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笔算除法(二)教学设计
再见孝琳-顶针联大全
笔算除法(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进
一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
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让学生明确每次除后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重点:
难点:
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中的试商方法。
口算卡片、小棒、投影仪。
1. 口算(出示口算卡片)
35÷5= 49÷7= 240÷6= 48÷4=
280÷7=
2. 竖式计算:69÷3= 84÷2=
说一说笔算用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 导入新课:
老师
:上节课,有的同学尝试着去解答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的问题。在解答中发现了与
例1的不同,那
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二、探索交流
1. 教学例2
52÷2=
(1)学生独立计算,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
第一种 26
第二种 26
2)52 2)52
52 4
0 12
12
0
(2)你们同意哪一种算法?
学生讨论后得出:第一种是先口算出得数26的,应该用第二种方法才正确。
(3)师:让我们借助小棒来验证。
(师生共同摆小棒,师边演示边讲解)
52÷2也就是把52根小棒(5捆和2根)平均分成2份。先把5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
(20),还余1捆;再把多余的1捆拆开与2根合并是12根也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加
起来
共分得26根,所以52÷2=26。
(4)师:第二个竖式中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1”,这个1是
怎么来的?表示多少?商个位上的
“6”是怎样得来的?
(同桌互相说一说。)
(5)学生说计算过程,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谁愿意当小老师把计算的过程再说给大家听听?(指生叙述计算过程)
(6)比较例1和例2
笔算竖式的区别,强调:笔算除法时,如果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余
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指生说
一说)
2.课堂练习,掌握算法。(课本20页做一做第2题的第二排)
(指名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做,对做题中出现的错误,集中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概括总
结:计算时从哪一位除起?商怎样写?被除数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每
次除得的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
系?(指生说一说)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
找规律,算一算,看谁算的又对又快(学生独立完成)
60÷3 50÷5
80÷4 ()÷2
9÷3 5÷5 8÷4 ()÷2
69÷3 55÷5 ()÷4 24÷2
你发现了什么?
2. 给小鸟找家(连线)
36÷3 68÷2 84÷4 92÷4
78÷2 51÷3
21 17 39 34
12 23
3. 课本第21页第3题。
先让学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交流解题思路,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计算时要注意
什么?(强调每次除后的余数必须比除数
小)。
我们一起总结一下笔算的方法:
1.
紧紧围绕除的顺序、商的位置、余数比除数小和十位上有余数要与个位落下来的数合起来继
续除。
2. 明确每求一位商要经过除、乘、减三步,并根据余数来决定商是否合适。
3.
强调计算要仔细、认真,书写格式要正确。
五、作业设计:
1. 竖式计算:
52÷4= 65÷5= 98÷7=
81÷3=
2. 教材第21页练习四的第4题。
(1)读题,分析数量关系。
(2)明确这是一道两问应用题,两个问题间存在着非常重要的联系。
(3)叙述解题思路。
(4)独立完成,集体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