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湖北高考-乱弹琴之另一条路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
《我要的是葫芦》是部编版第三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写的
是
一个种葫芦的人因为没有治葫芦叶上的蚜虫,所以他的小葫芦一个一
个都落了。从而告诉人们
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我把这一课
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1、会认11个
生字及会
写8个生字;2、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
同语气。3、懂得
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而第二课时
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分角色朗读课文人物的对话,品味课
文中的重点词
句,加深理解课文。这篇课文的内容短小,蕴含的哲理浅显。可爱的
小葫芦为什么
会落呢?这是学生会质疑的问题 ,因此教学时我以此为
突破口,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
中间两段,感悟问题
的原因:因为他不知道事物之间的密切联系。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
读体会
,理解课文内容。把以读促悟作为教学的重点,体会反问句、
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是本课的教学难
点。力求学生通过多次朗
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我上的是第一课时的
教
学,下面就我上的这节课来谈一谈
说教法、学法:
1、教学时,采用变序阅读法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人物语言。
3、通过练习题,体会句子的不同语气。
首先是激趣导入。我是这样设计导入语的:小朋友,
今天呀老师
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快看!(然后点击葫芦动画课件)然后让学
生跟动画葫芦打招呼。这一设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
跟葫芦打招呼的过程中指导他们读准
葫芦的音,引导他们知道葫芦的
“芦”是读轻声的,学生读准小葫芦的音后,点击课件小葫芦不高兴——高兴。这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接着老师告诉学生
“葫”“芦”这两个字是今天要
学习的生字宝宝,板书,让学生识记
字形,知道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上面表义,下面表声。在学习完“
葫”
“芦”这两个生字后,揭示课题。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习一篇有关葫芦
的课文。这一教学环节
学生们学得兴趣盎然,有实效。
第二个教学环节是自学课文。让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流利,把
生字读准。在学生自学课文后,老师检查生字字音,分为全班齐读,
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第
三个教学环节是学习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我是以课文第一
幅插图来引入课文第一段的学习的,让学生
观察图中的小葫芦是什么
样子的,让学生先观察图,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棵葫芦长得怎么样,
引
导学生说出葫芦可爱后,我是这样设计导入语的:这么可爱的小葫
芦书中是怎么描写的呢?请你自由地读
一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并把它画下来。于是学生在课文中找找画画句子,在学生找完句子后,我让学生汇报学习结果,指名让学生读出关于小葫芦可爱的句子。学
生找出句子后,我课件出示句子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
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
葫芦哇!让学生从这些句子中找出“藤”字,并进行“藤”字的教学。
先让学生读一读“藤”字
,接着通过出示葫芦架,引导学生记住“藤”
的字形,最后是给“藤”字组词。进行完“
藤”字的教学,再回到以
上的句子中进行朗读指导。由于这些句子中的词语都是学生较好理解
的
词句,于是我没有抓住“细长” “长满”“雪白”等词语来一一
讲解,我通过让学生反复地来体会出小
葫芦的可爱,有指名读、再指
名读、齐读。直到读出小葫芦的可爱为止。在引导朗读时,我设计了
许多的激励语,如:谁愿意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话,读出小葫芦的可爱,
读出你喜爱;听出来了,你有点
喜欢小葫芦,有更喜欢小葫芦的吗?
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觉得小葫芦的确很可爱,咱们再来读读,把心
中的喜爱读出来。通过激励性的话语,学生的朗读热情高涨,在反复
地练读过程中读出了小葫芦
的可爱。接着巧妙地抛出问题,并合课文
第二幅插图,让学生质疑。我是这样设计过渡语的:是呀!这么
可爱
的小葫芦怎能不让人喜爱呢?可是就是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却慢慢地变
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让学生观察图说说看
到变黄、落地的小葫芦心里的感受,然后让学生带着难受、
惋惜的感
受朗读句子: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但在授课的过
程中,由于过于紧
张,此环节的教学遗漏了直接进入了第二第三段的
教学。
第四个教学环节学习二、三自然段。
原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是先
学习第一段知道小葫芦的可爱,再来学习最后一段为什么可爱的小葫
芦会落了。然后让学生带着“为什么小葫芦会落”的问题来学习中间
两个自然段,找出小葫芦落的原因,
由于遗漏了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教
学,给我以下的教学带来了许多的不便。我是这样设计过渡语的:长
p>
得这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慢慢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呢?请小朋友
带着这个问题,
来学习第二、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小葫芦为什么会
落呢?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第二、三段,找小葫芦落
的原因。接着老
师指名学生汇报,并结合回答板书。结合板书提问:叶子上长了蚜虫,
他却不治
,那么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呢?学生找出句子后,老师出示句
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让学生观察这两句话,
说说发现了什么。告诉学生这两个句子意思一样,但是表达的语气不
同,
感叹句表达的较为强烈。并通过范读让学生体会这两句话语气的
不同,然后让学生试读,直到读出两句话
的不同语气为止。然后通过
学习第三段中种葫芦的人和邻居的对话体会句子: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知道这两个句子一个是反问句,一个是肯定句,
他们的句式不同,意思相同,表达
的语气也不同,接着让学生通过读
来读出它们不同的语气。有分组读、男生女生读、齐读。通过一读再<
br>读,使学生在品读中感悟,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
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
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最终达到“豁然
开朗”“柳暗花明”的境界。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让孩子们养成
结
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主动阅读的习惯,从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
力。所以,这节课的重难点
的解决水到渠成。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总的来说,一节课下来,整体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比如字词的落
实,朗读的提升,还有整堂课的教学设计。字词方面,应该说还是挺
扎实的,落实
的也比较到位;教学设计方面,创设一个悬念,也有助
于促进学生思考,理清思路;包括在操作的过程中
,采用的一些方法,
也都还是比较有实效性的。但就从这堂课而言,也存在着很多需要改
进的地
方,尤其是以下两个方面:
一、评价,包括师对生、生对生的评价。比如教师在检查学生朗
读
的时候,指名分自然段来朗读,在这个环节中,有些学生读得好一
些,有些学生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就
像读第二段的那位学生,读的
时候一字一字顿开,且有拖音现象,以至班上其他的同学都在取笑他
的朗读。但是实际上,这个孩子在读的过程当中,虽然是一字一顿,
可他的字音都读得非常准,假如此
时教师能够及时发现这一点,自己
来做评价,鼓励说:“你看这个小朋友读的多努力,他非常努力地想<
br>把这一段读好,老师发现,虽然他有些字读的中断了,但是他每个字
音都读得非常准,来,我们把
掌声送给他。”相信教师这样的引导也
能为其他学生启到引导作用,引导学生不要老把眼睛盯着别人的短
处,尽挑缺点,而应该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捕捉别人的长处,发现他
人的优点。当然,并不是这
样读就可以了,我们朗读的要求肯定要更
高一些。那么教师就可以这样引导:“我们不能笑他,但是可以
来当
当小老师啊,有哪位小老师愿意起来教教他?或许他会读的更好!”
也可以直接说:“看来
,这个自然段有点难度,不好读,我们大家再
来读一读好吗?”然后再让学生自己读一读
。教师始终要明白自己的
目的,我们检查读文的目的不是随意找几个人把每个自然段读一遍下
来
就算了,而是要把文章读正确、读熟练,所以当我们遇到问题时,
不应该马上就停下,也不要急着读第二
句,而是应该先把其他地放一
放,让学生再练着去读一读。因为是第一课时,完全可以给予学生充
分的朗读练习时间。比如难读的这一段可以让学生再读一读,读了之
后教师再请几个孩子读,或者就刚
才的这个孩子再读一读,也可以我
读一句你读一句的大家一起练着读一读等等。只要能让这个孩子的朗<
br>读有个很明显的提高,从不会读,通过教师的启发,会读了,而且读
好了,这就是我们教学的精彩
之处。
二、朗读,尤其是指导朗读中所采用的策略和形式。比如在检查
生字词这一环节中,
教师小黑板出示带拼音词语:(长满了 挂
了 一些 盯着 邻居 治一治 葫芦藤 哇
自
言自语)其他简单的词语孩子们读的都挺不错,但其中“葫芦藤”这
个词语比较难读,不少小
朋友都把“葫芦藤”读成了“葫芦——藤”,
一点也不连贯。假如这时候教师能板画或道具一棵歪歪扭扭
的是葫芦
藤,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知道这是一个连着的词语,然后开火
车来读一读“葫芦
藤”,并且将他代入句子“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
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中再去读一读,这样
就一定可以把
这个词语读正确,读熟了,也就把后来学生在读文时遇到的困难提前
解决了。而这
也正体现了我们的传统的教学理念——“词不离句”,
再比如词语“自言自语”,就可以代入句子:“他
盯着小葫芦自言自
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
中去,理解“盯着”,读出“自言自语”,像这样不是孤立地去学习
词语,而是把词语放到句
子里去读,先把带这个词语的句子读通了,
再去读文章,那么相信后面的朗读效果会更好。因为,孩子并
不是词
读好了,一个句子就能读的好的,还需要连在一起多读,多练。再比
如这堂课的整个设计
中,先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两幅图,自己发现有什
么不懂或者不一样的地方,在这个时候找到描写这两幅图
的句子读一
读。首尾对比,造成悬念。再让学生去研究课文,结合课文,让他们
去读,但在读的
过程中,朗读的策略显得有些单调,不够丰富。本课
教学中教师是让学生在读的时候抓住一些中点词语,
让学生自己把他
读出来,让大家去感受。但是有时候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更
明确些,比
如在学习句子“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
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时,教师可以直接读成“葫芦藤上长了绿叶,开出了小花”,这时,
肯
定会有学生指正老师读错了,于是师生共同探讨老师哪里读的和课
文中不一样呢?细长的,把葫芦藤的样
子读出来了,长满了绿叶,写
出了整个葫芦藤满满的都是绿叶,多漂亮多美啊!绿叶的葫芦叶中还
点缀着雪白雪白的小花,多美啊!像这样的地方,教师就可以指导让
学生自己圈一圈,画与画,并用自
己的朗读表现出来。或者,教师故
意把这句话错读漏读,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教师也可以直接告诉学生<
br>你们把哪个词语圈出来,再把这个词语去掉来读读这个句子,和原来
的句子比比有什么不一样,让
学生自己去说。这是朗读教学中的一重
策略。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去展开想象
,不仅想象课文描
写的画面,还要想象人物的心理。教师可以用一些语言来渲染,如:
“细长葫
芦藤长满了绿叶,开出了雪白的小花,多么漂亮多么美丽啊!
看,这时,种葫芦的人他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再如句子“他盯着小
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
瓜
才好呢!’”的学习中,教师还应该善于发现句子的语言现象。文
中连用了两个“快长啊快长啊”和“我
的小葫芦”,这里就应该引导
学生体会此时种葫芦人的语气,文中为什么连用两个快长,快长啊?
他当时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学生一定会说“他着急啊”,是啊,他非
常急切地希望小葫芦快快长大,恨
不得巴不得小葫芦怎么样?学生马
上就会接“巴不得马上长大,马上吃掉他的葫芦,长得赛过大南瓜。”
是啊,简直迫不及待,简直都等不及了,把这种感觉说出来。这样的
朗读就水到渠成了。所以读
书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设身处地地
去体会任务语言及人物当时的心情究竟是怎么样的,学生发现了
的,
我们就要引着学生去探究,学生没有发现的,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去发
现,充分的感悟体会,
真正使朗读得到提升,使朗读到位。再者,教
师的语言也应该更加的抑扬顿挫,比如该夸张的地方就应该
夸张,“快
长啊快长啊”这一句,教师就应该用范读去体现,他是多么的希望小
葫芦能够快长,
巴不得第二天一早起来,就看到小葫芦长得像大南瓜
一样,恨不得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所以,在朗
读上,教师还应
该更下工夫,不仅注重朗读,也注重策略,使朗读指导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