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和比例应用题
初一入团申请书-红烧鸽子的做法
课题五 比和比例应用题
比和比例在统计、测量、绘图、实验、建造、计算
等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反映在考试当中,工程问题,
行程问题,按比例分配,解比例,比例尺,正比
例和反比例的其他应用都可能对本部分知识有所涉及。比和比例
的知识是初中数学中一次函数、反比例函
数、相似图形等课题的知识基础,属于重点知识。作为小学数学最后一
个知识模块,同学们接触不久便将
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存在一定的困难,同学们更熟悉的是分率计算、算术法
解题。但正如上面所讲,很
多实际问题中用到了比例的思想,建议同学们在学习时,将分数与比的思想多比照,
多联系;在应考之前
,再次把六年级数学书上册的“比和比的应用”及下册的“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应用”
等
内容贯通在一起复习一遍(包括思考课后习题),将人教版课本和北师大版课本互相参照地复习,着重从课本上简单而熟悉的例子中体悟比和比例的思想,以更好地应用于解决问题。
做练习时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会运用比和分率的联系解题及将比看成“份数”解题
。另外,填空题或应用题求比是多少时,一定要
化成最简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化成互质的整数),要
理解最简比(比是两个数量之间的一种关系)和比值(比
值是一个数)之间的区别。
二、能够根据题意找出成比例的量,并建立比例式,解比例得到答案。注意理解成比例的量是变化的量。
三、通过成比例将一种量的比转化成另一种量的比,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思想。如匀速行驶的两辆汽车同
时
出发,其速度比等于路程比(成正比例);如工程总量一定,工作时间与工作效率成反比,如在一个题
目中,知
道甲工作3天完成的任务等于乙工作两天完成的任务,则二者的工作效率比是2:3(自己推导
一下),如果再有
二者的总工作量都相同,工作的总时间比是3:2;侧面积相等的两个方柱,其底边长
与高成反比,底边长乘高
等于(侧面积÷4),从而结合其他已知条件计算两方柱体积比;再如一类典型
的按比例分配的题目,一个零件的
两道工序,专做第一道工序的每人每小时可完成4个,专做第二道工序
的每人每小时可完成5个,现工厂里有
36名工人,如何分配,我们可以用以下思路解题:每道工序所占
用的工时比等于每道工序所分配的人数比(成
正比),第一道工序占用每人
4。
知识纲要如下(看完书再看以下内容):
1、比、分数和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111
小时,第二道工序占用每人小时,:=5:4,从而人数的分配也是5:
45451 6
2、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比例表示两个比的关系。任意两个数都能组成比,但任意四个数不一定能组成比
例。
根据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我们还可以推导出,如果a:b=c:d(a、b、c、d四个数均不为0),那
么b:a=d:c;
a:c=b:d;c:a=d:b,例如,3:5=15:25,则5:3=25:
15; 3:15=5:25; 15:3=25:5,同学们开动脑筋
想一下,如果a:b=
c:d,则c=a×m,而d=b×m,也就是说c和d是a和b扩大或缩小了若干倍得到的,自然也就有
了比例的基本性质ad=a×b×m=a×m×b,以上推论也是据此得出,在学习时,同学们要注意前后知识
点的联系,
重视思考过程,懂得活学活用。
3、化简比的方法:
2 6
(1)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进行化简。
(2)把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比值,改写成最简整数比。
注意:有单位名称的同类量的比化简时,要先化成相同的单位,然后再计算。
4、解比例的方
法:已知比例中的任意三项,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求出其余的一项(未知项),注意写成
以下形式时
,用交叉相乘法:
,4x=5×5 。
5、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的方法:
(1)分别求出两个比的比值,如果比值相等,就可以组成比例;
(2)将两个比都化简成最简整数比,如果得到的最简整数比相同,则可以组成比例;
(3)
假设两个比能组成比例,那么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一定相等。如果积不相等,则说明假设不
成立
,也就不能组成比例。
6、正比例和反比例:
判断正、反比例时,先分析数量关
系,确定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根据两种相关联的量与那个一定的量列
出数量关系式。两种相关联的量
之间的关系若是商一定,则成正比例关系,若是积一定,则成反比例关系,若商
和积都不是定量,则不成
比例。
一些常用的正比例和反比例:
图形问题中,例如三角形,面积一定,底和高成反比例
;底一定,面积和高成正比例(注意:
面积
1
=底
高
2
边长
);高一定,面积和底成正比例。又如圆锥的体积一定,高和底面积成反比例;底面积一定,体积和高成
正比例(注意
体积
1
=底面积);高一定,体积和底面积成正比例。
高3
在工程问题中,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反比例。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时
间成正
比例;工作时间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成正比例。
例:(1)加工一批零件,若单
独做,甲可比规定的时间提前2天完成,乙则要超过规定时间3天完成。
如果甲乙两人合作2天后,剩下
的由乙单独做,那么刚好在规定时间完成。规定完成的时间是多少天?
解题思路:根据条件可知,甲工
作两天完成的零件数是乙工作三天完成的零件数,也就是说工作量
3 6
一
定时,甲乙的工作时间比是2:3。单独做,甲、乙各自所需的天数的比与2:3成比例,若设规定时
间
是x天,则甲的工作天数是(x-2)天,乙的工作天数是(X+3)天,则有:
天数x=12
(2)小张单独加工一批零件会比规定时间晚三天完成任务,王师傅帮小张做了两天,恰好在规定时间
完成,现在若有150个零件需要加工,让小张和王师傅同时开始做同时完工,应如何分配?
解题思路
:根据已知条件,王师傅工作两天完成的零件数是小张工作三天完成的零件数,即加工相
同个数的零件,
王师傅与小张所需的时间比是2:3,也就是说,工作量相同时,王师傅所需时间是小张
x22
=,解得规定完成的
x33
232
,工作量一定,工作效率与工作时间成反比,则
王师傅的工作效率是小张工作效率的(x
323
33
×y=k,k为相同的工作量,x
为工作天数,y为工作效率),两人工作效率比为3:2(1:)如此可
22
所需时间的
按两人的工作效率比将工作总量“150个零件”进行分配,应分配给小张零件数:150÷(2+3)×2=
60(个),
应分配给王师傅零件数:150-60=90(个)
解题过程:
由题意知:加工相同个数的零件,王师傅与小张所需的时间比是2:3,
则王师傅与小张的工作效率比是3:2。
150÷(2+3)×2=60(个)
; 150-60=90(个)
答:应分配给小张60个零件,应分配给王师傅90个零件。
在行程问题中:路程一定,速度
和时间成反比例;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时间一定,路程和速
度成正比例。
例:上
午8时8分,小明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8分钟后,爸爸骑摩托车去追他。在离家4千M的地方追
上了小
明,然后爸爸立即回家。到家后,爸爸又立即回头去追小明。再追上他的时候,离家恰好是8千M,这
时
是几点几分?
解法:下图中实线是爸爸从第一次追上小明到第二次追上小明所走的路线,虚线是同时间
小明走的路线。从线段
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爸爸走了3个4千M的时间,小明只走了1个4千M,小明所行
路程是爸爸所行路程的
同时间内,路程与速度成正比,则小明的速度是爸爸速度的
1
,
相
3
1
。
3
4千M
4千M
爸爸
小明
4 6
家
第一次追上时离家4千M第二次追上时离家8千M
我们再来看第一次爸爸追上小明时的情况,
由于小明的速度是爸爸速度的
1
,从爸爸第一次开始追小明到追
3
上小明的这
段时间内,爸爸行出4千M,小明行出4千M的(同样是根据相同时间内,路程与速度成正比),
小明必
须先行出4千M的
小明先用8分钟时间
走出4千M的
1
3
312
28
=,也就是说,小明用8分钟的时间先行出4×=千M。
3333
2
小 明
3
爸 爸
进而我们求出小明的速度是
明共行8千M,8÷
解题过程:
①4÷
(4+8)=
④8÷
81
÷8=千M分钟,小明8点8分从家里出发,到爸爸二次追上
小明时,小
33
1
=24分钟,从而求得第二次追上的时间是8点32分。
3
11881
②4×(1-)= (千M) ③÷8=(千M分钟)
33333
1
=24(分钟) ⑤8+24=32(分)
答:这时是8点32分。
3
在价格问题中: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成反比例;单价一定,总价
和数量成正比例;数量一定,总价和单价
成正比例。
7、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比
例尺(
图上距离
=比例尺),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地图上的比
实际距离
例尺
的前项化简成“1”,精密零件的图纸,实际距离很小,一般是把比例尺的后项(实际距离)化成“1”。
典型习题:
1、用一条长108厘M的铁丝,做成一个长方体模型,要求长宽高的比为2:3
:4,如果每个面都用铁皮包
上做成铁盒,这个铁盒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
2、学校篮球
场的长是26M,宽是14M,用1:1000的比例尺画出这个篮球场的平面图,并求这个平面图
的面
积。
3、某种机器零件要经过三道工序,专做第一道工序的每人每小时可完成10个,专做第二道工序
的每人每
小时可完成5个,专做第三道工序每人每小时可完成4个。现有88个人怎样分配才合适? <
br>4、有一种零件,每个主件上要配两个附件,而且每个主件要分两道工序,装附件只需要一道工序。专做主
5 6
件第一道工序的每人每小时可完成3个,专做主件第二道工序的每完
成1个需要一个人2小时的时间,专装配
件每人每小时可装4个配件。工厂里有170个工人,每道工序
应如何分工?
5、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分为上坡、平路、下坡三段,三段的路程之比依次为1:2:3
,王强走这三
段路所用时间比是4:5:6。已知他上坡时的速度是每小时4千M,路总长36千M。则
王强走完全程
要多少小时?
6、甲、乙、丙三人同时从A地向B地跑,当甲跑到B时,乙离B
地还有35M,丙离B地还有68M;当乙
跑到B时,丙离B地还有40M,设甲、乙、丙的跑步速度都
是匀速,则A、B两地相距多少千M?
7、甲、乙两种糖的单价比是4:5,质量比是4:1,把这两
种糖混合成100千克的什锦塘,单价为8.4元,
原来每种糖的总钱数各是多少元?
8、制
造一个零件,甲需要6分钟,乙需要5分钟,丙需要4.5分钟。现在有1590个零件的制造任务分配
给他们三个人,要求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每个人应该分配到多少个零件?
9、加工一个零件,甲、乙
、丙所需的时间比为6:7:8。现在有3650个零件要加工,如果规定3人用同
样的时间完成任务,
那么各应加工多少个零件?
*附加课程:自行车中的数学
(一)研究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内在结构的关系:
通过车轮的周长乘以后齿轮转的圈数来计算
蹬一圈车子走的距离。后齿轮转的圈数×后齿轮的齿数=前齿轮转的圈数×前齿轮
的齿数,从而在已知前
齿轮齿数与后齿轮齿数(或已知二者齿数比)的情况下,求出蹬一圈(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的圈数。
从而推倒出:蹬一圈自行车走的距离=车轮的周长×(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的齿数)
(二)研究变速自行车的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
研究有多少中组合方式(详见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加法与乘法原理)
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