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香港版《中国语文》教材-模板
防止蹭网-年检营业执照
评香港版《中国语文》教材
香港中学的各科教材都不是统编的,而是由香港教育署制定统一的《课程纲
要》和《课本编纂指引》,各
出版社据以编出各具特色的教材,供各校自由选用。
90年代初,香港伟文出版社出版了一套《中国语文
》系列 教材,这套教材包括
10册学生课本(中一至中五年级)以及配套的教师用书和学生习作簿。笔
者收
集了这套书 的部分课本及教师用书若干册。仔细研读这几册书,深感质量较高,
特色鲜明
,对于我们进一步提高语文教科 书质量,改进中学语文教学很有借鉴
价值。
一、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应该如何处理思想政治教育、语文知识和
语文能力培养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或者说,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究
竟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这是语文教育界长期争论而又始终
未能 完全取得一
致看法的问题。有人统计,80年代以来出版的46部有关中学语文教学法的专著中关于教学原则的表 述竟达23种之多,分歧的核心主要在对上述三者关系的不
同理解上。80年
代以来,强调中学教学应以传授语文 知识和培养学生读写听说
能力的看法似乎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
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侧重点也大多集中
在如 何建立语文知识教学体系和如何建立语文能力培养系列两个
方面。换言之,
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虽然在大纲中 有明确规定,但一些同志重视不够,措施也
欠得力。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独生子女教育 等问题日益
突出,人们越来越强烈地
感到,培养21世纪的人才不仅应注重他们的知识能力
和身体素质,更应重 视他们的思想品德素质和心
理素质。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
人生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中学语文学科的特殊 性决定了它在中学生
思想品
德教育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中学语文教学绝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
育 。问
题在于思想品德教育不应脱离课文教学,不应牵强附会、采取贴标签的
办法,也不应对思想品德教育作过
于狭隘的理解。在这方面,香港的这套教材
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该书在卷首的《编辑要旨》中明确指出了两条教学目标,其中之一就是:
“启发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
品德,增进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并加强学
生对社会的责任感。”通观全书,编者是将这一目标贯穿于
每篇 课文的教学中
的。教师用书中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目的都列有公民教育或德育的要求,并提供一
p>
些资料和教学建 议。例如,《早晨,好大的雾啊!》一课提出的德育目标是:“培
养学生积极向上,不怕困难的人生观。”提 出的教学建议有:“可利用本诗中
描述的伐木工人的积极乐
观态度,启发学生不怕困难,勇于面对困难的进取 精
神。可要生在班上选播一些以积极乐观为主题的歌
曲并撷取其中鼓励人们奋发上
进的歌词,抄在黑板上 ”等四项。尤其值得借鉴的是,该书在对学生进行
思想
品德教育时,能紧密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特点,避免空 洞说教和对思想教育的
狭隘理解,
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例如,《海滨仲夏夜》的公
民教育 内容是:“指导学生保持公
众地方清洁,改善环境。”《雾之美》的公
民教育内容是:“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 的兴趣。”《傅雷家
书》的德育内容是:
“明白如何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悲哀的玩具》的德育内容是: “藉着今天与30年代初物质生活的对比,让学生明白身在福中要知福的道理。”在进行
思想品德教育时,也
不 是只由教师灌输,而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例如,
《少年笔耕》一文的“预习问题”中就有这样
两项:“ 本文主题写父子之间的
爱。孝敬长辈是一种良好的品行,也是中国人固有的传统美德。试举出
你所见过
有关这 种行为的实例。”“你与父亲是互相亲爱的吗?如果不是,是由于什么
原因?
有没有想过怎样去改善?”《纸 船》一课的“预习问题”中有:“你有
离开过母亲一段时间的经验吗?
试说你当时的感受。”如果你想向母亲 表达爱
意,你会采用什么方式?”《背影》一课除进行父子之爱
的教育以外,还提出这
样的问题:“作者的父 亲跳下月台,穿过铁道,爬上对面的月台去买橘子,今<
br>天我们还可不可以这样做?那时的铁路和现在有什么分 别?”显然,这其中还
包含了安全教育、
公民教育和科学发展、社会进步的教育。《卖油翁》一课有关
思想教 育的问题是:“你觉得向人炫耀自
己的技巧是应该的吗?为什么?”这
就更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需要引导学 生深入思考才能解答的有关
人生观的问
题了。《悲哀的玩具》设计了四种教学活动,其中有一项是:“试以‘ 玩具是儿
童
健康成长的良伴’为题,在班上轮流发表意见,每人限时半分钟。”教师用书
对此所作的提示是: “需
要特别着重玩具的教育性、趣味性和启发性。”显然,
这其中也包含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成分。从以上的介
绍可以看出,这套教材规定
的思想教育目标在整个教学中占有较大比重,设计的教育途径和方式丰富多彩
,
生 动活泼,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长是十分有益的。
二、重视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中学语文教育界的共识。但在实际教学中,
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第一,我
们所说的能力主要是指读写听说四种能力。对
另一项重要的能力即思维能力,我们虽也提到,但总令人感
到缺 少具体有力的
措施去培养。第二,在读写听说四种能力中,听和说的能力仍然是薄弱环节。第
p>
三,在实际教学 中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重教轻学的弊端,教学过程中大多仍是
老师
教得多、学生学得少,老师活动多、学生活
动少。而在上述三个方面,香
港的这套教材同样能给我们不少有益的启示。
除思想品德教育外,该书《编辑要旨》提出的另一教学目标是:“培养
学生阅读、写作、聆听、说话和思
维等语文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本科的兴趣,
并使学生有继续进修本科的自学能力。”也就是说,除了我们
应十 分重视的读
写听说四项能力以外,还明确提出了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细读教材,我们可以
看到,为了落实上 述目标,编者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作了精心设计。
(一)课前预习
每篇课文前都列有四至六个预习题,对学生预习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
并给予恰当指导。预习题的内容
包括作者生平、时代背景、课文内容、生字新
词以及与课文有关的资料等。检查预习的方式以教师提问、
学生 口答为主,以
培养学生的说话、思维能力。内容丰富的预习题还起到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br>并为其它教学 活动作好充分准备的作用。例如,《怎样读报纸》一课共有6道预
习题,前5题是
:1.你天天看报纸吗?你爱看 哪一版和哪些内容?2.报纸有什
么社会功能?如果一个社会没有报纸
,会变成怎样?3.有人认为电视越普遍、 越
发达,人们便会只看电视,不看报纸,报纸最后会被淘汰
,你同意吗?为什么?
4.你选择报纸的标准是怎样 的?试和同学的标准比较。5.如果要你举例说明
读
报的益处,你会举什么例?有些预习题似乎离课文内容较远 ,但从提高学生的
兴趣,拓展学
生的知识面,启发学生思维等方面看,仍是有益的。例如,《繁星》
一课的预 习题共有5题,其中3题
是:“你认识多少星星及星座的名称?试列
举出来。”“你见过繁星满天的景象没有?
有的话,你当时感觉是怎样
的?”“如果要你描述月亮的明晰耀眼,你会用什么作比喻?”
(二)教学活动
每篇课文设计二至四项活动供师生选用。这些活动紧密结合课文内容和
学生特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包括阅读课外读物、撰写读书报告、编剧演
剧、朗读演讲、搜集资料或图片、做壁报、办展览,以及参观
游览 等等。表演
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需要综合运用各种能力,因而是采用最多的活动
方式。第二册17篇 课文中有5
篇安排了表演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积极性,活
动大多采用竞赛方式。
(三)课堂讨论
重视课堂讨论是该教材的一大特色。每课安排讨论题少则5题,
多的达
到9题。这些讨论涉及文章体裁、课 文内容、中心思想、
写作手法、语法修辞
以及标点运用等,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他们的口头
表达和思
辨能力。
(四)应用练习
这一部分侧重对课文的理解和读写能力的培养上。主要形式有填空、组
词、改错、造句、问答以及仿作、
改写、续写、翻译、写作短文等。练习量也
比较大,每篇课文的练习题一般在5题左右。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这套教材安排的学生活动是相当多的,若将预
习问题、教学活动、问题讨论和应
用练习四项相加,每篇课文需由学生参与活
动的题目大约近20题。这就有效地避免了重教轻学的弊端,
使学生 在充分的活
动中增加了学习兴趣,培养各种能力,特别是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而这两种能力在现代社会中的 重要性显得越来越突出。但紧接着而来的问题是,中学语文
教学的时间有一定限
制,如何解决教学内容和教学 时间的矛盾呢?途径有三条。
1.减少课文篇目。本册教材只收录了17
篇课文,而且只要求教师讲10至12篇,
这 就使每一篇课文的教学时间大大增多了,给学生活动的时
间也大大增多了。
2.减少教师讲授时间,通观全书, 每篇课文都没有安排教师分析串讲的时间,全部是师生共同的活动。3.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使语文教学向课外 延伸。比如,
《大明湖》一课
的教学活动有:“试阅读《老残游记》一书,然后口述对老残的
印象。”《早晨 ,好大的雾啊!》的教
学活动有:“试参阅有关书籍,然后解释
大雾形成的科学原因。”这个题目对中学生来 说有较大的难度
,但可以训练学
生查找资料的能力,而善于查找资料既是科学研究的基本功,也是锻炼思维能
力
的重要途径。本册书中要生查找资料的活动较多,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课外阅读。
中学语文教科书的课文容量也是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个问题,由于传统的
语文教学以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为
主,所以在我们的潜意识中总是倾向于多选
一些课文,倾向于教师多讲一些,即使是自读课文,仍是以教
师教 为主。据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现代科学知识的年增长率已由60年代的%增长到80年代的%。 人类 知识总量翻一番的时间从1960年到1968年只用了8年时间,进入
21世纪翻
一番的时间将会更短。时代越发展,需 要学习的东西越多,中学生学
习语文的相对时间只会越少,所以
我们唯一的选择是把课文篇目减少到最低限
度 ,同时把教师的讲授时间减少到最低限度,而把课堂教学
的时间最大限度地
用于学生的活动,用于提高学生的 语文能力和自学能力。人们已经公认,学生
能力是学生自己练出来的,而不是教师讲出来的。只有学生具备了 语文能力和
自学能力,才能真正达
到叶圣陶先生一贯倡导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境
界。教师少讲以至 于基本不讲,是否降低了对
教师的要求呢?当然不是,要让
学生完成每课近20道活动题,教师没有一定的知识 基础,没有一定的
组织能力
和引导能力显然是不行的。教师备课的主要精力不是用在教师怎样讲,怎样做上,
而是用在怎样引导学生讲,引导学生去理解、去表达。这对教师的要求不是降低
了,而是提 高了。当然任何事 物的变化过程都是由量变到质变,没有一定的量,
只靠每学期17篇课文,5年19 0篇课文就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 平显然是空谈,
办法是增加课外的阅读和训练,将课外阅读和课内教学结合起来。
三、课本的编排设计处处为学生着想
课本最重要的是要方便学生使用,并为学生所喜爱。
(一)这套教材纸质优良,印刷装帧精美。采用蓝黑双色套印,形成蓝、
黑、白三色的巧妙搭配,字迹清 晰,标题醒目。每页边缘还用蓝边印上黑字课
题,翻阅十分方便。
(二)课本为1 6开竖排。每篇课文上方列出段的序号,既便于教师指导
提问,又便于学生分析归纳。下方 是难字的普 通话和粤语注音以及每段要点提
示。注释附于每页的正文之后,不受段落限制。由此我想到现在大 陆的 中学各
种教材有一半以上已采用16开本,而语文、数学却仍是32开本,使学生整理书
包不便 。我们是否可 以把语文课本也改为16开本,是否也可以在课文的左侧标
明段的序号,在右边标上难字 注音及课文要点呢?
(三)每篇课文根据需要插入1—3幅黑白图片(因为是蓝黑套印,纸 质
又细白,因而有彩图的效果)。这 些图片的内容十分丰富,如《大明湖》一课的
插图是大明 湖牌坊的照片,《看潮》一课的插图是《怒吼的潮》 与《宁静的海洋》
两幅对比鲜明的照片。巴金、冰 心、李广田等著名作家的文章中附有作家照片(照
片内容尽 可能与课文内容有)。《海滨仲夏夜》和《雾之美》附有威海和重庆的
地理位置图。《悲哀的玩具》所附 的照片是《农耕苦》。《早晨,好大的雾啊!》
所附的照片是《树林的晨曦》和《伐木者》。古诗《从军 行》 所附的照片表现了
塞外荒漠的苍茫浑厚。有些课文没有相应的照片,如《背影》《木兰诗》等就用
精美的绘画 来代替。 书的末尾还附有与课文有关的彩色照片10幅及精练的说
明文字。这些丰富的图片使课文图文并茂, 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扩大知识
面,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书后附有《
语文教学重点分布表》,列出每篇课文思想内容、写作技巧、语法知识等方面的
要点, 使学生对每学期的学习内容一目了然,便于查阅和复习。
(五)除了作者介绍和题解以外,还根据需要把一些精选的资料直接印
在课本上。例如,《繁星》一课摘 录了巴金对母亲的回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
文思想感情的理解。《纸船——寄母亲》摘录有关论文,介 绍冰 心诗歌的特点及
在诗歌史上的地位。此外,还把语法修辞、写作技巧等知识融入预
习题、问题讨
论和应用练习 等题目中,这样做不仅丰富了学生知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帮
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课业,而且节省了学生记 笔记的时间(将课文每段要点列
于课文之下,也有这样的作
用),避免了教师讲,学生记的灌输方法,把主要 时
间用于学生训练,以提高能力。
香港处于中西文化的交汇点,社会生活、文化背景与祖国内地有着很大
的不同,以上所说的三个方面我们
显然不可能照搬照套,生吞活剥。由于语文
学科有极强的综合性,各种教学思想,教学模式难免顾此失彼
。比 如,课文篇
数减少固然有利于增加学生课堂活动时间,但如果学生课后的阅读和训练不落
实,如何保证一定的 学习量呢?又比如,第二册课文内容的选择以表现父(母)
子(女)亲情为重点(
17篇中可以归入这一类的约 有9篇),以激发学生对自
然景物的热爱次之(约有6篇),两个内容的
篇目交错排列,散文、诗歌、古文、
今 文也是交错排列,这样的编排方式固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避免了枯燥
乏味,但若从有计划、有步骤传授 知识,培养能力的要求来看,又显然是个缺
陷。
另一方面,我们近来投入使用的十多种中学语文教材总结了多 年来特别是
80年代以来教学改革的丰富
经验,真正是百花齐放,姹紫嫣红,也有各自的长
处。不断总结经验, 不断吸取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学
教材中成功的经验,将会
使我们的语文教材更趋完美,使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 质量有更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