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各课原文
燃烧着心中不灭的光-deserted
《先秦诸子选读》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
子何患于丧乎
?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论语·八佾》
2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
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
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
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
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
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
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
丘不与易也。”
(《论语·微子》) <
br>3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
而,已而!今
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微子》)
4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曰,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
1
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论语·微子》)
5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
者与?”
(《论语·宪问》)
二、当仁,不让于师
1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
“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
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
,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论语·子张》)
2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
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
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
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
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论语·子张》)
3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博我以文,
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论语·子罕》)
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论语·述而》)
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
6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论语·述而》)
7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论语·阳货》)
8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论语·雍也》)
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
哉,回也!
”
(《论语·雍也》)
2
10子路、曾皙、冉有、公
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曰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
‘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
br>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
之,比及三年,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
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论语·先进》)
1
1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
人也而有斯疾也!”
(《论语·雍也》)
12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论语·先进》)
13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论语·先进》)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l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3
2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论语·卫灵公》)
3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
4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曰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子张》)
5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子张》)
6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论语·卫灵公》)
7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
8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
成。”
(《论语·子路》)
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论语·为政》)
10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1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论语·子罕》)
1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
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2仲弓问仁。子曰:“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
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4
(《论语·颜渊》)
3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
,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何谓也?”子夏曰:“富
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
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论语·颜渊》)
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5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
事于仁,必也
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6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述而》)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
亦远乎?”
(《论语·泰伯》)
8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9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论语·里仁》)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l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论语·述而》)
2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
br>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
义然后取,人
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论语·宪问》)
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5
4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
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
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
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5子路问成
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
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
:“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
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论语·宪问》)
6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
事思敬疑思
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论语·季氏》)
7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论语·里仁》)
8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
勇而无义为盗。”
(《论语·阳货》)
9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论语·述而》)
10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为政》)
六、有教无类
1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2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雍也》)
3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
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
‘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
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先进》)
4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
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
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
焉得仁?”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
6
矣乎?”子曰:“未知。焉得仁?”
(《论语·公冶长》)
5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6子曰:“吾尝终曰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卫灵公》)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8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论语·先进》)
9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
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
与言《诗
》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③!”
(《论语·学而》)
10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论语·八佾》)
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1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
又其次也;困而不
学,民斯为下矣!”
(《论语·季氏》)
2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述而》)
3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论语·公冶长》)
4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
对曰:“未也。”
“居!吾语女:好仁不
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
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
,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论语·阳货》)
5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
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
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论语·泰伯》)
7
6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
,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论语·学而》)
7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
已。”
(《论语·学而》)
8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
贰过,不幸
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论语·雍也》)
9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论语·宪问》)
10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
11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
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
《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
。他曰,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
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
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论语·季氏》)
第二单元《孟子》选读
一、王好战,请以战喻 <
br>1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
内。河东凶亦
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何也?”
孟子对曰
:“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
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
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
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
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人山林,材木不可
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
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
之宅,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
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
8
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
检,涂有饿
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孟子·梁惠王上》)
2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
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
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
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
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 良人之所之也。”
蚤
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
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
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孟子·离娄下》)
3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
孟子曰: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
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孟子·滕文公下》)
4孟子见梁襄王,出,语
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
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
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
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
雨,则苗淳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
不嗜杀人者也。如有
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
能
御之?’”
(《孟子·梁惠王上》)
二、王何必曰利
1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
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
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
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
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
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
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孟子·梁惠王上》)
2宋 将之楚,孟
子遇于石丘,曰:“先生将何之?”曰:“吾闻秦、楚构兵,我将
见楚王说而罢之。楚王不悦,我将见秦
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
9
曰:“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说之将何如?”
曰:“我将言其不利也。”
曰:“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
,秦、楚之王悦
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
br>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
然而不亡者
,未之有也。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三军之
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仁
义也。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
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
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
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
(《孟子·告子下》)
3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蹠之徒也。
欲知舜与
蹠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孟子·尽心上》)
三、民为贵
1孟子曰: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
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
,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
溢,则变置社稷。”
(《孟子·尽心下》)
2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
君也。”
(《孟子·梁惠王下》)
3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得
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
br>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
爵者,鹯也
;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
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
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
:‘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孟子·离娄上》)
4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
曰:“天与之。”
10
“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
曰:“否。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以行与事示之者,如之何?”
曰:“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诸侯能荐人
于天子,不能使天子与之
诸侯;大夫能荐人于诸侯,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
暴之于
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敢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
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
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
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
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
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
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
中国,
践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泰誓》曰:‘天视自我民视,
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孟子·万章上》)
5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
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
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孟子·尽心上》)
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1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曰,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由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 而
相告曰:‘
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
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
,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 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
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
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
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
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
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
然有喜色而
11
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
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
乐,则王矣。”
(《孟子·梁惠王下》)
2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麇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
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灵台,经之
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
民子来。王在灵囿, 鹿攸伏;唐鹿濯濯,
白鸟鹤鹤。王在灵沼,於牣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
,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
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
曰:‘时曰害丧,
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孟子·梁惠王上》)
3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
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
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
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
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儛,遵海而南,放于琅邪。吾何修
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
?’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
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
所职也。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
助不给。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
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
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乃作慝。
方命虐民,饮食
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
br>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景公说,大戒于
国,出舍于
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徵招》《角
招》是也。其诗曰:‘畜
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
(《孟子·梁惠王下》)
五、人和
1孟子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
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
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寡
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
战,战必胜矣。”
(《孟子·公孙丑下》)
2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
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
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有
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
12
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
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
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
忠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此
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于禽兽又何难焉?’是故君
子有终身之忧,无
一朝之患也。乃若所忧则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
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非仁
无为也,
非礼无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则君子不患矣。”
(《孟子·离娄下》)
3孟子曰:“爱人不
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
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孟子·离娄上》)
4(孟子对齐宣王)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
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
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
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曰:“„„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
,商
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其若是,
孰能
御之?”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
辟邪侈,无不为已。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
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
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
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
行之,则盍反
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
义,颁白者不
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上》)
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
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
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
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
,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
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曰病矣!
予助苗长矣!’
13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
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孟子·公孙丑上》)
2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
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
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
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
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3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
中,管夷吾举于
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
改。困于
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
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告子下》)
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1孟
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
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
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
将人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
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
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
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
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
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
端
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
充之矣,若火之始然
,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公孙丑上》)
2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
人皆有之。侧隐之心
,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
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孟子·告子上》)
3孟子曰:“人之所以
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
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孟子·离娄下》)
4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孟子·尽心上》)
14
5孟子曰:“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孟子·告子上》)
6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
谓之自暴也;
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孟子·离娄上》)
第三单元《荀子》选读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蓄而制之
治乱天邪?曰: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
,桀以乱,治乱非
天也。时邪?曰: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藏于秋冬,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
治,桀以乱,治乱非时也。地邪?曰:得地则生,失地则死,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
以治,桀
以乱,治乱非地也。《诗》曰:“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
此之谓也。
天
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君子有常体矣。君子道其常,而小人计其功。《诗》曰:“礼
义之不愆兮,何恤人之言兮!”此之谓也
。
楚王后车千乘,非知也;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若夫志意修,德行厚,
知虑明
,生于今而志乎古,则是其在我者也。故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小
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
天者。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小人
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退也。
故君子之所以日进与小人之所以日退,一也。
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在此耳。
星队、木鸣,
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
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
也。夫曰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
无世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
;上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
无益也。夫星之队、木之鸣,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
怪之,可也;而
畏之,非也。
物之已至者,人袄则可畏也。 耕伤稼,枯耘失岁,政险失
民,田萝稼恶,籴贵
民饥,道路有死人:夫是之谓人袄。政令不明,举错不时,本事不理,勉力不时,则
牛
马相生,六畜作袄:夫是之谓人袄。礼义不修,内外无别,男女淫乱,则父子相疑,上
下乖离
,寇难并至:夫是之谓人袄。袄是生于乱。三者错,无安国。其说甚尔,其灾甚
惨。可畏也,而不可怪也
。传曰:“万物之怪,书不说。”无用之辩,不急之察,弃而木
治。若夫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
,则曰切瑳而不舍也。
雩而雨,何也?曰: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卜筮然后
15
决大事,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也。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以为
文则吉,以为
神则凶也。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
莫明于礼义。
故日月不高,则光晖不赫;水火不积,则晖润不博;珠玉不睹乎外,则王公不以为宝;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
法爱民而霸,
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亡矣。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
用之!望时而待之,孰
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
!愿
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荀子·天论》)
第四单元《老子》选读
有无相生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
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老子》第二章)
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
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第十一章)
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
在道也,曰余
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老子》第二十四章)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
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
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老子》第三十三章)
5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
大于其细。天
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老子》第六十三章)
6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老子》第六十四章)
7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
16
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老子》第七十六章)
第五单元《庄子》选读
一、无端崖之辞
1庄子
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
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
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
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庄子·徐无鬼》)
2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引之盈贯,措杯水其肘上,发之,适矢复沓,
方矢复寓。
当是时,犹象人也。
伯昏无人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尝与汝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
若能射乎?”
于是无人遂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揖御寇而进之。
御寇伏地,
汗流至踵。
伯昏无人曰:“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今汝怵然
有恂目之志,尔于中也殆矣夫!’’
(《庄子·田子方》)
3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
,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
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
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
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庄子·应帝王》)
4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
鱼。已而大鱼
食之,牵巨钩,馅没而下,骛扬而奋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
惮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鱼,离
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已北,莫不厌若鱼者。已而后
世辁才讽说之徒,皆惊而相告也。夫揭竿累,趣
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
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其不可与
经于世亦远矣!
(《庄子·外物》)
5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
说之,益车百乘。反于宋,
见庄子曰:“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
之主而从
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
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
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
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17
(《庄子·列御寇》)
6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
乎?” <
br>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
‘鲋鱼来!子
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
,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
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
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③!’”
(《庄子·外物》)
7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
国中三曰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 ,子知之乎?夫鹓
发于南海而飞于
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
过之,仰而视之
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秋水》)
二、鹏之徙于南冥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
雨降矣,
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
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
吾将为宾乎?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
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
樽俎而代之矣。”
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
br>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连叔曰:“其言谓何哉?”曰:“藐姑射之山,有神
人居焉,
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
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
疠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连叔曰:“然!瞽者无以
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
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
犹时女也。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
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
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秕糠
,将犹
陶铸尧、舜者也,孰肯分分然以物为事!”
„„„„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
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
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
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
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
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
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 ,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
与之。客得
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
18
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 ,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
石之瓠,何不虑以为
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庄子·逍遥游》)
三、东海之大乐
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
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
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
见水端。于是焉河伯
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
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
门则
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
笃于时也;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
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
不虚;春秋不变
;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
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
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
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壘空之在
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
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
车之所通,人处
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禅,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
任士之所劳,尽此矣„„”
(《庄子·秋水》)
2公孙龙问于魏牟曰:“龙少学先
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离坚白;然不
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
已。今吾闻庄子之言,汒然异之。
不知论之不及与,知之弗若与?今吾无所开吾喙,敢问其方。” 公子牟隐机大息,仰天而笑曰:“子独不闻夫坎井之蛙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
出跳梁乎井斡
之上,人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视奸蟹与
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
之水,而跨踌坎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人观
乎?,东海之鳖左足未人,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
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
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
弗为加益;汤之时,
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
于是坎井之蛙闻之,逋逋然惊,规规然自失也。
“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犹欲观于庄子之
言,是犹使蚊负山、商蚷驰河也,必不
胜任矣。且夫知不知论极妙之言,而自适一时之利者,是非坎井之
蛙与?且彼方跳黄泉
而登大皇,无南无北,奭然四解,沦于不测;无东无西,始于玄冥,反于大通。子乃
规
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独
不闻夫
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
19
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公孙龙口呿而不合,舌举而不下,乃逸而走。
(《庄子·秋水》)
四、尊生
1尧以天下让许由,许由不受。又让于子州支父,子
州支父曰:“以我为天子,犹之
可也。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夫天下至重
也,而不以害
其生,又况他物乎!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
舜让天下于子州支伯。子
州支伯曰:“予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
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此有道者之所
以异乎俗者也。
舜以天下让善卷。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曰衣皮毛,夏曰衣葛缔。春耕种,<
br>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曰出而作,曰人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
得。吾何以
天下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遂不受。于是去而人深山,莫知其处。
„„„„
大王亶
父居邠,狄人攻之。事之以皮帛而不受,事之以犬马而不受,事之以珠玉而
不受。狄人之所求者,土地也
。大王亶父曰:“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与人之父居而杀
其子,吾不忍也。子皆勉居矣!为吾臣与为狄人
臣奚以异!且吾闻之:不以所用养害所
养。”因杖策而去之。民相连而从之,遂成国于岐山之下。夫大王
直父可谓能尊生矣。
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
之,
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
(《庄子·让王》)
2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
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絮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
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
,遂行不辍。
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
不肯视,行不辍,何邪?”
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沈,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
则速毁,
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匠石归
,栎社见梦曰:“女将恶乎比予哉?若将比予于文木邪?夫祖梨橘柚果之属,
实熟则剥,剥则辱;大枝折
,小枝泄。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
自掊击于世俗者也。物莫不若是。且予求无所
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
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
其相物也?而几死之散
人,又恶知散木!”
(《<庄子·人间世》)
五、恶乎往而不可
20
1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
相与语曰蚠:“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
尻,孰知死生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视
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俄而子舆有病,子祀往问之。曰:“伟哉夫造物者,将以予为此拘拘也
!”曲偻发背,
上有五管,颐隐于齐,肩高于顶,句赘指天,阴阳之气有诊。其心闲而无事,跻?而鉴<
br>于井,曰:“嗟乎!夫造物者又将以予为此拘拘也!”
子祀曰:“女恶之乎?”
曰:
“亡,予何恶!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为鸡,予因以求时夜;浸假而化予之右臂
以为弹,予因以求鸮炙;浸
假而化予之尻以为轮,以神为马,予因以乘之,岂更驾哉!
且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
哀乐不能人也。此古之所谓县解也。而不
能自解者,物有结之。且夫物不胜天久矣,吾又何恶焉!” <
br>俄而子来有病,喘喘然将死。其妻子环而泣之。子犁往问之,曰:“叱!避!无怛
化!”倚其户与
之语曰:“伟哉造化!又将奚以汝为?将奚以汝适?以汝为鼠肝乎?以汝
为虫臂乎?”
子来曰
:“父母于子,东西南北,唯命之从。阴阳于人,不翅于父母。彼近吾死而
我不听,我则悍矣,彼何罪焉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
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今大冶铸金,金踊
跃曰:‘我且必为镆铘!’大冶必以为不
祥之金。今一犯人之形而曰:‘人耳!人耳!’夫造化者必以为
不祥之人。今一以天地为
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成然寐,蘧然觉。
(《庄子·大宗师》)
2鲁哀公问于仲尼曰:“卫有恶人焉,曰哀骀它。丈夫与之处者,思而
不能去也;
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未尝有闻其唱者
也,常和人而已矣。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无聚禄以望人之腹,又以恶骇天下,和
而不唱,知不出
乎四域,且而雌雄合乎前,是必有异乎人者也。寡人召而观之,果以恶
骇天下。与寡人处,不至以月数,
而寡人有意乎其为人也;不至乎期年,而寡人信之。
国无宰,寡人传国焉。闷然而后应,泛然而若辞。寡
人丑乎,卒授之国。无几何也,去
寡人而行。寡人恤焉若有亡也,若无与乐是国也。是何人者也?” <
br>仲尼曰:“丘也尝游于楚矣,适见豚子食于其死母者。少焉晌若,皆弃之而走。不
见己焉尔,不得
类焉尔。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战而死者,其人之
葬也不以翣资;刖者之屦,无为爱
之:皆无其本矣。为天子之诸御,不爪剪,不穿耳;
取妻者止于外,不得复使。形全犹足以为尔,而况全
德之人乎!今哀骀它未言而信,无
功而亲,使人授己国,唯恐其不受也,是必才全而德不形者也。”
哀公曰:“何谓才全?”
仲尼曰:“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
变、命之行也。
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故不足以滑和,不可人于灵府。使之和豫通而<
br>不失于兑,使日夜无郤而与物为春。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是之谓才全。”
21
“何谓德不形?”
曰:“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法也,内保之而外不荡
也。德者,成和之修也。
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
哀公异曰以告闵子曰:“始也,吾以南面
而君天下,执民之纪而忧其死,吾自以为
至通矣。今吾闻至人之言,恐吾无其实,轻用吾身而亡其国。吾
与孔丘,非君臣也,德
友而已矣!”
(《庄子·德充符》)
第六单元《墨子》选读
一、兼爱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
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
相篡,
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
?以不相爱生邪?子墨子言:“以不相爱生。今诸侯独知爱
其国,不爱人之国,是以不惮举其国以攻人之
国。今家主独知爱其家,而不爱人之家,
是以不惮举其家以篡人之家。今人独知爱其身,不爱人之身,是
以不惮举其身以贼人之
身。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
臣不
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
执弱
,众必劫寡,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
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
非之。”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
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⑩?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⑩,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
之身若视其身。是
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
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
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
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
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
以仁者誉之。”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
。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子墨子
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
杀身为名,此天下百
姓之所皆难也,苟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况于兼相爱、交相利,则与此异!夫爱人
者,
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
之。
此何难之有?特上弗以为政、士不以为行故也。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
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
剑,练帛之冠,人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之,
故臣能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
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
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
臣能为之也。昔越王句践好士
22
之勇,教驯其臣,私令人焚舟失
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
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
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是故子墨
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
,若苟君说之,则众
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
利
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
士不以
为行故也。”
(《墨子·兼爱中》)
二、非攻
今有一人,人人园圃,窃其桃李,
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
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人人园圃窃桃
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人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
甚攘人犬豕
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
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人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
人愈多,其不仁
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
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
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
义,必有十死罪
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
br>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
若知其不
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
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
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
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
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
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墨子·非攻上》)
三、尚贤
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
,不得众
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其故何也?”子
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
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是故国有贤良之士
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曰:“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
子墨子言曰:“譬若
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
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
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
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⑩,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
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
也。
23
“是故古者圣王之为
政也,言曰:‘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
是以国之富贵人闻之,皆退而谋曰:‘始
我所恃者富贵也,今上举义不辟贫贱,然则我
不可不为义。亲者闻之⑩,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亲也
,今上举义不辟疏,然则我
不可不为义。’近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近也,今上举义不避远
,然则我不
可不为义。’远者闻之,亦退而谋曰:‘我始以远为无恃,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萌人闻之,皆竞为义。是
其故何也?曰
: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譬之富者有高墙
深宫,宫墙既立,谨上为凿一门
。有盗人人,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是其故何
也?则上得要也。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
,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
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
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
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
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
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
之,无
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
平
;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
王举闳夭、泰颠于罝
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
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
劝而尚德。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故得士
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
士也。”
是故子墨子言曰:“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尚欲祖述尧舜
禹
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墨子·尚贤上》)
第七单元《韩非子》选读
一、郑人有且买履者
1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
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
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
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
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
氏。中古
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今有构木、
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
则今有美尧、舜、
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
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⑩。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
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
皆守株之类也。
24
(《韩非子·五蠹》)
2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或者不宜今乎!如是不能
更也,„„卜子妻写弊裤
也,„„先王之言,有其所为小而世意之大者,有其所为大而世意之小者,未可
必知
也。„„故先王有郢书,而后世多燕说。夫不适国事而谋先王,皆归取度者也。
„„„„
郑县人卜子使其妻为裤。其妻问曰:“今裤何如?”夫曰:“象吾故裤。”妻子因毁
新,令如故
裤。
„„„„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
举烛”。
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郑人有且买履者,先自度其
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
信度,无自信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
br>3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坐于幕下而
啜之,尽一杯。
文侯谓堵师赞曰:“乐羊以我故而食其子之肉。”答曰:“其子而食之,
且谁不食?”乐羊罢中山,文侯
赏其功而疑其心。孟孙猎,得麂,使秦西巴持之归,其
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而与之。孟孙适至而求麂
。答曰:“余弗忍而与其母。”孟孙大
怒,逐之。居三月,复召以为其子傅。其御曰:“曩将罪之,今召
以为子傅,何也?”
孟孙曰:“夫不忍麂,又且忍吾子乎?”故曰:“巧诈不如拙诚。”乐羊以有功见疑
,秦
西巴以有罪益信。
„„„„
卫人嫁其子而教之曰:“必私积聚!为人妇而出,
常也;其成居,幸也。”其子因私
积聚,其姑以为多私而出之。其子所以反者,倍其所以嫁。其父不自罪
于教子非也,而
自知其益富。今人臣之处官者皆是类也。
(《韩非子·说林上》)
4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
谁可伐者?”大夫关
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
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
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宋有富人,天
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
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
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
知之难也,处知
则难也!
(《韩非子·说难》)
25
二、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
1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孔子出,子圉人,请问客。
太宰曰:“吾已见孔子,则视
子犹蚤虱之细者也。吾今见之于君。”子圉恐孔子贵于君也,因谓太宰曰:
“君已见孔子,
亦将视子犹蚤虱也。”太宰因弗复见也。
„„„„
子胥出走,边候
得之。子胥曰:“上索我者,以我有美珠也。今我已亡之矣。我且
曰子取吞之。”候因释之。
庆封为乱于齐而欲走越。其族人曰:“晋近,奚不之晋?”庆封曰:“越远,利以避
难。”族人曰:“变
是心也,居晋而可;不变是心也,虽远越,其可以安乎?”
„„„„
绍绩昧醉寐而亡其裘。
宋君曰:“醉足以亡裘乎?”对曰:“桀以醉亡天下,而《康.诰》
曰毋彝酒,,‘彝酒,者,常酒也;
常酒者,天子失天下,匹夫失其身。”
„„„„
鲁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或宦于荆。犁锄
曰:“假人于越而救溺子,越人虽善游,
子必不生矣。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
救近火也。今晋与荆虽
强,而齐近,鲁患其不救乎!”
„„„„
曾从子,善相剑者
也。卫君怨吴王。曾从子曰一:“吴王好剑。臣相剑者也。臣请
为吴王相剑,拔而示之,因为君刺之。”
卫君曰:“子之为是也,非缘义也,为利也。吴
强而富,卫弱而贫。子必往,吾恐子为吴王用之于我也。
”乃逐之。
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盛羹于土簋,则必将犀玉之杯;玉杯象箸必不盛
菽藿,则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舍茅茨之下,则必锦衣九重、高
台广室也;称此以
求,则天下不足矣。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
知天下不足也。
„„„„
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
曰:“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
国⑩,欲使无穷,其可得
乎?”
陈轸贵于魏王。惠子曰:“必善事左右。夫杨,横树之即生,倒树之即生,折而树
之又
生。然使十人树之而一人拔之,则毋生杨矣。至以十人之众,树易生之物,而不胜
一人者,何也?树之难
而去之易也。子虽工自树于王,而欲去子者众,子必危矣。”
„„„„
杨子过于宋东之逆旅
。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
“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
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
26
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韩非子·说林上》)
2鳇似蛇,蚕似蠋
。人见蛇则惊骇,见蝎则毛起。渔者持鳣,妇人拾蚕,利之所在,
皆为贲、诸。
„„„„ <
br>杨朱之弟杨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而吠之。杨布怒,
将击之。杨朱
曰:“子毋击也。子亦犹是!曩者使女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
„„„„
桓公
问管仲:“富有涯乎?”答曰:“水之以涯,其无水者也;富之以涯,其富已足
者也。人不能自止于足,
而亡其富之涯乎!”
„„„„
三虱食彘,相与讼。一虱过之,曰:“讼者奚说?”三虱曰:
“争肥饶之地。”一虱
曰:“若亦不患腊之至而茅之燥耳,若又奚患!”于是乃相与聚嘬其母而食之。彘
臞,人
乃弗杀。
(《韩非子·说林下》)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