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 二年级下册 说课稿 第五单元
两岁宝宝的教育-金牛座男生的性格
《寓言二则》说课稿
一、说教材
《亡羊补牢》《揠苗助长》是两个中国古代
寓言故事。两则寓言故事情节
简单有趣,都把深刻的道理寄寓在短小的故事之中,故事浓缩成了两个常用
的成语,给人启发与教育。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
的特点,把握故事内
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同时,增加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
读懂寓言的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我们班
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
思。更多内容请搜索
微信公众号:xxyw100
3、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
br>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为:引导学
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
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
想。
下面我来说说本课的教法和学法。
三、教法和学法
1、选择教法,明确思路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
及自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
是新课标的重要的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体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充分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动的语文课堂。教学本
课,我采用了情景教
学法和点拨法。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
抓重点词语,品读赏析,积累丰富语言,运用语言。
3、理念指导,精心设计
抓住
语文本色,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引导学生学习寓言,发展
语言,是阅读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本
课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
但意义深远。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在赏析语言中让学生懂得做错
了事要及
时纠正,在理解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的过程中习得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遵循阅
读教学规律,重视体验感悟。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
化的行为,不能一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
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
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四、说教学设计:
这篇课文我分为两个课时,分别学习两首寓言,采用模式为:激趣导入——整体把握——细读品析——拓展交流。生字的学习是随文识字。
1.激趣导入。寓言对于二年
级学生已经不陌生,可以通过询问他们喜欢
什么样的寓言来引入课文。寓言的模式讲解可以简单的带过,
不做重点。然
后引入要学习第一篇寓言,《亡羊补牢》。
2.整体把握。让学生自由朗读,发
布朗读的任务,包括划出生字词,标
上自然段序号,将课文的句段读通读顺。小组或同桌之间相互正音。
教师通
过小游戏小练习检查正音情况,开火车认读生字,引导同学采取寻找形近字、
组词扩词、
用词造句的方法识记生字,分组读课文检查阅读情况。
指名回答“亡羊补来”的课题意思,请学生用自
己的话概括寓言内容,
理清文章思绪,讲清起因、经过、结果,培养学生初步的因果逻辑思维。
3.细读品析。引导学生回答两次丢羊的原因分别是什么?结果又是怎么
样的?根据课文中街坊的劝告
可以看出养羊人什么样的性格?让学生在课文
中寻找原文作答,对养羊人的评价也要有凭有据,整体把握
养羊人的优缺,
借此教育学生不能盲目对一个人评价,也不能盲目的看待问题。这篇课文
的
重点是让学生明白无论什么时候想改正错误,都不晚。对课文中的部分词语
比如“赶紧”等能
表现出人物情感的修饰性的词语也需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
会这样修饰性词语的作用,初步了解文辞的准确
性。
4.拓展交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互相交流类似的经历。也可以预设
情境,让学生模
拟完成自己的选择。这样既能够让亡羊补牢的道理深入到生
活中,也能够让学生很自然的学习到及时改错
勇于改错的道理。
5.学习揠苗助长的方式与学习前文一致,要求学生在概括大意的时候用
起
因、经过、结果来概括,整体把握,逐步分析。拓展交流可以在最后,两
篇寓言都学完了的情况下,由学
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哪一篇寓言,有依据的
谈谈自己的感受。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类似的事情。
五、板书设计
12 寓言二则
亡羊补牢
揠苗助长
第一次丢羊 毫不在意 起因 巴望禾苗快点长
第二次丢羊 后悔、修羊圈 经过 拔苗
结果
再也没丢 结果 全部枯死
(听劝告,及时改正)
生长规律 急于求成 适得其反
本节课的板书,既概括了本节课的内容,又体现了知错
就改,为时不晚
的寓意,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性文章的三个要点,起因、经过、结果,引
出寓
言,学习了这种写作模式。形象直观,条理清晰,既辅助了教学,又达
成了三维目标,便于学生学习。
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在几遍读文的过程中,学生基本
解决了会
认的问题;在本节课的写字指导中,我重点指导“亡”“牢”等字,
主要从笔画笔顺上进行指导,教给学
生写字方法,其他的逐渐放手让学生独
立识字,相信学生会逐渐掌握写字方法,提高书写能力,促进其良
好习惯的
养成。更多内容请搜索微信公众号:xxyw100
总之这节课,我以疑为线索,以
思考为核心,以拓宽创新精神为本,以
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把时间放给学生,培养学生独立钻研,自主
学习的习
惯,使学生由乐学到学会,最终达到会学会用。
《画杨桃》说课稿
一、说教材。
《画杨桃》是人教版二年级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杨
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
学们觉得好笑。老师请同
学们轮流坐到我的位置上看杨桃,发现这个角度看
杨桃,确实就像个五角星。老师借机教育同学们看事物
要有自己的角度,并
能实事求是地反映。同时要尊重别人的看法。因为即使对待同一个事物,从
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看,都是不同的。不同的人物在看杨桃时候,体现出
不同人物的思想情感。最后写
老师的教诲使“我”终身难忘。作者通过人物
的对话、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同一个事物,从不同
角度观察有不同
结果的思想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读准多音字“倒”。
2、能积累“靠、视”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3、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4、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
什么不同,并
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示。
三、说教法
(1)利用
多媒体教学手段,这样教得生动,学得轻松,更能有效的激
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2)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最终
让学生学会学习。更多内
容请搜索微信公众号:xxyw100
四、说学法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这节课我引导学
生按“看看—找找—读读—说说”
的步骤进行探究。即引导学生用心看,想象着说,认真读,仔细找。
在理解重点的教学中,我想先运用旧知识导入新课,再用实物吸引学生
感官,用不同的朗读方式
,学生间自由的交流等手段,让学生明白道理。
对于难点,我想先采用小组讨论、逐句分析的方法找
出每句中的关键词,
再反复朗读,联系实际来加以突破。
学生活动过程设想在分析重点段落
时,让学生自读、自悟,再配以自由
读、分角色读等方法理解课文,通过实物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感悟
一下课
文。在理解老师说的这段话的意思时,可以自由的讨论研究,再加上刚才现
场观察的感悟
概括而出。
五、说教学过程。
这篇课文我分为两个课时完成。按照“激趣导入——识记生
字——整体
把握——深入讲解——拓展交流”五个环节进行讲解。第一课时负责前面的
三个环节
,第二课时需要复习回顾再完成后两个环节。
1、激趣导入。《画杨桃》是一篇很贴近学生课堂生活的
课文,我设计的
导入方式就是用学生上美术课临摹引出课题,一方面拉近学生和课本的距离,
让
学生领悟到课文中的主人公就在我们的身边,另一方面引出学生们的兴趣,
画杨桃会发生什么呢? 2.识记生字。让学生自主学习,发布朗读任务。课件出示自学要求:读
课文,读准
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把语句读通顺,同时标出自然段;采
用查字典、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词
语的方法理解新词的意思。
开火车认读生字词,检查认读情况。引导学生采用各种方法识记生字,比如组词造句、寻找形近字、比赛认读等。对于较难的字老师在黑板上板书,
提醒学生注意笔顺笔画
,学生在练习本上描红书写,教师巡视,并对写得较
好的同学提出表扬。
3.整体把握。请小
老师带读课文,其他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
么事?引导学生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方式回
答,初步培养学生的逻
辑思维能力,对学生口语概括有一定的帮助。在整体把握文脉后,鼓励学生
提出自己不明白或者不懂的问题,老师也可以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老师为
什么不直接告诉同学原因,
而是让同学们去“我”的座上观看?这件事为什
么让“我”终生难忘?
4.深入讲解。逐段讲
解。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插图回答自然段的内
容、“我”画杨桃的过程、态度,画出杨桃画成了什么
,为什么画成这样?帮
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多媒体展示出杨桃的不同角度图片,请同学们再次观
察并引导学生理解,不同角度看的杨桃东西也不同。抛出质疑,引导学生根
据这些问题一步步地往下深
入学习。同学们的反应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
反应?后来怎么样了?要求学生用“因为……所以……”
的句式说一说同学们
的这种变化。引出角度不同样子不同的道理。指导学习朗读同学们的语气,
强化一开始同学们嘲笑“我”后来不好意思、尴尬的情绪,体会这中羞耻的
感觉,读出这种反差感。一方
面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这种情绪,另一
方面将同学带入到课文中,体会到老师这样做的教育目的。
指导学生朗读老
师说的话,表现出老师耐心的态度和谈心式的教育方法。
请同学根据
自己的理解,说说对最后一段的想法。对学生进行模拟设问,
比如当别人的看法和想法与自己不一样时应
该怎么做?深化主题主旨,让学
生将学习到的道理带入生活中去。
5.拓展交
流。和同学一起完成课文后边的题目。鼓励大家互相评价,指
出优点。联系生活实际,互相说说有没有遇
到过类似的事情。或者创设情境,
让学生设身处地思考行动。
六、说板书设计
13 画杨桃
起因: 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经过: 同学们嘲笑,老师神情严肃 角度不同,样子不同
结果: 终生难忘
不要……要……,
要……要……
这篇课文篇幅较前面较长,所以我采用很简练的板书设计,帮助学生准
确把
握大概思路。让学生明白,无论课文长或者短,我们都可以通过正确方
法将之精炼简化。
《小马过河》说课稿
一、说教材
《小马过河》是一篇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
讲述了小马在帮妈妈驮麦子到
磨坊去的图中遇到一条小河,不知是深是浅,最后在妈妈的指引下安全过河
的故事。本文以“过河”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使学生懂得做事不
能只听别人说,要动
脑筋想想,亲自去试试才行的道理。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还不是很成
熟,注意力也不能始终集中在课堂上,
因此我采用图文并存的方式来吸引学生,从而使学生们爱上学习,
爱上语文。
三、说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读准多音字“坊”。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3.能用上提供的词语讲故事。
4.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一句以上教学
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懂课文,
那么如何理解文中老马对小马说的话,明白
其中蕴含的道理,便成了本课的
难点。更多内容请搜索微信公众号:xxyw100
五、说教学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巧破难点,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
以
读促悟”法,通过朗读卬学生自己产生疑问解决疑问,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
感悟文本的内涵。
为了更好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摒弃了传统教学的“以
教为主”,采取了“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
习”为主,以“教师的适时引领”
为辅的新型学习,目的是在愉悦的氛围中,学生能轻松掌握所学知识,
进而
能更加喜爱语文的学习。
六、说教学流程
我将本课的教学流程分为五个环节进行:
第一个环节:激趣导入,启发质疑
我首先
展示马的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在什么地方见过这种动物,它能做
些什么。让孩子在轻松的说话环节了解
马的一些特性,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
离,自然的揭晓我们要学习的课题《小马过河》。启发质疑,看到这
个课题,
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小马吗?小马过河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孩子的兴趣
会被激发,
问题匣子打开,学生们的思想也很自然的被引入到积极主动的学
习氛围之中。
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探究识字
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学过几十篇短小有趣的课文了,
因此在识字认
字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方法,这里我对学生提出了自学要求: <
br>在反馈中,我用“认——带——找”三步进行,“认”拿出生字卡片与大
家一起学习。“带”你是
用什么好办法来记住这些生字的,一个学生的方法变
成大家共有的,大秤知识共享。“找”老师准备字谜
或形近字辨析,让学生分
辨所学生字,这样学生在游戏中尝到了探索的快乐,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第三个环节:以读代讲,品文析句
在这一环节中以读为主,我会引导学生以不同的形式反复读
文,如,指名
读、默读、跟读等等。更多内容请搜索微信公众号:xxyw100
学生在读中
感悟,在读中理解,才能达到简单教语文的目的,这期间随着
教学的推进,图文并存的出示,让学生进入
情境,感知情境,进而扮演故事
中的不同角色,读出应有的语气。
第四个环节:研读课文,解疑感悟
《小马过河》这篇童话故事的关键就在面对一条河,老牛说
很浅,刚没小
腿,松鼠却说河很深,能淹死人,两者截然相反的观点促成小马过河左右为
难,那
么河水到底是深是浅?为什么?弄清这个原因是学生正确感受此篇文
章的客观因素。因此,让学生通过讨
论确定答案,教师充当学生的引导者,
将深奥的道理浅显化,生动形象的让学生感到:牛说浅松鼠说深,
而小马亲
自试试,却发觉河水既不像牛伯伯说的那么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么深,进
而使学生深
刻的领悟文中所揭示的道理。
理论支点:从文中来,到文中去,跳出文本,实现文与道的统一。
第五个环节: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这一环节氛围两步进行: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目的是使学
生达到熟读成
诵,更是对学生学文情况的有效检验,二说写结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
马过河
回来后会对老牛,松鼠,妈妈说些什么呢?这一问题的提出,既培养
了学生的想象力,又使学生说的能力
得到提高,写的能力得到训练,“读、说、
写”三者有机结合是学生语文能力的有力保障
。
七、说板书设计
14 小马过河
起因 送小麦去磨坊 小河挡住去路
第一次过河 询问老牛
水很浅,能蹚过去
经过 第二次过河 松鼠阻拦 水很深,会淹死
结果
启示
第三次过河 询问妈妈
河水深浅,自己试试
下了河并到了对岸
凡事要自己动脑筋,自己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