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必背古诗及含义
qq会员功能-lolqq头像
1、江南 (汉)汉乐府
jiāngnánkěcǎilián
yúxìliányèjiān
yúxìliányèdōng
jiāngnán
h
àn
hànyuèfǔ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yúxìliányènán
yúxìliányèxī
yúxìliányèběi
liányèhétiántián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
叶北。
江南又到了可以采莲的季节了,叶子浮出水面紧密相连。
鱼儿在莲叶间嬉戏。
(注:后五句意义相同,都是说鱼儿在莲叶间嬉戏的意思。东、西、南、北并列,铺陈其事,
这
是诗经中的“赋”的手法,)这首诗的后四句用重复的句式,表现了鱼在莲叶间穿梭往来的
轻灵的样子,
传达出采莲人欢快的心情。
2、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园中的葵菜青青郁郁,葵叶上的露水被朝阳晒干。
春天的阳光把温暖布满大地,万物都焕发出勃勃生机。
常常担心秋天一到,美丽的花叶就会枯黄、衰败。
无数条江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够重新返回西方?
年少时如果不珍惜时间努力向上,到老只能白白地悔恨与悲伤
3、敕勒歌
(南北朝)北朝民歌
chìlèchuān
chìlègēnánběicháoběic
háomíngē
敕勒川,阴山下。
tiānshìqiónglú
tiāncān
gcāng
yīnshānxià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百度文库
lónggàisìyě
yěmángmáng
f
ēngchuīcǎodījiànniúyáng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是一首北朝
时期的“乐府民歌”。这首民歌描绘了我国内蒙古阴山脚下土地辽阔、
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光。
反映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
热爱。
“敕勒川,阴山下”,这
句诗交待了牧民居住的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天似穹庐,笼盖
四野”,这句写天空像圆圆的蒙古包大屋
顶,笼罩着大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
羊”,这句主要写草地。在蓝蓝的天底下,草原一眼
望不到边,风时时吹来,茂盛的牧草低伏
下去,一群群肥壮的牛羊从草里显露出来。
整首诗场面宏大,意境高远,层次清楚,语言
通俗,充分表达了牧民对草原风光的热爱之情。
4、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báimáofúlǜsh
uǐ
éééqǔxiàngxiàngtiāngē
hïngzhǎngbōqīngbōyǒngé
táng
jiàbīnwáng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
《
咏鹅》 咏:赞美、歌颂
是我国唐代诗人骆宾王7岁时的作品。全诗共四句,分
别写鹅的样子、游水时美丽的外形和
轻盈的动作,表达了诗人对鹅的喜爱之情。
这是骆宾王在
7岁时写的一首诗,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
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
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诗中,小作者从自己的角度、自己
的心态,去理解和观察鹅,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把鹅的
叫声说成是“歌”等。同时也把色彩的对比,也就
是事物的特征表现传达的丰富和全面。“白
毛”、“绿水”、“红掌”、“清波”,相映成趣,扼要鲜明
。 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
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
首句连用三个“
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
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
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
鹅、鹅”。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
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
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
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
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
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
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5、风 (唐)李峤
jiěluîsānqiūyâ
fēngtánglǐqiá
o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guîjiāngqiānchǐlàng
nãngk
āiâryuâhuā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内容赏析: 这是一首歌咏风的
诗。在诗人眼中,风是有生命、有感情的,会随著时间、地点
的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面貌,给人不一样
的感受。诗中所描述的,便是作者平日的观察。
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
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
百度文库
rùzhúwàngānxiã
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6、咏柳 (唐)贺知章
bìyùzhuāngchãngyīshùgāo
búzhīxìyâshuícáichū
yǒngliǔtánghâzhīzhāng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⑴
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⑵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⑶ 妆成:装饰,打扮。
⑷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
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⑸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⑹
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⑺ 二月:农历二月,正是初春时节。
⑻ 似:好像,如同,似乎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
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
春的欣喜之情。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
âryuâchūnfēngsìjiǎndāo
wàntiáochuíxiàl
ǜsītāo
7、凉州词 (唐)王之涣
huánghãyuǎnshàngb
áiyúnjiān
qiāngdíhãxūyuànyángliǔ
liángzhōucí
tángwángzhīhuàn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chūnfēngbù
dùyùmãnguān
yípiàngūchãngwànrânshān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
好象与白云连在
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
去
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
8、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báirìyīshānjìn
yùqiïngqiānlǐmù
dēngguànq
uâlïutángwángzhīhuàn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鹤雀楼》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诗,作者写的是登
鹤雀楼凭栏远眺时的的感受,前两句
写景后两句议论。全诗洋溢着盛唐时期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精神。
此诗没有采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春晓(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
间的
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
gângshàngyìcãnglïu
huánghãrùhǎiliú
百度文库
9、春晓 (唐)孟浩然
chūnmiánbùjué
xiǎo
yèláifēngyǔshēng
chūnxiǎo
tángmènghà
orán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诗的前
两句写诗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
鸣。诗人惜墨如金
,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但人们由此可以知道
就是这些鸟儿的欢鸣把懒睡中的
诗人唤醒,可以想见此时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体味
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正是这可爱的春晓景
象,使诗人很自然地转入诗的第三、四句的联想:
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
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联系诗的
前两句,夜里这一阵风雨不是疾风暴雨,而当是轻风细雨,它把诗人
送入香甜的梦乡,把清晨清洗
得更加明丽,并不可恨。但是它毕竟要摇落春花,带走春光,因此一句花落
知多少又隐含着诗
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
huāluòzhīduōshǎ
o
chùchùwéntíniǎo
10、《回乡偶书》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作者背景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年青时就因为诗文写
得好而
闻名。为人狂欢,与李白、张旭等合称“饮中八仙”。他的诗清新疏朗而富有机趣,以《回乡偶书
》、《咏
柳》等传诵最广。
注词释义
偶书:偶然写出来的。
鬓:耳边的头发。
衰:古音读作cuī。指鬓发稀疏、斑白。
古诗今译
小时候我离开了家乡,到老年才回来,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而鬓发却已斑白。孩子们看见我却没有人
认识
我,笑着询问我是从哪里来的。
名句赏析——“乡音无改鬓毛衰”
这首诗看似平淡
,却内蕴丰富。前两句写游子重回故乡,淡淡的叙述中含有不可言说的兴奋和激动,
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
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走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化正茂;今日返归,
鬓毛疏落,不禁感慨
系之。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
问客从何处来”。在
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让;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
穷感慨,自己的年迈
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答处悄
然作结,而弦外之音
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以如此简短的语言写出了所有游子的共同感受,
这就是本诗千百年
引起人们心灵震颤的重要原因
百度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