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整理和复习
2014高考满分作文-纠弹
《比例》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
明确“比例”和“比”、“比值”等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进一步提高对比例、正比例、反比
例的意义和判断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深对比例尺的认识,会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比和比例
1、把下面的式子进行分类
8:9 4:5=8:10
3×2=0.4 ×15 60:50 110:x=18:14
6:0.75 95=4.5 x 0.8:23
3.6:5.4=0.8:1.2 16×1.2=0.4×12
8:1
23=46 3a=4b 1:1000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请同学们举例
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例?比和比例
有什么区别? 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指出: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
项。
2、出示下面各题让学生完成。
(1)六年级一班有男生24人,女生20人。六年级一斑男
生和女生人数的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 )。
(2)六年级一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6:5。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女生人数和
全班人数的比是( )。
(3)六年级一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6:5。男生有24人,女生有( )人。
二、复习解比例
1.完成第63页的第2题。
什么叫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据什么。
接着以6.5 :X =3.25 :4为例,复习解比
例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在解比例时,
要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式变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来
解。
三、复习正比例、反比例
逐一出示下面问题,指名学生回答.
1.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
2.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和反比例关系?
3.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共同点
正比例
1.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
2.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变化。
1. 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也
扩大或缩小。(变化方向相同)
2.
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商)是
一定的。
1.
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
量反而缩小或扩大。(变化方向
相反)
2.
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是一定
的。
反比例
不同点
4、比较书本63页第3题
学生说说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5、完成书本63页的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反馈,教师强调:你是根据什么来确定解题方法的。
6、判断题。
(1)在比例里,如果两个外项互为倒数,那么两个内项也互为倒数。( )
(2)把实际长度缩小400倍后画在图纸上,比例尺是 1:400。( )
(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底和高成反比例。( )
(4)a是b的倒数
,a和b是成正比例的量。( )
(5)两种相关联的量,不是成正比例就是成反比例。( )
四、全课小结
通过复习,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比例》练习十
教学目标
1.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练习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
2.复习用正反比例方法解答应用题。
3、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能灵活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量关系
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比例,确定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1.被除数一定,除数和商。
2.一条路,已修的和未修的。
3.梯形的上、下底长度一定,梯形的面积和它的高度。
4.每块砖的面积一定,砖的块数和铺地面积。
5.挖一条水渠,参加的人数和所需要的时间。
6.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和所行走的速度。
7.单位面积一定,播种面积和总产量。
8.时间一定,速度和距离。
9.订阅《北京儿童》的份数和所需钱数。
(二)复习应用题
1.某工厂八月份计划造一批机床,开工8天就造了56台,照这样速度到月底可生产多少台?
第一步,先找对应关系:
8天——56台
31天——?台
第二步,判断成什么比例?(每天生产的台数一定,成正比例。)
请你在对应关系的旁边写上“正”字,决定用正比例方法做。
2.一批纸张,钉成20页一本
的练习本,能钉600本。如果钉成24页一本的练习本,能钉
多少本?
第一步,先找对应关系:
20页——600本
24页——?本
第二步,判断成什么比例?(纸张总页数一定,成反比例。)
请你在对应关系的旁边写上“反”字,决定用反比例方法做。
3、学生独立地用老师教的分析应用题的思路和方法在本上做两道题。
(1)火车3小时行135千米,用同样的速度5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2)有一批砖,25人去搬,6小时搬完,如果30人去搬,需要多少小时搬完?
(三)练习解答两步的比例应用题
1.李涛读一本书,每天读6页,30天可以读完。如果每天多读4页,多少天可以读完?
2.在第1题的基础上,改变问题。
李涛读一本书,每天读6页,30天可以读完,如果每天多读4页,提前几天读完?
(指导学生分析、比较。)
以上两道题,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条件和问题发生了
变化,使原来的题复杂了
一步,但用反比例解的方法没有变。)
(四)、复习比例尺的应用
1、全班交流汇报
什么是比例尺?(板书:图上距离 : 实际距离=比例尺)比例尺有哪几
种形式?谁来举一个数
值比例尺的例子,并且说明它实际表示什么意思?(根据学生举例板书出一个比例
尺,让学生
说说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几分之一,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多少倍)
如果学校平面图的比例尺是l :1000,它表示什么意思?图上l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多少?你
能画出线段比例尺来表示它吗?(让学生画在练习本上,然后交换检查)
2、基础练习:(填表)
图 上 距 离
5厘米
3.5厘米
实 际 距 离
800米
450千米
1:40000
1:3000000
比 例 尺
3、完成64页练习十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反馈。(说说你是采取什么方法解决的)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
主要复习了解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分析、思考方法。拿到应用题不要急于先做,
要先读题,找出对应关系
,判断是正比例还是反比例,就可以正确解答了。
“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所学的比例、排列与组合等知
识解决问题;了解普通自行车和变速自行车的速度与
其内在结构的关系,知道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多少种
速度。
2、通过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骑自行车吗?骑自行车是一种很好的运动
、休闲,放松心情方式。请说一说
你了解到的普通自行车和变速自行车的知识。
2、自行车里有数学问题吗?
二、研究自行车的速度与内在结构的关系
1、提出问题:两种自行车,各蹬一圈。能走多远?引出学生对自行车里的数学的研究。
2、分析问题
(1)学生讨论如何解决问题。
方案一:直接测量,但是误差较大。
方案二:测量直径(周长): 周长×转数
讨论前要让学生弄清楚自行车的行进原理,即是:蹬一圈踏板,前齿轮转动一圈,后
齿轮转动几圈,后齿轮和后车轮是同心圆,于是后齿轮转动多少圈后车轮就转动几圈,后车
轮的转动推动
前车轮的转动,自行车向前进。
(2)讨论: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几圈?
观察发现在
行进过程中前齿轮和后齿轮走过的总齿数是相同的,从而推出齿轮的齿数与它
的转数成反比例:
前齿轮转的圈数× 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转的圈数×
后齿轮的齿数,那么,转数=前齿轮
齿数:后齿轮的齿数
3、
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数据并求解。
(1)蹬一圈车子走的距离=车轮的周长×(前齿轮的齿数
:后齿轮的齿数)
(2)分组收集所需要的数据,带入上述模式,求出答案。
4、汇报结果。各小组展示并解释本组的研究过程和结果,再比较结果。
三、研究变速自行车能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1、提出问题:变速自行车能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1)了解变速自行车的结构。(有2个前齿轮,6个后齿轮。)
(2)根据这个结构,可以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6×2-1=11(种)
2、分析问题,求解,汇报。
3、蹬同样的圈数,哪种组合使自行车走得最远?
通过讨论得出:同一辆自行车,蹬同样的圈数,前齿轮最多,后齿轮最少的组合,
能使自行
车走得最远。
四、解决问题:
1、一辆自行车的车轮直径是0.7米,前
齿轮有48个齿,后齿轮有16个齿,蹬一圈自行车
前进多少米?蹬5圈呢?
2、一辆自行车
前齿轮有28个齿,后齿轮有14个齿,蹬一圈自行车前进5米。求自行车的
车轮直径。
如果
举行自行车速度比赛,给你一辆有3个前齿轮(48、36、24),4个后齿轮(36、24、
16、
12)的变速自行车,你准备选择哪种组合的速度?
五、课堂小结
自行车里的学问可真大,你还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解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