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混合运算教案
企业危机处理-阿狸的图片
二年级混合运算教案
【篇一: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
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2.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
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
学生的计算能力。
目标解析:
通过复习旧知,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
br>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交流、计算中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
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
理,同时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
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课件出示下面题目:
16+9+8=
32-10-6=25+20-10=48-8+17=
先指定学生说
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第47页例1。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
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4.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
(二)交流中探究新知
1.反馈解法,初步感知
(1)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方法一:分步算式 方法二:综合算式
53-24=29(人)53-24+38=67(人) 29+38=67(人)
(2)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
2.明确概念,揭示课题
(1)什么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它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
呢?
(2)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
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揭示课题。
3.运用规定,脱式计算
(1)课件出示:53-24+38,
(2)讲解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示范板书:
教师边讲解边说明:先在“53-24”的下面
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
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
的结
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
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
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
果(=67)。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3)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
道题是怎么算的啊?
4.体会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教师指出:加与减、乘与除分别是同一级运算。
(3)学生尝试计算,同时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4)归纳小结:在没有括号的
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
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三)反思中加深理解
1.比一比:今天的计算方法和以前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之处?
2.练一练: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
来了38人。
(1)课件出示例1的条件,同时提出问题:这天阅览室共来了多少
人?
(2)尝试练习后全班交流,重点使学生明确:“中午走了24人”是
多余的条件。
3.探究例1的另一种解法。
(1)现在我们知道“这天阅览室共来了91人”和“中午走
了24人”,
还可以怎样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列综合算式:53+38-24。
(2)学生独立计算。
(3)体会加减法混合运算,交换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一)计算(教材第47页“做一做”)
=
□○□ = □○□= □○□
= □ = □ = □
1.指定学生说一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学生计算每道算式,教师巡视,巡视时关注学生书写的规范性。
3.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二)改错(教材第50页第3题)
=14 =6=2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明错误的理由。
2.口答: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教材第50页的第1、2题。
【篇二:新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1)》教
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掌握含有一级和二级运算的混合试题运算顺序,
学会计算含有乘除和小括号的两步试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列综合算式
解决脱式计算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
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脱式计算的顺序和正确的书写过程
教学难点
能够结合实际正确的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
课堂导入
开火车游戏,口算。
54+20
100-30+20
56-4 30+42+2
74+16
70-30+12
81-2023+58-20
(二)问题情境导入
(1)提出问题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
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怎样列式计算呢?
(2)学生讨论
1、53-24=29
29+38=67
2、53-24+38
=29+38
=67
像53-24+38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你还记得以前是按怎样的
运算顺序计算的吗?
(3)学生回答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
顺序计算。
(4)思考
下面这个综合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25
(5)巩固练习
做一做
(三)引入新知
快乐学习
(1)教师出示课件,提出问题,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思考:先算跷跷板上有多少人,再算一共有多少人。
=12+7
=19
=7+12
=19
=7+12
=19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
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你还记得58-(14+6)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吗?
=38
=14 =5
小结: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四)课堂练习 加强巩固
(1)下面各题第一步先算什么?把它圈出来,再计算。
(2)计算下面各题。
教学小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
顺序计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
法,后算加、减法。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1)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
顺序计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
法,后算加、减法。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篇三:2014年最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教案】
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
合运算,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含
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
两
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
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
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决问题主
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的应用题,运用括号,
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进一步发展
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学情分析
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二年
级学生
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连加、
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计算基
础,但对于二年级的
学生来说,理解“先乘除、后加减”“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
的运
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让学生独立计算时进行演绎推
理,经历“观察算式——回忆运算顺序——
规划计算步骤——按次序
进行计算——反思并积累体会”的过程,既发展了他们数学思考的能
力
,又提升了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以观察、比较、分组讨论、推
理和应用及口算、听算为主线。使学生对
学习有兴趣,留给学生学
习思考的空间。采用问题——发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
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
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
法。
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问题解决: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列综合算式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
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
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
的顺序。
教学难点
: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的经验,
形成计算技能,并且能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
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7课时
1.混合运算????????4课时
2.解决问题????????2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一课时:同级运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
算。
2.过程
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
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
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
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问题:1. 同学们做什么呢?2.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
息啊? 3.
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二)反馈交流,总结加减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 综合算式
53-24=29 53-24+38=67
29+38=67
问题:像53-24+38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能说说你是按怎样
的
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吗?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
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
右的顺序计算。
(三)学习脱式计算格式
53-24+38
=29+38
=67
问题:1. 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说明:(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
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
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
的
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
来(+
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把
等号上下对齐。
问题:2. 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
3.
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我们是怎么算的啊?
(四)巩固脱式计算格式,体会同级运算的顺序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
问题:想一想,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结:在没有括号
的算
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
算。
(二)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问题:1.
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2. 第2题哪错了?
3.
第3题哪错了?
4. 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啊?
四、课堂作业作业: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第2题。
第二课时
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p48页例2。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
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
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
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