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电子课本
肖申克的救赎豆瓣-谢军演唱会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1
藤野先生
2
我的母亲
3
我的第一本书
4
列夫•托尔斯泰
5
再塑生命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献给母亲的歌 第二单元
6
雪
7
雷电颂
8
短文两篇
9
海燕
10
组歌(节选)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 第三单元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敬畏自然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旅鼠之谜
大雁归来
喂——出来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科海泛舟 第四单元
云南的歌会
端午的鸭蛋
吆喝
春酒
俗世奇人
与朱元思书
五柳先生传
马说
送东阳马生序
诗词曲五首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第五单元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 第六单元
26
小石潭记
27
岳阳楼记
28
醉翁亭记
29
满井游记
30
诗五首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背起行囊走四方
课外古诗词诵读 赠从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登幽州台歌 送元二使安西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早春呈水部张
十八员外 无题 相见欢 登飞来峰 清平乐村居 名著导读
《西游记》: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 《海底两万里》 :
科学与幻想之旅
《名人传》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 附录 欣赏唐人狂草 短语结构类型表 句子成分简表
标点
符号用法 后记
1.
鲁迅《藤野先生》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 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 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
结队的“清国
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
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
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
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 有时还值得去一转;
倘在上午, 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 也还可以坐坐
的。 但到傍晚,
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 兼以满房烟尘斗 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
道,
“那是在学跳舞。 ”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从东京出发,
不
久便到一处驿站, 写道: 日暮里。 不知怎地, 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
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 这是明的
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仙台
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 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 尊为
“胶菜”;福建
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我到仙台也颇
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
个客店里的,初冬
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
鼻孔出气。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
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饭食也不坏。但一位先
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
相宜, 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我虽然
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 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 于是搬到
我住在那里不
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
其时进来的是一
个黑瘦的先生, 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 一将书放在讲
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
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一一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 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 那些大大小
小的书, 便是
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 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 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 他们的
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
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
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 他们便
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
冬天是一件旧外套,
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
大家小心些。
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 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
头骨中间,一一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
我拿下来打开看
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
都用红笔添改过了, 不但增加
了许多脱漏的地方,
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
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
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一一
翻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一一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
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
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
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
人之中,我在中间,
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 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 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一一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
有这回事。”
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
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
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
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
“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有一天,
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 我检出来交给他们, 却只翻检
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一一
“你改悔罢!”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
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 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 爱国青年
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
藤野先生讲义上做
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 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
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
介意,这回才悟出
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 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 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
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
收回那一封匿名信
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 分数在六十分以上,
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
第二年添教霉菌学, 细菌的形状是全用
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
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
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
看的也是一群中国
“万岁! ”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
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
地,我的意见
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
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
我便去寻藤野先生, 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 他的脸色
仿佛有些悲哀,
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 ”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
为看得他有些凄
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 ”他叹息说。
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
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 “惜别”,还说希
望将我的也送他。 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
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 并且时时通信告
诉他此后的状况。
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
便连信也 怕敢写了。经过
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
一直到现在, 竟没有寄过一封信
和一张照片。 从他那一面看起来, 是一去之后, 杳无消息了。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
个。有时我常常想:
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
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
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
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
道。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 将作为永久的纪念。 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
候,中途毁坏了
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
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
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 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 懒时,
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 似乎正
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便使我忽又良心发
现,而且增加勇气了, 于是点上一枝烟, 再继续写些为 “正人
君子” 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十月十二日。
胡适《我的母亲》原文阅读
作者
:
胡适 加入日期:
09-11-02
我小时候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
小时不曾养成活
泼游戏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地。 所以家乡老辈都说我 “像
个先生样子” ,遂叫我做“麇
先生” 。这个绰号叫出去之后, 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儿子叫做麇
先生了。即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装出
点“先生”样子,更不能跟着顽童们“野”了。
有一天,我在我家八字门口和一班孩子“掷铜钱” ,一位老辈走过,见了我,笑道: “麇先生
也掷铜钱吗?”
我听了羞愧的面红耳热,觉得太失了“先生”身份!
大人们鼓励我装先生样子, 我也没有嬉戏的能力和习惯, 又因为我确是喜欢看书, 故我
一生可算是不
曾享过儿童游戏的生活。每年秋天,我的庶祖母同我到田里去“监割” (顶好
的田,水旱无忧,收成最好,
佃户每约田主来监割,打下谷子,两家平分) ,我总是坐在小
树下看小说。十一二岁时,我稍活泼一点,居
然和一群同学组织了一个戏剧班,做了一些木 刀竹枪,
借得了几副假胡须, 就在村口田里做戏。 我做的往
往是诸葛亮, 刘备一类的文角儿;
只有一次我做史文恭,被花荣一箭从椅子上射倒下去,这算是我最活泼的
玩艺儿了。
我在这九年(一八九五
-
一九零四)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 方面,
不能不算
是打了一点底子。 但别的方面都没有发展的机会。 有一次我们村 “当朋”(八
都凡五村,称为“五朋” ,
每年一村轮着做太子会,名为“当朋” )筹备太子会,有人提议要
派我加入前村的昆腔队里学习吹笙或吹笛。
族里长辈反对, 说我年纪太小, 不能跟着太子会
走遍五朋。 于是我便失掉了学习音乐的唯一机会。 三十年
来, 我不曾拿过乐器,也全不懂音
乐;究竟我有没有一点学音乐的天资,我至今不知道。至于学图画,更是
不可能的事。我常
常用竹纸蒙在小说书的石印绘像上, 摹画书上的英雄美人。有一天,被先生看见了,挨了
一
顿大骂,抽屉里的图画都被搜出撕毁了。于是我又失掉了学做画家的机会。
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 我的
恩师便是我的慈
母。
每天天刚亮时, 我母亲便把我喊醒, 叫我披衣坐起。
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
看我清醒了,
便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
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
她说: “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
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 ”(跌股便
是丢脸出丑。 )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
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 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
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
学堂门口一望, 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 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
来, 我拿了跑回
去,开了门, 坐下念生书, 十天之中, 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 等到先生
来了,
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我做错了事,她
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便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
早晨我眠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
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
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
音来, 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 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 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 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 这时候我母亲的
妹子玉英姨母
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 “穿
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 “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 ”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
看见母亲从
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 她罚
我跪下,重重的责罚了一顿。她说: “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 ”她气得
坐着发抖,也
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
了一年多的翳病。医来医去,总
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
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
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我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妇, 又是当家的后母。 这种生活的痛苦, 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
之一二。家中
财政本不宽裕,全靠二哥在上海经营调度。大哥从小便是败子,吸鸦片烟、赌
博,钱到手就光,光了便回家打
主意,见了香炉便拿出去卖,捞着锡茶壶便拿出押。我母亲
几次邀了本家长辈来,给他定下每月用费的数目。
但他总不够用, 到处都欠下烟债赌债。每
年除夕我家中总有一大群讨债的,每人一盏灯笼,坐在大厅上不肯
去。大哥早已避出去了。
大厅的两排椅子上满满的都是灯笼和债主。我母亲走进走出, 料理年夜饭,谢灶神,压岁钱
等事,只当做不曾看见这一群人。到了近半夜,快要“封门”了,我母亲才走后门出去,央
一位邻居本家到我
家来,每一家债户开发一点钱。做好做歹的,这一群讨债的才一个一个提
着灯笼走出去。一会儿,大哥敲门回
来了。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
从不露出一点怒色。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
大嫂是个最无能而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个能干而气量很窄小的人。他们常常闹意见,
只因为我母亲
的和气榜样,他们还不曾有公然相骂相打的事。 她们闹气时,只是不说话,不
答话,把脸放下来,叫人难看;二嫂生气时,脸色变青,更是怕人。她们对我母亲闹气时,
也是如此,我起初
全不懂得这一套, 后来也渐渐懂得看人的脸色了。我渐渐明白, 世间最可
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
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 这比打骂还难受。
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大哥
的女儿比我只小
一岁,她的饮食衣服总是和我的一样。我和她有小争执,总是我吃亏, 母亲
总是责备我,要我事事让她。后来大嫂二嫂都生了儿子了,她们生气时便打骂孩子来出气,
一面打,一面用尖
刻有刺的话骂给别人听。
便悄悄走出门去,或到左邻立大嫂家去坐一会,
个嫂子吵一句嘴。
每个嫂子一生气,往往十天半个月不歇,天天走进走出,板着脸,咬着嘴,打骂小孩子
出气。我母亲只
忍耐着,到实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这一天的天明时,她便
不起床,轻轻的哭一场。她不骂一
个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苦命,留不住她丈夫来照
管她。她先哭时,声音很低,渐渐哭出声来。我醒了
起来劝她,她不肯住。这时候,我总听
得见前堂(二嫂住前堂东房)或后堂(大嫂住后堂西房)有一扇房门开
了,一个嫂子走出房
向厨房走去。不多一会,那位嫂子来敲我们的房门了。我开了房门,她走进来,捧着一碗
热
茶,送到我母亲床前,劝她止哭,请她喝口热茶。我母亲慢慢停住哭声,伸手接了茶碗。那
位嫂子站着劝
一会, 才退出去。没有一句话提到什么人, 也没有一个字提到这十天半个月来
的气脸,然而各人心里明白,
泡茶进来的嫂子总是那十天半个月来闹气的人。奇怪的很,这
一哭之后,至少有一两个月的太平清静日子。
我母亲待人最仁慈,
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 受一点人格上的
侮辱。
我家五叔是个无正业的浪人, 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 说我母亲家中
她气得大哭,请
我母亲只装做不听见。 有时候,她实在忍不住了,
或走后门到后邻度嫂家去闲谈。
她从不和两
有事总请某人帮忙, 大概总有什么好处给他。 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
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
她才罢休。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 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 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
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
如果我能宽恕人,体
零两三个月)便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
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
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
牛汉《我的第一本书》原文
前几天一位诗人来访,看见我在稿纸上写的这个题目,以为是写我出版的第一本诗集,
我说:“不是,
是六十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 ”他笑着说:“课本有什么好写的? ”我
向他解释说:“可是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
画,不过看了很难
笑起来。”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的一点生命
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我们家有不少的书, 那是父亲的,不属于我。
父亲在北京大学旁听过, 大革命失败后返 回家乡,带回
一箱子书和一大麻袋红薯。
有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的,还有《新青年》
奇地翻看,不认字,认画。祖母嘲笑我,说:
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稀奇东西。 父亲的藏书里
、《语丝》、《北新》、《新月》等杂志。我常常好
“你这叫做瞎狗看星星。”那些本头大的杂志里
面,夹着我们全家人的“鞋样子”和花花绿绿的窗花。书里有很多奇妙的东西。我父亲在离
我家十几里地的崔
家庄教小学,不常回家。
我是开春上的小学,
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
停地轰赶麻雀,祖母最讨厌麦子里掺和上麻雀粪。
我正在院子里看着晾晒的小麦,不
“你
新打的小麦经阳光晒透得发出甜蜜蜜的味
道,非常容易催眠和催梦。父亲把我喊醒,我见他用手翻着金黄的麦粒,回过头问我:
考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错。”
祖母在房
子里听着我们说话,大声说: “他们班一共才三个学生。”父亲问:“第三名是谁?”
村里 我低头不语,祖母替我回答:“第三名是二黄毛。”二黄毛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
人谁都知道。父亲板起了面孔,对我说: “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
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难不住我, 我怕他看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 父亲是一个十分温厚
的人,我以为可以赖过去。他觉出其中有什么奥秘,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
来。父亲看着我拿
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他愣了半天,
在他的面前。
翻来覆去地看。我垂头立
我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
有头尾。我以为
父亲要揍我了,没有。他愁苦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问:
我说:“那一半送给乔元贞了。 ”父亲问:“为什么送给他? ”我回答说:
老师规定,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摆在课桌上,我只好把书用刀砍成两半,
父亲问我:“你两人怎么读书?”我说:
气。他很了解乔元贞家的苦楚,说:
的“承”改作“成”。
是因为我把自己的名字写错了,把’史承汉’的’承’字中间少写了一横。
“那一半呢?”
“他们家买不起书,
他一半我一半。
”父亲深深叹着
“我早已把书从头到尾背熟了。乔元贞所以考第一,
“元贞比你有出息。”为了好写,后来父亲把我的名字中
父亲让我背书,我一口气背完了。
狗也叫……”背得一字不差。
“狗,大狗,小狗,大狗跳,小狗也跳,大狗叫,小
父亲跟乔元贞他爹乔海自小是好朋友, 乔家极贫穷,乔海隔两三年从静乐县回家住一阵
(陶瓷灯具)。 子,他在静乐县的山沟里当塾师。脸又黑又皱,脊背躬得像个“驮灯狮子”
父亲对我说:“你从元贞那里把那半本书拿来。”我不懂父亲为什么要这样,送给人家的
书怎么好意思
要回来?元贞把半本书交给我时,哭着说: “我妈不让我上学了。 ”
晚上,我看见父亲在昏黄的麻油灯下裁了好多白纸。 第二天早晨,父亲把我叫到他的房
装订成了 子里,把两本装订成册的课本递给我。父亲的手真巧,居然把两半本书修修补补,
两本完完整整的书, 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还用牛皮纸包了皮,写上名字。元贞不
再上学了,但我
还是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他。
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恐怕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
父亲这次回家给我带回一个书包,还买了石板石笔。临到开学时,父亲跟我妈妈商量,
觉得我们村里的
书房不是个念书的地方, 父亲让我随他到崔家庄小学念书。
我把这本完整的
不同寻常的课本带了去。到崔家
庄之后,才知道除了《国语》之外,本来还应该有《算术》
和《常识》,因为弄不到这两本书,我们就只念一
本《国语》 。
还应当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 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 它值得我用崇
敬的心灵去赞
颂。
我们那里管“上学”叫“上书房”
。每天上书房,我家的两条狗都跟着我。课本上的第 一个字是“狗”
,
我有意把狗带上。两条狗小学生一般规规矩矩地在教室的窗户外面等我。
我早已经把狗调教好了,当我说“大
狗叫” ,大狗就汪汪叫几声,当我说“小狗叫” ,小狗也
立即叫几声。我们是四个年级十几个学生在同一教
室上课,引得哄堂大笑。 课没法上了。下
课后,老师把我叫去,狠狠地训斥了一顿,说: “看在你那知书识
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
天不打你手板了。 ”他罚我立在院当中背书,我大声地从头到尾地背书。两只狗蹲
在我的身
边,陪我背书,汪汪地叫着……抗日战争期间,二黄毛打仗不怕死,负了几回伤。他其实并
不真傻,
只是心眼有点死,前几年去世了。他的一生受到乡里几代人的尊敬。听说乔元贞现
在还活着,他一辈子挎着篮
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小西。
那位朋友再来我这里时, 一定请他看看这篇小文。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 如果不
写,我就枉读
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4.
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 植被多于空地,
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长髯
覆盖了两颊,
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
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 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
的须发。 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 托尔
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
白浪的大胡子。
人们无不试图用自己的想像除去他那盖着面孔的头发,
去胡须的肖像作为参照,
希望用魔法变出一张光洁的脸。
修剪疯长的胡须, 以他年轻时刮
一一这是引向内心世界的路标。 这
样一来,我们不免开始畏缩起来。因为,
无可否认的是, 这个出身于名门望族的男子长相粗 劣,生就一张田
野村夫的脸孔。
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 而天才灵魂的工作间,比
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篷来好
不了多少。 小屋粗制滥造, 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 而小是
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 架在小窗上
方的横梁一一小眼睛上方的额头, 倒像是用刀
胡乱劈成的树柴。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 就像用枝条扎成
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在四方
脸中间,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 两孔朝天的狮子鼻, 仿佛被人拳头打塌了
的样子。 在乱
蓬蓬的头发后面,怎么也遮不住那对难看的招风耳。凹陷的脸颊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
留
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这副劳动者的忧郇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 滞留着愚钝和压抑:住他脸上找不到一点
奋发向上的灵气,找不到精神光彩,找小到陀斯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间那种像大理石穹顶一样
缓缓隆起的非凡器
宇。他的面容没有一点光彩可言。谁不承认这一点谁就没有讲真话。无疑,
这张脸平淡无奇,障碍重重,没法
弥补,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锢思想的囚牢;这张
脸蒙昧阴沉,郁郁寡欢,
丑陋可憎。从青年时代起,
托尔斯泰就深深意识到自己这副嘴脸是
不讨人喜欢的。他说,他讨厌任何对他长相所抱有的幻想。
这么个生着宽鼻子、厚嘴
唇、灰色小眼睛的人,难道还能找到幸福吗?”正因为如此,
是,把自己的嘴唇隐藏在黑貂皮面具般的胡须里,
他不久就任凭须发长得满脸都
“像我
直到年纪大了以后胡子才变成白色, 因而
显出几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
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
永远流浪的灭才灵魂,竟然在一个土头土脑的俄国人身上找到了简陋归宿,
上看不出有任何精神的东西,缺乏诗人、
从这个人身
幻想者和创造者的气质。
从少年到青壮年,甚至到
老年,托尔斯泰一直都是长相平平,混在人群里找都找不出来。对他来说。穿这件大衣,还
是那件大衣,戴这
顶帽子,还是那顶帽子,都没什么不合适。
随处可见的脸,既有可能在台上主持大臣会议,
一个人长着这么一张在俄罗斯
也有可能在酒肆同一帮酒徒鬼混; 既有可能
带着
在市场上卖面包,也有可能披着大主教的法衣,举起十字架从跪地的教徒的头上掠过。
这么一张脸,你不管从事什么职业,
种鹤立鸡群、引人注目的可能。
不管穿什么服饰,也不管在俄国什么地方,都不会有一
托尔斯泰做学生的时候,
可能属于同龄人的混合体;当军官
而恢复乡间生活以后,他的样子和往常出现在舞台
还有个白胡子随从与
坐在一旁的是伯
的时候.没法把他从战友里面分辨出来;
上的乡绅角色再吻合不过了。 要是你看到一张他赶着马车外出的照片,
他并排坐着,你也许要动脑筋想上好一阵, 才能判断手握缰绳的是马车夫,
爵。再看另一张照片,是他在同一些农民交谈。你假如不明真相,
间的列夫是个有地位有钱财的人,他的门第和身份大大不同于格里高、
等在场的所有人。他的面相完全没有特征,完全属于普通的俄罗斯人,
为普通人,而且此刻会产生这么一种感觉, 即天才没有任何特殊的长相,
根本就猜不出坐在老农中
伊凡、伊利亚、彼得
因此,我们得把他称
而是一般人的总体
现。昕以说,托尔斯泰并没有自己独特的面相,他拥有一张俄围普通大众的脸,因为他与全
体俄国人民同呼吸
共命运。
因此,那些第一次见到他的人,一开始都无一例外地感到失望。
他们有的坐火车旅行漫 长的路程,有的
从图拉驾车赶来,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
他们早就形成
了对他的主观概念,希望从他身上找见威严非凡的东西,希望看到一个貌似天父的美髯公,
集尊贵、轩昂、伟
岸、天才于一身。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像的这位
文坛泰斗形象颔首低眉, 敬重有加,
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门终于开了, 进来
的却是一个矮小敦实的人,由于步子轻快,连胡子都跟着抖动不停。他刚进门,差不多就一
路小跑而来,然后
突然收住脚步,望着一位惊呆了的来客友好地微笑。
气,又迅速又随便地讲着表示欢迎的话语,
一边深感疑惑和惊讶。什么?就这么个侏儒!
他带着轻松愉快的口
同时主动向客人伸出手来。 来访者一边与他握手,
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 难道真的是列夫•尼
克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吗?这位客人不无尴尬地抬起眼皮直勾勾地打量着主人的脸。
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 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
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日光, 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
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成埕甓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
一对灰
但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