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 二年级下册 说课稿 第六单元
好名言-距离
《古诗二首》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有两首古诗,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七言绝
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
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这两首古诗都是写景诗,艺术特色上有共同点。
作
者都着意对色彩进行描绘,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并巧妙运用视线的游移来营
造空间感,勾画出
自然优美、开阔高远的意境,读来让人身临其境。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送别诗,作者先发感
叹,再写实景,手法
独特,语言浅近明白,生动描绘了六月西湖独有的美景,色彩明丽,已经开
阔,有种地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之情。
《绝句》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所写。本诗描绘了
草堂周围明媚
秀丽的春色。同时,诗人舒畅愉悦的心情也蕴含与写景之中。整首诗对仗工
整,朴
实自然,一句一景,远近交错,动静结合,有声有色,构成了一幅绚
丽多彩、清新开阔的画卷。
两首诗均以传统水墨画配图,可帮助学生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二、学情分析
因为
学生在课外阅读和积累中已经背诵果大量的故事,课文中出现的古诗
学生早就能背诵了,对描写荷花的这
句诗应该比较熟悉了,他们能够也有一
定的学习力了,能够把诗句的意思大概地连起来表述。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读准多音字“行”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为了落实课堂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
放在①识记本课生字,书写生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上;教学难点放在理解诗
句的
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两首诗描写的大自然景象上。
四、说教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小
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
分发挥学生主动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不仅
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而
且培养了学生之
间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如在教学过程中让二人小组展开讨论、交流,让每
个学
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通过小组的学习交流,学生解决了问题,获得了知
识,体验了成功。同时,学生思维
积极,思路开阔,互相启发、互相激励,
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更多内容请搜索微信公众号:xxy
w100
五、教学过程
本课分为两个课时,分别教授两首古诗。采用教学模式:激趣导入—
—
学习生字——古诗赏读——互动交流。
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激趣导
入。课件播放西湖美景、净慈寺风光,教师讲解西湖美景,引出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诸多墨宝,其
中就有诗人杨万里。展示杨万里的
简介,直接导入要学的诗题,请同学齐读解读。
2.学习生
字。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跟读,齐读,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画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逐小组检查学生
对古诗的朗读情况,努力把诗读流
利,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古诗文的韵律美、音韵美。同桌之间互相正音
,小
组比赛认读生字词。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生字拆解后编顺口溜或字谜来记忆。
开火车认读生字,根据动画演示,描红书写,教师巡视,相机纠正,请同
桌之间互相评价。 <
br>3.古诗赏读。逐句讲解,指名学生读,说出自己的感受,再给出生词解释,
指名学生说出诗句的
意思。佐以西湖四时风光、荷花映日图片加深理解。杨
万里的诗语言浅显易懂,所以不必逐字深讲,可以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认知。
引导学生发现“碧”“红”突出的视觉感。
4.互
动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曾读过的关于西湖风光的诗。根据学习结
合自己的理解讲述这首诗描绘的画面
,相互评议,比赛背诵。
学习《绝句》
学习《绝句》的方式与上一首诗相似。但是这首诗要
比上一首较难以理
解一些,需要在古诗赏读这一块加大力度。下面我就来说一说这首诗的古诗
赏
读。更多内容请搜索微信公众号:xxyw100
杜甫的诗是非常工整,非常有韵律美的,可以让学生
反复读去感受这种
美感节奏感。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理解的的画面,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与《晓
出》不同之处在于《晓出》描写静景,而这首诗用动态画面。引导学生寻找
诗中相对应的词语,让学生初
步了解“对仗”。再结合具体图片,逐句解读、
赏析。对“鸣”“翠”的简练分析,让学生体会诗句的画
面。
了解了全诗的意思后,请同学来整体描述这首诗描写的画面,根据画面
品析这首诗的阔大
格局,体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深层蕴意。
六、说板书设计
15 古诗两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无穷碧
以景寓情
别样红
绝句
动景
静景
“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方法比学习的内容
更有效,因此最后这个
环节似乎是课堂教学必要总结。其实,这个环节也是古诗教学的一
种延伸和
拓展,能更充分体现本堂课教学的价值,我想“知作者”“解诗意”“入诗境”
“品诗
情”这样的学习方法一定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雷雨》说课稿
一、说教材
《雷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五组的第二篇讲读课文,这一组课
文
是向学生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火,一场雷雨,
送来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
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送来蛙鸣,是
多么令人舒畅。本文用字精炼而且准确,语言优美而生动,是
一篇很富表现
力的文章。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理念和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
在语境中体会“压”
“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抄写句子。
4.能说出自己见到过的雨及下雨时的情景。
教学重点:1.学生自主识字;2.教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1.
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练习;2.通过阅读课文,
对“雷雨”这一自然景象有所了解。
三、说教法与学法
说教法: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形象思维为主。在课上我会借助多
媒体教学手段,
让学生欣赏各种不同的雨的生动景象。同时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看图与
读文相结合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感受雷雨的特点。力图体现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
学方式,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从而获得收获,
体验学习的快乐。更多内容请搜索微信公众号:
xxyw100
说学法
1.朗读感悟为主: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中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
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阅读也是低年级教学最常
用的方法,
学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而本课语言精炼而生动,
学生要在
读中去感悟。
合作探究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变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合作
、主动、
探究的学习方式。《雷雨》这一篇课文很明确地分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这三部分
,所以我会在组织全班学习完第一部分后,就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探
究第二、第三部分。
2.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钻研教材,
研究教法与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与基础,而合理地安排教
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为了更好的达
到以上教学目标,我精心设计
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雷雨是现实生
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气象,可以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引出课文。让学生回想自己遭遇的雷雨天气是什么
样
子的,能够更好的让学生体会到文章描绘的精准。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标好
自然段序号,遇到不会的生字词,借助拼音拼读。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特点
,
鼓励灵活运用方法进行识记。指导学生描红书写。
我的设计理念是新课标指
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
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自读课文,掌握字
词的同时,充分接
触熟悉文本内容,为下一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3.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桌间互相正音。出示三
张图片,引导学生回答课文脉络。请小老师带读,其余同学
边听边思考,雷
雨前、中、后的场景、所在的段落。让学生初步了解分段这种辅助学习的办
法。
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抓住雷雨前这一部分进行品
读分析,让学生通过想象
,加深学生对雷雨前景色的感悟。孩子们通过读书
就马上发现那是“满天的乌云”“压下来”这些关键词
语了。蜘蛛的“垂”我
通过演示,让学生知道了并很深刻地理解了蜘蛛不是慢悠悠地爬下来而是紧
张到了快速垂下来了。体会文中用词的准确性。
4.合作交流探究。学习完了雷雨前,教师相机指出
那雷雨中、雷雨后又
是什么样子呢?指导学生用对比观察的方法,认真观察课文图片和多种形式
地朗读课文,找出各种景物在雷雨中、后不同阶段自然景物的变化。让学生
结合雷雨前的图表合作学习第
二、三部分,雷雨中、雷雨后,然后让学生汇
报你学习到了什么?并完成表格。
此环节的设计
主要是二年级的学生好于表现,相信他们能说出合作学习
以后的收获。通过指导学生用观察对比的方法,
有目的、有重点、有顺序地
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样的处理可以省却了老师字字、句句、段段<
br>去分析讲述的繁索,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5.总结全文,升华情感。借助表格,师生互动,
在师生对话中,让学生对
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进一步深刻化。通过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雨后图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在这部分设计中,结合图
表和多媒体图片,让学生产生直观感受,既加
深了课文印象,又以利于学生情感的升华。
以朗读结合图片的形式,描绘出
雨后美景,激发学生审美的情趣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欲望。
五、说板书设计
16 雷 雨
雷雨前——压 垂
雷雨中——
雷雨后——挂
本课的板书设计,我分三个方面设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然后
在精读课文的时候,分别整理并板
书雷雨前雷雨后几个用得非常准确的词。
整个板书简洁,条理清晰。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儿童诗,
介绍了几种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
的自然现象。亲切通俗、富有韵律的语言,丰富有趣的自然科学知识,能
吸
引学生走进大自然那奇妙的世界。这首诗歌在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中,有机
地渗透自然科学知
识,符合二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
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的一篇有趣的课文。因此
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
下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积累“慌、辨”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练习上下文理解“稀、稠”等词语的意思。
3.能说出课文里介绍的几种“天然的指南针”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
二年级学生生活
经验肤浅,方位感很弱,虽然在数学可上学过辨别方向,
但那是平面的,和本课的实际生活中的立体感知
是有很大差别的。根据本组
课文的教学要求,我把“培养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
意识”作为教
学难点。重点是“识字写字,朗读课文,掌握一些辨别放的方法,感悟大自
然的神
秘”。
三、说教法
1.扶放结合法:针对本课特点,采用“举一反三,扶放结合”法。首先
扶
着学生学习第二节,教师点拨,使学生掌握抓重点词句和知识点的学习方法,
然后让学生运用
这一方法学习第三、四、五节,旨在教学生乐学、会学。
2.“以读代讲”法:《大纲》指出:“重视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帮助学
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根据本文特点,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
读,
读中理解,读中体会,积累语言。更多内容请搜索微信公众号:xxyw100
3.“直观教学”法:通过幻灯片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
破教学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这篇课文属于诗歌的形式,四句为一段,无需学生分类标序号。我采用的教学模式是:激趣导入——初读课文,整理脉络——细读课文,学习理解—
—巩固总结,拓展交流。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课件展示指南针,向学生讲解这种陌生事物的本
领和能力,引出学生
思考,如果在野外迷了路该怎么办?齐读课题,引出所
学。
2.初读课文,整理脉络。发布自
由朗读的任务,疏通生字我放在了这一环
节,所以这一环节很重要,要求学生找出生字词并画出来,要求
读准字音,
同桌间小组内互相正音。教师巡视,随机正音。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识
记字形,
了解字义,并注意在学文中随机巩固。根据动画演示,描红书写,
教师巡视,相机纠正,请同桌之间互相
评价。
开火车认读生字,请小老师带读课文,指名学生回答课文介绍了哪些辨别
方向的指南针?用“有……有……有……还有……”“有……有……还有……和……”
练习说话。 <
br>4.细读课文,学习理解。课文是采用了总—分—总的模式,根据课程要求,
没必要强调文章结构
,所以依次讲解即可。第一段引导学生“慌张”可以换
作什么词让学生明白词语含义。第二、三、四段学
习模式一致,先疑——谁
是向导;二设——在哪指路;三指——靠什么指向;适时补充小科学知识,譬如太阳一天的轨迹图、北极星与北斗星的辨认、朝南的枝叶长得茂密、雪
坡沟渠的南北等。通过课
件展示,学完一段再次朗读等方法加深印象、强化
理解。
5.巩固总结,交流拓展。鼓励学生
总结课文,教师适时补充。师生交流其
他辨别方向的事物,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科学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五、说板书设计
17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向导
条件 位置 指向
太阳 中午 在南边 树影指北方
北极星 黑夜 在北方 指北
阴雨天 树的枝叶 稠 指南
稀 指北
积雪 沟渠
化得快 指南
化得慢 指北
本课的板书设计力求突出重点,
反映课文的思路,做到简明、概括,使学
生获得鲜明的印象和有关的知识,更好地掌握方向。
《太空生活趣事多》说课稿
一、 说教材:
《太空生活趣事多》用
浅显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一些新奇有趣的太空生
活知识,并且把造成“奇特”的原因巧妙地安插在第三段
:“因为在宇宙飞船
里,水失去了重量。”这就是失重,也就是造成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很
奇特的原因。这些有趣的事情对学生一定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老师们可
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引导他们把课文读好,使他们在了解一些航天知
识的同时接受语言文字的训练。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和学段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太空生活中的趣事。
3.积累由“宇、航、员”拓展的3组词语,能初步体会每组词语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学习生字词。2.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的内容。
难点:1.了解太空生活的常识。2.激发了解科技的兴趣。
学具准备:
学生收集的有关太空的资料。制成飞船形状的字卡、词卡。
三、 说教法和学法: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实际,将“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的理念贯穿于教学始终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这一“例子”,训
练学生识字写字以及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运用语言,甚至在说
话中创造语言,
体现了工具性的特点;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努力创造平等和谐的学习
氛围
,让学生想学、乐学。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怀。在教学中采用精彩的视
频,激发了学生的探知欲望,让学
生说出所见的画面,从读课题中说出自己
的发现,提出疑问,用不同形式的读—小组说—模拟宇航员介绍
,调动全班
学生参与,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谈出自己的感受,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在识字中,我先让学生读文自主识字,接着由句—词—字的方式呈现,
让学生再次认读,体现
识字的层次性。接下来让学生拿出自制的字词卡互相
测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研读感悟中,提出一
个开放性的问题,就放
手让学生自读、模拟读、介绍读、展示读等一系列读书活动,间或穿插说话
训练,真正达到了理解课文、提高表达、运用语言的目的。课标要求教师要
有大语文观,要着力全面提
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读文感悟后,教师依据学生
已调动起来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基础,顺势而导,让学生谈
学习的感受,激发
学生爱语文的感情。接着又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产生对网络这一新
科
技的喜爱,最后鼓励学生上网或上图书馆再查资料,把语文课堂扩大到了
课外,走入了学生的平常生活当
中。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属于趣味科普性文章,内容易懂,我设计的教学环节:激趣导入
,
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整体把握——合作学习,研读感悟——总结回顾,
拓展交流。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不少学生对宇宙太空有一定的兴趣,我从航空、
宇航员带着学生引入
到太空生活,能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地过渡到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梳理生字我放在了这一
环节,所以给出自读任
务,要求学生找出生字词,同桌间互相正音,将课文句段读通读顺。引导学
生采用多种办法识记生字,比赛认读生字,开火车认读生字。学生拿出自制
的字词卡,互相测读。根据
动画演示,学生书写描红,教师巡视,及时纠正
或给出指导。
写字教学,重在写。但掌握好的
方法,能使记字、写字达到事半功倍的
效果。此一环节让学生充分看—想—说,加深印象。教师的范写与
学生的认
真观察,能让生较快地掌握写字方法。
在生字疏通了的情况下,请小老师带读,其余同学带着问题思考着听。
不同形
式的读,让学生有更多的展示机会,能满足低段学生好表现的欲
望,促进其积极主动地去读书。学贵有疑
,疑而促思。学生产生“想知道”
的愿望后,才能积极地去发现,去探索,能激发学生去通过读书探究的
迫切
愿望。更多内容请搜索微信公众号:xxyw100
指名学生尝试整理文章脉络:课文围
绕什么展开?具体讲了一些什么样
的事?你最好奇的是哪一件事?你还有什么样的疑问?学生之间互相评
议,
教师适时补充。
3.合作学习,研读感悟。本课也是总—分—总的结构,可以不必细讲,
首尾呼应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即可。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可以不必按照课文
顺序。我依据学生的
学习逻辑,改变学习顺序为“睡觉——喝水——洗澡—
—走路”,并不影响整体的学习。抛出问题,让学
生结合自己在地球上的生
活方式,感悟太空生活的奇妙之处。小组接读比赛,看哪个小组读得最有感情,最有趣。
4.总结回顾,拓展交流
采用让学生讲解介绍的方式巩固复述,将全班分
为四个小组,分别上台
介绍,可以读文,可以用自己的话。教师适时补充,引导学生适时提问。学
生介绍后,示范读,领读。指名其余同学回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行,从
而了解“失重”,鼓励学生
说出自己的感受。课后请小朋友们到图书馆或上网
查阅更多有关太空知识的资料,来和同学们交流。 <
br>现代信息社会,学生会利用网络资源,是他们今后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本
领。这一环节的设计,激励
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学习,产生了解新科
技的兴趣,激发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为他们具备
终身学习能力打下
基础。
五、说板书设计
18 太空生活趣事多
睡觉 绑在睡袋里
喝水 带吸管的饮水袋 失重
洗澡 特殊淋浴室
走路 穿带钩的鞋
板书设计简介明了,脉络清晰,能帮助学生回忆课文,复述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