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比例计算教案
圣诞节贺卡-qq家族
六年级比例计算教案
【篇一: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教案及反思】
第三单元 比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
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
会运用比例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能够运用比例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
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4、能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原理,并能把简单的图形进行放大与缩
小。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两个量的变化情况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
的意义。
2、
能从比例知识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运用比例知识解
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发展学生
的实践能力。
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2、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3、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正、反比例
教学关键:理解正、反比例意义,认真分析两个量的变化情况
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教学重难点
比例的意义
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正确计算比的比值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1、什么是比?
(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
简
300:5=60:1
(2)小明身高1.2米,小红身高1.4米,写出小明与小红身高的比
1.2:1.4=12:14=6:7
2、求下列各比的比值
12:16 34:18
二、探索新知
教学(例1)
(1)看课文的情境图
(2)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吗?
(3)测量教室国旗长和宽各多少?
(4)教室这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
(5)操场上的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不和?与这面国旗有什么关
系?
(6)什么是比例?
(7)找比例:在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可以组成比
例?
三、练习
1、练习六的1~3题
2、全班交流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的教学,总体感觉自己整节课的教学流程清晰,对本节课
的两个
重点突破较好,学生基本理解了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
比例,并且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地写出比例
。大部分学生学会了
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组
成比例。
练习设计为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本课的教学任务起到了巩
固作用。
但本节课也存在
着一些不足之处:(1)整节课一味担心自己的教学
任务不能完成,对学生放手不够,有牵着学生走的嫌
疑。(2)教师
讲解太过仔细,以至拓展练习无法完成。在今后的教学中将加大“放
手”力度,
多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语言力争言简意赅,把更过的
时间还给学生探究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
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难点
比例的基本性质
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引导观察比列中内、外项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什么叫比例?
2、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0.5:0.25和0.2:0.4
15:12和5:2
34:58和58:34
二、探索新知
1、教师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
(1)学生认一认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2、比例的基本性质
你能发现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关系吗?
学生独立探索其中规律
与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汇报你的发现,班上交流
归纳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练习
1、完成练习六的4~6题
2、班上交流
教学反思
上了本课,自以为准备比较充分,于是把本应分为两课时的内容在
一节课
内完成了。最直接的后果是没有充分地进行比例的基本性质
的运用练习。
一方面,
由于课堂是时间比较紧迫,另一方面,我选择了教材练习
6中的一些习题让学生做,大部分学生都能比较
顺利地完成。因此我
也没有发觉有多大的问题。
外项之积等于内项之积。其余几小
题也如法炮制。这样做的学生还
不在少数,没有看清题目要求是原因之一,更为主要的是对比例的
基本性质不熟悉。最后责任还是在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供学生通
过练习来理解、掌握
比例的基本性质。由于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一课
没有过关,自然也影响到了后面的解比例。本来学生对解含
有分数
的方程就比较容易混淆,什么时候该乘,什么时候该除,一部分学
生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现在再加上很多学生将比例与从比例转化得
到的乘法算式混淆,以及内项、外项如何相乘的问题也容易混
淆,
所以更加增加了解比例的难度。
解比例
教 学目
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
比例
2、能综合运用比例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解比例
2、解比例的方法
3、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
2填空:3:8=15:(
)。你是怎么填出后项的
二导入:
如果把3:8=15:(
)写成3:8=15:x你能解出这个比例吗?
教师板书课题:解比例
三、探索新知
1、什么叫解比例?
(1)比例中只有几个项?有什么关系?
(2)说明什么叫做解比例
2、教学(例2)
(1)出示例题和情境图
(2)根据题意,描述两个相等的比
(3)指出其中的未知项,说一说你想怎样解答
(4)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5)汇报解答情况
3、教学(例3)
(1)独立解出未知项
(2)同桌相互交流
(3)请学生板演
4、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
5、小结: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教学反思
这节课实际上是一节比
例基本性质的应用课。在解比例中,要先根
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含有未知项的比例式改写成方程,再运用
解方
程的方法解比例。在把含有未知项的比例式改写成方程时,要注意
外项(或内项)乘积等于
内项(外项)乘积的运用,不能用错。所
以,在学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一课时,一定要让学生熟
练
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成正比例的量
教 学目 的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使学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像特征,并能根
据图像解决有关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1、正比例意义
2、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3、认真分析两个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
遇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
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你能举出一些简单的例子吗?
2、这种变化的量有什么规律?存在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首先学习
成正比例的量。
3、: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情境图问:
你看到了什么?
2出示表格问:
你有什么发现?
3、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4、学生读一读,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正比例关系的?
5、用字母表示:yx=k(一定)
6、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二)、教学(例2)
1、出示表格
2、依据表中的数据描点
3、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练习
1、练习七的1~5题
2、班上交流思考过程
成反比例的量
教 学目 的
1、经历探索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的过程,发现规律,理解反
比例的意义。
2、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重难点
1、反比例的意义
2、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3、认真分析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及规律
【篇二:最新2015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
例教案】
第四单元 比 例
第1课时
教学课题:比例的意义
教学内容:教材第40页内容及“做一做”,练习八第1--
3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构成比例。
2、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
能力。
3、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是否能构成比
例。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是否能构成比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同学
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身上也有很多有趣的比,如人的胸
围的长度与身高之比是1:2,人脚的长度
与身高的比是1:7。当人们
了解了这些,又掌握了这种神奇的本领后,侦察员就能根据罪犯脚
印的长度推测出身高。你想拥有这种本领吗?这种神奇的本领就是
我们这节课所研究的内容,比例(板书
课题:比例)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从课题中我们不难看出,
比例和比有一定的关系,你们还记得比
的意义吗?(学生回答)如何求比值?(学生回答)
2、借比值引出比例
师:那下面我们就先来用比的知识解决几道题。(观察教材中的主
题图)
师:画面
上出现了三幅不同大小的国旗,请同学们任选两面国旗来
算一算它们各自长与宽的比值是多少?然后观察
结果,你能发现什
么?
(学生汇报发现,教师板书:两个比相等)
师:那我们就可以将这两个比用等号连接。
(教师板书:2.4∶1.6=60∶40)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比例。
3、探索组成比例的条件
师:请同学们再默读一遍比例的意义,思考:想要组成比例必须要
具备哪些条件?
(教师再强调:一定是比值相等的两个比才能组成
比例。)
4、寻找比例
师:你还能从四面国旗中找出哪些比例?
(学生写在练习本上,然后汇报。教师板书2.4∶1.6=
15∶1060∶40=5∶ )
5、介绍比例的第二种表示方法 师:我们在学习比的时候,可以把
比写成分数的形式,那比
例也能写成分数的形式吗?怎么写?(学
生口答,教师板书: )
6、区分比和比例
师:我们刚才一直在强调比和比例的联系,那么比就是比例吗?
(小组交流)
从形式上区分:比由两个数组成;比例由四个数组成。
从意义上区
分: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1、教材第40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汇报比值是否相等,所以成不成比例。教师板书比例式)
2、 教材第40页“做一做”第2题。
两个具有放大关系的三角形(图中的四个数据可以组成多少个比例?
3、师:通过刚才的几
组题,我们进一步弄清了比例的意义,现在让
我们一起来看看生活中的比例吧。
小
明买了3本笔记本花了9元钱,李刚买了5本同样的笔记本花了
15元。(你能根据题中的数据写出几组
比例式吗?并说出理由。)
4、练习八第1--3题。
五、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大家都非常积极和认真,老师相信你们的收获肯定很
多
,那谁来说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说)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教学课题: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教材第41页例1、“做一做”,练习八第5---7题。
教学目标:
1、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
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引导观察、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发现比
例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
力。
3、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数能否成比例,并正确的组
成比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情境导入
1、我们已经认识了比例,谁能说一下什么叫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0.5:0.25和0.2:0.41∶5和0.8∶4;
7∶4和5∶3
80∶2和200∶5
(一是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同,二是看他们化成最简比是否相同)
今天老师将和大家再学习一种更快捷的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
比例)
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同学们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
部分
的名称是什么?请同学们翻开教材第41页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
项和内项。
(学生看书时,教师板书:2.4:1.6=60:40)让学生指出板书中的比
例的外项和
内项。学生回答的同时,板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
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
两项叫做比例的
内项。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教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研究。
学生分别计算出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
教师板书:
(2)教师:你发现了什么,
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存在这样的特点呢?
学生分组计算前面判断过的比例。
(3)通过计算,我们发现所有的比例都有这个样的特点,谁能用一句
话把这个特点说出来?
(可多让一些学生说,说得不完整也没关系,让
后说的同学在先说的同学的基础上说得更完整.)
(4)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并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
项的积。教师说明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5)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的呢?
指名学生改写,这个比例的外项是哪两个数呢?内项呢?
当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
怎么样?(边问边画出
交叉线)
(6)强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
br>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相等。以前我们是通过计算它们的
比值来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
的。学过比例的基本性质后,也可以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1、完成41页做一做。
2、练习八第5---7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
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
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通
过以上学习,大家一定进
一步了解比例了吧?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教学课题: 解比例
教学内容:教材第42页例2、3,“做一做”,练习八第8---10题。
教学目标:
1、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通过合作交流、尝试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
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
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训练铺垫,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一些知识,谁来说一说上节
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比例的知识?
(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
2、利用比例的一些知识,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出示比例:3∶9=(
)∶15 师:这个比例中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
项分别是多少?
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
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像这样,求比例中未知
的项,叫做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课件出
示)。
今天这节课就利用比例的有关知识解比例。(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出示埃菲尔铁塔情境图。
这是法国巴黎有名的塔叫埃菲尔铁塔,高320米
。我国的旅游景点北
京公园里有这座塔的一具模型,这具模型有多高呢?到北京公园游玩的
游客
都想知道.你们能帮帮他们吗?那我们先来看看这道题。
2、出示例题
教学例2。
学生读题。
师:1∶10是谁与谁的比?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题中还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条件? (埃菲尔铁塔实际的高度是
320米。)
师:这样在这组比例的四个项中,我们知道其中的几个项?还有几
个项不知道?
(知道其中的三个项,还有一个项不知道。)
师:不知道这个项,我们把它叫做未知项。(在板书下面加上“未知
项”三个字) 师:这样知道比例
中的任何三项,我们就可以求出这
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怎样根据这个比例中的三项来求另外一个未知项呢?这就要用到我们前面学习的比例的基本性质。我们
把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设为x米
。可以写成一个比例,谁来说说
看?
师: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这个比例改写成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呢?
谁上来做做?
为什么可以写成这样的等式呢?
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这是应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上面
的比例
写成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的等式。
师:对了,把上面的比例改写
成下面这样一个等式,就是应用了比
例的基本性质。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不但把比例改写成了等式,<
br>这个等式还是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呀?(含有未知数 的等式。)
师:我们知道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同学们会解
方程吗?把这个方程解出来。
在全班学生独立解答的同时,抽一个
学生在黑板上解答。
师:这样我们就知道这个未知项是多少呀?(32)对了,这座埃菲
尔铁塔模型的高度是32米。 那么
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就叫做什
么?(解方程)那么在这个比例式中,我们知道了任意三项,要求出其中一
项的过程又叫做什么?(解比例)
出示比例的意义。我们解答得对不对呢?可以怎样检验呢?
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我们处处都有可能用到,要是遇到这
样的问题怎么来解决呢?
我们先来总结总结:(在这道题里,我们先根据问题设x——再依据比
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式—
—然后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
程——最后解方程)
现在同学们会用解比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了吗?
3、这个比例你能解答吗?
3、出示例3: 2.41.5=6x
(1)谈话引导学生理解例3,这个比例形式上与例2有什么不同?
(这个比例是分数形式)
【篇三:六年级数学比例教案】
学生:
学科:数学 教师:时间:月日
考点分析: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解比例的意义和方法
3.正反比例的判断方法
重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判段两个数能否成比例,并正确的组成比
例。
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
正确地组成比例。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知识要点归纳:
1.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根据比例的意义
可以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例如: 2:3=4:6 8:5=16:10
2.比例各部分的名称:组成比例的四个数
,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
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2.4 :1.6 = 60 :40
└-内项-┘
└------外项-----┘
比和比例的区别:
比:由两个数组成,表示两个数相除。
比例:由两个比组成的等式,表示四个数间成比例关系。
检测:
1、判断对错
1、两个比可以组成一个比例。( )
2、比和比例都是表示两数的倍数关系。( )
3、10:2和1:5可以组成比例。(
)
4、比例的两个内项的积减去两个外项的积,差是0( )
3、先应用比例的意义,再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两
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34:25和30:16 50:25和75:150
0.2:5和4:20
1 215和45
3.解比例的意义: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
br>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
叫做解比例。 例1、相同质
量的水和冰的体积之比是10:11,现在
有一块体积是55立方分米的冰,化成水之后的体积是多少?
点拔:根据水的体积:冰的体积=10:11,列出比例解答。
8:3 = x:1.213:x = 16:8
12:15
= 14:1x 1.250.25 = x1.6
2、解决问题
1.等号左端的比是1.5:x,等号右端的前项和后项分别是3.6和4.8。
列出比例,并解比例<
br>
2.一个比例,两个外项的积是7.2,其中一个内项是3.6,另一个内
项是多少?
3.有两个比它们的比值都是58,第一个比的前项和第二个比的后项
都是40,把这两个比
组成比例。
4.写出比值是0.375的两个比组成一个比例。再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检验。
4.正比例和反比例
正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
两种量变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
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用字母x
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一定的量,那么正比例关系可以写成: 路程x k(一定) 例如:=速度(一定) 路程和时间是成
正比例的量
时间y
反比例的意义: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如果这
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
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用字母
x和y表示两种相关
联的量,用k表示一定的量,那么反比例关系可以写成:
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正、反比例都是研究两种相关联的
量之间的关系,即
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2)不同点:正比例是两
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
(商)一定;反比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
检测:
1、根据下面各关系式,说出哪一种量一定,哪两个量成正比例?
2、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2)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走的速度和所需时间。
(3)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底和高。
(4)小林做10道数学题,已做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3、判断下列成什么比例?
(1)瓷砖面积一定,瓷砖的块数和瓷砖的面积。
(2)铺地面积一定,每块砖的面积和所需块数。
(3)铺地面积一定,方砖的边长和所需块数。
(4)生产总时间一定,生产一个零件的时间和个数。
(6)圆的周长和半径。
(7)圆的周长一定,圆周率和直径。
(8)圆的面积和半径的平方。
5、比例尺
比例尺的意义: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实际是比的前项,实际距离是比的后项,比例尺是图
上距
离比实际距离得到的最简单的整数比。
分类: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放大比例尺,缩小比例尺。
求比例尺的方法:1、写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2、统一这个比的单位,去掉单位后化简成前项是1的比。
例1、在一幅比例尺是1:5
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上海到杭州的距
离是3.4cm,上海到杭州的实际距离是多少?
检测:1、判断下列这段话中,哪些是比例尺,哪些不是?为什么?
1.把一块长20米,宽10米的长方形地画在图纸上,长画了5厘米,
宽画了2.5厘米。
2.图上宽与实际宽的比是1∶400;( )
3.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是1∶160000;( ) 4.实际长与图上长
的比是400∶1(
)
2、一张地图上,用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600米,求这张地图的比
例尺。
综合练习:
一、填空
1、总价一定,数量和单价成(
)比例。
2、设计一座厂房,在一个地图上用10cm表示地面上10m的距离,
这幅地的图的比例尺是()。
3、y=8x,y与x成( )比例。
34、一袋面粉80kg,吃了它的,还剩()kg。
5135、的比值是
(),把4:0.8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 )。 54
6、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
离(
)千米。也就是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实际距离是图上距
离的( )倍。 ()
7、如果将一个长3cm,宽2cm的长方形放大到原来的4倍,放大后
的长方形长( ) cm,
1宽( ) cm ,面积( ) cm2;如果要缩小到原来的 ,
缩小后的长方形长( )
cm, 2
宽( ) cm ,面积( ) c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