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
计算机电源维修-新青年五年四班
混合运算(P47~P52)
编写意图
(1)例1梳理同级运算
的运算顺序。教
材通过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唤起学生对
以前学过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的回忆。
借
由学生的算式,介绍了综合算式的概念,
并使学生明确“为了便于看出运算顺序,
可
以写出每次运算的结果”,再教学脱式计
算的方法,同时以符号突出了运算的顺序。
这里,教学
的重点是脱式计算的书写过程。
(2)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则直接
呈现了混合运算的算式
,让学生试算。最
后结合两个具体的算式,呈现数学上对于
同级运算的混合运算顺序的规定。
(3)“做一做”以3道题分别巩固同级
两步混合运算的脱式计算。本页基本涵盖
了同
级混合运算的所有形式,同时,教材还给出了脱式运算过程的每一步,以让
学生将注意的重点放在运算顺
序以及脱式计算每一步的内容上。
教学建议
(1)注重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解题思路和过程。
教学例1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
算出阅览室下午有多少人?先要
算出什么?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思考过程。
(2)注重脱式计算过程书写的示范。
由于学生是首次接触脱式计算,所以教师在教学书写过程时要重
点板书书写
步骤。为便于让学生看清楚每一步结果,板书时,在先算的部分下面画上横线并
用箭
头作标记。对于15÷3×5可先让学生试算,教师再讲解。两题放在一起,
教师可介绍加与减、乘与除
分别是同一级运算。
(3)关注学生脱式计算书写过程的规范。
“做一做”的3道小题,可让学生先口头说一说先算哪一步,再按照运算顺
序进行计算。教师要注意巡视,特别关注学生书写过程的规范。
编写意图
(1)例2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
运算的运算顺序。教材呈现了学生熟悉
的问题情境,由于有之前学习乘加、乘
减的基础,同时通过小精灵的提示,学
生列式解
决并不困难。
(2)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列式解决
环节。教材呈现了学生列式的3种方式:<
br>分步;乘加综合算式;含小括号的加乘
算式。其中重点在于对第三个算式的解
读。基于学
生的知识基础,学生这样列
式是合理的。但基于数学上的规定,小
精灵提示这样的算式不用加小
括号,并
完整地呈现了含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
序。通过含与不含小括号的两个算式的
对比,可以使学生体会运算顺序的规定
用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唯一性及追求简洁的数学表达的目的。 (3)加、减法与除法的混合运算式题则在“做一做”中加以呈现。并以“圈
出第一步先算什么”的
方式突出对运算顺序的练习。
教学建议
(1)用好学生资源,通过设置冲突理解运算顺序规
定的合理性,引导学生完
善运算顺序的表述。
教学例2时,应注重通过学生资源进行引导,如
对于图中加小括号表示先算
乘法的列式方法,教师可以“‘4乘3’为什么加上小括号?”来解读算式,
并由
此引入按数学上的规定所列出的算式,通过两个算式的对比,体现规定保证结果
唯一以及追
求数学表达简洁的目的,使学生理解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当然,
如果学生不出现这种列式,可由教师
呈现。
(2)充分运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加深对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的理解。
本页的式题,基本涵盖了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所有类型。“做一做”<
br>是针对运算顺序的专项练习。由于定势的影响,学生在练习中难免会出现错误,
这时教师要及时抓
住这些错误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辨析和讨论,以加深学生的印
象,促进学生熟练地进行混合运算。
编写意图
(1)例3教学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
算顺序。教材首先引导学生复习一年
级学
过的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
顺序,明确先算小括号里的。在此基础上,
直接给出含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式
题,让学生迁移类推,进行脱式计算。最
后用语言表述出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的运算顺序。
(2)“做一做”3道题各有侧重。第1
题主要
是巩固含小括号的式题的运算。第
2题以对比的形式呈现,且每组算式都含
有两级运算,每组算
式中的数和运算符号
都相同,但因为加了小括号,运算顺序和
结果却不同。由此,可使学生进一
步认识
到小括号的作用——改变运算顺序。第3题是要求学生根据计算过程列出综合算
式,并突
出了小括号的使用,既巩固了小括号的作用,又训练了学生列综合算式
的能力,进而为例4列综合算式表
达解决过程作了铺垫。
教学建议
(1)注重学生的板演和交流。
小括号何时使用
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充分辨析,所以学生的黑板演示和展示交
流尤为重要,教师要组织好。
(2)注重练习的巡视和分层指导。
“做一做”第1题建议在作业本上完成,教师注重对学生
进行运算顺序和书
写过程的指导,也可让学生板演。第2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分别比较3组算式的相
同点和不同点,重在突出加小括号之前和之后的运算顺序和运算结果。在
学生表
述时,教师要给予适当指导,逐步使学生会用规范、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达。第3
题可借助
黑板板书或多媒体课件动态展示填空和列式的过程,多引导学生说说先
算什么,再算什么,在列综合算式
时如何体现。此外,教师还要明确学生列综合
算式的能力是有差异的,要做好巡视和分层指导。
编写意图
练习十一共安排了14道练习。主要
是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
熟
悉运算顺序直至能够灵活运用。
(1)第1题是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
算的练习,
学生首先要思考题目属于哪种
类型,从而正确运用相应的运算顺序进行
计算。
(2)
第2题是同级混合运算的计算练
习。这样的练习题型以前已经出现过,每
一步的得数要
“一一对应”写在指定的
方框里。
(3)第3题是判断和改错题,相对于
直接运用运
算顺序进行计算的要求更高
些。学生刚掌握运算顺序,错误的运算过
程还是容易误导学生,所以
在训练时要注重引导学生细致分析和思考。
(4)第4题体现了要根据同类型的混合运算,正确选择相
应的运算顺序再计
算的解题习惯的培养。
(5)第5题是在正确进行综合算式的计算后进行比
较大小的扩展训练。难度
稍高些,解决方法也较灵活。
教学建议
(1)让学生充分进行辨析。
学生理解了运算顺序还要正确选择和运用。所以,当一道综合算
式出现在学
生面前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充分分析和思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应遵循
哪条运算顺序?”在理解的基础上实现灵活运用。
(2)对学生解题过程、书写态度要给予适当指导和及时评价。
为保证运算能力的培养,规范
地进行综合算式的计算尤为重要。尤其是第5
题,教学时应先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整书写出综合算式的计
算步骤,然后将结果
标记在算式的下方,最后再进行比较。长此以往,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br>此外,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教师的要求、指导,尤其是及时贴切的评价更为重
要。教师要鼓励和
赞赏学生认真书写、过程完整,促进其认真仔细的良好品质的
培养。
编写意图
(1
)第6题是列综合算式的专项训
练,突出有两级运算时,先算乘、除
法,不必使用小括号。第7
题是指向
算式里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专项练
习。
(2)第8题通过比较每组算式的运
算顺序和计算结果,使学生更加清楚
地认识到:在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里
添加小括号,
会改变运算顺序和计算
结果。
(3)第9题有3个训练重点,除了
继续训练列综合算
式和必要时使用小
括号外,含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读法是
新的训练重点。这样的题目类型是首次出现,其呈现形式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一个算式里的被减数或者减数(被
除数或者除数)除了
可以用具体的数表示,还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同时,引
导学生会读这样的算式。这里只出现了被减数
与减数、被除数与除数两种情况,
而没有出现加数与加数以及乘数与乘数的类型,是为以后在第二学段探
究减法性
质和除法性质作了一个铺垫。
教学建议
充分运用教具动态化解练习难点。
列综合算式对学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尤其是像第9题这
样没有主题图也
没有动态呈现的题目。同时,第9题这种练习形式学生也是初次见到,因此,教
学时教师应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题意。对于算式的读法则要逐步进行,但一定要
规范。如被除数是54-
22,除数是8这一组,学生列式后,教师可提问“是多
少除以多少”,以引导学生读出是54与22的
差除以8。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到
学生在解决此题的不同题目上是存在差异的,对像62-(15-3)
和36÷(16÷4)
这样的题目更要重点指导。建议教师可以将各个题目的被减数、减数,被除数、<
br>除数用磁性板条贴于黑板上,结合指导可移动到需要的地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
理解。像第8题中
的题目也可以这样处理,将每组算式用磁性板条板书,小括号
用教具重点突出,指导学生在必要的时候使
用小括号。
编写意图
第10~14题各有侧重,难度循序
渐进,供教师结合学情合理选择。
(1)第10
题是对减法性质的渗透,
当然不必出现这个概念。学生通过比
较会发现每组的上下两个算式的计
算
结果相同,为以后学习减法性质作准
备。第11题是单纯性的计算训练,旨
在提高学
生的速度和准确度。
(3)第12题通过直观图呈现数学
信息和问题,为引导学生画图分析数
量关系作了示范,为例4教学作了铺
垫。第13题用两个相互衔接的问题培
养学生确定
解题思路的能力。第12、
13题的接连编排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习
画简单示意图理清数量关系,
确定中
间问题,为学习例4作好准备。
(4)第14题让学生将每组的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旨在让学生进一
步理解综合算式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由于学生需要通过观察两个静
态
的算式,明晰这两个算式间的关系,所以有一定难度,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
教学建议
(1)注重学生审题能力和解题策略的训练。
第12题和第13题都是解决问题的内容。第1
2题用直观图的方式呈现,教
师应引导学生明确最后要求什么,从而思考要先算什么。第13题用纯文字
的方
式呈现,教师要引导学生逐字逐句读懂题意,先依次解决题中的两个问题,紧接
着可去掉第
一问让学生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出中间问题,体会
解题策略(也就是一个问题需要多个
步骤解决时,能正确确定先解答什么,再解
答什么)。
(2)根据学生的情况把握好练习的“度”。
第10题在引导学生比较运算顺序和结果时,只
要学生能说出每组的计算结
果相等即可,不必究其原因。更不要出现关于减法性质的表述。
第
14题有一定的难度,可先让学生独立解决后再板演并分析,教师作适当
的指导,但不必求深求全,如有
学生不会也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