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学设计
心里难受-海贼动漫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
出“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
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简单图形的运动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
图形运动后的图形,了解确
定物体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测量、
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
,发
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
考过程与结果”“在运
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
学的价值”。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课
程内容”的“第一学段”中提
出“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又在“第
二学段”中指出“通过观察、操作
,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知
道扇形,会用圆规画圆”“通过操作,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
br>值,掌握圆的周长公式;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操作
等活动,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
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补全
一
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能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角度欣赏生活中
的图案,并运用它们在方
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在各知识板块的编排中,都体现了上
述的理念与内容,
即以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做”起来,在“做”的过程中,引发学生
的“思考
”,进而主动探索,最终理解概念(或得出结论)。在实际教
学中,教师应注意多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
画一画、剪一剪、围一围、
拼一拼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认识圆的基本特征,探索圆的周长、面
积计算公式。
(三)学生分析
1. 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
本课时是在学生掌
握了常规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
主要是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推
导,正确计
1
算圆的面积。教学圆的面积时,首先要让学生回顾面
积的概念,接着
教材启发式的方法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回忆以前在
研究多边行
的面积时,主要采用了割补、拼组等方法,将不规则图形
的面积转化成常见的规则的图形来解决,那么,
在这里也可以用转化
方法,让学生尝试运用以前曾多次采用过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把
圆的面
积转化为熟悉的长方形的面积来计算,。教学时,还要让学生
认识到图形的转化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
方法。
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当学生猜测出圆的面积可能与圆的半径有关系时,设
计实验验
证:以正方形的边长为半径画一个圆,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出圆的面
积,探索圆的面积
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倍。这一内容是旧教材所没
有的。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被充分调动起来,而这些
,又正好为他
们随后进一步展开探究活动作好了“预埋”。明确了概念,认识圆的
面积之后,自
然是想到该如何计算图的面积?公式是什么?怎么发现
和推导圆的面积公式?这些都是摆在学生面前的一
系列现实的问题。
此时的学生可能一片茫然,也可能会有惊人的发现,不管怎样都要鼓
励学生大
胆的猜测,设想,说出他们预设的方案?你打算怎样计算圆
的面积?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反映随机处理,估
计大部分学生会不得要
领,即使知道,也可以让大家共同经历一下公式的发现之路。此时,
由于
学生的年龄小,不能和以前的平面图形建立联系,这就需要教师
的引导,以前学过哪些平面图形?让学生
迅速回忆,调动原有的知识
储备,为新知的“再创造”做好知识的准备。
根据学生的回答
,选取其中的三个平面图形:平行四边形,三角
形,梯形。让学生讨论并再现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根据
学生的回答,
电脑配合演示,给学生视觉的刺激。平行四边形是通过长方形推导的,
三角形面积
公式是通过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西边形推导
的,梯形也是如此。想个过程不是仅仅为了回忆,
而是通过这一环节,
渗透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那就是转化的思想,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
新的
问题可以转化成旧的知识,利用旧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从而推
及到圆的面积能不能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平
面图形!如果能,我可以很
容易发现它的计算方法了。经过这样的抽象和概括出问题的本质,因
2
为知识的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数学思想的方法,那才是数学的精
髓
(四)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仔细观察,让学生体验圆面积计
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真正理解掌握圆面积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面
积。
2、利用已有知识类
推、迁移,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区别与
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
观念。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动手操作和数学交流
的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运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把圆面积转化为长方形推导出计算公式的过程。
教学准备:
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运用多媒体结合导学案教学
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用圆面积公式推导教具进行直观教学
多媒体课件及圆的分解教具,学生准备圆纸片和圆形物品。
(五)教学策略:
1.运用小组合作,探索交流的的方式构建知识体系。
2.让学生自己发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思考良好的品质。
3让学生积极讨论,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二、 教学过程
(一) 课前探究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2、出示以下图形:
师:请同学们指出这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并说说它们的
区别。
师:你会计算它们的面积吗?想一想,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它们
面积的计算公式的?
3
(二)新课导入
1、认识圆的面积。
出示圆:
(1)让学生说出圆面积的概念,并指出来。
(2)想一想:圆的面积指什么?让学生动手摸一摸。
(揭示: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3)对比圆的周长和面积,让学生感受他们的区别。
同时引出课题——圆的面积。
(二) 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1、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1)学生观察书本P
67主题图,思考:这个圆形草坪的占地面积
是多少平方米?也就是要求什么?怎样计算一个圆的面积呢
?
(2)刚才我们已经回顾了利用平移、割、补等方法推导平行四边
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
计算公式的方法,那能不能把圆也转化成学
过的图形来计算?猜一猜,圆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来推导面积
公式呢?
你打算用什么方式进行转化?
(3)请各小组先商量一下,你们想拼成什么图形,打算怎么剪拼,
然后动手操作。
①分小组动手操作,把圆平均分成若干(偶数)等份,剪开后,拼
成其他图形,看谁拼得又快又好?
②展示交流并介绍:小组代表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组拼出来的图
形近似于什么?是用什么方法剪
拼的?为什么只能说是“近似”?
能不能把拼出的图形的边变直一点?
③当圆转化成近似长方形时,你们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师:现在,老师把圆平均分成1
6份,可以拼出这个近似长方形的图。
想象一下,如果平均分成64份、126份……又会是什么情形?
④小结:如果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小,拼成的图形就会
越接近于长方形。
(4)以拼成的近似长方形为例,认真观看课件,师生共同推导圆
的面积计算公式。
4
①引导:当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后,圆的面积与长方形面积有
什
么关系?并且指出拼出来的长方形的长和宽。
②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周长、半径有什么关系?如果圆
的半径
是r,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如何根据已经学过的长方
形的面积公式,推导
出所要研究的圆的面积公式?
③学生讨论交流: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即a=C2=
2
πr2=πr,宽是圆的半径,即b=r。教师板书如下:
(5)小结:如果用S表示圆的
面积,r表示圆的半径,那么圆
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同学们通过大胆猜想和动手验
证,终于得
到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老师祝贺大家取得成功!
(6)学生打开书本P68补充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的
推导过程。思
考:计算圆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
2、已知圆的半径,求圆的面积。
判断对错:已知一个圆形花坛的半径是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
方米?
=3.14×5×2=31.4(米)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汇报交流,共同修改。)
强调:半径的平方是指两个半径相乘。
3、已知圆的直径,求圆的面积。(教学例1) ①师:把第一题的“半径是5米”改成“直径是20米”,那么这
个圆形花坛的面积又怎样算呢?(
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计算方法。)
②学生汇报计算方法,要强调首先算什么?
③打开书本P68补充例1。
4、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书本P70练习十六第3题)
小刚量得一棵树干的周长是125.6cm。这棵树干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
少?
①引导提问:要求树干的横截面积,必须先求出树干的什么?你
打算怎样求树干的半径呢?
②根据圆的周长公式,师生间推导出求半径的计算方法。
5
③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查给于适当的指导。另外请两位学生上
台板演,共同订正,并且指出计算中
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
5、一个圆形溜冰场,半径30米。
(1)这个溜冰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沿着溜冰场的四周围上栏杆,栏杆长多少米?
提问:知道圆的半径用什么方法求圆的面积?第(2)个问题求栏杆
的长度也就是求这个圆形溜
冰场的什么?用什么方法求圆的周长?
(四)课堂总结部分
1、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一
起闭上眼睛回忆我们整节课的学
习过程,你有什么感受啊?在计算圆的面积时有什么地方值得注意
的?
2、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关于圆面积的知识,老师出一个题目给同
学们课后进行思考:有
一个圆形花坛,中间建了一个圆形的喷水池,
其他地方是草坪,求草坪的面积是多少?
提问
:要求这个圆环的面积首先要知道什么条件才能求呢?(大、小
圆的半径)出示:小圆的半径是3米,大
圆的半径是5米。
(五)巩固练习
1、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圆形物品,拿尺子动手测量,然后计算
出它的面积。
(介绍你测量的方法,为什么可以这样测量?计算圆面积的依据是什
么?)
2、完成书本P70练习十六第1题。
半径
4cm
20m
板书设计:
6
直径
9dm
6m
面积
圆的面积
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教学反思
圆是小学阶段最后的一个平面图形,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认识,
到学习曲
线图形的认识,不论是学习内容的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
法,都有所变化,是学习上的一次飞跃。
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
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
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而且从空间观念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因此,通过对圆有
关知
识学习,不仅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也
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
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打下基础。这节课中,我
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即化曲为直的思想。本
节课,我
认为我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一、故事激趣,渗透“转化”重视自主
探究,发挥学生主体性。
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时,故事激趣,渗透“转化”我
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平面图
形面积的推导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
移,能不能运用割补的方法把圆割补拼成学过的平行四边形、三
角形
等平面图形,来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呢,然后留给学生充分的时
间和空间,让学生小组
合作动手、动脑剪一剪、拼一拼,再把圆转化
成学过的平面图形。再引导学生交流、验证自己的推导想法
,师生共
同倾听并判断学生汇报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看看他们的推导方
法是否科学、合理
,使学生们经历操作、验证的学习过程。这样有序
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大胆猜测,激发探究
在出现圆的面积的意义以后,我让学生猜测圆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当学生猜测出圆的面积可能与圆的半径有关系时,设计实验验
证:以正方形的边长为半径画一
个圆,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出圆的面
积,探索圆的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倍。这一内容是旧教材所没
有的。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被充分调动起来,而这些,又正好为他
7
们随后进一步展开探究活动作好了“预埋”。明确了概念,认识圆的
面积之后,自然是想到 该如何计算图的面积?公式是什么?怎么发现
和推导圆的面积公式?这些都是摆在学生面前的一系列现实 的问题。
此时的学生可能一片茫然,也可能会有惊人的发现,不管怎样都要鼓
励学生大胆的猜测 ,设想,说出他们预设的方案?你打算怎样计算圆
的面积?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反映随机处理,估计大部分 学生会不得要
领,即使知道,也可以让大家共同经历一下公式的发现之路。此时,
由于学生的年 龄小,不能和以前的平面图形建立联系,这就需要教师
的引导,以前学过哪些平面图形?让学生迅速回忆 ,调动原有的知识
储备,为新知的“再创造”做好知识的准备。
根据学生的回答,选取其 中的三个平面图形:平行四边形,三角
形,梯形。让学生讨论并再现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根据学生的回 答,
电脑配合演示,给学生视觉的刺激。平行四边形是通过长方形推导的,
三角形面积公式是通 过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西边形推导
的,梯形也是如此。想个过程不是仅仅为了回忆,而是通过 这一环节,
渗透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那就是转化的思想,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
新的问题可以 转化成旧的知识,利用旧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从而推
及到圆的面积能不能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 如果能,我可以很
容易发现它的计算方法了。经过这样的抽象和概括出问题的本质,因
为知识的 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数学思想的方法,那才是数学的精
髓
三、演示操作,加深理解
生通过第一个操作活动,得出圆的面积是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
与学生谈话:刚才通过数 方格的方法我们研究出圆的面积是半径平方
的3倍多一些,那么怎样才能精确的计算出圆的面积呢?让我 们来做
个实验。每个同学手中都有一个圆,现在平均分成16份,自己拼拼
看,能拼成什么图形 ?并想想它与圆有怎样的,样,通过学生操作学
具,把抽象思维物化为动作形象思维,让学生多种感官参 与,符合学
生的认知水平。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现圆的面积、周长、半径
和拼成的近似长 方形面积、长、宽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推导出圆的面
8
积计算公式。
平行四边形面积学生都会计算:s=ah引导学生观察
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圆有什么样的关系:
发现a=c2=πr
h=r,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圆的面积,从而推导出S
平=s圆=π×r×r =πr2。此时,让学生
观察思考,利用手中的16
等份的图形纸片,拼一拼,还能拼成哪些图形?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
能动性,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并根据拼成的图形,推导圆的面积公
式。当然,还能拼成三角形,梯形,
长方形等,是留给学生充分的空
间,让学生自由创新这样由扶到放,由现象到本质地引导,又使学生始终参与到如何把圆转化为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的探索活动中来。
学生思维在交流中碰撞,在碰
撞中发散,在想象中得以提升。思维的
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激发,探索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同题的
能
力得到了提高。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