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3.画杨桃(说课稿)
宝盖头的字有哪些-感动中国人物刘伟
《画杨桃》说课稿
教材说明:
《画杨桃》是人教版二年级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主要讲
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
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
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
老师通过这件事,既启发我们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
度看有不同结
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同时
又教育我们要尊重他人的多元理解,要设身处地地去看
待事物。
一、说教材。
作者先具体细致地叙述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事,以
杨
桃为主线,写“我”、老师和同学看杨桃时的不同情
景。“我”看杨桃时,按照自己的角度认认真真地看
杨
桃,并实事求是地画成了像五角星的形状,自己觉得很
满意;老师看杨桃,是老师听到同学们
想当然地嘲笑我
画的杨桃时,亲自到我的座位上审视杨桃;同学们看杨
桃,是老师请同学们轮流
坐到我的位置上看杨桃,发现
这个角度看杨桃,确实就像个五角星。老师借机教育同
学们看事物
要有自己的角度,并能实事求是地反映。同
时要尊重别人的看法。因为即使对待同一个事
物,从不
同的人,不同的角度看,都是不同的。不同的人物在看
杨桃时候,体现出不同人物的思
想情感。最后写老师的
教诲使“我”终身难忘。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描
写,生动形象地说
明了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有
不同结果的思想方法。
二、说教具
在本课教学中,我利用实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学得
轻松,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说教法
(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这样教得生动,学得轻松,
更能有效的激
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
性。
(2)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探
究能力,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
四、说学法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这节课我引导学生按“看看—找找
—读读—说说”
的步骤进行探究。即引导学生用心看,
想象着说,认真读,仔细找。
在理解
重点的教学中,我想先运用旧知识导入新课,再
用实物吸引学生感官,用不同的朗读方式,学生间自由<
br>的交流等手段,让学生明白道理。
对于难点,我想先采用小组讨论、逐句分析的方法找出每句中的关键词,再反复朗读,联系实际来加以突破。
学生活动过程设想在分析重点段落时,让
学生自读、自
悟,再配以自由读、分角色读等方法理解课文,通过实
物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感
悟一下课文。在理解老师说
的这段话的意思时,可以自由的讨论研究,再加上刚才
现场观察的感
悟概括而出。
五、说教学过程。
《画杨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会认“靠”等14个生字,会写“图”等9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
气。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品味美感。
3.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
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懂得
无论做什么
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积累词语。
2.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
理。
教学难点:感悟读文,理解“我”从所坐的位置看
到的杨桃的样子。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或课件。
学生:查找有关杨桃的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杨桃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
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
有关。(板书:
画杨桃)
2.齐读课题。
二、指导自学,思考问题。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把语句
读通顺,同时标出自然段。
2.采用查字典、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
方法理解新词的意思。
3.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
三、认读生字,感知内容。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2.认读生字词。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错误读音。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同桌交
流)
4.扩展训练。
近义词:
教诲──教导 审视──审察 和颜悦色
──和蔼可亲
反义词:
准确──错误 难忘──淡忘
5.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老师让我们画杨桃,“我”
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
成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
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明白了同一件事物
从不同角度看
会有不同的结果。)
四、观察字形,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后,提问:
你发现了什么?
3.记忆字形: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识记,和同桌交
流难字的识记方法。
4.难字书写指导。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练写,力求
把字写规范
、美观。教师巡视,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奖
励小星星。
6.学生交流评价。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l.抄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
这节课我们要通过精
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研读课文,理解句子。
1.读最后一段,激发思维。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哪些词语
给你留下了印象深刻?
理解“难忘”是什么意思,“终身难忘”呢?
(难忘:无法忘记,永远留在脑海里。终身难忘
:
即一生都难以忘怀。常形容对他人的恩情或教诲铭记于
心,也可形容对某一段时光难以割舍。
)
(2)能使作者“终身难忘”的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
生不忘的。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
呢?(是“老师”
的话。)
2.学习课文第1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导语:作者是怎样画画的?你怎么知道的?
抓住
:“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像是五个角
的什么东西”、“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等句
子
理解“我”是按照看到的去画画的。
(2)学习第2至第16自然段。 <
br>①“有几个同学”看到作者的画为什么哈哈大笑?
(认为作者画的根本不像杨桃。)说明什么?(
说明他们
一是没有考虑到作者看杨桃的角度,二是自以为对杨桃
已十分熟悉。犯了错误。) <
br>②课文中写了两个学生的两句话。一句末尾用了问
号,另一句用了叹号,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一
样。)表
示出的情感程度相同吗?(相同。都是用十分肯定的语
气,表明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
星。)
A.第一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陈述
句,表达的语气变了没有?
B.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嘲笑和叽讽的语
气。
③“老师”听了“几个同学
”的议论,他是怎样做
的?“老师”为什么要坐在作者的座位上“审视”?
(“老师”坐在“
我”的座位上,就是要从“我”看
杨桃的角度进行观察,据此判断“我”画得是否准确。)
④
“老师”审视了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大家
画得像不像,而是举起作者的画去问大家像不像?
p>
(“老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从他亲自“审视”的
做法上,悟出从不同的角度看事
物,看到的结果也不同
的哲理。)
⑤听了学生的回答,“老师”的态度变得怎样了?(严
肃起来。)为什么要变呢?
(
发现作者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全体同学们却说“不
像”,这种现象引起“老师”的深思,他意识到不仅是
“几
个”而且是大多数同学还不懂得作画的起码要求,更不
懂得用科学思想对待事物。)
从文中的哪一个词能看出“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
了很久?
(半晌。)(“半晌”是
过了好大一会儿。也可以说明
老师对于如何处理这件事,认真地进行了考虑。)
⑥指导学生朗
读“好——笑”,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几
个同学故意拉长声回答,要读得声调高些,声音长些。
⑦对于认为“好笑”的同学,“老师”没有去批评责
备,而是“请他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目的
何在
呢?
(让他们也从作者看杨桃的角度来观察,使他们亲
眼看到事
实的真相,自觉接受教育。)
⑧第一个同学看后,在回答“老师”的问话时,为
什么中间加了
省略号?(引导学生理解省略号在这里的
特殊作用和所省略的内容。)
指导朗读,声调、声音
都要低,读出不好意思承认
错误的语调。与刚才“好——笑”的读法恰恰相反。
⑨引导学生找
出有关词语,体会作者只写“第一个”
同学的对话,而“省略其他同学对话和经过”这种抓住
重
点,叙述的好处。
(3)学习第17自然段:老师的话。
①老师看到同学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态度发生了
变化。指名读 “老师”说的一段话。
②思考:
A.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
么?
B.举例子说说怎么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C.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
样做?
③这几句话以画杨桃为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呢?
(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
的样子。)
④启发学生用“不要……要……”造句。
⑤总结老师的话: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⑥齐读“老师”说的话,加深理解。
三、联系生活,练习说话。
同学们,我们
已经在这节画杨桃的美术课上认识了
这个班级的老师、同学,还有那个画画特别认真的“我”,
也了解了发生在他们中间的故事。现在,你想对他们说
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
我想对作者
说:
。
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
说:
。
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
说:
。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