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笔算除法》有感
六年级期末试卷-单身狗表情包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笔算除法》有感
《笔算除法》是三年级下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的一
节课, 在本节课之前, 学生在三年级
上册已经学习了有
余数的除法,除法竖式已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本单元之前
的学习,学生
已经能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
的数,以及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
这些知识
经验都为本节课的学习作好了基础。 教材中的情境图利用
学生种树苗引出 422
和522两个算式,借助分小棒的过程,
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在此基
础上,重点
理解当十位数不够分时,要将十位上剩下的数与个位数合
并,再去除以除数。
俞老师的这堂笔算除法没有借助书上的情境,而是采用质疑
讨论归纳探究 学习方法, 以 问
贯穿整堂课, 让学生在
俞老师不断追问中回忆了除法竖式各部分的含义,
更重要
的在追问的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 引领学生逐步认识到除
法竖式这样写的原因, 从心
里接受这个数学知识。 当然
本节课除了一直强调的数学知识本质, 数学的质疑精神也
是俞老
师不断向学生灌输的重点。有了知识和思想的双重
冲击,这才是一堂内容饱满的数学课。
下面我将选取俞老师上课片断来赏析:
一、负迁移引出的冲突
新课开始,没有情境,黑板上呈现的是加法、减法、乘法、
第1页共4页
除法的横式和竖式,
通过前三个的竖式负迁移到为什么除
法的竖式就如此特别。 俞老师以 一位二年级小朋
友对竖
式有意见这个情境贯穿整节课,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猜一
猜那个小朋友认为竖式
可以怎样写,果然跟前三个竖式相
同的除法竖式就横空出世了。
然后俞老师开始了一系列的发问,除法竖式能不能跟加、减、
乘的竖式格式相同?为什
么不能?学生提出有余数时不好
写, 接着有学生就给出了这样一个竖式: 似乎有余数的问
题
也被解决了。
俞老师开始进一步提问, 两种除法竖式都有道理,
哪种更
方便?这个问题使得一部分学 生的矛头指向了,认为整个
过程繁琐,15
要写两遍。不过一部分学生解释了两个 15 的
不同
含义,复习了以前的知识。可对竖式选择的理解还是
停留在表面。俞老师进一步提问,除法
竖式一定要这样列
到底跟什么有关系呢?这个问题几乎没有人能正确回答,俞
老师揭晓答
案,跟除法本身有关。
至此第一阶段结束,主要就是通过老师的问,一步步将学生
逼到死角,又在学生陷入困
境时,提出一个新的设想,让
学生继续追寻。
二、动手分图,自主构建
俞老师先让学生理解了 153=5 这个除法算式的意思。让学
生利用 15
个小圆片,要求 平均分成 3 份。这里有一个有
第2页共4页
趣的环节,令我印象深刻。当俞老师在黑板上贴小圆片,他
不
断地问学生可以将圆片看成什么, 学生的回答在他的刺
激下丰富多彩。 细节中丰富孩子的想
象力和发散思维,这
样的做法非常好。同时也不至于在老师贴东西的过程中冷
场。在学生分
完后,俞老师又开始发问了,本来老师有几
个圆片?现在有几个?15 个到哪里去了?老师 的 15
个
是一堆,学生的 15 个是三堆,每堆 5 个。这时再让学生
选哪个竖式更贴切,大部分
学生认为竖式①更好地体现除
法平均分的整个过程。
接着俞老师又提出一个问题,
这两种到底哪种做法是对
的?另一种为什么错?同样是利用分一分。 黑板上留下 4
个大
圆圈和 5 个小圆圈,让学生上来分。这个是笔算除法
的一个难点。学生分完 3 个大的和 3
个小的, 接下去该
怎么分呢?就要将 1 个大的圆片换成 10 个小的圆片, 然
后
12 个小圆圈再
平均分。操作完毕,让学生选择哪个竖
式更好地体现了除法的过程,跟理解153=5的
除法竖式步
骤一样。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
模仿
,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
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
重视教师
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
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
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
第3页共4页
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
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
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
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
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
意思,
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
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
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
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
忆,又
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纵观整堂课, 俞老
师的重点并没有进行笔算除法竖式的练习,
而是将全部的
时间都放在
让学生质疑、操作来理解除法竖式为什么这么
写。这个过程也是算理理解的过程。令我印象
最为深刻的
是俞老师对孩子怀疑精神、 想象能力的培养和鼓励。 这一
点是我们在平时课堂上
容易忽略的。另外一点感触比较深
的是作为数学教师,也应该多问问自己,规则制定的背后
原
因是什么,而不能总是要求学生强制记忆。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
板上,每周一
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
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
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
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
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
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
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
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第4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