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算除法第一课时
高三二轮复习-签订劳动合同通知书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1~
82页例1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算理,掌握
笔算除法的方法。
2.使学生会正确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
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
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初
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
生学习
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算理,掌握笔算除法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夯实基础 引入新课
1. 复习口算。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现在先来做一个摘苹果的游戏,看看能又快又准的摘下苹果!(多媒体动画
演示:把口算题放在苹果中,
学生答对一个,苹果自动掉下来,并配合落
地的声音)
39÷3=
80÷40= 360÷40= 250÷50=
46÷2=
90÷3= 240÷60= 160÷40=
(2)学生举手抢答后,选择其中一道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笔算除法》教学设计及说明
南昌市松柏小学 刘莉
(3)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好,个个都算得又对又快!下面我们再来
练习两道笔算题。
2.复习笔算。
(1).小黑板出示:92÷3= 140÷3=
(
2).全班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请2名学生板演,师巡视后请
板演学生说说算法,全班订正。
3.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笔算除法。(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二.自主探究 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
多媒体演示教材主题图:今天是学校的“阅读日”,图书管理员
阿姨正在整理图书。
(2)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有92本连环画,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
(3)根据上面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问题1: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问题2: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4)学生独立列出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92÷30= 140÷30=
(5)探讨92÷30的计算方法。
①请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92÷30可以怎样算?(学生交流算
法,教师巡视指导)
②学生汇报交流结果,总结出方法。学生可能会说出以下方法:
方法一:口算 92≈90
90÷30=3 可以分给3个班;
方法二:也可以列竖式计算。
③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及时评价。
(6)动手操作,理解商的书写位置。
同学们,下面我们共同来探讨怎样列竖式计算?先从学具袋
中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摆一摆。
①学生摆小棒,摆完小棒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已的想法。
②学生反馈。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叙述:我摆了9捆又2根小
棒,表示92
,把3捆为1份,可以分成3份,还剩下2根。(学生边
说多媒体边演示摆小棒的过程)
③探究商的书写位置。
根据刚才摆小棒,想一想商应该写在什么位置?
(引导多名学
生汇报:a.商应该写在个位,因为30为一份,3份就是
90根。b.因为90里面有3个30,所以
商应该写在个位上,)
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师板书竖式,提醒学生数位对齐。
(7)学生看书并填写教材例1(1)中的内容。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教材81页内容,请同学们看书后把结果填写
完整。
(8)模仿练习。
算一算教材81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请2名学生板演,反馈时让学生再说说计算方法,
同桌互相评价。
(9)观察比较,对比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你发现“做一做”中的除法和前面复习题中的除法有什么不同?计算的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 教学例1(2)
(1)提出问题。
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2)学生独立列式:140÷30=。
(3)引导学生比较发现:例1(1)中是两位数除以两位数,例1(2)
中是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4)探讨被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
①圈一圈方格图。
请同学们在教材82页的方格图中圈一圈,表示出算式的结果。
(每30个方格为一圈,可以画4个圈,还剩20个,根据学生叙述用
多媒体演示)
②探讨商的书写位置。(学生自主探索,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③学生反馈后,教师提问:为什么商要写在个位,不写在十位?
(若写在十位上,前两位不够商1。)
(4)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82页“做一做”第一题。
3.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在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时,应
该怎样
计算?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小组讨论)
小结: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够不够除,如果不够除就要看前三位
数。书写时要注意数位对齐。
二.分层练习 内化新知
1. 基本练习。
完成“做一做”第2题和练习十四第1题。
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导,反馈时用投影展示
学生计算过程及结果。
2.
变式练习。
完成练习十四第2题。
多媒体动画演示3棵“生病”的树,请同学们帮忙医治。(啄木鸟
诊所)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错在哪?
3. 综合练习。
多媒体出示:练习十四第3题和第4题。
学生读题后,找到图中隐藏的数学信息,独立完成,再集体讲评。
4. 拓展练习。
多媒体出示:练习十四第5题。
学生读题后,帮助学生理解:每辆车限60吨的含义以及剩余的货
物也要装成一节车厢。
四.畅谈收获 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在计算这
种除法时,
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够不够除,如果不够除要看前三位,再来确定商
的书写位置,这
些知识都是同学们运用智慧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共同
探究出来的,真了不起!
[板书设计]
笔算除法
例1(1) 例1(2)
3 4
3
0 9 2 3 0 1 4 0
9 0 1 2 0
2 2 0
教学设计说明
一.教材分析
《笔算除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
年级上
册第81至82页内容,它属于“数与代数”的知识领域。本节
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
法以及除数是两位数(整十
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将为今后
学习除数是两位数(不是整十数)的除法以及小数除法作铺垫。因此,
这节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要
使学生切实学好。
本节课的教材从具体情境入手,创设了“阅读日”到图书馆借书
的情境,由
情境中的信息提出两个实际问题:“(1)92本连环画,每
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2)1
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
分给几个班?”由此引出除法算式92÷30=,140÷30=,展
开对被除
数是两位数,被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进行教学。教材主要分为两个层
次:在例1(1)
的教学中,让学生利用学过的口算方法先算出92
÷30的结果,
再结合摆小棒,通过直观操作使学生理解算理及商
的书写位置,紧接着通过“做一做”巩固方法;在教学
例1(2)时,
与例1(1)类似,先让学生圈一圈,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笔算,
从而让学
生自己探究商应该写在哪一位上?试商时,被除数的前两位
不够除,要看其前三位。教材编排由浅入深,
层次分明。
二.学情分析
《课标》指出:数学的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
发展水平
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四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除数是一位
数的笔算除法以及
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动手
操作,观察推理,归纳概括的能力,但是根据小学生认
知规律和年龄特
点,他们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
学生从学习
笔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认知
上还存在一定的思维障碍。
鉴于上述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算理,掌握
笔算除法的方法。
2.使学生会正确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
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
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初
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
学习数
学的兴趣,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书写习惯。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理解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算理,掌握笔算除法
的方法。
三.教学设计思路
(一)夯实基础,引入新课
复习铺垫是数学课的重要环节,能引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
帮
助学生更有效地参与到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去。上课一开始,我通
过多媒体首先呈现了8道口算题进行抢
答,充分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
心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紧接着通过2道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
法,唤醒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为学习新知
识作好正向迁移准备。
(二)引导探索,学生新知
1.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两次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教学92÷30的竖式
计算方法时,先是组织学生
摆小棒,之后再让学生“和同桌说一说你
是怎么摆的?根据小棒图怎样把竖式表示出来?商应该写在什么
位置
上?”通过直观的动手操作,学生很快就能说出商是3,应该写在个
位上,表示可以分成3
份;在教学140÷30中,我放手让学生先圈一
圈方格图,有了前一次的操作经验,再通过方格图的形
象呈现,学生
自主探索出竖式的表示方法,并能正确地找出商是4,以及它的书写
位置和所表示
的含义。两次动手操作活动的展开使学生经历了知识形
成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手脑并用”的教学方法,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
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2.注重合作意识的培养。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合作交流是学
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式 。
在教学中,我多次引导合作交流。如:
在探讨92÷30的算法时,先是让学生同桌交流,确定了口算和
笔算两
种方法。教学笔算时,通过摆小棒理解算理,并在小组里讨论“商应
该写在什么位置?为
什么”。又如:在教学140÷30时,教师放手让学
生独立完成,做完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
算的?商应该写在
哪位上?”让学生通过交流,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再如:在“对
比小
结”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在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
笔算除法时,怎样确定商的位置,书写时
要注意些什么?
”等等。这些问题的交流和讨论,有效地突出了重
点,突破了难
点。此外,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感受到合作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合
作意识。
三.分层练习 ,巩固提升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分层练习不但能帮助学<
br>生巩固新知,形成技能,还能及时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教师调
控。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教材
资源,设计了以下四个层次的练习:在
基本练习中,我安排了教材82页的做一做2及83页练习十四的
第1
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讲评,并强调书写格式;在变式练习
中,我安排了练习十四
第2题,针对学生容易错内容进行辨析;在综
合练习中,我安排了第3﹑4题,学生先读题,再找出从图
中得到的数
学信息后独立完成,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最后,我安排了
第5题作为拓展
练习,重点理解限60吨的含义以及剩下的货物也需用
一节车厢,这道题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新知识
的同时创造一个提
升的空间。不同层次的练习,由浅入深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编审:史润桂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