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葡萄沟》说课稿 及教学反思
任务管理器打不开了-李莉背转
《葡萄沟》说课稿
一、说教材
《葡萄沟》介绍了位于我国新疆吐鲁番的水
果之乡——葡萄沟。
课文围绕总结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了四个内容:一、葡萄
沟盛产
水果(第一自然段)。二、葡萄沟景色美丽、独特。夏季,种
在梯田里的葡萄长出了茂密的枝叶,山坡上
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
凉棚;秋天,葡萄成熟了,五光十色的葡萄一串串地挂在绿叶底下,
十
分美丽(第二自然段)。三、维吾尔族老乡非常热情好客,(第二
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四、葡萄沟生产
的葡萄干色鲜、粒大、味甜,
非常有名(第三自然段)。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
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
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因此对于本教材,我
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的思维为中心,从课文的整体入手,品词
赏句来体会文章蕴涵的情感。珍视学
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
把本课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并将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设计如下: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盛产、茂密、凉棚、五光十色、展开”
等词语的意思。
2
.理解并掌握句子跟句子之间的连接方法——按时间顺序连句
成段,并能自我体会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2节。
二、 说教学重难点
1. 理解并掌握句子跟句子之间的连接方法——按时间顺序连句
成段。 <
br>2.准确领会第二自然段的词句,并体会其中蕴涵的情感:葡萄沟
是个好地方。这两点是教学重点
也是难点,即文章的第二节。
三、说教法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是
由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所决定的。阅读教
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
完成
上述基本任务的基本途径是学生自己的读书实践。读可以显形,读可
以激趣,可以动情,可
以启智,可以育人。因此在本课时的阅读教学
中我设计了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
知,在读
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在琅
琅书声中益知、怡
情,发展语言和能力。
四、说学法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新课程导引的新课堂,其
本质特征在于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
的主体,是实践主体、认识主体,又是道德主体、审美主体。一句话
,
他们应当是自主发展、自我构建的主体。而活动是主体存在和发展的
方式。离开了自主的、具
体的、感性的学习活动,学生是无法获得主
体地位,也不能发挥主体作用的。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
,我尽
可能地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朗读方
式,自主选择作业方
式,自读自悟,自己观察发现……让学生真正成
为学习的主人。
五、说教学流程
一、教学第一板块:在导入新课中走近葡萄沟
1.教师首先板书“葡萄”一词
,指导学生认清字形读准这个轻声
词后,完整课题板书“沟”,葡萄是一种水果,葡萄沟呢?聪明的学<
br>生理解葡萄沟是一个地名,因为课题中的“沟”,我们常说“山沟沟”
“水沟”就表示地名。
2.葡萄沟在哪里呢?课件出示语句: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
沟。
学生一:(葡
萄沟在新疆。)学生二:(葡萄沟在吐鲁番。)学
生三:(葡萄沟在新疆吐鲁番。)说的都没错,哪位同
学说的让大家
听了更明白?
3.(教师边说边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是呀,第三位同学讲的更明
白,中国有个省份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个地方
叫--(吐鲁番),吐鲁番
有个地方叫--(葡萄沟),你能在地图上帮
我们找找葡萄沟吗?指名学生找,可是根本找不到。
4.教师乘机设疑:那么一个小小的地方,在地图上连名儿也找不
到,是什么值得一写呢? <
br>(从读“葡萄”的音到猜“葡萄沟”是个地名再到说“葡萄沟”
在新疆吐鲁番最后到地图上找“葡
萄沟”设计紧凑有实效,学生渐渐
走近了葡萄沟。最后教师的乘机设疑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学习积<
br>极性。)
二、教学第二板块:在初读课文中走进葡萄沟
1.快把书打开,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去认认真真读课文吧。
(学生带着“那
么一个小小的地方,在地图上连名儿也找不到,
是什么值得一写呢?”这个问题走进文本读准字音,读通
课文,又通
过检查生字新词、选自己想读的小节朗读,学生从一开始的“走近葡
萄沟”到了“走
进了葡萄沟”。)
2.大家读过课文了,谁能告诉大家,那么一个小小的地方,为什
么值得一写呢?
3
.过渡:是呀,那里的葡萄太棒了,那里的人们太好客了,现在
你们最想读哪一节?(第二节)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喜欢去读的是学生感兴趣的,也是学
生最会全身心投入的。)
三、教学第三板块:在细读课文中欣赏葡萄园
1.那好,自己赶快去读第二节吧,想想你能读懂些什么。(学生
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畅谈)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1)你知道这个小节有几句
话吗?有哪几个表示时间的词语?
看看哪几句是写夏天的?哪几句是写秋天的景色的呢?(夏天和秋天、这时候)这时候指什么时候啊?自己读一读。(秋季)
(2)看看葡萄种在哪儿?学生读文后
,看图理解“山坡、梯田”。
(梯田是沿着山坡开辟的一级一级的农田。)
2.葡萄沟的夏季
和秋季,你更喜欢哪个季节?再读一读第二小
节,自己选择喜欢的季节,多读几遍,边读边想直到眼前出
现了一幅
幅图画、电影再停下来,好吗?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是自主发
展、自我构建的主体。但这
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教师的显性(定形的)教学设计与学生主体学习、
自主发展的冲突和矛盾。因此,在此我设计了隐性设计,学生喜欢夏
季则先学第二句,若学生喜欢先学秋
季的,则先学第三四句,以此作
为课堂调节手段去调适和引导学生的主体行为。)
你最喜欢什么时候的景色?
A夏季(你看见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理解“茂密、一个个”
(学生可能会说枝叶,也可能会说葡萄可以按顺序学习)
(1)怎么样才算茂密呢?(老师贴
几片叶子,再由学生上前继
续)对,这样层层叠叠向四面展开的样子就是茂密。再看图,理解“茂
密”。你能做一个枝叶向四面展开的样子吗?
(只有把文字所描述的场景还原、再现,把教师、教材
和学生的
心灵之间组在一种相似的和谐振动,才能使学生与所学知识产生共
鸣。让学生自己来贴
一贴叶子,用手做一做向四面展开的样子,将“茂
密”二字还原成具体的画面,形象地理解“茂密”即是
表示枝叶层层
叠叠,密密麻麻。)
(2)(看到了许许多多的绿叶,像凉棚)看到了多少凉棚
,一
个两个还是……看到了几个凉棚?(一个个)
想象:老师查过资料,夏天那里天气太热,
最高温度达到了49
度。闷热的夏天,新疆的小朋友可在“凉棚”下干什么?老人们呢?
(3
)朗读指导。闭上眼睛,让我们大家赶快钻进凉棚去,怎么
样?(好!)感觉如何?(引
导学生创造“凉快”、“凉爽”、“舒
服”等词语或句子引导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指名读
一个个凉棚拦住了阳光,给你什么感觉?能读出凉爽的感觉吗?
同桌准备——指名读
站在这茂密的树下,你想到了什么?那茂密的预示着什么吗?现
在树叶茂密,以后呢?是啊,秋季的葡
萄一定会大丰收的。那么这一
个个凉棚呢?这叶子、这凉棚,带着一种希望,有着希望之美,你能
读出来吗?
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怎么才能让学生理解课文呢?依照教师的讲,
即逐段地作烦琐
的内容分析,还是让学生多读熟读,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听懂和读
懂的意义是
不大一样的。我国古代著名的文论家刘勰说得好:观文者
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让学后反复
地读,在多读的过程
中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逐步了解葡萄枝叶的茂密,感受葡萄沟夏
季景色
的美丽,更在读中感悟到秋季葡萄丰收的期待、希望。)
B.到了秋季,葡萄果然丰收了!老师为什么
要用果然?快抬头看
看葡萄架透过茂密的枝叶你从哪儿发现葡萄成熟了!(若学生先说秋
季,则
如此引导:为什么喜欢秋季啊?)
(1)唉呀,有几种颜色啊?这么多颜色的葡萄你都见过吗?认识哪种颜色的葡萄?(课件出示)让孩子认识红的、白的、紫的、暗
红的、淡绿的葡萄,悟出葡萄颜
色的不同。(读)读时要引导学生注
意这里一连4个顿号的作用。
(许多葡萄
的品种是我们这些学生所没有见过的。通过课件,穿
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阻隔,亲眼看见大家所陌生的甚至
是从没见过的白
葡萄、紫葡萄等。)
(2)这么多颜色,可以同什么词来形容呢?“五光十色
”和“五
颜六色”,可以换吗?看图,出示“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在
比较中悟出有什么
不同(教师引导学生在词语中的“光”中发现)(读)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
着重培养学生的
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通过两
幅直观的图
片,浅显易懂地理解了“五光十色”与“五颜六色”的区
别,让语言文字训练不露痕迹。)
(3)“一大串一大串”,一大串一大串是不是只有两串啊?(读)
比较:
{葡萄一串一串挂在绿叶底下}
{葡萄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
{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
这葡萄串儿这么大,数量这么多,颜色这么多,种类这么
多,而
且水灵灵的,再看看,像什么呀? (一个个玛瑙)(一颗颗宝石)
(一颗颗珍珠)(一
颗颗明珠)……晶莹剔透,真是美丽极了!让我
们美美地读一读。(板书:五光十色,让学生带着感受反
复朗读)
3.往下读,你还能读懂什么?(老乡的热情)哪里看出老乡的热
情呀?
(准:一定;最甜;吃个够)
想象:他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老师扮演游客,学生扮演老乡,
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孩子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这不仅是因为那富有情趣
的角色形象特别接近儿童生活的戏剧
形式,而且有角色效应的作用。
当了角色,孩子就由“本角色”我——一个小学生为“他角色”——维吾尔族老乡,那种新异、好奇心,使孩子激动不已。)
4.朗读
多么热情好客的老乡,赶快夸夸老乡吧(带着感受读课文)
四、教学第四板块:在朗读中赞美葡萄沟同时理解构段方式
1.葡萄沟盛产水果,景色美丽,
老乡热情好客,千言万语化作一
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捧起书来,老师和大家分句子读第两节,<
br>再一次赞美那里的葡萄,那里的老乡,怎么样?
2.读后理解第二节的构段方式:按时间顺序构段
(1)分句读。第一句老师读,第二句男生读,第三、四句女生
读。
(2)大家发现没有,你们读的这些句子里面都有一个表示时间
的词语,能找出来吗?
(3)小结:课文第二节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过渡:同学们,课文中第一节有个句子也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哪
一句?
3.学习第一节
(1)找到的读一读。指名读,问:你为什么把“最”读的很突
出?再指名读。
(2)朗读第一节。
五、教学第五板块:在迁移训练中模仿葡萄沟的写法。
趁热打
铁,围绕本课教学重点,我设计既有准对性又有开放性迁
移模仿作业,并让学生自主选择一题来先说后写
,这样做既提高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学习能力。
1.我们家乡—象山出产的水果可多
了,五月有____________,六
月有____________,七八月有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__
__________成熟了。
2.家乡的桔子种在山坡上、田野里。
阳春三月,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夏天,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秋高气爽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是这时候您到我的家乡来,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葡萄沟》教学反思
在教案设计中,我反复推敲,最后决定从情感、交际、感悟三方
面去体现新大纲要求,实现教学目标。
1.情感。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
,语文技能,那么
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情感。在语文课堂里,孩子对待语文学习,
不应是
被动地学,旁观者似地学,应该让孩子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
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
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
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这
是
学好语文的前提。
因此,在整堂课中,我始终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
学生的热情
、激情。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全篇课文:
(1)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去葡萄沟里看看,整体感知葡萄沟是个
怎样的地方。
(2)通过老师的感情范读带学生入情入境,去葡萄沟里细细地
看个够。
(3)再让学生在细看的基础上谈谈对葡萄沟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4)接着,引导学生抓住
重点段进行感情朗读,在葡萄园里真
切感受对葡萄的喜爱之情,并再创情境通过表演让学生感受维吾尔族
老乡的热情好客,体会到葡萄沟的物美情更美。
(5)最后,对葡萄干这一段比较枯燥的文字
,我创设了一个学
生较感兴趣的学习活动:老师的一个朋友要在葡萄沟办一座葡萄干加
工厂,请
学生来介绍葡萄干的制作方法。通过合作、讨论、交流、汇
报的形式了解到葡萄干的制作方法。
(6)在课文快结束时,再一次带学生入境:观看录像,通过感
官刺激,再现课文内容
,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喜爱,说说此时此刻你
最想说什么。使学生的情感受到升华:“因为这儿的水果多
;因为这
儿的葡萄美;因为这儿的葡萄干色鲜味美,更因为这儿的维吾尔族老
乡热情好客。所以
我们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从而解决了本课学
习的重点。整节课,学在不知不觉中在葡萄沟里走了一
圈,真真切切
地感受到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自然流露出对葡萄沟的喜爱之情。
2.交际。
交际是新世纪人们生存与发展的本领。语文的性质之一
就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可见交际性要处处体现
在语文的各个环节、
各个方面、各个渠道之中,所以这堂课里首先要考虑做到教师和学生
语言的
融合,教师的语言是谈话式的,不是问答式的,不是生硬的,
是亲切的师生无拘无束,平等的对话。其次
创设各种情境进行交际(见
教学设计),比如让学生说说对葡萄沟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想象维吾
尔族老爷爷看到葡萄枝叶的长势好会想些什么,想象五光十色的葡萄
像什么,让学生当一回热情好客的维
吾尔族老乡,并介绍葡萄干的制
作方法等在整体感悟课文中进行想象、说话练习。运用以往积累的语言和本课学习的语言,加以运用和创造来体现交际是语文学习的重
点。
3.感悟。感悟的
过程正是理解和发现的过程。教师要适当地搀扶
和点化,让孩子“感”和“悟”一定都要有个过程。因此
感悟不是告
诉,而是激励、唤醒、刺激、探究、体验。首先我设计让学生从整体
上感悟,从学习
一开始就抓住“葡萄沟究竟是个怎样的地方”这个问
题展开学习,没有把课文肢解,逐段地分析讲解,而
是以参观的形式
走进去,走出来。根据低年级的学生特点,采用演示、表演节目、画图、朗读、比较,即看、读、听、想、演等手段让孩子感悟词语、句
子、意境……感受到葡萄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