 生贴近社会的感觉和萌生出社会责任感。更为重要的是,正是
这种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感受和体会,如 果能和化学教学目标密切相关,就可以成为启发和启动学
生创新意识与思维过程的一种开关和“样板”。 应当承认,我们的教学和教材过去在这方面是存在着
严重缺陷的,是一个值得大家来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化学是一门密切联系自然、生活和社会的学科。化学教学,要拓宽学生的化学视野,提高学生
运 用化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问题的能力。我国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
验稿 )》提出“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
与日常生 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怎样理解“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5分)
答: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 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
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 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
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 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
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 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1)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 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
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 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
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 的姿态。
(2)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 、
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材中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像的内容,以发展学生< br>
7


的想像力和各种不同的思维取向。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自由阅 读的栏目以及课题学习。对于这
些知识我把它们改成学生课外学习研究材料,让学生通过询问、调查、阅 读有关书籍和上网查阅等
多种渠道搜集有关这些知识资料并通过书面形式打印出来供全班同学阅读。这样 做既锻炼了学生解
决问题的能力又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3、“做实验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吗?”请发表你的看法。(10分)
答:化学是一门以实验 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源泉之一,是培养和发
展学习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 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化学实验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是体
现人的认识过程从思维到再创造应用的最 生动典范。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不但要体现教师的指导作
用,更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空间,优化实 验环境,创造条件,鼓励学生以积极求实的态度、
刻苦钻研的精神,敢于提出问题,大胆假设,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充分唤起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促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4、作实验就是探究吗,探究就是做实验吗?(10分)
答:实验分验证性试验和探究性试验 ,探究性试验是实验的一种类型,所以做实验不一定就是
探究。同样探究的方法也很多,如文献法、讨论 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反思
法等,做实验探究是探究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但不是唯 一的方法。

5.下面的一段话是对某化学教师进行化学教学活动片断的描述,请你分析,该 教师的指导作用
是否“到位”?(10分)
一位化学老师在为高一学生制定研究性学习题目中 ,共给出“空气质量”,“白色垃圾问题”等
7个题目供选择,考虑到学生不会写调查报告而准备提供范 例,要求2周后交调查报告,从而完成
课程计划。

答:该教师的指导作用 “不到 位”。老师的指导不是告诉,即不是给同学们提供调查报告的范
例,而应该引导学生,让他们动脑筋想办 法,自己去解决问题,不能让他们的思维受到限制。不能
因为为了完成课程计划,去告知学生,如果那样 就失去了研究性学习的意义,达不到研究性学习的
目的。

36、现代教师的角色?
回答要点:在现代教育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⑴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
⑵ 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⑶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⑷教师是共同指导学生学习的合作
者;⑸教 师是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的开拓者。
37、教学目标表述的四个要素
回答要点:一个规范、明确的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包含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环境或

8


条件;表现水平或标准。
38、你认为21世纪化学教师应具备的核心能力有哪些?
回答要点:终身学习的能力;反思 教育的能力;基于网络资源教育的能力;激活创造性的能力;
心理辅导的能力;亲和力。
39 .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化学高中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
方 面进行了全新的改革,使“不同学生学习不同化学”的目标得以实现。请分析该标准的基本
结构与特色。
回答要点: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有必修课程模块和选修课程模块构成:2个必修模块:化学1(2
学分,36课时);化学2(2学分,36课时); 6个选修模块:(每个模块均为2学分,36课时)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学生在学
完 必修课时化学1和化学2后,至少要在6个选修模块中任选一个模块进行学习,并获得相应学分。
必修课程较好地体现了初、高中阶段化学知识与技能的衔接,不仅为学生学习其他化学课程
模 块提供了基础,而且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对高中学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选修课程则 在提高了学生科学素养的总目标下功能有所侧重。设置了模块内容的体系有所不
同,有的着力反应现代化 学的基本原理,有的则充分体现了化学对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
40.初中化学教学大纲( A)与新制定的义务
教育化学课程标准(B)建构的内容体系
分别如下:
试通过分析比较,阐述两者的特点。
回答要点:A:内容体现传统的教学观念,
偏重 化学学科知识,重视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
技能。B: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突出学习方式的转变 (科学探究),提倡与生活实际相联
系,激发学生探索物质世界的兴趣,揭示化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 系。

41.这是现行的A、B两本初中化学教材中对于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定义。请对这两 组化学概念的不
同表述方式做一评注。

教材A
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 作为标
准,其它原子质量跟它比较所得
的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
质量。
教材B
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基准,其它原
子的质量与这一基准的比值, 称为这种原子的
相对原子质量。
附图 :

碳原子
碳原子的112
16
氧原子
A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元素化合物知识
化学基本计算
化学实验
B
科学探究
身边的化学物质
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质的化学变化
化学与社会发展







氧的相对原子质量=
÷
~

9


回答要点:教材A对相对原子质量的 表达科学性,但对初中生而言较难理解,可读性较差。教
材B对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从抽象和复杂中摆脱 出来,用图式的方法,使概念具体化,降低了知识
学习的难度。
42.某学生在区九年级的三 次化学测验的得分均为85分,其全区化学测验分数的平均分和标准差分
别为85、5;83、5;80 、5。根据这些数据,你认为该学生的学业成绩是否有所进步,为什么?
答:
z1
8585
5
0

z2
8583
5
0.4

z3
8580
5
1

T1 =10Z1 +50 =50,T2=10Z2 +50 =54,
T3 =10Z3 + 50 =60。T3>T2>T1 ,说明学生成绩进步提高。
43.请简单谈一谈目前中学化学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或弊端,其教学改革的现状和趋势如何?
回答要点:存在的问题:(1)化学教材内容存在“繁、难、偏、旧”等问题;(2)化学教学方
法主 要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灌输式;(3)教学组织形式和手段上,缺乏多样性;(4)教学过
程更加 注重了知识的获得,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5)化学实验教学薄弱,学生动手的机会少。
趋势:( 1)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新概念,增加人文关怀。(2)凸现化学实验教学的作用,
让学生多动口, 多动手,多动脑。(3)加强STSE课程教学。(4)精选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发展。
44.教学 理念是人们对课程教学的理性认识,它决定着课程如何实施,决定着课程实施的效果,在
课程教学中具有 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化学新课程中我们要树立哪些新理念?

45.化学教学过程是以化学知 识为载体的多向互动过程,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活动与过程的多维性。
请用相关化学教学理论简单分析下图 的含义。
回答要点:(1)体现了教学中“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
教学新理念;(2) 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3)较强师-师互动,
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4)高考理科综合形势下 ,加强了学科
之间,学科内部教师之间的交流,以及东部与西部,国内与国外教
师之间的交流与 合作。
46.高中化学课程由哪些课程模块构成?普通高校招生化学科的考
试内容对报考不同 专业的学生有哪些不同的要求?
1.(6分)简述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2.(6分)简要介绍演示技能的构成要素及在化学教学中的基本要求。
3.(6分)请你举一中学化学教学实例来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6分)简述化学教学方法的分类及其特点。
5.(6分)金属钠(Na)与水能够发生 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钠(NaOH)和氢气(H
2
),这是钠重要
的化学性质,对于 这一事实性知识的学习,你采取何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并作出简要评价。

10
t
S
t
s
s


1. 请简述化学学习的特征,以及影响化学学习的因素。(10分)
2. 简述有机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重要地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
例说明。(10分
五、设计题
47.通过“铁钉在不同环境下的锈蚀情况”的活动为主题,设计简要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方案。
回答要点:[创设情景]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每年因钢铁生锈造成的经济损失。
[提出问题]铁为什么会生锈?在不同条件下对铁的生锈产生哪些影响?
[提出假设] 1与空气接触;2与水蒸汽接触;3与空气和水同时接触。
[实验验证]实验1:取一只干燥试管,放 入一根铁钉,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实验2:
取一只试管,放入一根铁钉,加入刚煮沸过的蒸馏水至浸没 铁钉,然后在水面上注入一层植物油,
使铁钉只与水接触。实验3:取一只试管,放入一根铁钉,然后注 入蒸馏水,不要浸没铁钉,使铁
钉与空气和水同时接触。
[结 论]常温下,铁在干燥 的空气或隔离空气只与水反应都不生锈,当铁同时与
空气和水接触时才会生锈。因此铁生锈的原因是水和 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48.化学探究教学的一种模式为: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实验事实 验证假设 得出
结论 整合应用。需要探究的问题是:氯气与硫氧化性强弱的探究。试设计能体现上述模式
过程的微型教案。
回答要点:要求按模式的结构设计。参考案例:提出问题:从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S和Cl
2< br>都
是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单质,都具有较强的氧化性,那么他们之间的氧化性强弱的关系如何呢?猜 想
与假设:从他们的原子结构看,他们都属于同一周期的元素,氯的原子半径小于硫,氯束缚电子的能力比硫强。而氧化性是原子得电子的能力,故得电子的能力为:氯大于硫。因而可推测他们单质
氧 化性的强弱为:Cl
2
>S。实验验证:(1)组织引导学生设计验证的实验方案:依据氧化性 强弱不同。
① Fe+S ② Fe+ Cl
2
可通过反应后检验产物成分判断。(2)学生进行实验验证① 产物溶于稀盐
酸,滴加KSCN溶液,无颜色变化,说明S把铁氧化为+2价。② 产物溶于稀盐酸,滴 加KSCN溶
液,溶液变成血红色,说明Cl
2
把铁氧化为+3价。得出结论:组织学 生汇报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他们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Cl
2
>S。整合应用:下列各 物质中,不能由组成它的两种元素的单质直接
氧化而得到的是( ) A、FeS B、Fe
3
O
4
C、FeCl
3
D、FeCl
2

49.通过“从碳酸饮料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活动为主题,设计简要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方案。

回答要点:本题探究性学习活动方案包含五个步骤:提出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
论 、交流与应用。参考下列方案:
【问题的提出】炎热的夏天同学们都喜欢喝碳酸饮料,当打开碳酸饮料 时,我们可以看到有大
量的气泡产生,你们知道这气体有怎样的性质呢?

11


【提出假设】假设: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验证假设】打开一 瓶汽水,用一个塑料袋罩住汽水瓶口,手机适量的气体。再把收集的气体
倾倒到燃着的蜡烛上,观察实验 现象。
【得出结论】打开一瓶汽水,用一个塑料袋罩住汽水瓶口,手机适量的气体。再把收集的气体< br>倾倒到燃着的蜡烛上,可以看到燃着的蜡烛熄灭了。此实验说明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交流与应用】由于二氧化碳具有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因此我们可用二氧化碳气体灭火。
25.阅读下列三段材料。
材料一 教科书“金属的化学性质”所呈现的内容
金 属的用途不仅与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密切联系,而且还与它们的化学性质有密切关
系。例如,铝能在短短的 一百多年里产量得到如此大幅度的提高,并被广泛地应用,除
了因为改进了铝的冶炼方法,使其成本大大 降低,以及铝的密度较小外,还由于铝的抗
腐蚀性能好。那么,为什么铝具有这么好的抗腐蚀性能呢?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镁和铁都能与氧气反应。实验表明大多 数金属都能
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是不同的。例如,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
反应。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Al
2
O
3
)薄膜,从而阻
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4Al + 3O
2
= 2 Al
2
O
3

铁、铜等在常温下 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真金不怕火炼”
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从上述实验事实可以看出:镁、铝比较活泼,铁、
铜次之,金最不活泼。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很多金属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而且还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
能否反应以及 反应的剧烈程度,可反映金属的活泼程度,即金属活泼性。
【活动与探究】
在试管里放入两 小块镁,加入5mL稀盐酸,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现
象,并判断反应后生成了什么气体。
参照上述实验步骤,分别在放有两小块锌、铁或铜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
比较反应的 剧烈程度。如果有气体生成,判断生成的是什么气体。
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并比较发生的现象。
金属
稀盐酸








现象
稀硫酸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稀盐酸




稀硫酸




12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以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讨论:
1.哪些金属 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反应的剧烈程度如何?反应后生成了什
么气体?哪些金属不能与盐酸、稀硫 酸发生反应?根据反应时是否有氢气产生,将金属
分为两类。
2.置换反应的概念(略)
……
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应用。……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第八单元 金属
和金属材料,2001年第1版。)
材料二 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材料三 化学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
了解金属的 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
的重要作用;知道常见 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
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 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节课的有关问题:
(1)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6分)
(2)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4分) < br>(3)请设计一个探究活动的教学片段,比较Al、Cu和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要求从教案和学
案两个方面进行设计。(9分)
(4)在上述所给材料中,省略了金属活动顺序给我们提供的一些判 断依据(即金属活动顺序的
应用),请你补充这部分内容。(6分)
(5)试对本课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5分)

六、论述题
1.实施 新课程,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考试、资源、教师的素质等,请你谈谈,教师在这
个过程中的角色。 (20分)
答:实施新课程,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由传统教师角色向现代教师角 色
转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角色是:一、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由科学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科学素养主动、全面发展的促进者转变,并不是说教师就不要传授知识,不再有传授者的身份,而是说

13


传授者不再是化学教师的唯一身份,主要角色。也就是说,从传授者向促 进者的转变,是化学教师
角色重心的转变,而不是对传授者身份的否定。二、是课程改革的开发者。新课 程着力改变教师对
化学课程教材的从属者、被动执行者的身份,使之成为课程主体,要求化学教师树立课 程意识和参
与意识,积极主动地进行课程教材的开发与实践。三、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以
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br>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地认识。

2.根据下面的教学案例回答下列问题(20分)
【化学学习任务】认识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化学教学活动1】教师讲授,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溶液
变红。 【化学教学活动2】教师演示,“向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的实
验,引导学生观 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化学教学活动3】学生进行“向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的实
验,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化学教学活动4】学生进行如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1】取少量固体石蕊于试管中,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
【实验2】取少量固体石蕊于试 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水,充分振荡,待溶解后,
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

(1)获得二氧化碳,有哪些可利用的途径(至少举出三种,类型尽可能不同)?
答:石灰石和盐酸反应;煅烧石灰石;碳完全燃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等

(2)分析该教学片断中,教师采取的教学行为的异同。
答:同样是完成“认识二氧化碳与水 的反应”的化学学习任务,四位老师所设计的化学教学活动
和所采用的化学教学行为却不同。【化学教学 活动1】是通过讲授实验的方式,【化学教学活动2,
3,4】是通过做实验的方式。从学生对化学实验 现象的感知、对化学实验过程和方法的体验来看,
活动1与活动2、3、4相比,教学效果肯定大不一样 的。活动2与活动3、4不同,前者是通过
教师演示实验的形式,后者是通过学生亲自做实验的形式。从 学生对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
对实验过程和方法的体验来看,活动3、4比活动2好。活动3与活动 4又不同,前者是照方抓
药式地做,后者是探究式地做,因此后者对学生体验科学过程、掌握科学方法, 形成“控制实验
条件的意识”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具有更大的作用。

(3)结合案例,谈谈为什么说“在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它学的优势是一个整体的优势”。
答: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引导学生完成同一化学学习任务,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化学教学活动来
实施,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主动全面发展这一化学教学的目标出发,这四种化学教学活动的教学效
果有着 较大的不同。科学素养作为人的整体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主要由科学兴趣、科学知识、科
学能力、科学 方法和科学思想五大要素构成。现代教育认为,化学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概念、定
律、定理的内容及应 用,还要掌握概念、定律、定理的建立过程及研究方法,做到既重知识传授,

14


又重过程方法指导和能力的培养,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状态,提
高学生的科学素养。1、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是科技素
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又是形成较高科学素养的前提,它是科技素质结构中的动力系统。充分激发起
学生 对科学的兴趣是达到化学教学各项目标的前提。对于化学这门学科,化学的现象和规律源于生
活,应从生 活实际出发。这就要求创设有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包含许多不同情境的应用实例和有
关的信息资料,以 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意
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引 用生活中的实例,制造学生在认知上的冲突以引起他们的反省及思考出解
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可以充分利 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真实情境,如果再与仿真技术相结合,则能产生
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2、重视自主协 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从社会的生存和进步来
看,科学能力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对具体科学概 念的掌握。科学能力应是获取科学知识和探索科学新
知识的能力,如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 3、运用探究教学模式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是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要素。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
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地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性地直 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
义。4、发挥化学实验的功能树立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人类 科学文化的灵魂,它不仅
可以激励人们学习、掌握和应用科学,鼓舞人们不断在科学的道路上登攀前进, 而且对树立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科学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做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 的领导工作
和管理工作,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科学精神的涵义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 理论
联系实际。二是科学的社会观。认识到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发展离不开科< br>技。三是科学的价值观。正确认识科学价值的双重性,积极参与有关科技与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
树立“热爱科学、相信科学、尊重科学和依靠科学”的思想,参与同反科学、伪科学作斗争。四是
科学 道德观。包括良好的科学品质、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培养“怀疑、求实、进取、创新、严谨、
合作、奉 献”的精神。


50.联系中学化学教学实际,试论“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 ”这一化学教学原则。(要求不少
于300字)
回答要点:(1)该教学原则的涵义:应尽量 以化学实验、实物等开路、引导,并在实验过程中
将实验――观察――思维统一,通过实验启迪思维。( 2)提出该条教学原则的必要性:从化学学科
教学特点及化学实验的作用进行分析。(3)实施这一化学 教学原则的途经:a. 多做实验,改验证性
实验为探究性实验;b. 教学中实施“看――做――想”相统一;c. 学生能做的实验由学生自己完
成,让他们多动手、动口、动脑;d. 加强教学反馈。
51. 联系中学化学教学实际,试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多渠道传递与接收化学教学信息”这一
化学教学原 则。(要求不少于300字)
回答要点:围绕下述观点论述:
(1)论述化学教学中为什么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①之所以要“教为主导”,是因为:

15


一是学生学习的内容是人类间接经验,其学习行为受到自身生理、心理、 认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
需要教师的主导;二是教师“学在先,术有专攻”,有能力进行主导;三是教师 只是学生学习的外
因,只能进行主导。“教为主导”主要体现在:教师对教学的领导、指导和辅导。②之 所以要“学
为主体”是因为:一是学生是认识上的两个“飞跃”和学习上的两个“转化”的内因;二是学 生具
有主观能动性;三是学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效果主要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程度。学生< br>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自主权,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并与教师的主导同步。
(2 )论述化学教学中为什么要“多渠道传递与接收教学信息”。①化学学科的特点是:实验多,
内容多,广 泛存在于社会生产、生活中的方方面面。②化学教学过程是具有多维性,是多向互动过
程。③有利于学生 建构和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④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这一教学原则。A:激发
学生的学习需要。B:创 设学生的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C: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D:多元沟通。
E:加强教学反馈,及时调控 教学。
52.试论化学科学的价值及化学教育的价值?
回答要点:化学科学的价值: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创造性的科学。
化学的显性(物质 )价值:化学在为满足人类社会对粮食、能源、新材料、环境、健康等的需
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 br>化学的隐性(精神)价值:化学科学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对充实、深化科学的方法论和认识
论提 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
化学教育的价值:
从社会发展的需求看化学教育的价值:现代社会需要公民具有基本的化学科学素质。
从个人发 展的需求看化学教育的价值:公民需要通过化学教育具备化学科学素质,以适应社会
对自己的要求。
53.请就探究学习的特点及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谈谈你的看法。
回答要点:探究学习的特点 :探究学习在观念上的平等、开放、民主,在过程中的自主、体验、
个性,在形式上的生动、多样、有趣 。
从探究学习的基本步骤可知,探究学习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展开的。
从纵向看,包括科 学探索的基本活动,即:提出问题、确定研究方向及计划、搜集资料并整理
资料、得出结论、以及根据现 实条件灵活运用科学结论等等。在参与这一系列活动的过程中,学生
不仅可以获得探究活动所指向的知识 ,而且能学习和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具体方法。
从横向看,探究学习的每一个步骤都包含许多具 体的活动形式。在这些生动、多样、有趣的活
动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发展自己的个性。他 们会视学习为乐趣,主动而轻松,并富
有创新精神。
探究学习事实上是一种双重的学习过程。 既是探究者对所研究的课程的学习,同时也是对探究
过程的学习。
探究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br>既是系统的,又是灵活的
,其系统性在于开展了一整套活动,而其灵
活性则在于活动可以 增减、替换,活动的顺序可以变换。

16


(关于探究学习在化学 教学中的应用,请学员结合目前中学化学教学的现状和教育改革的趋势进行
论述。)
54.结合教学实际,谈谈目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和改革的思路。

回答要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⑴在教学目标上,功利性强,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 ,甚至把“做”实验变成了老师“讲”、
学生“听”实验和“背”实验。
⑵在教学地位上,附 属于理论教材,是为验证理论知识而设置的,因而往往导致照方抓药,追
求结果的一致性和唯一性。 < br>⑶在教学方法上,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把化学实验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
和巩 固化学知识的手段。缺少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基础的探究性实验。
⑷在实验的功能上,只把化学实 验作为一种实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它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方
法的重要价值。
⑸在实验内容上 ,缺少与现代社会生活、生产实际联系的内容,不是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化学问
题,追求的是“纯”化学问 题的解决。问题是纯的、药品是纯的、过程是单一的、结论是已知的,
没有学生发挥的余地。内容陈旧, 没有把“绿色化学”等反映现代化学发展趋势的观念的实验如“绿
色实验”、“微型实验”等纳入实验内 容。
⑹在实验类型上,演示实验多,学生实验少。
(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请学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论述。)
55.结合教学实际,谈谈目前中学化学教学的现状和改革的思路。

回答要点:我国 基础化学教育在一段时间内存在科学主义的价值取向。在“应试教育”的重压
下,作为基础自然科学课程 之一的中学化学教育发生了程度不同的扭曲和异化。在教育目标上:“科
学为大众”的教育理念在目前强 调“受教育机会均等”的背景下,理应得到充分的重视。但长期以
来,基础化学教育的目标主要定位在升 学教育上,忽视了多数学生的发展需要,片面追求升学率,
导致部分学生在化学课程面前望而生畏,丧失 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教学内容上:以学科为中心,
强调化学知识体系的基础性、系统性和逻辑性,有把 化学简化为工具,忽视化学的“人文性”,割
裂化学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的倾向。在教学方法上:形式 单一,主要是课堂中心的接受学习,不
利于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缺乏实 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学评价
上:以学科成绩作为评定学生学习质量的主要标准,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和 潜能发挥。
(对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思路,请学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论述。)
1.试述教师结课的艺术。
2.如何评价课堂演示实验。
3.结合本学期观摩的教学录像和自己的教学试讲,你觉得怎样才能上好化学课。(要求论述内

17


容300字以上)
六.诊断题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试题]Mg(OH)
2
沉淀能溶于NH
4
Cl溶液的原因是 。
[考试结果]有39.4%的学生提交的错误答案是:
NH
4
Cl水解 呈酸性,NH

4
+H
2
O
2H
+
+Mg (OH)
2
Mg
2+
+2H
2
O。
NH
3
·H
2
O+H
+
,H
+
与Mg(OH)
2
发生中和反应使沉淀溶解:
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正确的答案是: 。(7分)
(2)试对学生解题错误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诊断。(7分)
(3)如果这部 分学生总认为自己的答案没有错,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学生的答案是错误的。
(6分)
一 单选题
1. 化学教学思路是教师设计的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学习的路线。化学教材“分子”.“离子反应”的编写思路(B)
a
b
c
d
物质性质的差异-物质构成的微粒-分子的化学性质
物质性质的差异-物质构成的微粒- 分子-分子的物理性质
分子的概念-分子的性质-分子知识的应用
物质性质的差异- 物质构成的微粒-分子的性质
2. “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活动,对学生进行评价采取的形式是(B )
a
c
团体形式b
小组形式d
上述都可以
独立形式
3. 下面列举的内容不属于教学技术手段的是(C )
(2.0 分)
a
c
录象.多媒体b 录音.录象.VCD
标本.模型.图表.录象.课件 板书.演示实物.演示实验d

18


4. 化学教学系统的基本要 素是课程.教师.学生.目标。按照现代教学论的观点,置于系
统的中心位置的要素是(D )。
(2.0 分)
a 教材b 教师c 课程目标目标d 学生
5. 直观教学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最普遍和明显作用在于(B )
a
c
提高教学效率b 生动体现教材
精确刻画教学要点 实现教学双方互动d
6. 根据某些关系,推出其它事物的某些属性属于认知目标中的(A)。

a 理解b 知识c 分析d 应用
7. “科学探究”教学基本的几大要素包括(C ) 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
划进行实验④收集证据⑤解释与结论⑥表达与交流
a
c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⑤d
①②⑤⑥
①④⑤⑥
8. 《化学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的规定一般采取的方式是(D)
a
c
一级主题和二级主题b
内容标准d 一级主题
二级主题
9. 符合甲—乙 . 乙—丙 . 丙—丁 . 丁—甲. 丁—乙 两两相互反应的一组化学物质
是(D )
a
c
H2SO4 . Na SO4 . NaOH . NaClb
KCl . KCO3 . KOH . HCld
Fe .Cu Cl2. Zn . HCl
O2 . CO . CuO . C
10. 《化学课程标准》提出使学生都能具 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具备适应未
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的特殊含义是( A )
a
c
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正确理解b
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d
科学技术的应用
对化学知识.技能.方法的理解
11. 学生欲测定NaOH溶液与和盐酸溶液反应时温度的变化,科学的实验做法应该是
( D)
a
b
c

将已知浓度的盐酸溶液按照质量加入一定质量的NaOH溶液中;
将已知浓度的盐酸溶液按照体积加入一定体积的NaOH溶液中;
将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按照质量加入一定质量的盐酸溶液中;
19


d 将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按照体积加入一定体积的盐酸溶液中;
12. 下列内容不属于化学课程内容标准中的基础知识的是(C )
a
c
重要的化学事实以及化学的应用b
科学探究能力d 基本的化学原理
核心的化学概念
13. STS思想的实质是(C)
a
c
人文精神和社会精神的统一b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d
科学精神和社会精神的统一
人文精神和社会精神的统一
14. 教师备课的步骤为 ( A)。 ①组织教学 ②学期备课 ③复习旧课 ④学习新课 ⑤
单元备课 ⑥巩固新课 ⑦布置作业 ⑧课时备课
a
c
①③④⑥⑦b
①③④⑥⑧d
⑧⑤②
②⑤⑧
15. 做下列燃烧的演示实验,氧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A )
a
c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d
硫在氧气中燃烧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16. 教学目标是指(C )
a
c
课程目标b
培养目标d
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的
17. “互动式”是实施化学与社会发展内容的教学方式。以下对“互动式”的特征理解
不正确的是(B )。
a
b
c
d
采用多种形式的信息并对数据进行科学处理
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进行真实对话
应用讨论的方法提升科学价值观
通过科学实验进行问题探究
18. 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C )
a
b
c

教学目标是指通过特定的教学活动所达到的学习行为;
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系列化.行为化的结果;
教学目标是对教师具体行为的陈述;
20


d 教学目标是期望学生达到的最终结果。
19. 化学变化 伴随有能量的变化。这一特征在宏观上的表现主要是吸热.放热.发光等。
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这一特征 的本质是因为( C)各不相同。

a 动能b 热能c 化学键能量d 势能
20. 通过成绩考核,可以了解教和学的各项情况,从而判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
习水 平,这是成绩考核的( A)。
a 诊断作用b 反拨作用c 评定作用d 调节作用
二 多选题
1. 美国著名科学教育家Bybee认为科学素养教育要经历4个环节,即所谓()
(3.0 分) ABCD
教材
目的
方针
实际
2. 关于探究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3.0 分)
能探究的内容,就一定要探究;
讨论是一种探究形式
学生做实验,就表明学生在探究;
教师演示实验不是探究活动
3. 下列哪些是新课程教学设计要求:(ABCD )
(3.0 分)
从课时备课转向单元整体备课;
从定义中心的概念教学到基于认识转变和发展的概念教学。
探索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
体现三维目标的融合;

21


4. 中考考点中涉及的二级主题有哪些:(ABC)
(3.0 分)
化学物质与健康
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
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化学与经济增长
5. 化学研究的每个方向都需要定量研究方法,使研究结果深刻.精确。 化学是研究物质
的组成.结构和(BD )的科学。
(3.0 分)
计算
变化
合成
性质
6. 研究表明,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有四种水平:分别是:字符识记水平的记忆和
(ACD)
(3.0 分)
理解化学反应微观实质定量实质的记忆;
书本概念以及习题的记忆
了解物质名称水平的记忆;
理解反应物性质基础上的记忆;
7. 下列哪些属于说课内容(ACD)
(3.0 分)
板书设计
说反思
说学法
说教法
8. 科学素养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未来普通公民的基本的科学技能和能力。其主要内容
包括哪 三个方面:(ABC)

22


(3.0 分)
关于科学.技术.社会间的相互关系的认识。
关于科学方法和科学本质的理解;
关于科学知识的认识;
关于科学探究与社会文明之间的关系
9. 教师的教学 生活发生了很多有益的变化,他们将这种变化主要归因于什么呢?以下
是教师们主要的选择:(ABCD )
(3.0 分)
各种新课程培训,使教师学到了更多的教育理论,也更新了观念;
通过各种途径看到了新课程倡导的课例;
政府加大投入,优化了实验条件.网络设备等学习设施.学习资源;
新课程的教材直接影响教学的目标定位和课堂教学的方式。
10. 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独 特的表达方式,其符号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化学方程式是
化学学科最重要的化学用语,它简单明了地表 示一个化学反应的()
(3.0 分) ABC
物质变化
种类变化
数量关系
能量变化
三 判断题
1. 认知结构构建理论的提出是布卢姆。错
2. “环境中的化学”(简称STS)是给大学非科学专业的 学生设计的,其目的是帮
助学生妥善处理与科学有关的个人、社会问题。错
3. 二级主题既是知识上的核心内容,又带有强烈的价值取向。对
4. 教学目标就是教学目的。错
5. 学生学习的起点是单一物质的性质。对
6. 课程标准中对于概念原理知识的处理,从知识点的数量上看,比过去的教学大纲所
要求的增多了。错

23


7. 传统的教学评价比较重视评价的选拔、甄别功能,忽视了评价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
诊断、促进作用。对
8. 化学教学评价加强对学生化学学习的质性评价,逐渐淡化量化评价。错
9. 化学教学改革中关于课堂教学过程的本质论述正确的是教师起主导作用。错
10.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选修课,各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开设。错
11. 挂在教室墙上的化学家画像也可以认为是课程。对
12. 化学教学论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错
13. 难度用来表示测量结果正确反映所欲测量的特点和功能的程度。错
14. 化学学习策略可以解释为化学学习方式。错
15. 从科学教育的功能考察,其广域目标是知识、技能和方法。错
16. 氢气和氟气不需要任何条件就能发生化学反应。对
1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总体原则之一要总体控制内容总量和难度,加强学科和学
段间的衔接。对
18. 化学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表现出的熟练程度和准确性。错
19. 在高中 化学新课程中,过程方法既包括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一般科学研究方
法,也包括用微粒观、定量观 、转化观等核心观念研究、解决化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0. 2L的二氧化碳比1L的氧气质量大。错

1一 单选题
1. 根据某些关系,推出其它事物的某些属性属于认知目标中的(D)。
(2.0 分)
a 知识b 应用c 分析d 理解
2. 教学设计能有效的提高化学教学活动的效率,使化学教学活动具有( B)
(2.0 分)
a
b
c
d
明确的目的性.自觉性和有序性
明确的目的性.可行性和规律性
明确的方向性.规律性和简捷性
明确的方向性.自觉性和有序性
3. 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的变化。这一特征在宏观上的表现 主要是吸热.放热.发光等。
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这一特征的本质是因为( D)各不相同。
(2.0 分)
a 动能b 势能c 热能d 化学键能量
4. 以激励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是(D )
(2.0 分)

24


a
c
合作学习模式b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启发式教学模式 引导发现教学模式d
5. “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体现的教学方法是(B )
(2.0 分)
a
c
研究性教学b
启发式教学d
“填鸭式”教学
自主学习
6. 新课程对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 旨,
体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C
(2.0 分)
a
c
生活b
技巧d
技能
应用
7. 直观教学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最普遍和明显作用在于(A )
(2.0 分)
a
c
生动体现教材b 实现教学双方互动
提高教学效率 精确刻画教学要点d
8. “科学探究”教学基本的几大要素包括( A) 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
进行实验④收集证据⑤解释与结论⑥表达与交流
(2.0 分)
a ②③④⑤b ①②③④c ①②⑤⑥d ①④⑤⑥
9. 下列不属于教学设计工作一般步骤的是(B )
(2.0 分)
a
c
设计教学策略b
设计教学目标d
设计教学模式
设计教学媒体
10. 化学课程与教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 分) B
a
b
d
高中学生至少修6学分的化学课程;
教材是课程的具体化c 教材和课本是一回事情;
一个课程标准,只允许编制一套教材;
11. 以下化学教学方法不适合于学生用于“实验结果的处理”的方法是( )。
(2.0 分) C

25


a
c
科学分类b 化学方程式化
分析综合 表格化 线图化d
12. 在中学化学中有关离子方程式的学习属于
(2.0 分) C
a
c
概念形成b
代表学习d
概念同化
总括学习
13. 选择教学方法是首先应考虑的因素是( B)
(2.0 分)
a
c
教学条件b
教学内容d
学生的特征
教学目标
14. STS思想的实质是(D)
(2.0 分)
a
b
c
d
人文精神和社会精神的统一
科学精神和社会精神的统一
人文精神和社会精神的统一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
15. 加强化学与( C)发展主题的教学,对于增强化学教育的实践性,体现STS的理念,
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的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都是极其重要
的。
(2.0 分)
a 科技b 社会c 农业d 军事
16. 下面列举的内容不属于教学技术手段的是( C)
(2.0 分)
a
b
d
标本.模型.图表.录象.课件
录象.多媒体c
录音.录象.VCD
板书.演示实物.演示实验
17. 下列不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内容的是( B)
(2.0 分)
a 物质构成的奥秘b 化学与社会发展;

26


c 化学实验;d 物质的化学变化;
18. 教学目标是指(! )
(2.0 分)
a
c
预期的教学效果b
课程目标d
培养目标
教学目的
19. 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强调关心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它兴起于( A)
(2.0 分)
a
c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b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d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二十一世纪初
20. “化学与社会发展”新的主题教学的特殊作用是(B )
(2.0 分)
a 体会化学与技术的之间辨证关系b
理解并积极化解科学技术的风险
树立保护环境.与环境和谐相处的
意识c
d 了解化学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增进人类对自然的认识
二 多选题
1. 科学素养教育的意义在 于培养未来普通公民的基本的科学技能和能力。其主要内容
包括哪三个方面:(ACD)
(3.0 分)
关于科学.技术.社会间的相互关系的认识。
关于科学探究与社会文明之间的关系
关于科学知识的认识;
关于科学方法和科学本质的理解;
2. 美国著名科学教育家Bybee认为科学素养教育要经历4个环节,即所谓()
(3.0 分) ABCD
教材
方针
实际

27


目的
3. “环境中的化学”(Chemist ry in Context ,简称CiC)是给大学非科学专业的学生
设计的,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妥善处理与科学 有关的个人.社会问题。下面哪些方面是该课
程的主题来源( )
(3.0 分) ABCD
秽物处理
油漆制造
植物蔓延
汽水制造
4. 下列哪些属于说课内容()BCD
(3.0 分)
说反思
说学法
说教法
板书设计
5. 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索化学变 化的奥秘;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促进
学生形成适应现代和未来生活的科学素养,这方面的主要 做法包括:()
(3.0 分) ABC
讨论活动的形成
探究活动的提倡;
栏目增设的引导;
课后习题的丰富;
6. 这次课程改革倡导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强化评价的()
功能
(3.0 分) AB
实效
发展功能
A诊断

28


激励
7. 关于探究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D
(3.0 分)
能探究的内容,就一定要探究;
学生做实验,就表明学生在探究;
教师演示实验不是探究活动
讨论是一种探究形式
8. 化学试卷命题导向及特点:( )AC
(3.0 分)
试题的形式多样,主观.开放性试题适当增加,试卷编排图文并茂。
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但是形式不变。
重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反 映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影响,渗
透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关注过程与方法的培养目标,积极探索对课本知识的考查。
9. 中考考点中涉及的二级主题有哪些:() BCD
(3.0 分)
化学与经济增长
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化学物质与健康
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
10. 化学课程标准对于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重视主要体现在对过程和方法目标的要
求上。具体包括:() ABCD
(3.0 分)
能用联系和变化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
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9


三 判断题
1. 新课程的评价形态应该包括2个层面:一是平时的化学学业 成就评价(包括作业、测
验等),二就是中考和高考。对

2. 挂在教室墙上的化学家画像也可以认为是课程。对
3.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可以通过接受学习来获得。错
4. 说课内容大致包括五部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对
5. 国际上调查公民 科学素养主要考察对三方面内容的了解程度:科学术语和概念;科
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科学、技术与社会 的相互关系。对
6. 课程标准中对于概念原理知识的处理,从知识点的数量上看,比过去的教学大纲所
要求的增多了。错
7. 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教师的教学问题。错
8. 金属钠的焰色反应是由于钠和空气中的氧气燃烧产生黄色的火焰。错
9. 能力不是知识,但也不是凌 驾于知识之上的空洞之物,能力是知识技能、方法策略
的综合统一,是高度概括化、系统化、可应用化的 知识技能和策略。对
10. “环境中的化学”(简称STS)是给大学非科学专业的学生设计的,其 目的是帮助学
生妥善处理与科学有关的个人、社会问题。错
11. 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简称“双基” 对
12. 化学教学改革中关于课堂教学过程的本质论述正确的是教师起主导作用。错
13. 化学问题解决就是学习与某一化学命题相关内容的知识。错
14. 认知结构构建理论的提出是布卢姆。错
15. 化学变化的能量价值使得化学在生产生活中应用更为广 泛。比如:钻木取火是化学
能转变为热能,燃料电池则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的装置。错
16. 课程修订的内容之一,降低内容标准的学习水平要求,重视双基。对
17. 从科学教育的功能考察,其广域目标是知识、技能和方法。错
18. 教学目标就是教学目的。错
19. 氢气和氟气不需要任何条件就能发生化学反应。对
20. 在以往的教学大纲中,强 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没有再强调培养学生这4种能力 ,而是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化学教学论复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导入新课技能的构成程序的是( B )
A.集中注意 B.激发兴趣 C.明确目的 D.进入课题
2、推动、指导、支配化学学习行为的内部力量是化学学习的( C )
A.兴趣 B.能力 C.动机 D.行为
3、根据学习活动的性质,可把化学学习(综合)方法分为两大类:接受性、再现性学习方法和( C )

30


A.趣味性、探索性学习方法 B.趣味性、发现性学习方法
C.研究性、发现性学习方法 D.研究性、探索性学习方法
4、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 D )
A.教学问题 B.教师问题 C.升学问题 D.课程问题
5、在一个单元教学内容中,教学的难点 ( B )
A.就是教学的重点 B.不一定是教学的重点
C.不是教学的重点 D.是固定不变的某些知识点
6、教育部在2001年6月8日正式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课程改革核心理
念是( B )
A.学生的全面发展 B.以学生发展为本 C.研究性学习 D.素质教育
7、下列属于化学教学综合能力的是( D )
A.观察能力 B.实验能力 C.思维能力 D.创造能力
8、下列不属于教学设计工作一般步骤的是( D )
A.设计教学目标 B.设计教学媒体 C.设计教学策略 D.设计教学模式
9、 以激励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是( A )
A.启发式教学模式 B.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C.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D.合作学习模式
10、我国新一轮课改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在学习方式上特别强调和提倡( D )
A.接受式学习 B.探索学习 C.研究性学习 D.自主学习
11、 化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 D )
A.化学教材 B.化学教学实践 C.化学教师 D.化学教学系统
12、下列用来表示测量结果正确反映所欲测量的特点和功能的程度的是( B )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13、命题是考试能否达到期望目的要求的关键所在,试题具有导向性,试题题型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态度和复习方法,经常使用客观性试题并比重过大,学生会( B )
A.注重猜重点,押考题 B.只记忆零碎知识,养成不求甚解习惯
C.答卷费时,速度慢 D.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14、做下列燃烧的演示实验,氧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D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C.硫在氧气中燃烧 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15、STS思想的实质是( C )
A.人文精神和社会精神的统一 B.科学精神和社会精神的统一
C.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 D.人文精神和社会精神的统一

31


16、学段教学设计进行的工作中,要求编制( D )
A.课程教学计划 B.课时教学计划 C.课题教学计划 D.学期教学计划
17、在教育活动中影响人 的发展的基本因素是学校课程,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改
革的关键、突破口为( C )
A.课程设计 B.课程编制 C.课程改革 D.课程评价
18、各层次教育目标的制定顺序应为( A )
A.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B.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
C.培养目标→教育目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D.教学目标→教育目的→课程目标→培养目标
19、“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体现的教学方法是( B )
A.自主学习 B.“填鸭式”教学 C.启发式教学 D.研究性教学
20、科学方法是理解科学知识,应用和掌握科学知识的桥梁,科学方法的核心,科 学知识体系的精
髓是( A )
A.科学思想方法 B.科学文化体系 C.科学对象 D.科学过程
21、化学课程中的“课程”是指( D )
A.教学科目 B.教学进程 C.教学目的、内容和范围 D.前三项都包括
22、教学目标是指( A )
A.预期的教学效果 B.教学目的 C.培养目标 D.课程目标
23、下列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是( A )
A.标准差 B.标准分 C.算术平均数 D.区分度
24、10gMg、Zn、Fe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得气体4.48L(标况),则Mg、Zn、Fe 总的物质的量是( A )
A.0.2 mol B.0.3 mol C.0.225 mol D.0.4 mol
25.通过一些有效措施使化学实验对实验场所和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是指(B )。
A.化学实验科学化 B.化学实验清洁化 C.化学实验微型化 D.化学实验简便化
1. 下列化学课中,属于以训练技能为主的课是( c )
A. 化学基础理论课 B. 化学复习课 C. 化学实验课 D. 元素化合物知识课
2. 教学目标是指( A )
A. 预期的教学效果 B. 教学目的 C. 培养目标 D. 课程目标

32


3. 探究法是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它属于( )
A. 第一层级 B. 第二层级 C. 第三层级 D. 第四层级
4. 下列属于体验性学习目标水平的行为动词是( D )
A. 知道 B. 理解 C. 独立操作 D. 经历尝试
5. 用于表征考试内容与教学目标相匹配程度的指标是( )
A. 信度 B. 效度 C. 区分度 D. 难度
6. 化 学学科的内容特点决定了化学学习中,学习者心理上形成化学学习中特有的“三重表征”形式,
下列哪项 不属于( D )
A. 宏观表征 B. 微观表征 C. 符号表征 D. 元素表征
7. 皮亚杰认为适应就是主体与环境取得平衡, 而这种平衡依赖于有机体的两种机能的协调,这两种
机能是指( B )
A. 图式和同化 B. 同化和顺应 C. 同化和理解 D. 顺应和平衡
8. 下列属于化学新理论倡导的学习方式的是( D )
A. 自主性 B. 探究性 C. 合作性 D. 以上都对
9. 关于电解NaCl水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2005年全国高考题)( B )
A.电解时在阳极得到氯气,在阴极得到金属钠
B.若在阳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KI溶液,溶液呈棕色
C.若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
D.电解一段时间后,将全部电解液转移到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溶液呈中性
10. 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2005年全国高考题)( C )

3
B. H
2
O C. SiCl
4

5

1、教师在 讲述硅的化合物的性质时,先播放了一段有关沙子、玛瑙、玻璃等内容的录像,这种教
学情境的设置方法 属于(A )
A.从学科与生活的结合的入手,创设情境 B.从学科与社会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景
C.利用问题探究,创设情境 D.利用认知矛盾,创设情景
2、下列不属于传统教学媒体的是( B)

33


A.教科书 B.广播 C.标本 D.模型
3、下列描述属于分科课程优点的是(A )
A.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和严谨性 B.重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C. 重视与社会发展的联系 D.重视学科之间的渗透
4、下列不属于化学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的是(C )
...
A.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B.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
C. 家庭对子女升学的期望 D.化学学科的特征
5.我国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的化学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发展学生的(B)能力。
A. 观察能力 B.科学探究能力 C.思维能力 D.创造能力
6、下列内容不属于化学课程内容标准中的基础知识的是( D )
...
A.核心的化学概念 B.基本的化学原理
C.重要的化学事实以及化学的应用 D.科学探究能力
7、高中化学课程积极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的三种评价方式是
( D )
A.纸笔测验评价、学习档案评价和活动表现评价 B. 纸笔测验评价、班主任评价和活
动表现评价
C. 形成性评价、学习档案评价和活动表现评价 D. 纸笔测验评价、学习档案评价和学
生自主评价
8、下列教材理念和课程理念对应不正确的是(D )
...
A.培养少数精英、传承知识为主——学科为中心
B.突出学生发展,重视STS联系——社会中心
C.关注学生素养,强调实验作用——融合型
D.突出学生发展,重视STS联系——学生中心
9、教学设计能有效的提高化学教学活动的效率,使化学教学活动具有( D )
A.明确的方向性、自觉性和有序性 B.明确的目的性、自觉性和有序性

34


C.明确的方向性、规律性和简捷性 D.明确的目的性、可行性和规律性
10、布鲁姆等人按照教育的——逻辑的——心理的原则,把教育目标分为三个主要部分,
他们是(C)
A.认知领域、态度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B.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过程与方法领域
C.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D.价值观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1关于STS教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目的是精英教育;B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
C强调科学技术的价值;D 重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整合;
2 关于探究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学生做实验,就表明学生在探究;B讨论是一种探究形式
C能探究的内容,就一定要探究;D教师演示实验不是探究活动
4下列不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内容的是( A )
A化学与社会发展;B化学实验;
C物质的化学变化;D物质构成的奥秘

二、多选题
3 化学课程与教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D )
A教材和课本是一回事情;B一个课程标准,只允许编制一套教材;
C高中学生至少修6学分的化学课程;D 教材是课程的具体化;
5 新课程中,选取化学教学内容的原则是( BCD )
A十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B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
C重视学习情景的创设;D教材的内容要具有弹性;

26、教学模式选择的条件有┅┅┅┅┅┅┅┅┅┅┅┅┅┅┅┅┅( ABCDE )
A.教学目标 B.学习者的自身特点 C.教学内容
D.教学情境 E.教学技术的等级
27、 除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课程必须处理好的基本关系有┅┅( ABCDE )
A.知识和能力 B.分科和综合 C.科学精神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
D.内容和形式 E.适应个体发展需要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28、以下人物与其所构建理论相符的为┅┅┅┅┅┅┅┅┅┅┅┅┅( A D )
A.巴班斯基——教学最优化理论 B.布卢姆——认知结构教学论

35


C.奥苏伯尔——信息加工教学论 D.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论
E.布鲁纳——掌握学习教学论
29、试题的质量指标有┅┅┅┅┅┅┅┅┅┅┅┅┅┅┅┅┅┅┅┅( ABCD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E.标准度
30、通过中学化学的课程能使学生得到发展的方面有┅┅┅┅┅┅┅( ACE )
A.知识和技能 B.实践和创新 C.过程与方法
D.分析和总结 E.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填空题
31、一本化学教科书是否好教好学,主要取决于“三序”,即 知识的逻辑 顺序、 学生的认识 顺
序和 学生的心理发展 顺序结合的合理化程度。
32、教学方法的十六字方针是 教学有法 、 教无定法 、 教亦多法 和 贵在得法 。
33、2003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高中化学要设置多样化的课程 模块,
使学生在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这里高中化学新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指知识与技能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34、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和选 修两个课程模块组成,其中必修包括化学1和化学2,选修包括6个模
块分别是 化学与生活 、 化学与技术 、 物质结构与性质 、 化学反应原理 、 有
机化学基础 和 实验化学 。
35、说课内容大致包括五部分即 说教材 、 说教法 、 说学法 、 说教学过程 和 说板
书设计 。
1. 化学教学论是研究 化学教学规律及应用 的一门学科。
2. 教学目标的作用为 、 、 。
3. 化学教师自我反思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 写教学日志 、 观摩和交流 、
专题研究 、 行动研究 四种。
4. 高中化学新课程由必 修课程模块和选修课程模块两部分构成。其中选修部分包括6个模块,是必
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这6个选修模块为 化学与生活 、 化学与技术 、
物质结构 、 化学原理 、 有机化学基础 、 从实验学化
学 。
5. 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四种能力,一种精神即 、 、
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 。
6. 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三种评价方式,即

四、简答题
1、怎样理解化学教学的“两贴近”?(5分)

36


答:化学教学的“两贴近”是指“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这应当看成是 化学教学改革的一条
原则,而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或体现化学重要性的一种策略。所以在组 织教学和选择教
材时,应该把握住二者之间的差别。过去的教材所采用的手法,应当认为是很不理想的, 也许当时认为
讲一点和生活或健康有关的常识,就是贴近生活,很少考虑这里所讲的生活和中学生的实际 生活或思
想是否真正贴近?也许认为讲一些基本化学工艺过程,介绍一点环保常识或概念就算是贴近社会 ,很
少考虑这样的内容是否真能使中学生产生贴近社会的感觉和萌生出社会责任感。更为重要的是,正是
这种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感受和体会,如果能和化学教学目标密切相关,就可以成为启发和启动学生创新意识与思维过程的一种开关和“样板”。应当承认,我们的教学和教材过去在这方面是存在着
严重缺陷的,是一个值得大家来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化学是一门密切联系自然、生活和社会的学科。化 学教学,要拓宽学生的化学视野,提高学生
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问题的能力。我国2001年颁 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
验稿)》提出“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 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
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 的实际问题。”

2、怎样理解“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5分)
答: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
的过程中融 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
工,设计出活生生 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
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 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1)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 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
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 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
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 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
(2)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 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
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材中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 和想像的内容,以发展学生
的想像力和各种不同的思维取向。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以 及课题学习。对于这
些知识我把它们改成学生课外学习研究材料,让学生通过询问、调查、阅读有关书籍 和上网查阅等
多种渠道搜集有关这些知识资料并通过书面形式打印出来供全班同学阅读。这样做既锻炼了 学生解
决问题的能力又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3、“做实验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吗?”请发表你的看法。(10分)
答:化学是一门以实验 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源泉之一,是培养和发
展学习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 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化学实验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是体
现人的认识过程从思维到再创造应用的最 生动典范。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不但要体现教师的指导作
用,更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空间,优化实 验环境,创造条件,鼓励学生以积极求实的态度、
刻苦钻研的精神,敢于提出问题,大胆假设,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充分唤起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7


促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4、作实验就是探究吗,探究就是做实验吗?(10分)
答:实验分验证性试验和探究性试验 ,探究性试验是实验的一种类型,所以做实验不一定就是
探究。同样探究的方法也很多,如文献法、讨论 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反思
法等,做实验探究是探究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但不是唯 一的方法。

5.下面的一段话是对某化学教师进行化学教学活动片断的描述,请你分析,该 教师的指导作用
是否“到位”?(10分)
一位化学老师在为高一学生制定研究性学习题目中 ,共给出“空气质量”,“白色垃圾问题”等
7个题目供选择,考虑到学生不会写调查报告而准备提供范 例,要求2周后交调查报告,从而完成
课程计划。

答:该教师的指导作用 “不到 位”。老师的指导不是告诉,即不是给同学们提供调查报告的范
例,而应该引导学生,让他们动脑筋想办 法,自己去解决问题,不能让他们的思维受到限制。不能
因为为了完成课程计划,去告知学生,如果那样 就失去了研究性学习的意义,达不到研究性学习的
目的。

36、现代教师的角色?
回答要点:在现代教育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⑴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
⑵ 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⑶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⑷教师是共同指导学生学习的合作
者;⑸教 师是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的开拓者。
37、教学目标表述的四个要素
回答要点:一个规范、 明确的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包含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环境或
条件;表现水平或标准。
38、你认为21世纪化学教师应具备的核心能力有哪些?
回答要点:终身学习的能力;反思 教育的能力;基于网络资源教育的能力;激活创造性的能力;
心理辅导的能力;亲和力。
39 .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化学高中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
方 面进行了全新的改革,使“不同学生学习不同化学”的目标得以实现。请分析该标准的基本
结构与特色。
回答要点: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有必修课程模块和选修课程模块构成:2个必修模块:化学1(2
学分,36课时);化学2(2学分,36课时); 6个选修模块:(每个模块均为2学分,36课时)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学生在学
完 必修课时化学1和化学2后,至少要在6个选修模块中任选一个模块进行学习,并获得相应学分。

38


必修课程较好地体现了初、高中阶段化学知识与技能的衔接 ,不仅为学生学习其他化学课程
模块提供了基础,而且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对高中学生 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选修课程则在提高了学生科学素养的总目标下功能有所侧重。设置了模块内容的体 系有所不
同,有的着力反应现代化学的基本原理,有的则充分体现了化学对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影 响。
40.初中化学教学大纲(A)与新制定的义务
教育化学课程标准(B)建构的内容体系
分别如下:
试通过分析比较,阐述两者的特点。
回答要点:A:内容体现传统的教 学观念,
偏重化学学科知识,重视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
技能。B: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突出学习方式的转变(科学探究),提倡与生活实际相联
系,激发学生探索物质世界的兴趣,揭示化学 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41.这是现行的A、B两本初中化学教材中对于相对原子质量 概念的定义。请对这两组化学概念的不
同表述方式做一评注。

教材A
一 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
准,其它原子质量跟它比较所得
的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 br>质量。
教材B
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基准,其它原
子的质量与这 一基准的比值,称为这种原子的
相对原子质量。
附图 :

碳原子
碳原子的112
÷
16
氧原子
A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元素化合物知识
化学基本计算
化学实验
B
科学探究
身边的化学物质
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质的化学变化
化学与社会发展






回答要点 :教材A对相对原子质量的表达科学性,但对初中生而言较难理解,可读性较差。教
材B对相对原子质量 的定义从抽象和复杂中摆脱出来,用图式的方法,使概念具体化,降低了知识
学习的难度。
4 2.某学生在区九年级的三次化学测验的得分均为85分,其全区化学测验分数的平均分和标准差分
别为 85、5;83、5;80、5。根据这些数据,你认为该学生的学业成绩是否有所进步,为什么?
答 :
z1
8585
5
0

z2
8583< br>5
0.4

z3
8580
5
1
;< br>T1 =10Z1 +50 =50,T2=10Z2 +50 =54,
T3 =10Z3 + 50 =60。T3>T2>T1 ,说明学生成绩进步提高。
43.请简单谈一谈目前中学化学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或弊端,其教学改革的现状和趋势如何?
回答要点:存在的问题:(1)化学教材内容存在“繁、难、偏、旧”等问题;(2)化学教学方

氧的相对原子质量=
~

39


法主要是以教师 讲,学生听为主的灌输式;(3)教学组织形式和手段上,缺乏多样性;(4)教学过
程更加注重了知识 的获得,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5)化学实验教学薄弱,学生动手的机会少。
趋势:(1)体现以 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新概念,增加人文关怀。(2)凸现化学实验教学的作用,
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 动脑。(3)加强STSE课程教学。(4)精选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发展。
44.教学理念是人们 对课程教学的理性认识,它决定着课程如何实施,决定着课程实施的效果,在
课程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 作用。在化学新课程中我们要树立哪些新理念?

45.化学教学过程是以化学知识为载体的 多向互动过程,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活动与过程的多维性。
请用相关化学教学理论简单分析下图的含义。
回答要点:(1)体现了教学中“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
教学新理念;(2)组织学生开 展合作学习;(3)较强师-师互动,
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4)高考理科综合形势下,加强了学 科
之间,学科内部教师之间的交流,以及东部与西部,国内与国外教
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 br>46.高中化学课程由哪些课程模块构成?普通高校招生化学科的考
试内容对报考不同专业的学生 有哪些不同的要求?
1.(6分)简述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2.(6分)简要介绍演示技能的构成要素及在化学教学中的基本要求。
3.(6分)请你举一中学化学教学实例来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6分)简述化学教学方法的分类及其特点。
5.(6分)金属钠(Na)与水能够发生 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钠(NaOH)和氢气(H
2
),这是钠重要
的化学性质,对于 这一事实性知识的学习,你采取何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并作出简要评价。
t
S
t
s
s
1. 请简述化学学习的特征,以及影响化学学习的因素。(10分)
2. 简述有机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重要地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
例说明。(10分
五、设计题
47.通过“铁钉在不同环境下的锈蚀情况”的活动为主题,设计简要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方案。
回答要点:[创设情景]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每年因钢铁生锈造成的经济损失。
[提出问题]铁为什么会生锈?在不同条件下对铁的生锈产生哪些影响?
[提出假设] 1与空气接触;2与水蒸汽接触;3与空气和水同时接触。

40


[实验验证]实验1:取一只干燥试管,放入一根铁钉,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实验2:
取一只试管,放 入一根铁钉,加入刚煮沸过的蒸馏水至浸没铁钉,然后在水面上注入一层植物油,
使铁钉只与水接触。实 验3:取一只试管,放入一根铁钉,然后注入蒸馏水,不要浸没铁钉,使铁
钉与空气和水同时接触。
[结 论]常温下,铁在干燥的空气或隔离空气只与水反应都不生锈,当铁同时与
空气和 水接触时才会生锈。因此铁生锈的原因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48.化学探究教学的一种模式为: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实验事实 验证假设 得出
结论 整合应用。需要探究的问题是:氯气与硫氧化性强弱的探究。试设计能体现上述模式
过程的微型教案。
回答要点:要求按模式的结构设计。参考案例:提出问题:从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S和Cl
2< br>都
是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单质,都具有较强的氧化性,那么他们之间的氧化性强弱的关系如何呢?猜 想
与假设:从他们的原子结构看,他们都属于同一周期的元素,氯的原子半径小于硫,氯束缚电子的能力比硫强。而氧化性是原子得电子的能力,故得电子的能力为:氯大于硫。因而可推测他们单质
氧 化性的强弱为:Cl
2
>S。实验验证:(1)组织引导学生设计验证的实验方案:依据氧化性 强弱不同。
① Fe+S ② Fe+ Cl
2
可通过反应后检验产物成分判断。(2)学生进行实验验证① 产物溶于稀盐
酸,滴加KSCN溶液,无颜色变化,说明S把铁氧化为+2价。② 产物溶于稀盐酸,滴 加KSCN溶
液,溶液变成血红色,说明Cl
2
把铁氧化为+3价。得出结论:组织学 生汇报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他们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Cl
2
>S。整合应用:下列各 物质中,不能由组成它的两种元素的单质直接
氧化而得到的是( ) A、FeS B、Fe
3
O
4
C、FeCl
3
D、FeCl
2

49.通过“从碳酸饮料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活动为主题,设计简要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方案。

回答要点:本题探究性学习活动方案包含五个步骤:提出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
论 、交流与应用。参考下列方案:
【问题的提出】炎热的夏天同学们都喜欢喝碳酸饮料,当打开碳酸饮料 时,我们可以看到有大
量的气泡产生,你们知道这气体有怎样的性质呢?
【提出假设】假设: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验证假设】打开一瓶汽水,用一个 塑料袋罩住汽水瓶口,手机适量的气体。再把收集的气体
倾倒到燃着的蜡烛上,观察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打开一瓶汽水,用一个塑料袋罩住汽水瓶口,手机适量的气体。再把收集的气体
倾倒到燃 着的蜡烛上,可以看到燃着的蜡烛熄灭了。此实验说明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交流与应用】由于二氧化碳具有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因此我们可用二氧化碳气体灭火。
25.阅读下列三段材料。
材料一 教科书“金属的化学性质”所呈现的内容
金 属的用途不仅与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密切联系,而且还与它们的化学性质有密切关
系。例如,铝能在短短的 一百多年里产量得到如此大幅度的提高,并被广泛地应用,除

41


了因为改进了铝的冶炼方法,使其成本大大降低,以及铝的密度较小外,还由于铝的抗
腐蚀性能好。那么 ,为什么铝具有这么好的抗腐蚀性能呢?
二、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经 知道镁和铁都能与氧气反应。实验表明大多数金属都能
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是不同的。 例如,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
反应。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Al
2
O
3
)薄膜,从而阻
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 性能。
4Al + 3O
2
= 2 Al
2
O
3

铁、铜等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 氧气反应。“真金不怕火炼”
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从上述实验事实可以看出:镁、铝比 较活泼,铁、
铜次之,金最不活泼。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很多金属不仅能与氧气反 应,而且还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
能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可反映金属的活 泼程度,即金属活泼性。
【活动与探究】
在试管里放入两小块镁,加入5mL稀盐酸,用燃 着的小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现
象,并判断反应后生成了什么气体。
参照上述实验步骤,分别 在放有两小块锌、铁或铜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
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如果有气体生成,判断 生成的是什么气体。
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并比较发生的现象。
金属
稀盐酸








现象
稀硫酸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稀盐酸




稀硫酸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以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讨论:
1.哪些金 属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反应的剧烈程度如何?反应后生成了什
么气体?哪些金属不能与盐酸、稀 硫酸发生反应?根据反应时是否有氢气产生,将金属
分为两类。
2.置换反应的概念(略)
……
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应用。……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第八单元 金属
和金属材料,2001年第1版。)

42


材料二 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材料三 化学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 < br>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
的重 要作用;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
表对有关的 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节课的有关问题:
(1)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6分)
(2)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4分) < br>(3)请设计一个探究活动的教学片段,比较Al、Cu和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要求从教案和学
案两个方面进行设计。(9分)
(4)在上述所给材料中,省略了金属活动顺序给我们提供的一些判 断依据(即金属活动顺序的
应用),请你补充这部分内容。(6分)
(5)试对本课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5分)

六、论述题
1.实施 新课程,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考试、资源、教师的素质等,请你谈谈,教师在这
个过程中的角色。 (20分)
答:实施新课程,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由传统教师角色向现代教师角 色
转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角色是:一、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由科学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科学素养主动、全面发展的促进者转变,并不是说教师就不要传授知识,不再有传授者的身份,而是说
传 授者不再是化学教师的唯一身份,主要角色。也就是说,从传授者向促进者的转变,是化学教师
角色重心 的转变,而不是对传授者身份的否定。二、是课程改革的开发者。新课程着力改变教师对
化学课程教材的 从属者、被动执行者的身份,使之成为课程主体,要求化学教师树立课程意识和参
与意识,积极主动地进 行课程教材的开发与实践。三、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
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 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 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地认识。

2.根据下面的教学案例回答下列问题(20分)
【化学学习任务】认识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化学教学活动1】教师讲授,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溶液
变红。

43


【化学教学活动2】教师演示,“向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 中通入二氧化碳”的实
验,引导学生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化学教学活动3】学生进行“向 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的实
验,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化学教学活动4】学生进行如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1】取少量固体石蕊于试管中,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
【实验2】取少量固体石蕊于试 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水,充分振荡,待溶解后,
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

(1)获得二氧化碳,有哪些可利用的途径(至少举出三种,类型尽可能不同)?
答:石灰石和盐酸反应;煅烧石灰石;碳完全燃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等

(2)分析该教学片断中,教师采取的教学行为的异同。
答:同样是完成“认识二氧化碳与水 的反应”的化学学习任务,四位老师所设计的化学教学活动
和所采用的化学教学行为却不同。【化学教学 活动1】是通过讲授实验的方式,【化学教学活动2,
3,4】是通过做实验的方式。从学生对化学实验 现象的感知、对化学实验过程和方法的体验来看,
活动1与活动2、3、4相比,教学效果肯定大不一样 的。活动2与活动3、4不同,前者是通过
教师演示实验的形式,后者是通过学生亲自做实验的形式。从 学生对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
对实验过程和方法的体验来看,活动3、4比活动2好。活动3与活动 4又不同,前者是照方抓
药式地做,后者是探究式地做,因此后者对学生体验科学过程、掌握科学方法, 形成“控制实验
条件的意识”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具有更大的作用。

(3)结合案例,谈谈为什么说“在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它学的优势是一个整体的优势”。
答: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引导学生完成同一化学学习任务,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化学教学活动来
实施,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主动全面发展这一化学教学的目标出发,这四种化学教学活动的教学效
果有着 较大的不同。科学素养作为人的整体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主要由科学兴趣、科学知识、科
学能力、科学 方法和科学思想五大要素构成。现代教育认为,化学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概念、定
律、定理的内容及应 用,还要掌握概念、定律、定理的建立过程及研究方法,做到既重知识传授,
又重过程方法指导和能力的 培养,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状态,提
高学生的科学素养。1、创设适当 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是科技素
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又是形成较高科学素 养的前提,它是科技素质结构中的动力系统。充分激发起
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达到化学教学各项目标的前 提。对于化学这门学科,化学的现象和规律源于生
活,应从生活实际出发。这就要求创设有丰富资源的学 习环境,包含许多不同情境的应用实例和有
关的信息资料,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主动发现、 主动探索。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意
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引用生活中的实例,制造学生在认知上的冲突 以引起他们的反省及思考出解
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真实情境,如果再与仿真 技术相结合,则能产生
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2、重视自主协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从社会 的生存和进步来

44


看,科学能力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对具体科学概 念的掌握。科学能力应是获取科学知识和探索科学新
知识的能力,如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 3、运用探究教学模式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是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要素。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
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地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性地直 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
义。4、发挥化学实验的功能树立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人类 科学文化的灵魂,它不仅
可以激励人们学习、掌握和应用科学,鼓舞人们不断在科学的道路上登攀前进, 而且对树立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科学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做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 的领导工作
和管理工作,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科学精神的涵义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 理论
联系实际。二是科学的社会观。认识到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发展离不开科< br>技。三是科学的价值观。正确认识科学价值的双重性,积极参与有关科技与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
树立“热爱科学、相信科学、尊重科学和依靠科学”的思想,参与同反科学、伪科学作斗争。四是
科学 道德观。包括良好的科学品质、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培养“怀疑、求实、进取、创新、严谨、
合作、奉 献”的精神。


50.联系中学化学教学实际,试论“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 ”这一化学教学原则。(要求不少
于300字)
回答要点:(1)该教学原则的涵义:应尽量 以化学实验、实物等开路、引导,并在实验过程中
将实验――观察――思维统一,通过实验启迪思维。( 2)提出该条教学原则的必要性:从化学学科
教学特点及化学实验的作用进行分析。(3)实施这一化学 教学原则的途经:a. 多做实验,改验证性
实验为探究性实验;b. 教学中实施“看――做――想”相统一;c. 学生能做的实验由学生自己完
成,让他们多动手、动口、动脑;d. 加强教学反馈。
51. 联系中学化学教学实际,试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多渠道传递与接收化学教学信息”这一
化学教学原 则。(要求不少于300字)
回答要点:围绕下述观点论述:
(1)论述化学教学中为什么 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①之所以要“教为主导”,是因为:
一是学生学习的内容是人类间接经验, 其学习行为受到自身生理、心理、认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
需要教师的主导;二是教师“学在先,术有专 攻”,有能力进行主导;三是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外
因,只能进行主导。“教为主导”主要体现在:教师 对教学的领导、指导和辅导。②之所以要“学
为主体”是因为:一是学生是认识上的两个“飞跃”和学习 上的两个“转化”的内因;二是学生具
有主观能动性;三是学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效果主要看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程度。学生
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自主权,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并与 教师的主导同步。
(2)论述化学教学中为什么要“多渠道传递与接收教学信息”。①化学学科的特点 是:实验多,
内容多,广泛存在于社会生产、生活中的方方面面。②化学教学过程是具有多维性,是多向 互动过
程。③有利于学生建构和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④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这一教学原则。A:激发

45


学生的学习需要。B:创设学生的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C: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D:多元沟通。
E:加强教学反馈,及时调控教学。
52.试论化学科学的价值及化学教育的价值?
回答要点:化学科学的价值: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创造性的科学。
化学的显性(物质 )价值:化学在为满足人类社会对粮食、能源、新材料、环境、健康等的需
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 br>化学的隐性(精神)价值:化学科学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对充实、深化科学的方法论和认识
论提 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
化学教育的价值:
从社会发展的需求看化学教育的价值:现代社会需要公民具有基本的化学科学素质。
从个人发 展的需求看化学教育的价值:公民需要通过化学教育具备化学科学素质,以适应社会
对自己的要求。
53.请就探究学习的特点及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谈谈你的看法。
回答要点:探究学习的特点 :探究学习在观念上的平等、开放、民主,在过程中的自主、体验、
个性,在形式上的生动、多样、有趣 。
从探究学习的基本步骤可知,探究学习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展开的。
从纵向看,包括科 学探索的基本活动,即:提出问题、确定研究方向及计划、搜集资料并整理
资料、得出结论、以及根据现 实条件灵活运用科学结论等等。在参与这一系列活动的过程中,学生
不仅可以获得探究活动所指向的知识 ,而且能学习和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具体方法。
从横向看,探究学习的每一个步骤都包含许多具 体的活动形式。在这些生动、多样、有趣的活
动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发展自己的个性。他 们会视学习为乐趣,主动而轻松,并富
有创新精神。
探究学习事实上是一种双重的学习过程。 既是探究者对所研究的课程的学习,同时也是对探究
过程的学习。
探究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br>既是系统的,又是灵活的
,其系统性在于开展了一整套活动,而其灵
活性则在于活动可以 增减、替换,活动的顺序可以变换。
(关于探究学习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请学员结合目前中学化学教 学的现状和教育改革的趋势进行
论述。)
54.结合教学实际,谈谈目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和改革的思路。

回答要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⑴在教学目标上,功利性强,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 ,甚至把“做”实验变成了老师“讲”、
学生“听”实验和“背”实验。
⑵在教学地位上,附 属于理论教材,是为验证理论知识而设置的,因而往往导致照方抓药,追
求结果的一致性和唯一性。

46


⑶在教学方法上,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把化学实验作为一 种培养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
和巩固化学知识的手段。缺少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基础的探究性实验 。
⑷在实验的功能上,只把化学实验作为一种实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它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方
法的重要价值。
⑸在实验内容上,缺少与现代社会生活、生产实际联系的内容,不是解决真实情境中 的化学问
题,追求的是“纯”化学问题的解决。问题是纯的、药品是纯的、过程是单一的、结论是已知的 ,
没有学生发挥的余地。内容陈旧,没有把“绿色化学”等反映现代化学发展趋势的观念的实验如“绿< br>色实验”、“微型实验”等纳入实验内容。
⑹在实验类型上,演示实验多,学生实验少。
(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请学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论述。)
55.结合教学实际,谈谈目前中学化学教学的现状和改革的思路。

回答要点:我国 基础化学教育在一段时间内存在科学主义的价值取向。在“应试教育”的重压
下,作为基础自然科学课程 之一的中学化学教育发生了程度不同的扭曲和异化。在教育目标上:“科
学为大众”的教育理念在目前强 调“受教育机会均等”的背景下,理应得到充分的重视。但长期以
来,基础化学教育的目标主要定位在升 学教育上,忽视了多数学生的发展需要,片面追求升学率,
导致部分学生在化学课程面前望而生畏,丧失 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教学内容上:以学科为中心,
强调化学知识体系的基础性、系统性和逻辑性,有把 化学简化为工具,忽视化学的“人文性”,割
裂化学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的倾向。在教学方法上:形式 单一,主要是课堂中心的接受学习,不
利于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缺乏实 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学评价
上:以学科成绩作为评定学生学习质量的主要标准,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和 潜能发挥。
(对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思路,请学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论述。)
1.试述教师结课的艺术。
2.如何评价课堂演示实验。
3.结合本学期观摩的教 学录像和自己的教学试讲,你觉得怎样才能上好化学课。(要求论述内
容300字以上)
六.诊断题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试题]Mg(OH)
2
沉淀能溶于NH
4
Cl溶液的原因是 。
[考试结果]有39.4%的学生提交的错误答案是:
NH
4
Cl水解 呈酸性,NH
4
+H
2
O
2H
+
+Mg(OH)< br>2


NH
3
·H
2
O+H
+< br>,H
+
与Mg(OH)
2
发生中和反应使沉淀溶解:
Mg2+
+2H
2
O。
47


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正确的答案是: 。(7分)
(2)试对学生解题错误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诊断。(7分)
(3)如果这部 分学生总认为自己的答案没有错,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学生的答案是错误的。
(6分)

华东师范大学期末试卷(B)
2005年—2006年第二学期
1. 21世纪初化学新教材的内容特别体现化学与社会、科学、技术和环境的联系。
2. 从科学教育的功能考察,其广域目标是知识、技能和方法。 ( ) 3. 中学化学新
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有三方面,知识、技能和情感 。 ( ) 4. 化学学习能力是
指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表现出的熟练程度和准确性。 ( )
5.化学问题解决就是学习与某一化学命题相关内容的知识。 ( ) 6. 化学教学改
革中关于课堂教学过程的本质论述正确的是教师起主导作用。
1.正确2.错误 修正:其广域目标是知识、技能、过程、态度。3.错误 修正:
三方面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错误 修正:化学学习能力
主要是指学生应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研究具体化学问题的行为与表现。5.错误修
正:化学问题解决 可以理解为克服化学问题的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障碍,填补其
间的空隙,使问题状态转变为目标状 态的过程。6.错误修正:正确的是师生互动。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1.
2.模仿他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学,但实际教学效果并不佳。请你从理论上分析可能
导致这一结 果的原因。

48


可能性分析:没有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2 分);对教材的地位和内容不熟悉,
不会应用教学策略与方法(2分);缺乏教学经验,教师应变能力差 (2分);师生互
动少,学生主动探究活动少。(2分)
3.以“电解质”为例具体说明概念图的制作过程。
下图的制作过程,“电解质”这个核心概 念是与“溶液”和“电离”逐个两个概念
形成了概念图的中心内容。(1分)
然后再去完善“ 溶液”和“电离”相关的概念,“溶液”的上位概念是“分散系”,
而溶液还包括非电解质。电解质根据 电离情况的不同分为强弱电解质。
此外,也要关注“电解质”的直接的特征,并注意在概念下面加上实例,
以形成较为完善的概念图。(1分)
4. 以钠与水为例,说明如何运用多种感官协同策略学习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性质。
运用多种感官协同策略, 将实验、观察与思维结合,学生的思维的参与更深刻,更
主动,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学生通过亲 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使结论的
获得与具体的情景、过程有机结合,增进了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3分)
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学生首先观察钠与水反应的 实验现
象,(浮、熔、游、红、嘶),尝试根据反应现象解释原因,并对该反应的产物作出推测,
即提出假说,然后运用已有知识设计实验方案,收集证据,验证假说,从而获得正确的
实验结论。(3 分)
验证实验方案:反应后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收集的气体能被点燃。
三、设计题:(共50分)

49


1.通过“铁钉在不同 环境下的锈蚀情况”的活动为主题,设计简要的探究性学习活
动方案。(15分)
.通过“铁 钉在不同环境下的锈蚀情况”的活动为主题,设计简要的探究性学习活
动方案。(15分)
[创设情景]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每年因钢铁生锈造成的经济损失。(2分)
[提出问题]铁为什么会生锈?在不同条件下对铁的生锈产生哪些影响?(2分)
[提出假设] 1与空气接触;2与水蒸汽接触;3与空气和水同时接触。(3分)
[实验验证]
实验1:取一只干燥试管,放入一根铁钉,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2分)
实验2:取一只试管,放入一根铁钉,加入刚煮沸过的蒸馏水至浸没铁钉,然后
在水面上注入一层植物油,使铁钉只与水接触。(2分)
实验3:取一只试管,放入一根铁钉 ,然后注入蒸馏水,不要浸没铁钉,使铁钉与
空气和水同时接触。(2分)
[结论]常温下, 铁在干燥的空气或隔离空气只与水反应都不生锈,当铁同时与空气
和水接触时才会生锈。因此铁生锈的原 因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2分)
2.为高中教材“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一节内容(见附页 )编写出教学目标,并
设计一段教学情景,引入新课。(20分)
(1)教学目标:(分类1分)

50


[知识和技能](3分)
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掌握证明二氧化硫性质 的实验方法;了解酸雨的形成、
危害及防治方法。
[过程与方法] (3分)
通过实验、讨论、探究方法等学习过程,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方法。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3分)
通过防治酸雨和环境污染的学习和教育,增强环保意识、社 会责任感、参与意识,
形成牢固的“可持续发展”观。通过与同学共同合作、探究学习,学会倾听、欣赏 、分
享,增强团队精神。
(2) 新课引入(10分)
[投影展示]雕像、森林受 酸雨毁坏的图片:公园里的大理石雕像、寺院里古塔上的
美丽的图案都变得模糊了、森林里的树木枯死了 、源泊里的鱼死了。
[提出问题]是什么使雕像模糊、树木枯死?
[过渡]酸雨造成了今天 这么多严重的环境问题。那么什么是酸雨?是什么化学物质
使雨水变酸性?今天的学习会带领我们从学习 活动中寻找答案。
3.请你根据所给的教材内容“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见附页)设计学习任务和
学习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15分)

51


评分:二氧化硫的酸性(5分),(其中教学活动设计3分,设计意图2分。)
二氧化硫的氧化还原性(5分),(其中教学活动设计3分,设计意图2分。) 二氧
化硫的漂白性(5分),(其中教学活动设计3分,设计意图2分。)
1

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2006年第二学期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题A
一、对下列说法的合理性做出判断,在( )中填入正确或错误,并在必要时予以文字修正。(每题
3分,共18分)
1. 使学生懂得“是什么”和“为什么”,就实践了对某一化学命题的学习。( ) 1.错误,修正:
不仅要懂得“是什么”和“为什么”,而且要学会“怎么获得”和“如何应用”,以及理解知识的来
龙 去脉及发展过程就基本实践了对某一化学命题的学习。
2. 国际上调查公民科学素养主要考察对三 方面内容的了解程度:科学术语和概念;科学研究过程和
方法;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 ) 2.正确。
3. 化学课程新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 )
3.错误,化学课程新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 创新能力和
实践能力。
4. 新课程的“内容标准”是对某一主题下所列内容应达到的最高学习要求。( ) 4.错误,“内容
标准”是对某一主题下所涉及的内容应达到的最低(基本的)学习要求。 5. 化学教学论是教育学的
分支学科。 ( )
5.错误,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及其应用,是在人类社会教育实践活动中发展的一门交
叉学科。
6. 化学学习策略可以解释为化学学习方式。 ( ) 6.错误,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
学习策略和方法。
修正:化学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化学学习活动中有效地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

52

孩子不笨-家常香辣虾


保险公司早会专题-canyoufeelit


支原体肺炎传染吗-2岁睡前故事


吃核桃有什么好处-大堂


只有一个地球教案-横七竖八


阿诗玛的故事-医生图片


海参的营养-员工考勤签到表


幼儿园托班工作总结-青花瓷周杰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