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必背古诗一年级
党支部副书记职责-重庆科技学院分数线
一年级
长歌行
汉乐府
zhōng
kuí qīng qīng yuán
青 青 园 中 葵 ,
zhāo lù
dài rì xī
朝 露 待 日 晞 。
yáng chūn bù dã zã
阳 春 布 德 泽 ,
wàn wù shēng guāng huī
万
物 生 光 辉 。
cháng kǒng qiū jiã zhì
常 恐 秋 节
至 ,
kūn huáng huā yâ shuāi
焜 黄 华 叶 衰 。
bǎi chuān dōng dào hǎi
百 川 东 到 海 ,
hã shí fù xī guī
何 时 复 西 归 ?
shào
zhuàng bù nǔ lì
少 壮 不 努 力 ,
lǎo dà tú
shāng bēi
老 大 徒 伤 悲 。
题 解
此诗
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构,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地扩建,
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
诗歌作品,后人通称之为“汉乐府”。之后,乐府也便成了一种体裁,
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
一首。
注词释义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晞:晒干。
阳春:生长茂盛。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焜黄:枯黄。颜色衰老的样子。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徒:白白地。
古诗今译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在阳光下晒干。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
物都
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千万
条
大河奔腾着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少年时不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空空悔恨了。
名句赏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本诗借物言理,以园中青青的葵菜作比喻
。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
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
的厉害。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
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少年时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奋斗
,让青春白白地浪
费,等到年老之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
要珍
惜时光,努力向上,牢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警训,催人奋进。
静夜思
李白
chuáng qián
míng yuâ guāng
床 前 明 月 光 ,
yí shì dì
shàng shuāng
疑 是 地 上 霜 。
jǔ tïu wàng
míng yuâ
举 头 望 明 月 ,
dī tïu sī gù xiāng
低 头 思 故 乡 。
作者背景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
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
作品极富浪漫色彩,感情强烈,善用比兴、夸张
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豪放纵逸的艺术风格,
被称为“诗仙”。
注词释义
静夜思:宁静的夜晚所引起的乡思。
疑:好像。以为。
举:抬,仰。
古诗今译
床前有明亮的月光,好像地上寒冷的清霜。抬头望着天上的明月,低头思念着自己的家
乡。
名句赏析——“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本诗是首千古传诵的名篇。平实朴素的语
言,生动地表现出游子的思乡之情,全诗仅
20个字,已从时间、环境、气氛及对人物的细微动作的描绘
,写出了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
念。语言明白,音韵流利自然,似信手拈来,毫不费力,但却含蓄深沉,引
人深思。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lí lí yuán shàng cǎo
离 离 原 上 草 ,
yì
suì yì kū rïng
一 岁 一 枯 荣 。
yě huǒ
shāo bù jìn
野 火 烧 不 尽 ,
chūn fēng chuī
yîu shēng
春 风 吹 又 生 。
yuǎn fāng qīn gǔ
dào
远 芳 侵 古 道 ,
qíng cuì jiē huāng chãng
晴 翠 接 荒 城 ,
yîu sîng wáng sūn qù
又 送
王 孙 去 ,
qī qī mǎn biã qíng
萋 萋 满 别 情 。
作者背景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出
生在新郑(今河南
新郑)。他的诗风格平易清新,质朴自然,常以揭发当时政治上的黑暗现象和人民的痛
苦生
活题材,如《新乐府》、《秦中吟》等均为反映社会疾苦的优秀之作。其他如《长恨歌》、《琵琶行》等长篇歌行,传诵尤广。
注词释义
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按惯例要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
古原:古原野。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枯:枯萎。
荣:茂盛。
远芳:草香远播。
晴翠:阳光下翠绿的野草。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这里指离定远游的友人。
萋萋:青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古诗今译
茂盛的野草长在古原上的野草多
么茂盛,每年枯萎又每年新生。熊熊野火不能将它烧尽,
春风吹过它又重新获生命。草香无边弥漫古老道
路,一片绿色连接远处荒城。又要送别朋友
去远游,春草茂盛好像满含深情。
名句赏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是白居易十六岁的作品,也是传诵千古
的名篇。他历来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无
所寄托的作品,在这诗中诗人将春草和送别有机地结合起来
,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
之情。首句紧扣题目,写出眼前景色,同时又交待出送别时的特定环境:
古原上青草茂盛,
正是一派春日景象。第二句进一步写出原上野草的的生长规律,暗寓深长的感叹。三、
四两
句由上句生发开来,歌颂了春草顽强的生命力。野火虽烧而“不尽”,春风吹过则“又生”,
野火之貌似强大,春风之温润强劲,春草之顽强坚韧,作者仅用十个字就精炼地表现了出来,
从而使这
两句诗成为寓意深刻、极富哲理的名句。五、六两句进一步描写春草的勃勃生机:
生机的野草的芳香播散
在古老的道路上,阳光下的绿色一望无际,远远连接着荒凉的古城。
“侵”、“接”二字用得生动形象,
十分精当。最后两句补足“送别”之意,感情深沉而并不
悲伤,是意味深长的绝好结尾。
春晓
孟浩然
chūn mián bù
juã xiǎo
春 眠 不 觉 晓 ,
chù chù wãn tí niǎo
处 处 闻 啼 鸟 。
yâ lái fēng yǔ shēng
夜 来
风 雨 声 ,
huā luî zhī duō shǎo
花 落 知 多 少 。
作者背景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
今湖北襄樊)人。他的诗淡雅清新,多写田
园隐逸生活。和王维齐名,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
主要作品有《春晓》、《宿建德
江》等。
注词释义
眠:睡觉。
闻:听见。
啼鸟:鸟鸣。
夜来:昨夜。
古诗今译
名句赏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天是美丽的,有醉人的花香,有迷人的
风景。但更能打动诗人的却是那喧闹的春声。
当诗人在春睡中醒来,首先听到的就是鸟的啼叫。这“处处
”都可听到的清新婉转、此起彼
落、远近应和的鸟鸣声声,是春天带给诗人的欢乐。同时,更令作者痴迷
的昨夜里的一场春
雨。在那静谧的春夜里,纷纷洒洒的春雨会给人多少如烟似梦般的想象,而那落红片片
、绿
意浓浓的雨后的春日清晨又该是多么的清新美丽,生动活泼。诗人就这样用最为平易浅显的
语言,为我们描写了一个自然天成的美的世界,又如同一股清泉流入我们心田,沁人心脾,
使人陶醉。
古朗月行
李白
xiǎo
shí bù shí yuâ
小 时 不 识 月 ,
hū zuî bái yù
pán
呼 作 白 玉 盘 。
yîu yí yáo tái jìng
又 疑 瑶 台 镜 ,
fēi zài qīng yún duān
飞 在 青 云 端 。
作者背景
见《静夜思》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朗月行:为乐府古题。
呼:称呼。
疑:怀疑。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古诗今译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叫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名句赏析
乐府古题《古朗月行》,这里只节选了诗的前四句。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丰富的
想象
和神话传说,表现出儿童时期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以“白玉盘”和“瑶台镜”
作比,不仅描绘出
月亮的形状,更写出了月光的皎洁可爱,在新颖中透出一股令人感叹的稚
气。第二句的“呼”字和第三句
的“疑”了,把儿童的天真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这四句诗,
恰似一首完美的绝句,语言质朴,比喻有趣,
耐人回味。
登鹳雀楼
王之涣
bái rì
yī shān jìn
白 日 依 山 尽 ,
huáng hã rù hǎi
liú
黄 河 入 海 流 。
yù qiïng qiān lǐ mù
欲 穷 千 里 目 ,
gâng shàng yī cãng lïu
更
上 一 层 楼 。
作者背景
见《凉州词》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浦州(今山西永济)西南的黄河边上。
尽:落下。
欲:想。
穷:尽。
更:再。
古诗今译
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请再登上一
层高楼。
名句赏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那是一个日落的傍晚,诗人登上鹳雀楼,
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轮落日,在连绵起伏的群
山中渐渐西沉;而黄河自远方奔腾而来,又滚滚地向大海奔
去。诗的前两句一写天空,一写
河流,有静有动,从大处写起,笔笔入神,真是景象壮阔,气势不凡。诗
写到这里,虽只两
句,似乎笔力已尽。谁想作者却又翻空出奇,把读者带入更高的境界。“欲穷千里目,
更上
一层楼”,诗人并不满足于对眼前景物的流连,还想探究更远的景色,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
不断进取的精神。
寻隐者不遇
贾岛
sōng xià wân tïng zǐ
松 下 问 童 子 ,
yán
shī cǎi yào qù
言 师 采 药 去 。
zhǐ zài cǐ
shān zhōng
只 在 此 山 中 ,
yún shēn bù zhī
chù
云 深 不 知 处 。
作者背景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诗以五律见
长,注重
字句锤练,刻意求工。与孟郊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
注词释义
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不遇:没有见到。
言:回答说。
云深:指山中云雾弥漫的深处。
古诗今译
松树下询问一位童子,他说师傅已上山采药去。只知道就在这座山中,山高云深不知在
何处。
名句赏析——“云深不知处。”
贾岛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此诗就是
一个例证。
明明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
字。
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这首诗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见深沉。一般访友,问知他出,
也就自然扫兴而走了。但
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二问三问,这三番答问,逐层深入,表达感情
有起有伏。
“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一坠而为失望:“只
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惘然若失,无
可奈何了。
造型自然,色彩鲜明,浓淡相宜,郁郁青松,悠悠白云,这青与白,这松 与云,它的形
象与色调恰和云山深处的隐者身份想符。而且未见隐者先见其画,青翠挺立中隐含无限生机 ;
而后却见茫茫白云,捉摸无从,从造型的递变,色调的先后中也映衬出作者感情的与物转移。
悯农(锄禾日当午)
李绅
chú hã rì dāng wǔ
锄 禾 日 当 午 ,
hàn dī hã xià tǔ
汗 滴 禾 下 土 。
shuí zhī pán zhōng cān
谁 知 盘 中 餐 ,
lì lì jiē xīn kǔ
粒 粒 皆 辛 苦 。
作者背景
见《悯农》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禾:禾苗。
盘中餐:碗里的饭食。
古诗今译
农民辛勤锄禾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
农民的辛苦。
名句赏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的开头就与了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种田 的辛苦,提醒人们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诗中
表达了对农民深深的同情和敬重。诗人用非常粗疏的笔调, 勾勒出一幅田间劳动的场景:农
民们不避烈日,正挥汗如雨地锄着庄稼地,它提醒人们每一颗粮食都来之 不易。这一场景在
诗歌中非常突出,它也能使我们联想到,还有多少人正在阴凉处避暑消热,并且心安理 得地
享受着农民的劳动成果呢?那些富贵人家丰盛的“盘中餐”,正是农民风雨之中、烈日之下
辛勤劳作流下的汗水换来的呵!这一鲜明的对比,又使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对不
平等的现实的 不满。
所见
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注释】
⑴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
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 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 欲:想要。
⑸ 捕:捉。
⑹ 鸣:叫。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
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
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题解】
袁牧(1719~1798),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诗人。著
有《小仓山房文集》与《随
园诗话》等。“所见”,即诗人偶然看到的一幅生活画面。
【朗诵指导】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赏析】
野外林阴
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
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
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
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
高的树梢。“知了,
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
吸引住
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一手呢!
这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
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
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
吸,
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
小牧童天真
烂漫、好动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
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
,留给读者去想象了。
小池
杨万里
quán yǎn wú
shēng xī
泉 眼 无 声 惜 细 流
shù yīn zhào shuǐ
ài
树 阴 照 水 爱 晴 柔
xiǎo hã cái lîu jiān
小 荷 才 露 尖 尖 角
zǎo yǒu qīng tíng lì
早 有
蜻 蜓 立 上 头
xī liú
,
qíng rïu
。
jiān jiǎo
,
shàng tïu
。
作者背景
杨万里(1124-1206),南宋诗人,
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是我国
古代写诗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诗通俗清新,流畅自
然,人称“诚斋体”。诗的内容以山水
风光自然景色为主,所以他的好朋友曾经幽默地跟他开玩笑说“处
处山川怕见君”。
注词释义
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爱惜。
细流:细小的流水。
照水:倒映在水面。
晴柔:晴天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指刚出生的、紧裹着的嫩小荷叶尖端。
古诗今译
泉眼悄无声是
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
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
立在上头。
名句赏析——“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
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给
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
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泉眼默默地
渗出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
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
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
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
全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
态感的新景象,
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
江南(江南可采莲)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古诗词注释
① 这是一首汉乐(yuè)府民歌。
② 田田:莲叶茂盛的样子。
古诗词解说
这首诗的后四句用重复的句式,表现了鱼在莲叶间穿梭往来的轻灵的样子,
传达出采莲
人欢快的心情。(小学语文)
古诗词-汉乐府
原是
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
当时已设有乐府。武帝
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
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
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这些采集来的歌谣
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东汉仍设有乐府。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西汉时乐府采集的各地民歌共有
一百三十八篇,但流传至今
的只有三四十篇,加上东汉民歌和文人的作品,现存汉乐府有一百多篇,散见
于《汉书》、
《后汉书》、《文选》和南朝时徐陵编的《玉台新咏》等书,而以宋人郭茂倩编的《乐府诗
集》
所收最为完备。《乐府诗集》是根据音乐类别分别排列作品,与汉乐府有关的凡四类,其中
《郊庙歌辞》中首列的《汉郊祀歌》是西汉文人为宗庙祭祀作的乐歌;《鼓吹曲辞》、《相和
歌辞》和《
杂曲歌辞》中题下标明“古辞”的作品,基本上都是西汉民歌。《杂曲歌辞》收录
的文人作品中有一些出
自东汉。
汉乐府以民歌居多,民歌也正是其中精华。人们提到汉乐府,就一般意义而言,往往是
指汉乐府中的民歌。这些民歌都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如《东门行》、《孤儿行》、《妇病
行》、《战城南》、《十五从军征》、《饮马长城窟行》、《上山采蘼芜》等篇,广泛而深刻地反映
了
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有所思》、《上邪》等篇,则是感情真挚的情
歌;《陌上桑
》赞美了一名劳动妇女对权贵人物的蔑视和反抗,体现了人民的愿望;以批判
封建礼教、歌颂高尚情操为
主题的《孔雀东南飞》,又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前所未有
的长篇叙事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居有较
高的地位。汉代文人所写的乐府诗也有佳作,如辛延
年的《羽林郎》、宋子侯的《董娇饶》等,但这些诗
歌也是在民歌的影响下创作的。
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对后世的许多诗人起过示范性的作
用,它的以五言和杂言
为主的形式,也推动了诗体的发展。(
凉州词(黄河远上)
王之涣
huáng hã yuǎn shàng bái
yún jiān
黄 河 远 上 白 云 间 ,
yī piàn gū
chãng wàn rân shān
一 片 孤 城 万 仞 山 。
qiāng
dí hã xū yuàn yáng liǚ
羌 笛 何 须 怨 杨 柳 ,
chūn fēng bù dù yù mãn guān
春 风 不 度 玉 门
关 。
作者背景
王之涣(668-742),唐代诗人。字季陵,晋阳(今
山西太原)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
歌。他的诗以描写边疆风光著称,并多被当时乐工传唱。代表作有《
凉州词》、《登鹳鹊楼》
等。
注词释义
凉州词:又名《凉州歌》,唐代传唱于凉州的乐曲名。凉州,在今甘肃武威。
仞:长度单位。古时七尺或八尺为一仞。万仞,形容极高。
羌笛:古时西北少数民族所吹的一种管乐器。
杨柳:指《折杨柳》曲调。
何须:何必。
度:经过。
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是唐时通往西域的要路关口。
古诗今译
奔腾的黄河就来自云端,一座孤城外是万仞高山。吹羌笛的就不要怨杨柳不绿,春风从
来未到过玉门关。
名句赏析——“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描写了
壮阔苍凉的边塞景物,抒发了守卫边疆的将士们凄怨而又悲壮的情感。
诗的首句写自下而上对黄河的远眺
,次句写边塞环境的险恶,两句合在一起,用大笔写意的
手法,渲染刻画了边塞风光的雄奇苍凉和边防战
士们生活环境的艰苦恶劣。后两句笔锋一转,
引入羌笛之声。折杨柳送别本是唐人风习,羌笛吹奏的《折
杨柳》曲词更能引起思乡的离愁。
可如今在这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想要折一枝杨柳聊寄别情也不可能,
这怎能不让人更感悲
伤。全诗表现了盛唐诗人悲凉慷慨的精神风貌。
敕勒歌
北朝民歌
chì lâ chuān yīn shān
xià
敕 勒 川 , 阴 山 下 。
tiān sì
qiïng lú lǒng gài sì yě
天 似 穹 庐 , 笼 盖 四 野
。
tiān cāng cāng yě máng máng
天 苍
苍 , 野 茫 茫 ,
fēng chuī cǎo dī xiàn niú yáng
风 吹 草 低 见 牛 羊 。
作者背景
相传这是北
齐人斛律金所唱的敕勒民歌。这首歌原为卑语,后被翻译成汉语。敕勒是南
北朝时期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
。居住在今山西北部和内蒙古南部一带。。
注词释义
川:指平原。敕勒川,大概因敕勒族居住此地而得名。
阴山:阴山山脉,起于河套西北。横贯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一带。
穹庐:游牧民族所住的圆顶帐篷。即今蒙古包。
野:为了押韵,此处也可以按古音读作yǎ。
见:同“现”, 这里不读jiàn。。
古诗今译
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
脚下。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苍天辽远空旷,
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倒了牧草,露出
了藏在草中的牛羊。
名句赏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是一首
北齐所唱的民唱,它唱出了草原的辽阔和牛羊的繁盛,唱出了大草原的壮美景
色。前两句,写敕勒川的位
置。把天比作穹庐,非常贴切,同时又让我们想起游牧民族的圆
顶帐篷和他们的生活;后两句,用“天苍
苍”和“野茫茫”形容草原上的所见,给人以无限
辽阔的感受。而“风吹草低”一句,写出了草原上水草
的茂盛和牛羊的肥壮,又把整个画面
变成了一幅天人和谐的人文图景,生动异常。语言简练质朴,音调雄
壮,风格明朗豪放,雄
浑天成,是描写草原风光的千古绝唱。。
咏鹅
骆宾王
ã ã ã
鹅 , 鹅 , 鹅 ,
qū xiàng xiàng tiān gē
曲 项 向 天 歌
。
bái máo fú lǜ shuǐ
白 毛 浮 绿 水 ,
hōng zhǎng bō qīng bō
红 掌 拨 清 波 。
作者背景
骆宾王(约640-684),唐代诗人,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人
小受过良好的教育,
少年时就有诗名,擅长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诗,是“初唐四杰”之一。
注词释义
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项:颈的后部。这里代指脖子。
拨:划。
古诗今译
鹅,高昂着头颈朝着天,唱着歌。白色的羽毛悠悠浮动在绿水上,红色的鹅掌划动着清
清的水波。
名句赏析
据说这首小诗是骆宾王七岁时所作。头一句三个鹅字,写出了孩子们初见鹅时的
惊喜。
接下来的三句话,写活了鹅的神态。那一群白鹅悠闲地游来,正昂着颈高叫着,像是在谈天,像是在以唱,更像是在向天歌唱。它们在水中游来游去,洁白的身体浮在绿水中,红红的鹅
掌向后轻
轻拨动着清清的河水,荡起一片涟漪。这是一幅多么轻松、快乐、自由,多么纯真
美丽的画面啊!这是孩
子们眼中的世界,是他们认识生活的开始,尤如小鸟冲向大自然,多
么欢畅。它让我们体会到了童心的童
趣,纯洁了我们的心灵。
风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作品注释
三秋:晚秋,指农历九月。
二月:早春,农历二月。
简析:
这首诗能让人看到风的力量.
诗意: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
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
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李峤 (645~714)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
人。少有才名。20岁时,擢进士第。
举制策甲科。累官监察御史。邕、严二州僚族起义
,他受命监军进讨,亲入僚洞劝降,
罢兵而返。迁给事中。武后、中宗朝,屡居相位,封赵国公。睿宗时
,左迁怀州刺史。
玄宗即位,贬滁州别驾,改庐州别驾。李峤的生卒年,新旧《唐书》均无记载,根据<
br>《通鉴》推断,生年应在贞观十九年(645),卒年在玄宗开元二年(714)。
凉州词(葡萄美酒)
王翰
pú táo měi
jiǔ yâ guāng běi
葡 萄 美 酒 夜 光 杯 ,
yú yǐn
pí pā mǎ shàng cuī
欲 饮 琵 琶 马 上 催 。
zuì
wî shā chǎng jūn mî xiào
醉 卧 沙 场 君 莫 笑 ,
gǔ lái zhēng zhàn jǐ rãn huí
古 来 征 战 几 人
回 ?
作者背景
王翰(生卒不详),唐代诗人。字子羽,
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性格豪放,能文
善诗。与后来的大诗人杜甫很有交情。他的诗流丽畅达,七
绝《凉州词》是流传很广的名篇。
注词释义
凉州: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是戍边的要地。
葡萄美酒:指西域盛产葡萄,可酿制美酒。
夜光杯:传说中用白玉做成、夜间能发光的酒杯。这里泛指珍贵精美的酒杯。
催:催促。
沙场:旷沙平野。后多用来指战场。
古诗今译
甘醇的葡萄
酒装满了夜光杯,刚准备喝时马上传来琵琶的促催声。我醉倒在沙场上你不
要见笑,自古以来出征打仗的
有几个人还能回来?
名句赏析——“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这首诗没
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的险恶,也没有具体叙述边疆生活的艰苦,而是从出生之
前的饮酒写起。开篇第一句
就充分写出了地方特色。甘醇的美酒,精致的酒杯,表明了美好
的生活象征着生命的珍贵。但是,这次痛
饮之后,就要奔赴战场,立即面临生死的考验。而
从古到今,真正能从残酷的战争中活着回来的又有多少
人呢?难怪他们要一醉方休。诗中以
生活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做对比,抒发了人生感叹,尽管这首诗的格
调是悲壮苍凉的,但不
悲观绝望;诗人对生活充满热爱,对死亡并不畏缩,“醉卧沙场”一语尤其显示出
豪迈的气
概。
大风歌
刘邦
da feng qi xi yun fei yang
大 风 起
兮 云 飞 扬,
wei jia hao nei xi gui gu xiang
威 加 海 内 兮 归 故 乡。
an de meng shi xi
shou si fang
安 得 猛 士 兮 守 四 方!
----------------------------------------------
--------------------
【注释】:
得酬壮士的豪迈心声。
刘邦在战胜项羽后,成了汉朝的开国皇帝。这当然使他兴奋、欢乐、踌躇满志,但在内心深<
br>处却隐藏着深刻的恐惧和悲哀。这首《大风歌》就生动地显示出他的矛盾的心情。
蚕妇
张俞
昨日入城市,③
归来泪满巾。④
遍身⑤罗绮⑥者,
不是养蚕人。
【注释】
①蚕(c2n)妇——养蚕的妇女。蚕,一种昆虫,吐出的丝是重要的纺织原料,
主要用来纺织绸缎。
②张俞——宋代诗人。字少愚,号白云先生。益州郫(今四川省郫县)人。屡考
进士不中,
曾被推荐入朝作官,未应召,从此隐居四川青城山上的白云溪,过着闲适
生活。著有《白云集》。
③市——做买卖,买卖货物。这里是指卖出蚕丝。
④巾——手巾或者其他的用来擦抹的小块布。
⑤遍身——全身上下。
⑥罗绮(qí
)——丝织品的统称。罗,素淡颜色或者质地较稀的丝织品。绮,有
花纹或者图案的丝织品。在诗中,指
丝绸做的衣服。
蜂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注释】
【诗文解释】
无论是平地还是山
峰,无限花开的风光,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
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
蜂蜜呢?
【词语解释】
山尖:山峰。
占:占其所有
尽:都
甜:醇香的蜂蜜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作者]
高鼎(生卒年不详),字象一,又字拙吾,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清代诗人。
[注释]
1.拂堤:形容杨柳枝条很长,下垂着,像 是抚摸着堤岸。
2.醉:作动词用,即迷醉于。
3.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的雾气。
4.纸鸢:鸢:一种鹰;纸鸢即风筝。
[译文]
绿草茂盛,黄莺飞
舞,正是二月早春,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乡间的
孩子们放学回来得很早,一个个借着东风愉
快地放起了风筝。作者在诗中所表现
的是早春二月的明媚景色。前两句描写江南二月里的自然风光,用一
个“拂”字,
一个“醉”字,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后两句叙写了儿童
们放学归来放风筝
的情景,刻画出了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也映衬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①藏踪迹,浮萍②一道开。
【注释】①解:知道。②浮萍:池塘里的水草。
【译文】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
上
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助读】这首诗写出了小孩的贪玩和天真。
渡汉江
李频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诗词译文:
我离开家乡到了五岭之外,经过了一个
冬天,又到了春天。因为交通不便,我和
家人没有联系,已经很长时间了。现在我渡过汉江赶回家乡去,
怎知离家越近,心情
就越紧张。因为怕伤了美好愿望,以致遇到同乡,也不敢打听家乡情况。
诗词鉴赏:
这首诗是宋之问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县)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
段汉水)时写的一首诗。
这是久离家乡而返归途中所写的抒情诗。诗意在写思乡情切,但却正意反说。写
愈近家乡,
愈不敢问及家乡消息,担心听到坏的消息,而伤了好的愿望。语极浅近,
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
;不事造作,自然至美。
夜宿山寺
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注解
山寺:蔡山,现属湖北省黄梅县的蔡山。
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
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语:说话。恐:恐怕。
惊:惊吓。
宿:住,过夜。 危:高高的样子。
翻译
山上寺院的高楼多么高,人在楼上一伸手就可以摘天上的星星。我不敢大声说话,
恐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写作背景
说诗人夜宿深山里面的一个寺庙,寺院后面有一座很高的藏经楼,他登上去了。
凭栏远眺,星光闪烁,李白诗性大发,曰: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
赏析
《夜宿山寺》是李白的一首纪游写景短诗。
首句正面描绘寺楼的峻峭挺拔、高耸入云。发端一个“ 危 ”字,倍显突兀醒目,
与“高”字在同句中
的巧妙组合,就确切、生动、形象地将山寺屹立山巅、雄视寰宇的
非凡气势淋漓尽致地描摹出来了。
次句以极其夸张的技法来烘托山寺之高耸云霄。字字将读者的审美视线引向星汉
灿烂的夜空
,非但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慨,反给人旷阔感,以星夜的美丽引起人们
对高耸入云的“危楼”的向往
。
三、四句“不敢”写出了作者夜临“危楼”时的心理状态,从诗人“不敢”与深“怕”的心<
br>理中,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的相距之近,这样,山寺之高也就不言
自明了。
诗人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山寺的高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山上的这座楼
好像有一百
尺高,站在楼山就可以用手摘下月亮和星星。我不敢在这儿大声说话,恐
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全诗语言
朴素自然,却十分生动形象。
这里,诗人发挥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
筑展现在我们面前。
把山寺的高耸和夜晚的恐惧写的很逼真,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