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与小学数学学习差别

绝世美人儿
530次浏览
2020年12月05日 12:2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记叙文阅读-传染病的分类

2020年12月5日发(作者:严幼芝)


初中与小学数学学习差别
我接触到的初一的学生,常听一些学生说“这题怎么这么难啊 ”一类的话,而且原
本在小学数学成绩不错的同学纷纷“马失前蹄”不幸落于马下,而且一落就再也起不 来
了。因此同学们学习数学的热情似乎减了几分,对数学几乎是躲之不及,更别提什么兴
趣了。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同学们没有做好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过渡,许多同学没
有抓住这一点,结果就导 致了对知识不理解、成绩下滑、学习热情不高等情况频频出现。
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侧重点是不 同的。小学数学侧重是打下数学的基础。因此,其
内容主要是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各种量与计量的方 法;各种基本运算、基本的数量关系;
基本的图形认识及简单的周长、面积与体积计算;以及简单的代数 知识等。 初中数学则
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包括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 力、
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等。在内容上增加了复杂的平面几何知识,系统学习代数知识,运
用方 程解决实际问题;数扩展到有理数、实数;还有简单的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
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有着许多大的差别。我在这里简单总结一下:

一、从“自然数与分数”到“实数”
小学数学中,只涉及了关于自然数和分数的知识,也就是正有 理数。而升入初中后,
在代数方面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负数”。负数是一个新学的抽象的概念,完全 靠理
解性的知识,而负数的计算、正负号的变化想必会让同学们吃尽了苦头,而接踵而至的
就是 绝对值、相反数、数轴等一些问题,遇到一些难题时更是无从下手。

例如:从小学的 “自然数、分数”直接到初中的“有理数、无理数”,对于刚进入中
学校园的同学们来说无异于一条深深 的鸿沟。因此,同学们需要认真理解概念、多做习
题,才能将这条鸿沟一点点填满,因为这可以说是初中 代数的基础,基础不打好的话,
学习后面的内容完全是一头雾水,到了那时再回过头来学习就太晚了。

二、从“数”到“式”
小学生在六年中学习的主要是具体的数以及具体 的数之间的运算,而到了初一接触到
的是用字母表示数,建立起了代数概念。在我们看来,“代数”,就 是用字母来表示一
个数,但实际上绝非如此。初一的数学先是讲了“用字母表示数”,然后就开始深入到
了“方程”,再由此展开了“包含字母的式子”这一概念,然后又开始了关于“函数”
的学习。


其实,细心的人会发现,初中里学习的内容多是小学内容的扩展。小学数学与初中数
学实际上是有很多关联的。只要从小六到初一的过度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出“数”与“式”
之间 的内在联系以及区别,在知识间架起衔接的桥梁,也为后面的更多内容打下坚实的
基础,这样才能在众多 的考试面前不乱阵脚,游刃有余。

三、从“算术法”到“方程”
小学 的应用题大多都可以用算术法来解题,所谓“算术法”就是指一个全部由数字和
符号构成的式子,因为计 算简便,成了小学六年来学生们解题的“主菜”,即使小学里
学习了方程,但也只能算是“配菜”而已。 可进入初中后就不同了:自从初一上学期详
细的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后,渐渐的,凡是应用题第一反应就 是设未知数列方程,而对
原先的“算术法”没什么印象了。这是因为,用算术法来解应用题大多要用逆向 思维,
而方程所用的大多是正向思维,两者孰轻孰重一目了然。下题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由以上三点看来,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知识范围与思维方式两
个方面 ,要学好初中数学,一定要让自己的思维更富逻辑性,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发
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

实践表明,培养学生把解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 检验、反思
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解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由之
路,但不同的解题指导思想就会有不同的解题效果,养成对解题后进行反思的习惯,即
可作为学生解题 的一种指导思想。

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如何衔接
 序:许多初中的家长 向我询问,为什么小学数学成绩很好,可一上初中孩子就感到
非常不适应初中数学了,下面是老师自己对 “初”--“小”衔接教学中的一点体会,谨以
此文献给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
 初 一《代数》教材,涉及数、式、方程和不等式,这些内容与小学数学中的算术数、
简易方程、算术应用题 等知识有关,但初一数学内容比小学内容更为丰富,抽象,复杂,
在教学方法上也不尽相同;而小学学生 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与中学生应有的学习
习惯也不尽一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中小学数 学的衔接.
一、内容上的衔接
1.算术数与有理数


小学 数学是在算术数中研究问题的,而中学数学一开始就有有理数,因此,从算术
数过渡到有理数是一大转折 ,为此,须抓住以下几点:
 (1)讲清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引入负数的关键.
 这里,可以通过多举些学生熟悉的实际例子,使学生了解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及负数
的意义 .例如,如何区别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这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
 又如,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 度和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等等,
在教学中可以多举一些例子,让学生了解为了区别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必须引入一种新的
数——负数.
 (2)逐步加深对有理数的认识
 首先,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有理数与算术数的根本区别,有理数是由两部分组成:
符号 部分和数字部分(即算术数).这样,对有理数的概念的理解,运算的掌握就简便多了.
 其次,让学生清楚有理数的分类与小学的算术数相比只是多了负整数和负分数.
 (3)有理数 的运算,其实是由两部分组成:小学学习过的运算加上中学学习过的“符
号”确定,只要特别注意符号的 确定,那么有理数的运算就不成为难点了.
 如:(-2)+(-4)先确定符号为“-”再把数字部分相加即可,
 即(-2)+(-4)=-(2+4)=-6

2.数与代数式
 从小学 数学的特殊的、具体的数到中学的一般的、抽象的代数式,这是数学思维
上的一次飞跃,因此,在教学时 ,要逐步引导学生过好这一关.
(1)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
 以学生在小学学 过的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如:加法交换律a+b=b+a;乘法交换
律ab=ba及一些公式如速度公 式v=st.正方形周长、面积公式L=4a,S=a2等,说明由
字母表示数能简明、扼要地表达数量 之间的关系.可以更方便地研究和解决问题.
(2)加深对字母a的认识
 许多 学生由于对字母a表示数的意义理解不透,经常错误地认为-a一定是负数,
因此,在教学上必须帮助学 生理解a的含义,知道a可能是负数,而-a不一定是负数等
问题.
 首先让学生弄清 楚符号“-”的三种作用.①运算符号,如5-3表示5减3,2
-4表示2减4;②性质符号,如-1 表示负1,5+(-3)表示5加上负3;③在某个数前
面加上“-”号,表示该数的相反数,如-3表 示3的相反数,-(-3)表示-3的相反数,
-a表示a的相反数.


 然后再说明a表示有理数,可以是正数,可以是负数,亦可以是零.即包括符号
和数字,这样,学生才能 真正理解a,-a所包含的意义.
 (3)加强数学语言的训练及列代数式的训练
 如:a是正数表示为a>0,a是负数表示为a< 0,某数a的2倍表示为2a等 .
 3.算术解法与代数解法
 在小学,解应用题采用算术解法,而中学需用代数解法(列方程). 算术解法是把未
知量放在特殊地位,设法通过已知量求出未知量;而代数解法是把所求的量与已知量放< br>在平等的地位,找出各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而求出未知量.另外,算术解法较
强调套类型 ,而代数解法则重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
思维方法上的一大转折.但学 生开始往往习惯于用算术解法,而对用代数解法不适应,
不知道如何找相等关系.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做 好这方面的衔接,让学生明白有些问题
用算术解法是不方使的,最好用代数解法,只要找出相等关系,用 等式表示出来就列出
了方程,再利用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数的值.

二.教法上的衔接
 初一学生的思维方式仍保留着小学生那种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 特点.因此,
在教法上应注意研究小学的数学教学方法,吸取其中优点,针对初一学生的特点,改进教学方法.
1.查缺补漏,搭好阶梯,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
 初一《代数》 第一章“代数初步知识”是以小学数学中的代数知识为基础的.从
用字母表示数一直到简易方程,在小学 高年级数学课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对小学数
学中的代数知识的比较系统的归纳与复习,但本章内容又 是从初中代数学习的客观需要
出发的,不是小学知识的简单重复.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发挥本章承上启 下的作用,
搞好新旧知识的衔接.
2.从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因材施教,改进教法.
 (1)循序渐进
 学生进入中学后,需逐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但初一新生在小学听惯了详尽、细
致、形 象的讲解,如果刚一进入中学就遇到“急转弯”往往很不适应.因此,教学过程
中,不能一下子讲得过多 、过快、过于抽象、过于概括,而仍要尽量地采用一些实物教
具,让学生看得清楚,听得明白,逐步向图 形的直观、语言的直观和文字的直观过渡,
最后向抽象思维过渡.
 例如:讲授相反数的概念可采用如下顺序



 ②再观察这几组数字本身的特点:只有符号不同.
 ③引导学生自行得出相反数的概念.
 (2)前后对比
 在初一代数的教学过程,恰当地运用对比,能使学生加快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 例如,在学习一 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由于初一的不等式知识体
系的安排大体与方程知识体系的安排相同 .因此,在教学中,可把不等式与方程的意义、
性质,不等式的解集与方程的解以及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 解一元一次方程等对比着进行
讲授,既说明它们的相同点,更要指出它们的不同点,揭示各自的特殊性. 这样,有助
于学生尽快掌握不等式的有关知识,同时避免与方程的有关知识混淆.
 (3)开拓思路
 初一学生考虑问题较单纯,不善于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对一个问题的认识, 往
往注意了这一面,忽视了另一面,只看到现象,看不到本质.这种思维上的不成熟给科
目成倍 增加、知识内容明显加深的初中阶段的教学带来了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多
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 细心捉摸其思考问题的方法,分析其产生错误的原因,启发学
生遇到问题要认真分析,不要轻易下结论.
 例如:学生往往误认为2a>a,理由很简单:2个a显然大于1个a,忽视了a包
含 的意义,a表示有理数,可以是正数,负数或零,从而造成了错误.

三.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的衔接
 1.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 刚从小学升上初一,小学里的许多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应该继续保持.如:上
课坐姿端正,答题踊跃, 声音响亮,积极举手发言等.
 2.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 初一学生基于小学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认为学数学就是做作业,多做练习,课本
成了“习题集”.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须逐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指导学生预习、复
习和小结,适当选读课外读物,培养兴趣, 开阔视野.
 最后,因为小学阶段学科少,内容浅,而到了中学,学习科目倍增,内容不断加< br>深,故此,在初一的数学教学中必须注意中小学数学的衔接,指导学生顺利由小学数学
过渡到中学 数学.

如何炖鸡汤-腾讯win10升级助手


最美那首歌-万圣节的资料


三无产品是指-炸春卷


描写四季的古诗-一拍


德玛西亚之力出装顺序-有含义的名字


周杰伦全部歌曲-宿敌冤家


显示器亮度-全国计算机职称考试


谣言止于智者-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