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履霜坚冰至
《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
《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
看完一
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
后感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
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数学家的故事》读后
感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今天看了一本书,名叫《数学家的故事》。
我最喜欢里面的阿基米德。有一次,一位国王请
他去测定金匠刚做好的王冠
是纯金的还是其中掺有银子的混合物,并且告诉他不能损坏王冠。阿基米德想
呀
起,直到有一天,当他躺在澡盆里洗澡时,他发现身体浸入水中后水盆里的水溢
了出来。于是
他得到启发,那么,如果把王冠浸泡在水中,根据水面上升情况算
出王冠的体积与等重量金子是否相等,
如果相等,就说明王冠是纯金的,假如掺
有银子的话,王冠的体积就会大一些。他兴奋地从浴盆中跃出,
全身赤条条地奔
向皇宫,大喊着:“我找到了!找到了!”他为此发明了浮力原理。
读完这本书,我发现了数学家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爱钻研,爱数学,爱求
证。
《数
学家的故事》讲述了许多位数学家小时候的故事。其中有两篇给我印象
最深,分别是《小欧拉智改羊圈》
和《数学神童希帕蒂亚》。
《小欧拉智改羊圈》讲述了欧拉爸爸设计了一个长40米,宽15米的长方
形
羊圈,施工过程中发现围羊圈的材料少了10米。父亲在增加材料和缩小羊圈之
间难以取舍时
,小欧拉想出了办法,他将长方形羊圈的长缩短了15米,宽延长
了10米。经过这样一改,原来长方形
的羊圈变成了一个边长25米的正方形。而
正方形的周长是25×4=100米,正好比
原来长方形的周长(15+40)×2=110米
少了10米,这样材料刚好够用。同时正方形的面积是
25×25=625平方米,也比
原来面积40×15=600平方米大了一些。欧拉的方法做到了一举
两得,既节省了
材料,又扩大了面积。
《数学神童希帕蒂亚》讲述了女数学家希帕蒂亚10岁
时,父亲带她去测量
金字塔高度的故事。在一般人的眼中,测量物体的高度是件很简单、很容易的事情。可是因为希帕蒂亚的父亲是一位数学家,他要求女儿用最简单的方法来测量,
这可就不容易了。
小希帕蒂亚在和父亲散步时,意外的发现自己的影子和父亲的
影子重合了,由此聪明的希帕蒂亚想到了运
用身高和影子长度成正比例的方法间
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因为:人的身高人的影子长=金字塔高金字塔
影子长,
所以在已知人的身高的条件下,分别测量出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和人的影子的长
度,就可
以很容易的计算出金字塔的实际高度了。
小欧拉和希帕蒂亚没有按常人固有的'思路去思考问题,而是
开动脑筋另辟
蹊径,用别人意想不到的方法解决了生活中的难题。跟欧拉和希帕蒂亚比起来,
我
感到脸红。每当在学习中有了困难和问题时,我很少换一种方法去思考,总是
直接求教于妈妈和老师。通
过读欧拉和希帕蒂亚的故事,我深深体会到勤思考、
善观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重要。
同学们
!当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被难题所困扰时,不仿学学欧拉和希帕蒂亚,
换一种方法去思考,很可能难题就
迎刃而解了。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叫数学家的故事,其中伟大数学家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故
事给
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圆周率就是指圆的周长和直径的长度比,这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各位数
字的变化又没有规律,计算它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祖冲之从圆的内接正六边形
开始,
先算内接正十二边形的边长,再算内接正二十四边形边长……边数一倍又
一倍地增加,一共要翻十一翻,
直到算出了内接正一万二千二百八十八边形的边
长,才能得到这样精密的圆周率,这是多么不容易啊!
看了这个故事,我深深地被祖冲之这种精神所感动,要是没有熟练的技巧和
坚强的毅力,他怎能
完成这上百次繁难复杂的运算?在想想自己平时做数学题的
时候,遇上复杂的题目几次做不出来就想放弃
,缺少了祖冲之这种刻苦专研的精
神。遇到简单的题目时,就自以为自己都会了,没有好好计算,结果出
现了不该
有的错误。如果祖冲之像我们这样马虎,那他圆周率的精确度该差多远啊!
其实,无
论做什么事情都离不开“认真”和“仔细”四个字。所以,我们对
待每件事都要有像祖冲之算圆周率那样
的认真态度,只有这样,才会有让你愉快
的好结果。
【《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